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李卫,为何单在雍正时期得到重用? - 范文中心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李卫,为何单在雍正时期得到重用?

05/20

文|苏红彦

李卫, 是雍正朝著名的“ 模范三督抚” 之一。他于康熙年间以捐资人仕, 雍正即位后因其勇于任事、操守廉洁而深受赏识, 由一介微员一跃成为封疆大吏。可李卫粗率狂纵、负气好胜, 与同僚关系不甚融洽, 时人对他也颇有争议, 而雍正对他, 却一直宠信有加, 委以重任。应该怎样来看待李卫的升迁, 这是否与雍正用人风格有内在的联系。

一、盛世危机脱颖而出

康熙晚年因太子废立和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结党营私, 使他心力焦瘁、身体虚惫, 面对党羽林立、吏治腐败、官员贪盆的局面已无力整伤。这不仅导致政府的机能减弱, 国家收人的锐减, 也使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影响了国家政权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雍正即位后首先以全国钱粮清查为线索,开始了对吏治的整治和朋党的打击。

当时官场腐败贪盆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风尚, 成为积重难返之势。以至在雍正开展大规模的钱粮清查时, 各省官吏盘根错节, 结成十分强固的地方势力, 予以抗拒。为此雍正不得不对各省督抚进行更调, 可清查工作仍阻力重重, 于是雍正采取各府知府交错掉换, 以杜同府瞻拘之弊。可这些措施对个别地区仍不能奏效, 为此雍正指派钦差随带大批候补官员, 分往各州县主持清查, 造成“ 现任者必去, 而接任者新来之势’。就这样经过重重阻力和反复的斗争, 终于使清查工作得以进行到底。但雍正也深切地体会到, 为了巩固政权、推行改革, 需要新提任一批操守廉洁、勇于任事、忠于职守的官吏来更新官僚队伍, 改变官场风气。在这种情况下, 李卫脱颖而出。

李卫于雍正元年( 1723 年) 任云南释盐道。上任伊始, 即针对云南各官“ 蒙混推委诸弊” , 改革旧有盐课, 清理积欠十一万余两。李卫这种勇于任事、操守廉洁的为官风格与当时大多数官吏因循玩法、沽名钓誉之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 很快就为雍正所看中, 并于雍正三年升任浙江巡抚。浙江是清朝的财富要区和海上门户, 同时也是南明残余势力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重要地区。李卫深知责任重大, 曾以“ 无巡抚之才” 婉谢, 但未获谕允, 可见雍正对其信赖之深。任职浙江后, 李卫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干,和锐气, 取得了一项项令雍正满意的政绩。

二、打破常规注重人才

雍正十分注重用人察吏, 而且经常与臣子们探讨用人之道, 他常说: “ 敷政之道, 用人为本, 其余皆枝叶事耳。”而且在选拔人才, 任用官吏时也能打破封建时代的一些常规和定则。这一点在李卫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李卫非科举出身, 于康熙五十六年( 1718 年) 以捐资入仕, 因其才干和勇于任事的风格为雍正所赏识, 不仅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介微员升至封疆大吏,而且长期集督、抚、盐政三职于一身, 同时还破例参与本籍江南督抚事务, 其柄权之重, 前此未有。由此可以看出, 雍正在选拔任用官吏时并不拘泥于官员的出身和资历, 而更看重他们的实际才干。

同时, 他对官员的论资排辈之弊深有感受。他认为, 循资按次、照例选用之员, 往往“ 庸碍无能者有之、年老衰惫者有之、少不更事者有之” 。其后果必然导致“ 苟且因循, 贪位窃禄, 诸事冗, 职事废弛”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 他经常越格提拔官员, 而且为了把真正的贤才选拔上来, 他主张“ 宜广其途, 以为搜罗”,不局限于封建时代的选官制度

雍正还提出“ 重能轻贤、重才轻守” 的用人原则。他认为“ 居官立身之道, 自以操守廉洁为本” , 对于雍正来说,选用封疆大吏自然注重有才有守, 但才能与操守不可兼得时, 他宁可舍弃不能办事的清官, 而用操守平常的能吏。这与封建时代提倡的“ 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 的重德轻才的取人之术大相径庭。

雍正任用官吏的另一特点, 就是对有弱点的能员不仅能借重其才发挥优势, 而且能对其弱点进行谆谆教戒。这一点在李卫身上同样最具代表性。李卫自人仕以来以其不瞻情面、勇于任事的作风为雍正所赏识并委以重任。但因其粗率狂纵、负气好胜,与同僚关系不甚融洽, 乃至引起诸多非议

