体悟[簪花仕女图] - 范文中心

体悟[簪花仕女图]

05/12

  【摘 要】本文通过全面分析《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说明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思想情怀,不同审美观念,造就不同的风格特征。启示观者在欣赏作品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和作画者的个人修养。笔者通过临摹《簪花仕女图》并深入探究、仔细揣摩从中得到一些绘画启示,即强调作画时应注意画面中线的运用,构图的安排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线条;构图;环境   一、概述   周�的《簪花仕女图》是一幅典型的唐代仕女画作品,能代表唐代的现实主义风格。画中描写的是唐代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场景。从整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贵妇们空虚冷漠的思想情绪,不像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那样欢快愉悦。这与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关。   这幅画描绘的是在春夏交替的时节一群服饰艳丽的贵族妇女在庭院中,嬉戏、赏花、散步、戏犬的生活片段。画中的贵妇们梳高髻、脸颊圆润、着长裙、披纱,这是唐代贵族妇女们流行的装扮。画面显示出略带慵懒的气氛,人物终日在赏花、捕蝶、戏犬、赏鹤中度过,确实显得百无聊赖,这就真实反映看了贵族妇女奢侈闲逸生活中的苦闷心境。唐代以丰腴为美,所以在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的是一种高贵华美、仪态雍容的造型。这一风格与当时周�的生活环境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息息相关。一方面是为迎合统治者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唐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需要和社会特色,因此各个时代的画风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应该结合时代背景,画家所处的环境及个人修养。   二、以线造型   中国画的特点是以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簪花仕女图》的线条介于铁线描与游丝描之间,细劲而有气韵,流动多姿,典雅含蓄。他在用线上似乎比较注重粗细以及用笔转折之处的微妙变化,贵妇人身上的纱衫,线条流利飘逸,质感极强,人物的肌肤和花纹通过纱衫隐隐可见。画家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和美感,充分显示出中国画的线描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国绘画的审美风格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线条”透出来的,换言之,我们从“线条”中就可以窥见到中国绘画的高妙境界,这种境界的形成一方面和老庄哲学影响有关──老庄关于“道”的论述是揭示这一境界的基本风格。另一方面,这种境界的形成与中国绘画的“线条”表现性能密切相关。宗白华说,“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中国绘画正是通过线条“打破这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它疏通”。因此宗白华说,“中国画的笔法是流动有律的线纹,不是静止立体的形相”。中国艺术家往往将“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   周�集魏晋南北朝以来各家各派之大成,融合运用,开创变化时,那仪态雍容的女性形象连同著名的“周家样”,就自然脱颖而出了,周�不如杜甫那样博大精深,也不似颜真卿那样气吞浩瀚,更不像吴道子那样天才纵横、意气风发。但周�是那样高贵华美、仪态雍容,特别是“丰厚态度”的造型,加之在汇通古人传统精神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成熟的笔墨技巧,鲜丽悦目的赋彩手法,虽画的是绮罗人物、表现宫廷闲适情调,但却没有丝毫的纤弱和颓靡,从中透发出大唐所特有的饱满、富贵和自足,这是周�绘画中所凝聚的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经营位置,画之总要   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中国画的构图是为突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构图是画家通过探究、构思、提炼所达到的一种主客观和谐一致的结果。周�《簪花仕女图》在画面的构图上似乎不像张萱那样富于匠心,结构紧凑,连贯一体,而是大小远近,十分闲散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人物之间似乎没有什么情节关联,每一个造型和姿态仿佛凭借自身的完美在相互照应。这正是他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来设定人物的位置关系。   中国画的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中国画讲求的是散点透视,并不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的,如果为构图而构图,脱离了所要表现的内容,就会陷入形式主义之中。周�的《簪花仕女图》中整个构图中肯定是有取有舍才达到这一形式的,中国画家在考虑构图时,总是先注意内容的。古人常说“意在笔先”,或说“必先立意,而后章法”,这都包含着内容决定形式的含意。比如,中国画重气势,为了突出气势,范宽等人的山水画多取“全景式”构图。为了表现情韵,马远、夏圭等的山水画多取“边角式”构图,可见,为了达到某一种艺术境界,画家才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构图方式。又如画家个人气质、修养不同,也各自喜用不同的构图形式。   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绘画中成功再现对象的前提是对对象的全面了解和把握,这种了解和把握不是表象的而是本质的;不是侧面的,而是整体的。周�在画《簪花仕女图》之前一定是对这些人物和周边的环境比较了解,而不是凭空想象。每个人物的姿态、神情、地位都有所不同,他通过服饰、大小将这些人物加以区分。并且把这些人物赋予在一定的环境里,虽然画面中环境的描写不是很多,但能充分表现出这些人物闲适的生活。这就是他顾全大局,而不是只注重局部,并把两者的关系处理的很得当,使画面达到统一和谐。   画家所描绘的人物,也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否则就不可能达到“传神”的目的,画家必须在审美创造中注意到人物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呼应关系,这就是顾恺之《画论》中的“悟对通神”。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活动的,不同的人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既反映人的社会地位,也反应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艺术创作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景物的描绘起到衬托人物身份地位的作用。但也不能喧宾夺主,只注重刻画环境而把主体的东西失掉,应该分清主次,正确处理画面中的关系。   五、小结   通过对《簪花仕女图》的全面分析,使我体会到在作画时,首先,应该注重对线的把握,线条的粗细浓淡及转折处的微妙变化,以及在处理不同物体时线的质感也是不同的,比如,衣服和身上的线就有所不同,并且不同材质的物体,线的运用也是不同的。要善于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和美感。其次,在处理画面的构图时,要使所选的物体迎合你所要表达的思想,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并且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因此所选择的构图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来定夺。再次,要注重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不合乎某一环境的人物生搬硬套到一起,那样就会影响人物在整个环境中所要传达的神思情意。也不能只注重对环境的刻画,而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物,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周�绘画创作态度十分严谨谦虚,在体现唐代人物审美理想和风尚上,在锤炼和铸成唐代人物画“法度”方面,他做出的贡献就像是吴道子这样杰出的画家也无法代替。所以我们现代人也应本着严谨的态度去创作,来满足现在人的审美需要,让笔墨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牛顿,周峰.丹青意趣──绘画艺术文翠[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2]樊波.中国画艺术专史(人物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3]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哲理性[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相关内容

