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论文通信原理发展与实际维护 - 范文中心

通信工程论文通信原理发展与实际维护

08/27

毕业设计(论文)

通信原理发展与实际维护

学生姓名学 号

专业班级 通信技术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Internet应用时代的到来,以及Intranet中采用了大量不同的数据协议和技术,并且他们都最终构架在了SDH/SONET网络之上,问题就出现了。一个原本适应静态流量的网络怎样去适应速率不完全匹配的动态业务。在处理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流量问题时,SDH网络的构架和带宽利用问题成了需要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本论文第1章首先对SDH产生额技术背景和SDH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SDH所面临的挑战,并且给出了SDH网络的发展趋势;第2章对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做了初步的介绍,提出了SDH级联技术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第3章集中分析了在SDH网络中的级联技术和级联方案,讨论了其存在的必要性;第4章针对虚级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出现的不稳定的现象,提出了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ACS),实现了在不中断业务的前提下动态的改变传输通道的大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通道的“弹性”变化;第5章介绍了LCAS在MSTP的实现方法;第6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同步数字传输系列;级联技术;虚级联;多业务传输平台;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目录

第1章 绪论 ................................................................................................................. 1

1.1 SDH产生的技术背景介绍 ................................................................................ 1

1.2 国内SDH传输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 2

1.3 SDH基本概念和特点 ........................................................................................ 2

1.4 SDH技术面临的挑战及级联技术的引进 ........................................................ 3

第2章 基于SDH的MSTP ....................................................................................... 4

2.1 MSTP的概念及其特点 ...................................................................................... 4

2.2 MSTP的主要功能 .............................................................................................. 5

第3章 SDH网中的级联技术 .................................................................................... 7

3.1 相邻级联 ............................................................................................................. 7

3.2 虚级联 ................................................................................................................. 8

第4章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 14

4.1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概述 14

4.2 LCAS的实现原理 .......................................................................................... 14

4.3 LCAS技术的特点 .......................................................................................... 19

第5章 LCAS技术在MSTP中的实现 .................................................................. 20

5.1 EOS试验平台的研制 ....................................................................................... 20

5.2 LCAS技术的实现 ............................................................................................ 22

第6章 线路维护与实际实例

6.1线路维护基础知识

6.2一、本地电话网络(局部)的基本结构

二、接入方式

三、配线架(MDF)

四、跳线方式

五、交接箱

六、分线盒

七、用户线

八、通信线路常见故障

九. 常见错误代码及解决方式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36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 绪论

传输网是为各类业务网提供业务信息传送手段的基础设施,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输网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通信网的发展。现在各运营商的本地传输网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为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通道,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章对国内外光传输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了介绍,通过分析目前光传输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光网络优化的必要性。同时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作出了说明。

1.1 SDH产生的技术背景介绍

SDH是一个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叉功能结合在一起并由统一网管系统进行管理操作的综合信息网络技术。传输系统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传统的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已经不适应现代通信网的发展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只有地区性的电接口规范,造成国际互通困难;

2. 没有标准的光接口,有各厂家自行开发线路码型,因此无法实现横向兼容;

3. 只有2Mbit/s和1.5Mbit/s的同步复用,其他从低次群到高次群采用异步复接,需要通过码速调整来达到速率的匹配和容纳时钟频率的偏差,而且每提高一个次群,都要经历复杂的码变换、码速调整、定时、复接/分接过程;

4. 开销少,无法对传输网实现分层管理和对通道的传输性能实现端对端的监控;

5. 网络运行和管理主要靠人工对数字信号交叉连接,无法经济地对网络组织、电路带宽和业务提供在线实时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首先提出了用一整套分等级的准数字传递结构组成同步光网络(SONET),后来CCITT于1988年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体系(SDH) 。

1.2 国内SDH传输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SDH不能纯粹强调技术,而是关注用户的实际需要。SDH是当前最主要的传输手段,已经从核心层延展到了接入层。现在世界SDH的发展方向有3个:

1. 向高端产品发展:10G、40G(重点是克服电子瓶颈、提高性价比);

2. 在城域网支持业务汇聚功能:MSTP(重点是优化对IP技术支持);

3. 简化的SDH技术来实现城域网接入功能:AON(开销、单纤)。

目前在我国现在基于SDH构建的MSTP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3 SDH基本概念和特点

SDH是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将复用、线路传输和交叉功能结合在一起,并由统一网管进行管理操作的综合信息网。SDH网是由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继器(REG)和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基本网元组成,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网络。

SDH网络可以抽象由图1.1表示。

图1.1 SDH网络抽象图

SDH有如下特点:

1. 对网络节点接口进行了统一的规范(速率等级、帧结构、复接方法、线路接口、监控管理等),使各厂家设备横向兼容;

2. 可容纳北美、日本和欧洲准同步数字系列(1.5M、2M、6.3M、34M、45M和140M),便于PDH向SDH过渡

3. 采用了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因而只需利用软件即可从高速信号中直接分插出低速信号,使上下业务十分容易;

4. SDH的网同步和灵活的复用方式,大大简化了数字交叉连接功能的实现,便于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动态组网和新业务接入;

5. 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比特(段开销 和通道开销),提高了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6. SDH是智能化的设备,兼有终结、分插复用和交叉连接功能,可通过远控灵活组网和管理;

7. 采用级联技术,实现了IP over SDH。

SDH的主要优点有:同步复用,标准的光接口,强大的网管能力。

1.4 SDH技术面临的挑战及级联技术的引进

随着数据业务逐渐成为全网的主要业务,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将逐渐向分组网特别是IP网演进。作为支持电路交换方式的SDH的TDM结构将越来越不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独立的SDH设备的长远命运正在受到严重挑战。SDH网络的主要缺点有如下几点:

1. 频带利用率不如 PDH 系统;

2. 技术和功能上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3. 强大的软件控制能力潜在重大故障隐患(病毒、操作失误或死机等)。 SDH作为一项代表性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以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这种挑战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SDH在中近期仍将继续发展:

1. 考虑我国的电路交换网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发展;

2. SDH本身高低端的发展潜力(高于40Gb/s,低于155Mb/s);

3. 未来的超大容量的核心光传送网需要更多的SDH接入设备;

4. 近期仍然是可靠性和生存性最高的传送网技术。

在MSTP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数据业务的带宽变化大,突发性大的特点,以及很多数据业务的速率与SDH VC的标准速率的不匹配的要求,便引入了SDH的级联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把级联看成是把多个小的VC组合为一个比较大的VC来传输数据业务的技术,使级联技术可以实现对以太网带宽和SDH VC之间的速率适配。级联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标准SDH VC速率与数据业务速率不匹配。

第2章 基于SDH的MSTP

随着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分组业务在电信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虚拟专用网(VPN)和专线服务,IPTV,视频点播(VOD)和视频游戏等新业务对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以电路交换技术设计的传输网络已经不能适应分组交换的需要。现有的城域网存在多个网络重叠建网的方式,如SDH,P,ATM等,这些网络虽各自都能很好地提供数据,语音和专线服务,但存在网络建设与维护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MSTP是SDH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了以太网,ATM,MPLS,RPR等数据技术的优点,能够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口,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MSTP使SDH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传输平台,同时也使SDH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2.1 MSTP的概念及其特点

