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 - 范文中心

草原的早晨

02/10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读古诗 同学们,这首古诗,你们会背吗?一起来背背好吗?(齐读《敕勒歌》)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呀?

2、读“草原” 谁来读好这个词?出示:“草原”(2生读,齐读)

3、放视频 想不想看一看大草原?播放视频。

4、交流 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读词 同学们,这三个词你会读吗?出示:“牧民、骏马、羊群”(2生读)齐读 师讲述:放羊、放牛的人,我们就叫——牧民

跑得很快的马,我们称作——骏马

5、地图介绍 大草原美吗?你们看,这么美的地方就在这里,这里是我国的北方内蒙古,这里有我国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的风景特别美,那里的人民也很勤劳,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草原就更加美了,特别是春天的早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草原的美景吧!

师补充板书。

6、读课题 谁来读课题?(请1生)注意轻声“晨”,齐读。

7、学习“原” 小朋友看,这个字是?(原)你怎么记住它?(师边写边口述:在广阔的草原上,有一只只白色的小羊在吃草呢)

二、 自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朗读好吗?

2、自读课文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了。听好老师的读书要求:1、快速标好自然段2、自己读课文2遍,过关绿线格里的字和生字。

3、 检查字词 ①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宝宝都忍不住跳出来跟你们见面 了。

出示:远处 打破 无边(请2生,全班齐读)

鞭声、黎明、宁静(请2生,男生读,女生读)

羊群 蹦跳、涌出(请2生,一二读、三四读)

歌声、飘动、回荡 (请2生,一起读)

②现在,老师要去掉拼音,并且打乱词语顺序,你们还认得吗?哪一组开火车?

4、读课文 由于你们的出色表现,现在你们得到了通往草原的集体车票。现在,让我们一起向草原进发吧!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呀?(3),那我们就请三个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草原的美丽风光吧。(2生读,齐读)

三、 学习生字

原牧民羊宁

1、观察字的结构

2、写笔顺

3、找关键笔画

4、师板书

5、生描红书写

《草原的早晨》第二课时(修改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齐读:《草原的早晨》。

2、 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默写几个词:草原、打破、南宁、山羊。(出示答案,请学生对照)

二、 学习第1小节

1、过渡:你默写对了吗?错误的请进行修正。

2、(播放一段安静的轻音乐)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同走进草原好吗?来,让我们闭上眼睛,如果你用心去想象,草原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师叙述,生闭眼想象:现在是黎明时分,你就站在草原的中间,你的四周长满了茂密的青草,在青草地上,散落着零星的蒙古包,草原上的人们正在熟睡呢,天空中,星星在对你调皮地眨着眼睛,微风一吹,草儿也跟着摇动起了身子。

小朋友们,睁开眼睛,你看见草原了吗?觉得这个时候的草原怎么样啊?(预设:很安静、很美„„)

3、过渡:是啊,老师在这张照片上,写下了一行字,谁来读读?

出示:草原的黎明是宁静的。(2生读)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黎明”吗?(请生说)(师述:天快要亮但还没亮的时候就叫黎明)

4、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鞭声)这鞭声还非常的?(响亮)

5、谁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请3生读)

(评价语:你的鞭声轻了些,你的鞭声真响亮!你读出了感叹号的语气)

同学们,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啪啪”读得响而慢),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哪里和你们读得不一样?“啪啪”应该读得快些好,还是慢些好?(请生说理由)

师总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说到,草原非常的宁静,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没有人的大山里大喊一声,会有什么出现?(回声)是啊,如果我们读慢一些,就像是有回声出现,这样就更加显得草原宁静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读第一句话)

6、随着鞭声的响起,人们醒来了,羊儿醒来了,整个草原都醒来了。

谁来读读这句?出示: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预设:草很多,从铺满可以看出来;是春天,因为是“新绿”„„)

(生如果说不出来,师可以适当提醒)

7、醒来的草原多美丽啊,谁能连起来读读第一小节?(2生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小节。

三、 学习第2小节

1、醒来后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二小节?(请生读)

2、第二小节有几句话?(2句)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请女生读一读。

谁能用最少的字告诉老师,第一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羊儿出圈)

(教给学生自主概括的能力,生说不出来,师可适当启发)

看,就是这幅画是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就叫“羊儿出圈图”!