  • 对于琴棋书画大版票邮票的见解
    对于琴棋书画大版票邮票的见解 中国邮政将于2013年7月13日发行< 琴棋书画>特种邮票1套4枚.邮票内容分别为:高山流水.弈秋课徒.怀素临池和道子画壁. 中国邮政发行过很多传统文化题材包括民族乐器.古琴.围棋.书法以及绘画题材 ...
  • 美术教师招聘中外作品分析大全)
    3. 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 ...
  • !最值得一去的北京十大胡同
    最值得一去的北京十大胡同 说起北京的标志,自然是数之不尽,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与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城市风景线,是北京无与伦比的风尚.然而,每每说起北京的历史标志,那么胡同,绝对是不可不提的景致.昔时古旧的民风与居民的朴实之情,都凝固在这一条 ...
  •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汇总(三国两晋至明代)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汇总 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 顾恺之--(约345--406年) ,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 ...
  • 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黄庭坚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 ...
  • 走进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斯里兰卡,有一座矗立在橘红色巨岩上的砖红色空中宫殿--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狮子岩.狮子岩孤零零地凸起在茂密的森林中,橘红色的岩石基座与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澳洲艾尔斯巨岩颇有几分相似.不过,狮子岩却拥有艾尔 ...
  •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 ...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资料第一章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 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 花卉的 ...
  • 捣练图教学设计
    <捣练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宫廷画家张萱的作品.此画的欣赏,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了解唐代妇女的劳动场面,而是应该着重于对画中人物造型特点.动作姿态的描绘,尤其是对精细刻画的细节描写去探讨.从而 ...
  • 电视节目类型分析
    类型课作业 1. 根据各种节目类型,每一种找到一个案例,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2. 制订一个纪录片的选题并说明选题的理由 3. 自选一首MTV分析其制作特点 4. 一:节目类型及特点分析 时下对于电视节目的分类多种多样,节目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