MSTP是一种城域传输技术,它能将SDH,以太网,ATM,POS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融合。MSTP以SDH技术为基础,将多种业务进行汇集并进行有效适配,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接入和传送,实现SDH从单纯传送网向传送网和业务网一体化的多业务平台转变。以太网新业务的要求推动着MSTP技术的发展。

MSTP简化了边缘网设备的构成,将传送设备集中为一个物理实体。MSTP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MSTP是以SDH为基础演化过来的,因此,它完全继承了SDH 的诸多优点,包括高低阶交叉,VC级联,SDH开销字节的使用等。此外,MSTP具有良好的网络保护倒换性能,对TDM业务有较好的支持能力。

2. 支持多种物理接口。

3. 提供综合网络管理功能。

4. 直接提供带宽数据接口。

5. 支持多种协议。

6. 支持带宽分配。

7. 提供集成的数字交叉连接交换。

8. 协议和接口的分离。

2.2 MSTP的主要功能

2.2.1 SDH功能

基于SDH的MSTP应满足SDH节点的基本功能要求,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如SDH的帧结构及VC映射部分应满足G.707规范:对于级联和虚级联业务的要求,不仅能提供高阶通道VC-3/VC-4级别的相邻级联或虚级联功能,也能提供低级通道VC-12级别的虚级联功能,并提供级联条件下的VC通道的交叉处理功能。

2.2.2 以太网业务处理功能

MSTP的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以太网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基于SDH虚容器的点到点链路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路层的数据帧交换。MSTP应满足如下要求: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并符合IEEE802.1D协议的规定:能够识别IEEE.1q的数据帧,并根据VLAN信息转发、过滤数据帧: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可选的方式维护MAC地址表:实现用于决定转发。过滤数据帧的信息和功能:支持IEEE802.1d生成树协议和IEEE802.1w快速树协议:可以支持多链路聚合来实现灵活高带宽和链路冗余: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支持组播:支持业务分类。

2.2.3 弹性分组环MAC层功能

基于SDH的内嵌分组环的MSTP设备可通过RPR增强MSTP对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使其同时有SDH和RPR的优势。它适用于建设以TDM业务为主,数据业务为辅的传统运营网络,以及在兼容现有SDH网络的前提下提供数据业务传送能力的网络升级改造功能。MSTP中的弹性分组环MAC层的功能应该完全符合IEEE802.17协议的相关规定。MSTP应具有如下功能:等级分类和按业务等级转发的功能:计算和配置桥接的拓扑结构,提供用户标示,扩展用户业务的安全隔离能力。

2.2.4 ATM交换处理功能

MSTP继承了SDH功能,具有透明传送ATM业务功能。此时,SDH要为接入的每个ATM业务分配一个通道带宽。导致大量带宽闲置,造成浪费。增加ATM交换处理能力后,可以在线路上提供一部分带宽给各个站点共享,每个站点可以将本地的业务和直通的业务进行汇聚,在放到共享的155M带宽传送到下个站点。增加ATM交换处理功能的MSTP设备允许多个ATM使用同一个通道传送业务,在同一个通道带宽内实现各节点业务的统计复用和保护,从而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综上所述,由于MSTP广泛应用于城域传输网络,激发了城域传输网络的活力,带给运营商更大的利益空间。各大设备供应商也在不断地针对MSTP进行研究与开发,MSTP的内涵也在逐步得到丰富。相信MSTP的发展依然存在巨大的空间,本身技术的能量也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挖掘。

第3章 SDH网中的级联技术

所谓级联,就是将多个VC的内容彼此关联复合在一起,一维持比特系列完整性。ITU-T规定的级联方法有两种:相邻级联和虚级联。两种级联方法在路径终端所提供的级联带宽是C-N 的X倍,路径终端的差别是传输。相邻级联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保持连续带宽,即需要各个级联的VC是相邻的:虚级联则是将连续带宽分解到多个VCs 重新组合成连续带宽。虚级联只是在终端设备需要级联功能,而相邻级联则是在每个网元上都要有级联功能。

3.1 相邻级联

将X个C-4级联的容器记为C-4-Xc,表示可用于映射的容量是C-4的X倍,X分别为4,16,64,256是所提供的净负荷容量分别为:599.04Mbit/s,2396.16Mbit/s,9584.640Mbit/s,38338.56Mbit/s。相应地,VC-4-Xc加上VC-4-Xc POH即构成VC-4-Xc,如图3.1所示。

图3.1 VC-4-Xc结构图

VC-4-Xc帧的第一列为VC-4-Xc POH。第2到X列规定为固定填充字节。VC-4-Xc是在STM-N信息中的X个连续AU-4中进行传输。通常采用AU-4指针值(在此称为级联指示CI)表明相邻级联的应用。它指明在VC-4-Xc中携带的C-4

净负荷应捆绑在一起,并可作为单个实体在SDH网中复用,交叉连接和传送。

VC-4-Xc中第一个AU-4应具有正常的指针值,即指向VC-4-Xc的第一字节J1,其余X-1帧的AU-4 PTR应设置为1001SS1111111111(注,SS在此应用中没有规定)。级联指针限定指针处理器应执行与第一个AU-4同样的操作。

相邻级联技术实现简单,虽然允许承载PDH接口速率等级以外的新业务,但是由于容量增加的单位太大(VC-4-Xc,X=4,16,64),不够灵活,而且不支持低阶VC(如VC-12)的级联。例如,如果一个以太网连接需要160Mbit/s的带宽,用一个VC-4负荷不够承载,而只能用VC-4-4c(622Mbit/s)来承载,大部分容量被浪费掉。

3.2 虚级联

虚级联技术可以将不同速率的小容器进行组合李海勇,能够做到较小的颗粒的带宽调整,相应的级联后的最大带宽也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调节。虚级联技术实现了使用SDH经济有效的提供合适大小的信给数据业务,避免了带宽的浪费,这也是虚级联技术的最大优势。虚级联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传统SDH网承载带宽业务是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了SDH网承载带宽业务时带宽分配的灵活性。下表列出了采用标准VC映射带宽业务的采用VC虚级联方法承载相应业务时的带宽利用率。从表3.1总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虚级联对SDH带宽利用率的改善。

表3.1 不同映射方式的带宽利用率比较

虚级联表示为VC-n-Xv,其中X表示参与级联的VC的个数,取值与VC的等级有关:对于VC-3和VC-4,取值范围为1到256:对与VC-12,取值范围为1到64.虚级联是通过将多个VC(如VC-12或vc-4)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虚级联组(VCG)形成逻辑链路。虚级联可以将分布不同的STM-N的VC-N(同一路由或者不同路由)按照级联的方式形成一个虚拟的大结构(VC-n-Xv)进行传输,其中,每一个VC-N均具有独立的结果和相应的POH,具有完整的VC-n 结果。几个VC-n虚级联就相当于数个VC-n间插,虚级联的每一个VC-n都可以独立的传送,且可选择不同的路径:对中间传输设备无特殊的要求,仅两端设备要协议支持VC-3/4的虚级联。