男生来读读第二句话。

这句话写了什么?(牧民骑马赶羊群)

你们看,老师把第2句话也变成了一幅图,谁能给它取个名字?(牧民骑马图)如果现在老师把相机交给你,你想拍哪幅图?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的图和句)

3、预设:我想拍“羊儿出圈图”

请生读“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告诉老师,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羊儿很多,从“一只只”“涌出”看出来。)

为什么“涌出”可以看出羊儿多?

(如果只是一两只羊,不用挤出去,因为有成千上百的羊你推我我推你,都想快一点往圈门口挤出去,所以才叫做“涌出”)

还看出什么?

(预设:非常快乐,蹦跳着,奔向)

它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请生说)

预设:羊儿们睡了一夜,现在终于可以去吃新鲜的草了,多开心啊。

谁来做做快乐的小羊读一读?

(请生读,齐读)

5、预设:我想拍“牧民骑马图”

有没有人想拍牧民骑马图?请生读这一句。

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牧民非常快乐。)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跨上”,什么叫跨上?谁能做做动作?(请生做动作)牧民们每天都骑马,动作一定很熟练是不是?这个词跟老师一起读好它:“跨上骏马”。

谁来做做快乐的牧民?(请生读,齐读)

6、同学们,草原原本是宁静的,这时候,牧民们出来了,羊儿们出来了,草原上会有些什么声音?(鞭声,马蹄声,羊咩声,歌声„„)

8、多热闹啊!你能用朗读读出草原的热闹吗?(请生读第2小节,齐读第2小节)

9、老师不禁在照片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起帮我读读好吗?——草原的早晨是欢乐的。

四、 学习第3小节

1、过渡:走过了热闹的草原,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一同看看远处的风景吧!

2、一起读第3小节。

3、远处的风景美吗?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1生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如果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远处风景的美,你就为他鼓掌好吗?)

4、表扬读得好的同学。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羊儿很多,白云很多,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你觉得像吗?哪里像?)

5、同学们,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此刻你就骑着马走在蓝天白云下,走在广阔的草原上,你最想干什么?(预设:拍照、睡觉,唱歌„„)

6、过渡:老师也很想高歌一曲呢,你们听——(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7、好听吗?你脑海中还有刚才的旋律吗?这么美的歌,被风儿一吹,就会在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叫做——“回荡”。

8、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次读读这段话(出示第3小节。)

五、 齐读课文

六、 学习生字 : 无 牧 民 动

(此处不详细写出,只以“无”字做范例)

1、一起读准字音。

2、“无”的反义词是?

3、看,它是一个独体字,伸手跟老师一起写写笔画

4、谁来说说“无”的关键笔画?

(通过平时锻炼,生可以详细说出)

预设:“无”的第二笔在横中线上起笔,微微往上翘。最后一笔竖弯钩,要从竖中线起笔,弯要平。

5、师板书,生跟着书空。

6、说说“无”可以怎么组词?(无边、无知、无心„„)

7、语文书上描红。

七、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

宁静

欢乐 羊儿出圈图

牧民骑马图

《草原的早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齐读:《草原的早晨》。

2、 词语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每个词2遍!

二、 学习第1小节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你们看,天还蒙蒙亮的时候,老师就来到了草原上,用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这个时候,牧民们、羊儿们,都还在睡觉呢,你觉得这个时候的草原怎么样?(预设:很安静、很宁静„„)

2、过渡:是啊,老师在这张照片上,写下了一行字,谁来读读?

出示:草原的黎明是宁静的。(2生读)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黎明”吗?(请生说)(师述:天快要亮但还没亮的时候就叫黎明)

3、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鞭声)这鞭声还非常的?(响亮)

4、谁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请3生读)

(评价语:你的鞭声轻了些,你的鞭声真响亮!你读出了感叹号的语气)

5、随着鞭声的响起,人们醒来了,羊儿醒来了,整个草原都醒来了。

你们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绿油油的,多)

这句话中,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草很多?(铺满)

这些草,是春天里刚刚长出来的,是崭新的,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作——“新绿”。

谁来读读这个词?(铺满新绿)(评价语:草儿还不够多,草儿真多呀)齐读词语。

6、醒来的草原多美丽啊,谁能连起来读读第一小节?(2生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小节。

三、 学习第2小节

1、醒来后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二小节?(请生读)

2、第二小节有几句话?(2句)你们看,老师把第2小节的两句话变成了2幅图,谁能给第一幅图取个名字?(羊儿出圈图)谁能给第二幅图取个名字?(牧民骑马图)

3、如果现在老师把相机交给你,你想拍哪幅图?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的图和句)

4、预设:我想拍“羊儿出圈图”

请生读“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同学们,羊儿多不多?哪里看出来?(一只只)一只只是多少只?(成千上百只,很多很多只)

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涌出)为什么“涌出”可以看出羊儿多?