三、忠君为先皇权至上

虽然雍正很注重用人察吏, 强调要建立一支“ 有献、有为、有守” 的官僚队伍, 但在君臣关系上, 他却要求“ 臣下视君上如元首腹心” , 而且把对他本人的绝对忠诚作为衡量官员优劣的重要条件。如不能处处迎合他的意旨, 或稍稍触犯了他的利益和尊严, 就难以得到重用, 甚至会遭到无端的打击和迫害, 即使对他所认为的人才也不例外。率先推行耗羡归公的诺崛, 因整顿地方颇著成效, 雍正曾屡次嘉奖, 并赞誉“ 天下督抚中倚恃联躬真实不贰者, 诺崛为第。但终因牵连允祺一案而被罢斥。对拥戴雍正功不可没的年羹尧、隆科多, 也因权势过重、私欲膨胀而被雍正所铲除。但对忠君至上而素有“ 酷吏”之称的田文镜却宠信有加, 对其在大灾之年为了呈报“ 祥瑞” 匿灾不报, 反严催征粮, 雍正不仅未加追究, 反为其开脱, 说田文镜是“ 实心任事之大臣, 必无漠视民艰之理, 大约因其近来年老多病, 精神不及,为属员所欺狂”

同样, 李卫能深受雍正的重用和恩宠, 与其人仕以来不瞻情面, 不畏权势, 只知有君, 余无所顾的忠君思想以及惟命是从、小心谨慎的为官之道密不可分


相关内容

  • 盛世中国的历史警示
    "盛世"中国的历史警示 [摘要]中国封建社会出现过3次公认的"盛世".它们都是在前朝大乱之后,经过新一代封建统治者们拨乱反正.励精图治.最终实现新的大治的结果.汉朝的无为而治,唐朝的居安思危,清朝的乾 ...
  • [甄嬛传]历史上雍正死后的秘密,全都藏在遗旨中了
    <甄传>历史上雍正死后的秘密,全都藏在遗旨中了没有雍正帝,大清到乾隆这一代就灭亡了!是雍正帝从康熙接了个烂滩子,把吏治管得这么好,最后死时还在工作,所以我不认为雍正帝是开创之君,不属于守成之君.看雍正的奏折就知道他工作量之大就应 ...
  •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女真族是满族的 ...
  • 清宫疑案正解
    阎崇年:清宫疑案正解 免责声明 本书应授权方要求仅用于市场宣传,禁止第三方转载.支持作者,从购买正版图书开始! ·看过这本书的人还看过 明亡清兴六十年(... 本书从崇祯帝继位讲起,以顺治迁都北京结束,最后总结了明... [阅读全文] 明亡 ...
  • 14[贾元春原型之谜]
    0在上一讲,我把<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它的时间背景跟大家一起捋了一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贾元春这个角色有没有生活原型?如果有的话,可能是谁?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红楼梦>贾元春这个形象,真 ...
  • 雍正夺嫡与曹雪芹家族的命运
    南京乌龙潭公园曹雪芹纪念馆前的曹雪芹像 文 | 张瑞龙 <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5月下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长期以来,关于<红楼梦>创作的史事背景与历史时代,学界有"索隐说"和"家 ...
  • 充满传奇 乾隆皇帝七十六次游香山
    2011年12月10日 08:25:00 来源: 北京晚报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香山是一个美丽而充满传奇的地方,乾隆皇帝十分喜爱香山.据史料记载:乾隆一生中来香山游览驻跸共计76次约220余天.另外,乾隆皇帝在驻跸香山静 ...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四川教育出版社)
    (川教版)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基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 ...
  • 400部经典影视剧让你看个够
    400部经典影视剧让你看个够1.三国演义全集 2.水浒传(43集) 3.西游记(41集) 4.红楼梦(36集) 5.秦始皇(33集) 6.封神榜(35集) 7.汉武大帝(64集) 8.大汉天子(3部130集) 9.楚汉风流(50集) 10. ...
  • !最值得一去的北京十大胡同
    最值得一去的北京十大胡同 说起北京的标志,自然是数之不尽,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与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城市风景线,是北京无与伦比的风尚.然而,每每说起北京的历史标志,那么胡同,绝对是不可不提的景致.昔时古旧的民风与居民的朴实之情,都凝固在这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