3.2.1 VC-3/4的虚级联

一个VC-3/4-Xv可提供X个C-3/4的连续净负荷域,如图3.2所示。由于VC-3-Xv与VC-4-Xv的结构完全类似,为了简化起见,此处仅对VC-4-Xv做扼要的分析。

图3.2 VC-3-Xv的结构

在图3.3中可以看出,C-4被映射到构成VC-4-Xv的X个独立的VC-4中。每个VC-4具有各自的POH,POH的规范与一般VC-4的POH的规范相同。只是POH中的H4字节作用虚级联的规定序列号和复帧指示。H4的代码规定如表3.2所示。

图3.3 VC-4-Xv的结构

表3.2 VC-4-Xv序列和复帧的H4编码

VC-4虚级联的复帧设计如下:

从图3.3中可以看出,虚级联中的每个VC在网络中是独立传送的,不同的VC之间有不同的传输延迟。未来重新恢复连续的净负荷,接收端必须对每个VC重新定位,即容纳所有的时延差,这样解决了帧定位的问题。

SDH虚级联引入了一种可以覆盖125纳秒到256微秒时延差的512微秒两级帧结构方式。第一步利用H4字节的5到8bit作为第一级复帧指示符MFI1,该指示符随基本VC-4帧从0到15逐一递增计数,构成一级复帧;第2级复帧指示符MFI2有8bit构成:第1级复帧中第0帧的H4字节1到4bit构成MFI2的1到4bit,一级复帧中第1帧的H4字节1到4bit构成MFI2的5到8bit,MFI2随第1级复帧的周期从0到255逐一计数递增,这样整个复帧就有4096(16*256)帧长,跨时为512微秒(125纳秒*4096)。

复帧的序列指示符(SQ)将构成虚级联组VC-4-Xv的VC-4的序号标示出来。虚级联中每一个VC-4拥有一个固定的唯一的序列号,范围是0到(x-1)。传送VC-4-Xv第1个时隙的VC-4编号为0,传送C-4/3-Xv第2个时隙的VC-4编号为2,依次类推,传送VC-4-Xv的第X个时隙的VC-4编号为X-1。详情如图3-4图和表3-2所示。

8比特的序列号可支持X值达到256。在表3-2中,用复帧中的第14帧的H4字节的1到4bit传送序列号的高4位;用复帧中的第15帧的H4字节的1到4比特传送序列号的低4位。

对于固定带宽的应用,序列号是固定分配的,一般不可配置,这样允许不使用踪迹识别符而对VC-4-Xv的结构进行检查。

对于动态带宽分配而言,序列号是可变的,不同的VC数就应该有不同的与之相应的序列号。

复帧中其他所以帧的H4字节1到4比特可用于传送LCAS协议。若不使用,置为全“0”。

3.2.2 VC-3/4的虚级联

低价通道VC-2/12的虚级联相比与相邻级联而言,所承载的速率业务更丰富,

可提供的各种速率值表3.3所示(由于我国没有应用VC-11速率,故此不加说明)。

表3.3 低阶通道虚级联VC-2/12-Xv的容量

VC-2的级联主要用于传输图像等业务,VC-2-Xv的结构如图3.4所示。VC-12的级联用于速率略高于2.048kbit/s,VC-12-v的结构入图3.5所示。

图3.4 VC-2-Xv的结构

图3.5 VC-12-Xv的结构

容器C-2/12-Xc适配进X个独立的VC-2/12中,每个VC/12拥有其独立的通道开销POH。这些VC-2/12组成一个集合就是虚级联组VC-2/12-Xv。

与高阶虚级联一样,每个低阶虚级联VC-2/12-Xv的组成但愿VC-2/12是独立通过网络的,不同的VC-2/12之间仍然会有时延差,在虚级联终接点处的定位和顺序就会发生变化。为重建虚级联组携带的连续净负荷VC-2/12-Xv,必须对这些独立传送的VC进行重排和重定位。经过权衡实现的可行性和恢复性能,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至少容纳125纳秒的时延差。因此,为了将虚级联组重新定位,就要缓冲和吸收组内不同的VC经历的时延差,还要能够识别每一个VC的序列号。目前,ITU-T建议采用VC-2/12的低阶通道开销POH的K4字节比特2在收发端携带相应信息。图3.6所示为32个复帧中的K4字节比特2组成一个字,每128帧(16微秒)重复一次。

图3.6 K4字节比特2复帧结构

图3.6中的1到5比特FC为帧计数,可计32个16微秒的复帧共512微秒时间段;6到11bit SI为序列指示符,用来识别续集廉组中VC的序列号或顺序,据此合成连续的容器C-2/12-Xc。级联组中每一个VC拥有在0到X-1之间唯一的固定序列号,传送C-2/12-Xc第一个时隙的VC-2/12序列号为X-1。图2-3-9中的R为保留比特。为了建立K4字节比特2复帧,必须使用扩展信号标签,上述低阶虚级联指示信息应与K4字节比特1组成的扩展信号标签同相位。宿端在接收扩展信号标签时要进行相位判别。这里序列指示符只有6bit,为STM-1中VC-2/12使用的,限制了虚级联组中VC的数目。实际应用可以协商扩展保留比特。

第4章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4.1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概述

SDH传输技术以其同步复用,标准光接口,强大的网管能力等特点,在以语音业务为主的传输网络中表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现今传送网中大容量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已经像城域网和接入网领域渗透。随着数据,图像等多业务传送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业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数据业务逐渐替代语音业务成为了电信网上的主流业务,传统的SDH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承载业务的效率较低;人工通过网管分配带宽,缺乏灵活性服务提供较慢,不能满足数据业务突发性的要求等。

LCAS的基本思想是在虚级联的源端和宿端之间适配地建立一种链路容量控制机制,可以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无损伤地增加或减少传送中的虚级联信号的链路容量,同时提供临时删除失效链路的能力,而不至于中断现有业务或预留带宽资源。当虚级联组中部分成员失效时能够临时扣除失效的成员,系统自动减少容量,有效成员仍然能够正常传输,当失效成员修复之后,系统又能够自动恢复虚级联组的带宽。

4.2 LCAS的实现原理

为了保证容量调整时虚级联链路源端和宿端的动作一致,LCAS定义了一套控制分组,控制分组负责描述虚级联的通道状态并控制通道源端和宿端动作。高阶VC(VC-4,VC-4)和利用POH中的H4字节携带的LCAS信息;低阶VC(VC-11,VC-12)利用POH中的K4字节携带LCAS信息。这两种方式的LCAS信息包结构基本相同。 4.2.1 LCAS的控制帧 1. 高阶LCAS的控制帧