(如果只是一两只羊,不用挤出去,因为有成千上百的羊你推我我推你,都想快一点往圈门口挤出去,所以才叫做“涌出”)

羊儿们的心情怎么样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预设:非常快乐,蹦跳着,奔向) 它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请生说)

预设:羊儿们睡了一夜,现在终于可以去吃新鲜的草了,多开心啊。

谁来做做快乐的小羊读一读?

(请生读,齐读)

5、预设:我想拍“牧民骑马图”

有没有人想拍牧民骑马图?请生读这一句。

在你的镜头下,你觉得牧民们的心情怎么样呢?(快乐)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预设:可以骑马在草原上奔驰,有这么多的羊儿)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跨上”,什么叫跨上?谁能做做动作?(请生做动作)牧民们每天都骑马,动作一定很熟练是不是?这个词跟老师一起读好它:“跨上骏马”。

谁来做做快乐的牧民?(请生读,齐读)

6、同学们,草原原本是宁静的,这时候,牧民们出来了,羊儿们出来了,草原上会有些什么声音?(鞭声,马蹄声,羊咩声,歌声„„)

7、多热闹啊!你能用朗读读出草原的热闹吗?(请生读第2小节,齐读第2小节)

8、老师不禁在照片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起帮我读读好吗?——草原的早晨是欢乐的。

四、 学习第3小节

1、过渡:走过了热闹的草原,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一同看看远处的风景吧!

2、一起读第3小节。

3、同学们,羊儿多吗?(一群群)白云多吗?(朵朵)课文里说,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你觉得像吗?哪里像?

4、同学们,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此刻你就骑着马走在蓝天白云下,走在广阔的草原上,你想不想高歌一曲?

5、过渡:老师也很想,你们听——(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6、好听吗?你脑海中还有刚才的旋律吗?这么美的歌,被风儿一吹,就会在草原上空来回飘荡,白云听得见,小草听得见,草原儿女都听得见,这就叫做“回荡”。

7、让我们一起再次读读这句话(出示第3小节。

五、 齐读课文

六、 学习生字

无 牧 民 动

骑牛比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时期刻苦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骑手说的话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骑牛比赛)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骑牛比赛?(南美洲)

3、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到南美洲去看一场精彩绝伦的骑牛比赛。不过只有将词语读正确的小朋友才能拿到入场券哦!

二、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

特别 观看 上千次 两三秒钟

一位骑手 技艺高超 兴致勃勃 一束鲜花

指名认读。

小朋友们的词语读得真棒,瞧,南美洲的地图为你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坐上到南美洲的飞机吧!(点击飞机)

三、入情感悟第二自然段

大家快看,这就是比赛现场!感觉怎样?(人多)(人们的兴趣也比较高)书上也用一个词写出来了,大家到文中找一找吧。(挤满)(出示句子)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场比赛?(想) 播放录像

有没有看清?(没有) 有没有看过瘾?(没有)想不想再看?(想)

再播一遍

你们说说这是一场( )的比赛

师:比赛真精彩。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感受公牛的野蛮

(1)师:骑牛比赛中,骑手们骑的牛可不是一般的牛,是什么样的牛,第二自然段中有写到,自己轻声读一读,找出描写公牛的词语。

指名说。(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

(2)师: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是什么样的,能想象出来吗?

生:牛像发疯一样上下蹦跳。

生:公牛发疯了,一会儿前蹄抬起来,一会儿后蹄抬起来,上下的跳,还在那转圈子。 生:那头牛还在叫,好像在说:“你凭什么坐在我身上,你给我下去。”

师:小朋友们想象得真好,那谁能读好这个词,读出公牛的疯狂。

(3)课文里也有一句话能看出公牛很野蛮,很难对付,我们一起来找找。

出示句子: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自己读一读这句话,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公牛很野蛮?

