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01/10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战略大决战》一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本课的主题大决战和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此前,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两个阶段,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之后又进行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新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重点叙述了决战阶段的军事斗争,内容比较单一。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政权性质等)少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予以充实。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强,叛逆性增强。在历史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大致内容,了解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阶段的概况,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鉴于这种情况,为使学生深刻把握大决战和渡江战役,透彻理解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本节课老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能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利用情景构建知识体系,在合作探究中发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拓展视野,把握知识,培养和锻炼综合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构建人民解放战争过程的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使用历史地图学习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培养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分析、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党领导人把握机遇,进行战略大决战的气魄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功绩,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探讨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教学难点

1、恰如其分的展示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材料,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理念。

2、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使用新课程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性。

六、教学策略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外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力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为了更好实现上述观点,笔者将教学班学生依照学科知识水平高低和男女生比例搭配,自愿结合。5-6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老师先展示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构建。第三步,小组探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老师可以点拨、引导,实在难以突破的,老师精讲。同学们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借助多媒体拓展知识宽度,引导更深层次的探究。如国民党军队失败,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如此安排组内讨论,全班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在讨论中提高了自己,在探究合作中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显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油画,音乐男高音演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油画。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本课从双方大决战讲起。

学生情绪被感染,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大屏幕展示问题:1、全面内战爆发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

生: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2、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事件是什么?

生: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视频播放:1948年9月,国共两军实力对比和兵力态势,人心向背,统治区情况的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帮助学生回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的情势,以备下一步战略大决战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框架的构建。视频播放,扩大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战略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二)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乐园(学案出示)

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三大战役,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表格

三大战役

(2)在( )战役中, ( )(城市)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形式,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把握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把学习中的疑问找出来,留待小组探讨。)

PPT快速展示表格答案,帮助学生纠正差错,打牢基础。

2、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共同讨论。

老师巡回点拨各小组的问题,也参与讨论。

师:小组内不能充分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

生:为什么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全班热烈讨论,老师一边引导,一边把主要观点概括在黑板上:

(1)在东北地区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3)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老师补充:(4)消灭东北敌军可粉碎其战略收缩企图,有利于推动全国战局

的发展,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先自己研究,再合作解决,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PPT出示探究题:

根据教材第94页的材料想一想:淮海战役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民群众的支持。

师:非常好!

视频播放:北平和平解放

3、畅所欲言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生:①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③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4、合作学习

PPT展示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的进军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师:请同学们结合渡江作战示意图,学习《百万雄师过大江》一目。(出示《渡江作战示意图》)小组内共同学习,提出问题,奇偶数组互为对手,请对方回答,比赛哪个小组的问题又多又有效。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拓展延伸(PPT展示)

读诗并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战役?

(2)“钟山”指代什么地方?“大江”指那条江?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借用了中国古

代史的那一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此诗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学生共同完成上述问题,后选代表回答:

(1)渡江战役。

(2)南京。长江。

(3)楚汉战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4)高兴豪迈而不忘乎所以

6、拓展探究(PPT出示探究题)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迅速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军队?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精讲、点拨。然后条理板书: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共产党)得到广大人民轻重的支持,国民党遭到人民的反对。

(2)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采取了正确的军事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部分将士反对内战,积极起义投诚。

7、自主提升

师:请每位同学画出自己的知识树,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树,气氛热烈。老师也出示自己的知识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话知识树,再一次构建知识体系,从而牢固把握本课内容。)

8、巩固训练(学案出示)

你学会了吗?

(1)学校组织同学们看电影《大决战》,小明问小瑞演什么内容,小瑞应该回答( )

A、挺进大别山和孟良崮战役 B、保卫延安和转战陕北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D、江战役渡和解放南京

(2)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最先进行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下列那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战略大决战开始 B、渡江战役

C、南京解放 D、上海解放

(5)阅读下列材料:

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毛泽东评傅作义

请回答:

①为什么说傅作义是“北京的大功臣”?

②该事件发生该在哪场战役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八、课堂小结:

得民心者得天下,六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迅速由弱势走向胜利;顺民意则国运昌,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正走向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九、教师推荐作业:

观看《大决战》、《大战沪宁杭》电影或电视节目,体验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内容

  •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设计 陕西省丹凤县铁峪铺中学--丑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全面内战爆发 解 放军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 ...
  • 历史课堂的导入原则和方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吸引学生的历史课,导入方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导入方式是一扇打开学生认知兴趣的大门,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起点.如何把握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时机和分寸,采用有效的导入方式,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且能在以后 ...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军.中共各损失多少人?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 ...
  • 七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七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山东省的光荣革命斗争史 一.教学目标 1.山东省人民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传统 2.山东省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3.了解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末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 二.重点难点 1.山东人民具有光荣的 ...
  • 中国古代经典战役介绍词
    大家好,上几个小组都为大家介绍现代军事,那这次我就为大家换换口味,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军事. 古代经典战役一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这些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展现着中国古代战法的锋芒. 1.牧野之 ...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解读和运用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解读和运用> 课程论文 姓名:粟珊珊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自1405班 学号:[1**********]4 2015年5月27日星期三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与发展 摘要 ...
  • 初二历史知识点(上)归纳
    第一单元 一 鸦片战争 ①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 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②1840 鸦 片 战 , 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选择题带解析(1)
    3."l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l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l914年有l69家,l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 ...
  •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库
    .单项选择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A. 中法<黄 ...
  •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