如前所述,高阶通道中的虚级联有VC-3/4的H4字节组成两级复帧结构,第

1级复帧有16个基本帧组成,其中包含16个H4字节。每个H4字节的5到8bit作为指示符MFI1,表示一条完整的LCAS信息。第2级复帧由256个一级复帧组成,指示符为MFI2。第2级复帧由一级复帧第0帧的H4字节1到4bit和第1帧的H4的1到4bit组成,取值范围是0到255。若要完成一组VCG控制信息的传输,取值范围0到4095帧(15*256),所需要时间为0到512微秒(4096*125纳秒)。所能容忍的最大时延差为-256微秒到+256微秒。高阶虚级联的LCAS的帧结构入如表4.1所示。

表4.1 高阶虚级联的LCAS帧结构

2. 低阶LCAS的控制帧

在低阶虚级联VC-2/12中,LCAS的控制帧是通过低阶通道开销K4字节中的第2bit来实现的。低阶通道开销的映射采用了复帧结构(每个复帧由4个基本帧构成),即K4每隔500纳秒(125纳秒*4)出现一次。LCAS控制信息由32个复帧构成,完成一组LCAS控制信息需要16微秒(500纳秒*32)。低阶虚级联的LCAS帧结构如图4-1所示。图4-4-2中的复帧指示器(MFI)为前5bit,取值范围是0到31,可标识的时间范围是0到512微秒(32*16微秒)。所以低阶虚级联可以容忍的最大时延差也是-256微秒到+256微秒。两种LCAS控制信息的MFI结构基本相同。

图4.1 低阶虚级联的LCAS的帧结构

为了保证容量调整时虚级联链路源端(So)和宿端(Sk)之间的同步,LCAS定义了一套控制字,每个控制字描述了下一个控制包的链路状态;链路变化的信息会预先发出,以保证接收机能够尽快倒换到新的配置状态。LCAS控制帧内有复帧指示器(MFI),序列指示器(SQ),控制字(CTRL),成员状态字(MST),重排序确认比特(RS-ACK),组识别符(GID),校验字段(CRC)。

(1) 复帧指示器(MFI)

复帧指示器可以看成是一个帧计数器,当前帧的MFI值总是前一帧值加1.对于SDH同步系统,每帧所占的时隙都是相同的。在源端,复帧指示标识帧序列的先后顺序;宿端可以通过解读复帧指示器的值,判断来自不同路径的帧之间时延差的大小,并重新排序以实现帧同步。

(2) 序列指示器(SQ)

SQ用来指示各个虚级联成员在虚级联组(VCG)中的位置,如图4.2所示。一个成员就是一个基本的级联单位,一个VCG就是若干个成员组成的一个整体。显然,SQ的最大值决定了一个VCG可以包含的最多成员数。高阶虚级联和低阶虚

级联的SQ值分别用8bit和6bit来表示。因此,高阶虚级联和低阶虚级联的最大级联数分别是256和64。同一VCG中的每一个虚级联成员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列号,并重0开始。SQ对VCG中的成员在控制字段中发送了IDIE时是无效的。从VCG中删除了成员的SQ应该分配一个比当前最高序列号成员更大的序列号,最高序列号成员的控制域中为EOS(End Of Sequence)。

图4.2 MF和ISQ,Mermber和VCG之间的关系

(3) 控制字(CTRL)

CTRL主要作用是使源端和宿端同步,并能表示当前成员的状态。

例如,最后一个成员的控制字为EOS,空闲的成员控制字为IDLE。源端VCG中的控制字一开始发IDLE,直到这些成员被加到VCG中CTRL才变为ADD。LCAS的控制字CTRL如表4.2所示。

表4.2 控制字 CTRL

(4) 组识别符(GID)

GID是一个伪随机数,同一个VCG中所有的成员都拥有的GID。宿端将用GID识别来自同一源端的成员,宿端并不要求数据流同步。当VCG组内CTRL=IDLE是空闲成员GID是无效的。

(5) 循环冗余校验(CRC)

CRC对整个控制包进行校验。为了简化对虚级联开销中变化的确认,可在接收到控制包后对其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失效,内容将被丢弃;如果通过了CRC校验,内容将会被采用。

(6) 成员状态(MST)

MST用来表从宿端到源端的同组VCG成员的状态信息。它有两个状态:正常(OK=0)和失效(OK=1),每个成员占用一个状态比特位。VCG宿端初始变化,所有成员将报告MST=FAIL,所有未使用MST=FAIL。当接收到控制字段为ADD(或NORM,或成员被增加后状态为EOS)的控制分组时,MST状态就转变为OK。所有未用的MST与控制字段为IDLE的成员应该置为FAIL。

(7) 重排序确认比特(RS-ACK)

容量调整后宿端通过将RS-ACK取反来表示调整过程结束。如果宿端监测到组员序列号SQ的次序列发生变化后,指示宿端确认了本次LCAS的调整,并通过使RS-ACK发生翻转报告源端。RS-ACK翻转只是在监测完成所有成员的状态并且序列改变时发生。RS-ACK的翻转将确认上一复帧的MST,源端将该信息作为自己发生的信息已被接收的确认指示,并启动接收新MST信息。

RS-ACK翻转只在ADD和REMOVE完成时触发。在上述4种情况下,如果RS-ACK没有翻转,源端在检测到RS-ACK翻转计数器超时,就会出现此时RS-ACK已经翻转,并开始使用新的MST。

4.3 LCAS技术的特点

LCAS是对虚级联技术的扩充,是以虚级联技术的应用为前提的,允许无损伤地调整传送网中虚级联信号的链路容量,而不至于中断现有业务或预留带宽资源,是一种收发双方握手的传送层信令协议,即其实施能够实现在现有带宽基础上动态地增减带宽容量,满足虚级联业务的变化要求,还可以增强虚级联业务的健壮性,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LCAS控制分组负责描述通道的状态并控制收发两端的动作,以保证网络发生变化时收发双方能及时响应并保持同步。每个控制分组都是描述下一控制分组持续期间的链路状态,容量变化信息事先送出,以便接收机可尽快倒换到新的配置状态。LCAS的优点在于提高了配置的速度,可以在配置带宽范围内动态无损伤地调整系统带宽。

第5章 LCAS技术在MSTP中的实现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在长途干线上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带宽接入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络的容量瓶颈已经逐渐转移到城域网,如何解决城域网的带宽问题也已经受到电信运营商的广泛重视。针对目前城域网面临的问题,业界比较关注的新一代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解决方案是对传统同步数字系列(SDH)网络的技术改造与功能升级,主要体现在对数据业务尤其是以太网业务的支持能力上。与传统SDH设备相比,MSTP在封装协议,带宽分配方式和调整机制上都有较大的进步:通过通用成帧程序(GFP)协议实现以太网帧到SDH虚容器的有效映射,同时利用虚级联(VC)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技术来增强虚容器带宽分配的灵活性和效率,以支持数据业务尤其是以太网业务和传统话音为主的TDM业务的综合传送。在数据业务应用环境下,由于业务的突发特征,虚级联与LCAS技术史衡量是否有效利用多业务平台带宽的重要指标,在智能光网络部署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5.1 EoS试验平台的研制