指名说(好几个 两三秒钟)体会两三秒钟有多长

有感情朗读。

B、感受骑手的技艺高超

教师过渡:面对这么野蛮的公牛,却有一位骑手能够战胜它,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出示句子: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自己读一读,找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位骑手。指名说。(技艺高超)从哪些词语能看出他技艺高超?

(只有一个 牢牢地)

出示图片,引读:

当其他的骑手都从牛背上摔下来的时候,这位骑手(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当公牛野性大发的时候,这位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当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时,这位骑手仍然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这位骑手的技艺是如此的高超,难怪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4、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再经历一场惊险、刺激的比赛吗?

指名读,师带头鼓掌:这热烈的掌声送给读书出色的你!

四、讨论明理

1、师:比赛结束后,一个小姑娘跑上去,给这位骑手献上了一束鲜花,还向骑手提了一个问题——

2、指名读:你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呀?

3、是呀,这也是我们很多小朋友想问的问题呀,骑手回答说:

4、指名读: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5、是呀,当第一次骑手从牛背上摔下来时,他被摔得——(学生回答),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继续爬起来训练。(出示图片)

当他第二次从牛背上摔下来时,他被摔得——(指名回答),但他依旧没有——(放弃) 当他第三次从牛背上摔下来时,他被摔得——(指名回答),但他仍然没有——(放弃), 就这样摔了——(上千次),指名读:上千次

6、此时的你情不自禁地想对骑手说什么?

7、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的感情读一读骑手的话吧!

(学生齐读骑手的话)

8、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南美洲为什么喜欢看骑牛比赛吗?(学生小结)南美洲人之所以特别爱看骑牛比赛,不仅是因为骑牛比赛既惊险又刺激,更因为人们被骑手的这种超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所深深吸引。愿我们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向这位技艺高超的骑手学习,在遇到失败时不放弃,能坚持不懈的努力,好吗?最后老师送你们这样的几句话,希望你们好好记住:

五、拓展积累

出示有关“勤学苦练”的名言

一分辛苦一分才。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要学惊人艺,需下苦功夫。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习铺垫。 教学课件 课文课件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

2、随文识字“松”

松树的“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在读音方面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

(1)我请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它呢?(渗透偏旁加部件方法识字)

(2)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什么(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你们来书空,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

来 ,你能给松再找找别的朋友吗?组词,读词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知道吗?那就马上轻轻打开课本46页,自由地读读课文吧!老师有要求:看着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藏在课文中的生词宝宝找出来,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将你刚才找出来的生词宝宝大声读给同桌听,读不准的同位之间要互相帮助一下。

3、现在可爱的生词宝宝要从课文中跳出来跟你见面了,你能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词:

学生认读(先带拼音读,然后去掉拼音读)

4、字词宝宝认识了,读课文就容易多了,我想请四位同学起来合作接读课文,这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加字,漏字,读错音,读破句子。(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随机正音)

三、识字、释词、悟读。

(一)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师:孩子们都会读了吗?会读了。出示大山的贴画。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孩子们,这样安排对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师: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尊重朗读体验,注重生成,学习第二段。

1、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小松树住在高高的山顶上。他想了什么呢?

他看着每天在自己脚下的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小松树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你们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小松树?(太骄傲了!)

为什么骄傲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a、它觉得自己长得很高,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b.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 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感觉自己怎样?

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我们可以加上什么表情和动作?自己试着读一读吧!注意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2.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和“很远”比较(出示词语)

3、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师: 这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全班演。大家都来当回小松树。注意看这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我们知道朗读要读好还要请谁来帮忙?(表情和动作来帮忙)评读指导朗读,注意“?”“﹗”)

5、师:大松树听后是怎么做的?难道大松树听不到小松树的话吗?

出示词语:“回答”,大松树没有回答,也就是没有说话。这句话里有两个生字,是谁?

"回答",还认识吗?是什么意思?

(三)自学品悟,学习第三段。

过渡: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孩子明白大松树没有回答是因为心胸宽阔不和小松树斤斤计较。)

师:可风伯伯听到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大声读第三自然段。

此时课件出示词语:孩子、爷爷 、伯伯

师: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风伯伯是怎么做的,你找到了吗?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 摸是什么动作啊?你做一做这个动作。

风伯伯是怎么说的,你找到了吗?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注意只读风伯伯的话。其他同学仔细数一数

(1)风伯伯说了几句话?(两句)

(2)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风伯伯说的第一句,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小松树不应该骄傲)

出示课件: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高多了”高很多,那个字知道的?