以太网与SDH时现代通行领域中的两大主流传输技术。EoS(Ethernet over SDH)技术的出现有机的融合了以太网技术与SDH技术的多种优点,既可以保护现有网络资源和运营商的投资,延长SDH技术的使用寿命,又可以解决以太网技术在广域网应用中的不足,尤其是在传送距离上的限制。

随着ATM应用日渐减少,数据业务量的增长将主要立足于以太网业务。在传统SDH设备上集成各种速率的以太网接口,能在SDH业务中这节上下路以太网业务信号,同时还可以让电信网中的SDH网络与数据网中的以太网灵活地连接起来,使SDH直接连接到桌面局域网。有鉴于此,为了深入研究和论证MSTP技术方案,我们将MSTP技术实现的重点放在EoS实验平台的自主设计和研制上。在功能选择上仍然遵循MSTP当前的发展趋势,结合GFP,虚级联和LCAS等技术,实现传统SDH网络中以太网业务的有效传送。

EoS实验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可划分为支路接口、交叉连接、线路接口、时钟控制和网络管理等单元,如图5.1所示。

图5.1 EoS的总体功能结构

为了将图5.1所示的功能模型落实到具体的硬件板卡上,我们将线路接口单元、支路接口单元,交叉连接单元和主控单元设计成分别独立 的线路卡、支路卡、交叉卡和控制板,如图5-2所示。其中在支路卡中,我们选取了TranSwitch公司支持GFP、虚级联和 LCAS技术的EtherMap一3Plus芯片。从图5.2可以看出,实验平台主要采用集中式控制,各板卡通过控制总线与MPC860控制板相连。由MPC860控制板集中处理各种控制信息,包括:硬件初始配置,业务及工作模式 的选择、出错中断处理、状态收集,等等。当然,某些频率较高的查询任务由各个板卡自己完成,旨在节省 CPU资源,当查询发现错误后再向 MPC860发起错误中断。

图5.2 EoS实验平台的板卡划分

研究中,复制了4个M节点,采用两纤单向通道倒换环组网。每个MSTP节点包括一块MPC860控制板、两块线路卡,一块交叉卡,一块支路卡以及一块背板。

5.2 LCAS技术的实现

5.2.1.支持LCAS的实验平台硬件条件

我们的EoS实验平台提供了支持LCAS功能的硬件条件,当使用SONET/SDH模式下的高/低阶VC时,每个高/低阶VCG都能被独立可选地配置为LCAS工作模式。在发送和接收方向,对工作于LCAS模式的高/低阶VCG中的每个成员而言EtherMap-3Plus 设备为发送端和接收端提供基于ITU—TG.7042/Y。1305状态机的LCAS硬件。同时,对于发送端,硬件还支持下列额外功能:

1. 组标识符(GID)比特域的伪随机二进制系列码(PRBS)的产生;

2. CRC-3/CRC-8码的产生;

3. LCAS序列标识符(SQ)域的产生;

4. LCAS控制(CTRL)域的产生;

5. 添加/删除操作期间成员间的消息;

6. 对于 LCAS模式下的各发送端高低阶VCG接收方向上承载成员状态(MST)和序列重排确认(RS—Ack)信息的高低阶成员的选择;

7. 对应的接收端LCAS状态机发出的MST和RS—Ack信息的终结;

8. 可配置的高低阶per—member和per—VCG期满(time—out)计数器,以检测添加/删除操作期间的故障;

9. 指明LCAS发送端状态机状态的告警的产生对于接收端,硬件还支持下列额外功能;

10. 组标识符域不匹配检测;

11. CRC-3/CRC-8校验;

12. LCAS序列标识符域的处理;

13. CTRL域的处理;

14. MST和RS-Ack信息的产生;

15. 路径信号失效(TSF)状态的检测和处理;

16. 对于LCAS模式下的各接收端低阶VCG,用于传送MST和RS-Ack信息的发送端低阶VCG的选择;

17. 指明LCAS接收端状态机状态的告警的产生。

18. 添加支路成员时,必须先对接收端进行操作,然后再对发送端进行操作。删除支路成员时则相反,必须先对发送端进行操作,然后再对接 收端进行操作。这是因为 ADD指令是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握手交互过程。当发送端发起一个ADD指令时,接 收端必须处于准备响应LCAS指令的模式,删除支路成员时则反之。

19. 如果有多个支路成员需要添加,添加过程必须对每个支路成员依次分别进行操作。这是因为每次添加成员时接收到ADD指令后都必须对发送端发送“MsT=OK”的控制信息,而发送端发出ADD指令后,会有计数器开始计时,若一定时间内仍无应答则产生告警,同时对多个支路成员进行操作时,对后面的支路成员很可能会发生计时结束后仍无应答的情况,故对支路成员必须依次进行操作。

在操作中还必须注意,按照协议过程添加或者删除支路成员时,各步骤之间

都有一定的时延,如何得到合适的时延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5.2.2. 软件设计分析

根据平台硬件条件的分析,LCAS功能的最终实现还是体现在软件的设计上。软件的设计并不太复杂,主要是在驱动层提供一些驱动函数。平台的驱动程序对支路的LCAS状态的转换实行一种“pool”机制,VCG中任何给定的高低阶支路单元都 处于Non—LCAS pool,LCAS—IDEL pool,LCAS — ACTIVE三种pool状态之一。硬件复位后,每个支路成员都处于GLOBLpool,这表明成员不属于任何VCG,但是处于等待指配给任何 VC G的状态。当需要将VCG中的支路成员指配为LCAS状态时,软件首先需要将支路成员指配到LCAS—IDEL pool。当处于这种pool时,支路成员的CTRL状态信息为IDLE。然后再将支路成员从LCAS—IDEL pool移到LCAS—ACTIVE状态,此时CTRL的状态信息从IDLE变为ADD,SQ域将自动重新分配。如果操作成功,“MST=OK”将被发送端接收到,相应控制域状态也将变为EoS。如果要删除支路成员,需要将该支路成员的pool由LCAS—ACTIVE移到LCAS-I—DLEpool,CTRL状态信息同时也将变为IDLE,支路成员停止传送净荷,但此时成员仍然属于VCG。如果想从VCG中移出此支路成员,需要再将其从LCAS—IDEL移到GLOBL pool。

按照设计的功能,经过软件的测试与调试,我们先按照初始配置的带宽大小对指定的以太网MAC端口对应的VCG,指配个数匹配的vc-12,将其支路成员移到LCAS—IDLE,再移到LCAS—AC一TIVE状态,对每个支路成员逐个进行操作,移动过程中实时获取VCG支路状态信息来判断各个支路 成员是否指配成功,如果成功则对下一个支路成员 进行操作,如果不成功则返回,重新操作。LCAS信令协议 中其他需要交互的消息均交由硬件完成。

对于无损伤的添加或者删除支路成员,在指配以太网MAC端口的初始带宽之后,也采用逐个支路成员边实时获取VCG各支路状态信息来判断,边执行支路成员pool间移动的操作。添加支路成员时,先将需添加的支路成员移到LCAS—IDLE pool,再移到LCAS—ACTIVE状态;删除支路成员时,先将需删除的支路成员移到 LCAS—IDLE pool再移到GLOBLpool,由此完成无损的添

加和删除。需要注意的是,对VCG所承载的业务而言,由通道层故障导致的支路成员的清除并非是信息无损的。

为了模拟网络失效,部分支路成员失效的情况,我们对部分支路成员插入循环冗余校验(CRC)误码,分高阶和低阶支路分别进行。

对于LCAS与Non-LCAS节点间的通信,实验平台不支持LCAS与Non—LCAS的直接通信但是设备能检测远端传送来的信号的模式。基于此检测 ,应用软件能重新配置VCG其检测也是通过CTRL域和CRC域的信息来获取的。若一处于LCAS模式的节点接收从Non—LCAS模式节点传送来的信号,当LCAS模式的节点检测到持续的CRC误码和CTRL=0000(FIXED)时,就能推断远端发送来的是Non—LCAS业务。若一处于 Non—LCAS模式的节点接收从LCAS模式节点传送来的信号,当Non—LCAS模式节点 检测到LCAS控制字(如NORM、DNU),并且有持续的序列指示器告警时(当然,序列指示告警惟一不会发生的情况就是LCAS远端设备支路成员恰好和Non—LCAS设备支路成员分配到相同的序列号) ,就能推断远端发送来的是LCAS业务。两种情况被检测到之后,均上报网管,由网管对其进行一定的判断,改变其中一个节点的模式,使其能进行通信。

第6章 线路维护与实际实例

6.1线路维护基础知识

一、本地电话网络(局部)的基本结构

主机房交换机(由用户语音PSTN与用户端口DSL数据)→配线架(主干电缆)→交接箱(配线电缆)→分线盒(引入线)→用户端

固话由号码设备位置到主干电缆。

固话捆绑宽带为设备位置至语音,数据端口至主干,其语音与数据相对应。

二、接入方式

1、实线(铜缆)

以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为传输载体,传送的为电信号。

2、光纤接入(FTTX)和类类(FTTB、FTTN、FTTH)

以导光性能较好的石英材料为传输载体,传送的为光信号。

FTTX:光纤接入 的统称。

FTTB:目前最主要的服务形式, FTTB依服务对象区分有两种,一种是公寓大厦的用户服务,另一种是商业大楼的公司行号服务,两种皆将ONU设置在大楼的地下室配线箱处,只是公寓大厦的ONU是FTTC的延伸,而商业大楼是为了中大型企业单位,必须提高传输的速率,以提供高速的数据、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宽带服务。

FTTN:主要是为住宅区的用户作服务,将ONU设备放置于路边机箱,利用ONU出来的同轴电缆传送CATV信号或双绞线传送电话及上网服务。

FTTH:从光纤端头的光电转换器(或称为媒体转换器MC)到用户桌面不超过100米的情况才是FTTH。FTTH将光纤的距离延伸到终端用户家里,使得家庭内能提供各种不同的宽带服务,如VOD、在家购物、在家上课等,提供更多的商机。若搭配WLAN技术,将使得宽带与移动结合,则可以达到未来宽带数字家庭的远景。

三、配线架(MDF)

1、横列端子板(通过音频电缆连接交换机的设备)

• 语音端口 ISDN端口 ADSL端口(语音侧端口、数据侧端口) IPOA(在ATM-LAN上传输数据的一种技术) DDN(数字数据网)

2、直列端子反(连接主干电缆的设备)

四、跳线方式

1、语音设备位置(横列)——直列架位置(主干侧)

2、DSLAM——配线架(MDF)——语音设备位置(横列)——语音侧端口——数据侧端口——直列架位置(主干侧)

3、跳线要求:

• 采用特殊颜色跳线(宽带用双白线,普通电话用白桔色。重要电

路用双红,电缆监控用双黄,小灵通用双蓝)

• 横平竖直,长线压短线 采用集成电路保安单元

五、交接箱

1、交接箱的分类:

• 按其接续方式不同分为:压接式和卡接式两面大类。卡接式分为

接线子卡接式和模块卡接式,模块(端子板)卡接式细分为直卡式和旋转

式。

2、在交接箱门外侧写有交接箱编号,内侧写有主干、配线线缆线序。

如何识别电缆线序编码格式?

主干电缆 HSQ.JDK00/ZG01含义

HSQ—洪山区局 JDK00—街道口(分局)

ZG—主干 01—编号01

配线电缆 HSQ.JDK00/J4051/PX01含义

HSQ—洪山区局 JDK00—街道口(分局)

J1011—1011#箱 PX—配线电缆 01—电缆号01

3、交接箱跳线规划

• 跳线用0.4-0.5毫米线径,中间无接头; 列间跳线要经过顶端跳线环; 绝缘层完整,横平竖直; 对于旋转式端子,一定要旋转到位; 对于接线柱端子,露铜不超过2MM; 不妨碍端子板翻转。

六、分线盒

1、型式 按其接续方式不同可分为压接式和卡接式两大类。按其它装方式不

同可分为挂式和嵌式两种。

2、规格 按容量分为5、10、20、30、50、100回线。

3、分线盒HSQ.JDK00/J4051/DP0135含义

HSQ—洪山区局 JDK00—街道口局

J4051—4051号交接箱 DP—分线盒

0135—01#配线电缆下的35#分线盒

4、分线盒接续规范

皮线搭接时应绕接线柱一周,接连牢靠

皮线绝缘物切口应靠近垫片,最大间隙不大于2.5MM

七、用户线

1、用户引入线维护的主要内容:

• 室内线布线整齐美观,保持支撑件牢固、绑扎合格,无托、磨现

象,线缆穿越不许遮挡门窗。

• 与电力线平行、交越时,布设工艺、间距等符合规定,特殊情况

须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无市电侵入危险。

• 室内布线须征求用户意见,布线合理、牢固、美观,室内线不应

和电力的金属管、槽板等并装在一起,并避免靠近暖气(水)管、强磁场

源;穿过地板洞、墙洞时,应有保护措施。

2、室处引入线布线质量要求、布放要求

• 用户引入线应采用铜芯双绞线。 同一条用户引入线线径保持一致;用户引入线最长不超过200 m;

从下线杆至第一个支撑点的跨距不超过50m。

• 下户线搭接分线盒时,应连接牢靠。 接头优先使用接线子接续,若现场无接线子则要求每只接头芯线

交叉扭绞3~3圈后两面三刀端各自绕8~12圈,长约2cm,两只接头相距

3~4cm,同一对线两面三刀只接头工艺要求一致,如图3-1示;接头处须先

用塑料套管套封,然后用防水胶布包扎封固。

• 与电力线平行、交越布线时,布设工艺及间距等符合规定,特殊

情况要采取保护措施,无市电侵入危险。

• 同路电杆档的引入线不超过6对,超过6条时应改用电缆引入。

同一方向多条皮线之间应间隔均匀、垂度一致。

划。

• 跨越街道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应符合附录6的要求,跨挡在电杆和墙壁上引入线的固定应符合有关设计规划和工程验收规