“多”

师:怎么记住它?

再给它找找朋友。

写在田字格里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呀?

我们一起把“多”送到田字格里。

(3)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风伯伯说的第二句,第二句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的高) 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师:怎么记住它?

再给它找找朋友。

写在田字格里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呀?

我们一起把“托”送到田字格里。

那么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强调“惭愧”

师:(出示: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你知道“惭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不错,那么我们学着小松树的样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是呀,小松树好惭愧呀?此时此刻他会想什么呢?(我错了。我不该嘲笑大松树,太丢脸了。我以后不能再骄傲了。我要向大松树道歉,向大山爷爷道谢。我还要谢谢风伯伯,要不是他,我还不懂道理呢!)

延伸:师:是呀!此刻的小松树想了很多很多。现在小松树想明白了,我们小朋友呢,你们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小松树,你以后可别再骄傲呀!小松树,你现在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小松树,你要谦虚,你要知恩图报,报答大山爷爷对你的恩情。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不错,相信小松树一定会接受你们的建议的。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

(课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整体回归,朗读课文。

今天学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说到做到。

2、拿起书来,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下课文吧!

五、当堂检测

1、课文读得真棒,那写字的本领也很高吧,来,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还认识吗?(课件出示生字)来,再叫一下他们的名字,(学生齐读)你觉得要想写好它们得注意什么?

六、作业 你觉得小松树是不是个好孩子?把这个故事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相关内容

  • 5.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绿线条的生字只认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特别是突出描写草原的辽阔,牧民放牧的词语.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3.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 ...
  • 小说阅读[牧马人之歌(敖德斯尔)]附答案
    牧马人之歌(有删节) 敖德斯尔 辽阔的草原换上了绿色的春衫,湖水泛着涟漪,水禽在歌唱.马群盖满了嫩草铺地的牧场,柔风送来野韭的芬芳. 白云鄂博公社年轻的牧马人卫托布骑着一匹栗色马,曳着一根三节桦木套马杆,赶着饮过了的马匹,慢悠悠地向过夜的牧 ...
  •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400字:乡村景色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400字:乡村景色 篇一: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400字:乡村景色 记得六岁那年,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一个内蒙古的小村子,那里有一望无际的青草地和玉米地,还有骏马.奶牛.肥羊和鸡等牲畜. 玉米地里长有成千上万株玉米,它们 ...
  • 值日生日记
    话说,一个月前的某一个周六的早晨,无邪君在半梦半醒间接到了一个电话,内容如下:"上次你潜伏得很成功,所以他们决不会猜到,这个月的值日生――还是你!哎呀,我要上飞机了,拜拜~"好吧,求叔,我不会告诉你,在那个清晨,我在被窝 ...
  • 成都到若尔盖草原路线
    成都到若尔盖草原路线 D1成都140km汶川44km叠溪海子114松州古城17km川主寺住:川主寺 早晨从成都出发,经千年古堰--都江堰,经汶川县城后,注意路标提示,前往九寨方向,在茂县寻觅当地美食,自理或者AA.之后驾车继续前行,停车观看 ...
  • 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教学策略的创新分析 (2013-04-18 17:10:56) 转载▼ 分类: 关于教育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样进行教学 ...
  • 唐蕃古道20**年19期
    一条路,就像是一卷打开的长诗,让深邃和意向扑面而来. 这里,群山静穆,流水回转,经幡烈烈,水鸟啾鸣,风成为一种曲子在这条通往藏地的山路上吟唱.徘徊. 放眼古道,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1000多年的缄默忽略! 那一些浮动的白可是远古的马队带 ...
  • 朗读伴奏常用乐曲大全
    朗读伴奏常用乐曲大全 歌颂祖国类 1 共和国之恋 2 我像雪花天上来 3 红旗颂 4 长征交响曲1 5 长征交响曲2 6 义勇军进行曲 7 五星红旗 8 黄河钢琴协奏曲 9 乡之音1 10 乡之音211 乡之音3 12 十送红军配乐 13 ...
  • 寓情于景笔下生花
    [文章导读] <树林和草原>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作家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以第二人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通过极富表现力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凸现景物特征,将俄罗 ...
  • 20**年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