内不行有接头。

• 跨越障碍物无托、磨现象,否则应加以保护。 皮线在多沟隔电子上做终端绑扎;每个多沟隔电子一般装设3条

皮线,最多不得超过6条皮线,每条皮线应单独绑扎。

• 不遮挡住窗门。 废弃引入线及不使用的支持物必须拆除。

3、室内布线要求

• 室内布线应因地制宜,做到安全,牢固,隐蔽,美观。 室内线线色应尽量与客户室内装修相协调。 室内线不超过5m时,室外皮线可直接引入室内。 客户家中布线应当无破损,尽量无接头。 客户家中布线的走向应当尽可能短并不要从电冰箱、电风扇等容

易产生电磁干扰的家用电器旁边通过:ADSL线路与电源线、有线电视线路

距离要在0.2M以上。

八、通信线路常见故障

1、混线

■ 同一线对的芯线由于绝缘层损坏相互接触称为混线。

■ 相邻线对苡线间由于绝缘层损坏相碰称为它混。

■ 接头内受过强拉力或受外力碰损使芯线绝缘层受伤的部位常造成混线情

况。

2、地气

■ 电缆苡线绝缘层损坏碰触屏蔽层称为地气。

■ 它是因受外力磕、碰、砸等磨损坏缆芯护套或工作中不慎使芯线接地而形

成。

3、断线

■ 电缆芯线一根或数根断开称为断线。

■ 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接续或敷设时不慎使芯线断裂、受外力损伤、强电流

烧断所致。

4、绝缘不良

■电缆芯线之间以塑料为绝缘层,由于绝缘物受到水和潮气的侵袭,使绝缘

电阻下降,造成电流外溢的现象称为绝缘不良。

■ 由接头在封焊前驱潮处理不够、或因电缆受伤浸水、或充气入潮气等原因

造成芯线绝缘长期下降所致。

5、串、杂音

■ 在一对芯线上,可听到另外用户通话声音,叫串音。

■ 用受话器试听,可以听到“嗡嗡”或“咯咯”的声音,称为杂音。

线路的串、杂音主要是由于电缆芯线错接,或破坏了芯线电容的平衡、

线对接头松动引起 电阻不平衡、外界干扰源磁场窜入等影响而造成。

九.常见错误代码及解决方式

5. 常见错误代码及解决方式.

在平时上网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遇到不同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呢?

比如下面的例子:

上网时出现宽带连接错误代码:691

这里我们说的691其实是由于域上的用户名或密码无效而拒绝访问

那么当用户碰到这样的情况时,自行检查方式是:用户名密码填写错误。若

用户名填写正确则应选择拨打客服进行障碍申告,相关工作人员将进行上门调试:

运行(在“运行”中输入“cmd”可以调出命令行)中输入ipconfig/all命令,

查看网络配置信息,找出本地连接里面的PhysicalAddress,记录下来。

2、再进入我的本本中,进入设备管理器,在网络适配器里找到网卡,在网卡

名称上用右键选择属性,进入“高级”选项卡,在左面的框中选中看到

NetwotkAddress一项,选中右边的“值“,填入刚刚记录下来的MAC地址(不区

分大小写,不要加“-”符号)即可。

宽带连接错误623(找不到电话薄项目)

拨打客服电话10000电信(10060网通/10050铁通)障碍申告

相关人员解决方式是:

1是否有防火墙或3721上网助手等软件,如有则退出

(1)防火墙及3721上网助手后测试:如果故障解决,“用户软件问题”;

(2)如果故障依旧存在,则进入下一步继续处理;

2指导用户检查网卡状态并拔插网线:

(1)如果故障解决,故障原因为“pc硬件问题”;

(2)如果故障依旧存在,则进入下一步继续处理;

3在条件具备情况下(有拨号软件、安装光盘(Win98要备有网卡驱动盘)建议删

除及,再重新后:

(1)如果故障解决,为“pc硬件问题”;

(2)如果故障依旧存在,则进入下一步继续处理;

宽带连接错误678(远程计算机没响应):

用户b遇到678的情况时,一般先请他检查MODEM信号灯是否正常,不正常

重新启动modem。询问用户是否有防火墙或3721上网助手等软件,如有则建议用

户退出。如果依然678那么则有相关人员上门检查。防火墙及3721上网助手后测

试:如果故障解决,故障原因为“用户软件问题”;如果故障依旧存在判断MODEM

后面电话线是否可用,分离器连接是否正确:

MODEM后连电话不能使用,而计费号的其他电话可以使用的,建议更换电话线,故

障原因为“用户室内线故障”;进行相关维修。

当遇到错误不能上网时用户可先自行检测,比如用户c;

宽带连接错误645产生原因为拨号软件文件受损造成(常见于XP系统),处

理流程如下:

步骤一:在条件具备情况下(用户有拨号软件),建议重新装拨号软件:如果

故障解决,故障原因为“用户软件问题”;如果故障依旧,则建议用户找电脑公司

维修电脑系统,故障原因为“用户软件问题”;。

步骤二:以上处理均无效或用户无法做简单的配合操作,则请拨打客服电话

10000电信(10060网通/10050铁通)进行障碍申告。

用户d:

宽带连接错误720现象常见于XP系统,一般将系统重新启动,可拨多次,

百分之九十都可以解决,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一:建议将系统重新启动后再重新拨号上网:

(1)如果故障解决,故障原因无

(2)如果故障依旧,则建议用户还原系统或找电脑公司将系统格式化重装,

重装后及时关闭系统自己更新功能。

步骤二:以上处理均无效或用户无法做简单的配合操作,则请拨打客服电话

10000电信(10060网通/10050铁通)进行障碍申告。

宽带连接错误721(远程计算机没有响应)此现象多为USB接口Modem故障

代码,可依据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步骤一:判断MODEM信号灯是否同步,信号灯同步参照步骤二,信号灯

不同步参照步骤三、四、五。

步骤二:信号灯同步,则为用户协议选错(OA或OE),如若不行可电话向

客服电话10000电信(10060网通/10050铁通)进行申告

步骤三:信号灯不同步,判断MODEM后面电话线是否可用,如果不能使

用,而计费号的其他电话可以使用的,可建议用户自已换电话线,如果用户家计

费号的所有电话都不可以使用的,如若不行可电话向客服电话10000电信(10060

网通/10050铁通)进行申告。

步骤四:检查分离器是否接反。

宽带连接错误718现象,极少数为用户端问题:

步骤一:建议首先重启计算机后拨号测试:

(1)如果故障解决,故障原因无。

(2)如果故障依旧或没法进行简单配合,可电话向客服电话10000电信(10060

网通/10050铁通)进行障碍申告。字串5

宽带连接错误734(PPP链接控制协议被终止)/错误735(请求的地址被服务器

拒绝

步骤一:建议重新启动电脑。

步骤二:拨号软件出错,建议重装拨号软件,常见于XP系统的自带拨号。

步骤三:以上处理均无效或用户无法做简单的配合操作,则请拨打客服电话

10000电信(10060网通/10050铁通)进行障碍申告。

宽带连接错误769

错误769:无法连接到指定目标。

问题:这是指你电脑的网络设备有问题

解决方法:

打开“我的电脑”→“控制面版”→“网络连接”,查看本地连接的是否处在

“禁用”状态,是的话只需双击本地连接,看到状态变为“已启用”即可。

若是连本地连接都没有的话,

那你的网卡100%有问题了——不是没装好就是坏了。请您联系您的电脑供应

商,或者自己解决。

出现错误769的错误,大多数是网卡被禁用,启用即可!造成的原因一般为:

用户的误操作或一些防火墙软件、计算机病毒引起的,很普遍。如果没有找到本

地连接,一般是网卡的驱动程序丢了或计算机没有检测到网卡,可以重新安装即

错误原因:网卡被禁用

解决方法:请您点击电脑右键,选择属性,再选择设备管理,再看网卡驱动

程序情况,如果是个“x”说明网卡被禁用,点击右键激活网卡就可以解决。

宽带连接错误769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宽带连接错误769产生原因

通常,如果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您将收到错误769的信息:

1.网络电缆已断开。

2.调制解调器已禁用。

3.调制解调器驱动程序已损坏。

4.计算机上正在运行间谍软件,它妨碍了连接。

5.Winsock需要得到修复。

6.第三方防火墙软件阻止了连接。

解决方案:

要查找问题的原因,请按照下列步骤操作。

步骤1:确保网络电缆已连接

确保网络电缆分别连接到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如果您的计算机连接到集线

器或路由器,请确保将集线器或路由器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电缆已连接。

步骤2:确保网络适配器已启用

1.单击“开始”,单击“运行”,键入ncpa.cpl,然后单击“确定”。

2.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图标。单击“启用”(如果该选项可用)。

步骤3:重置调制解调器

1.将从计算机到调制解调器的电缆断开连接。

2.关闭调制解调器。如果调制解调器没有电源开关,请切断调制解调器的电

源。

3.等待两分钟。

4.打开调制解调器,然后连接从计算机到调制解调器的电缆。

步骤4:使用设备管理器,先卸载、然后重新安装调制解调器和驱动程序

在按照这些步骤操作之前,您可能必须从硬件制造商那里下载网络适配器的

最新驱动程序。1.单击“开始”,单击“运行”,键入sysdm.cpl,然后单击“确定”。

2.单击“硬件”选项卡,单击“设备管理器”,然后找到“网络适配器”。

3.展开“网络适配器”,然后右键单击网络适配器的图标。

4.单击“卸载”,然后单击“确定”。在提示您删除与此设备相关联的文件的

对话框中,单击“是”。

5.重新启动计算机。或者,单击“操作”,然后单击“扫描检测硬件改动”。

6.如果Windows找到设备但是没有识别它,您必须为网络适配器安装最新的

驱动程序。

步骤5:创建新的DSL或电缆连接

1.单击“开始”,单击“运行”,键入ncpa.cpl,然后单击“确定”。

2.单击“网络任务”下的“创建一个新的连接”。当向导启动后,单击“下一

步”。

3.单击“连接到Internet”,然后单击“下一步”。

4.单击“手动设置我的连接”,然后单击“下一步”。

5.选择“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然后单击“下一步”。

6.执行其余的步骤。使用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提供的连接信息完成该

向导。

注意:您可能必须使用您的ISP提供的软件才能创建新的连接。

步骤6:修复Winsock和TCP/IP

1.单击“开始”,单击“运行”,键入netshwinsockreset,然后按Enter键。

2.当命令提示符窗口闪烁时,请重新启动计算机。

步骤7:临时卸载第三方防火墙

某些第三方防火墙软件(如ZoneAlarm和NortonPersonal防火墙)在运行

WindowsXPSP2的计算机上可能导致Internet连接问题。您可能必须临时卸载这些

程序以测试计算机。要进行测试,仅禁用这些程序是不够的。请确保您有CD或安

装文件以便可以稍后重新安装这些程序。如果问题是由这些程序导致的,则您可

能必须与该程序的供应商联系,以获得关于设置该程序的帮助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SDH网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传统SDH网络对数据业务的带宽利用率第的问题,分析SDH中的级联技术。在又实际出发,考虑到虚级联通道的不稳定性,所以加以链路容量调整机制,降低了传输的时的误码或者是传输失败的问题。也使得在不终止业务的情况下使得带宽的分配更加合理,使得通道更有弹性。分析结果表明,SDH级联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SDH网络中的容器速率与数据业务速率不匹配的问题。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对我国的SDH网络结构有个初步的介绍,对我国的SDH的特点进行介绍并分析SDH的未来发展方向;

2. 介绍基于SDH的MSTP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3. 介绍SDH级联技术以及两种级联技术的互通;

4. .介绍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

5. .LCAS技术在MSTP中的实现;

6. 总结以及展望。

随着对多业务平台开发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SDH中的级联技术将会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


相关内容

  •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专用盖章机设计与实现
    机械设计与制造 18 文章编号:1001-3997(2010)06-0018-02 Machinery Design&Manufacture 第6期2010年6月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专用盖章机设计与实现肆 林凯宏t游林儒1阳如坤2 ( ...
  • 电气自动化_毕业设计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09届) 题 目 PLC在风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系(院)别 专 业 电气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1 年 11 月 24 日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 ...
  • PLC 在三相异步电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第1章 绪论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常常运行在恶劣的环境下,导致产生过流.短路.断相.绝缘老化等事故.对于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重要场合的 ...
  • 带阻滤波器论文
    安徽建筑大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10通信①班 学生姓名 高路 学 号 [1**********] 课 题 微波器件特性研究 --支线型微波带阻滤波器 指导教师 吴东升 2014年6月 6日 摘 要 由于射 ...
  •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9-0134-06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郭广军1,羊四清1,戴经国1,龚德良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湖南 娄底 417000:2.湘南学院 计算 ...
  • 气动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_毕业论文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 刘磊 专 业 名 称 班 级 学 号 :[1**********] 2013年3月4号 [摘要]: 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内,由于工作的需要,人们经常受到高温.腐蚀及有毒 ...
  • 雷达电子战仿真系统设计
    第8卷第4期 2010年8月 信息与电子工程 V01.8.No.4Aug.,2010 INFORMATIONANDELECTRONIC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672-2892(2010)04-0393-05 雷达电子战仿真系统设 ...
  • 郑州大学计算机研究生导师信息
    1. 导师姓名:范 明 科研方向:数据库 197k年郑州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加拿大进修及合作研究,教授,硕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的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AD与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委员会 ...
  • 液压传动技术
    我国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引言 第1章 液压技术发展概况 1.1 液压技术的发展概况 1.2 液压驱动和机械驱动比较的优缺点 第2章 液压传动基本原理及基本回路 2.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征 2.2 压力控制回路 2. ...
  • 程控电话交换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程控电话交换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Stored program control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09240233 姓名:张海峰 指导教师:陈智 摘要 程控电话交换机采用了数字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