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彼得大帝时期的宗教改革 - 范文中心

浅析彼得大帝时期的宗教改革

08/22

  摘 要 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期,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通过此次的改革,俄国逐渐的摆脱了自古罗斯时期以来的荒蛮、落后、保守的民族特征,并逐步的与西方欧洲文化相融合,促使俄国走上了西式化的现代化道路,对于俄国历史的发展具有着深远影响。彼得大帝在宗教领域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的政教关系,使俄国的教会受控于沙皇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也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关键词 沙皇俄国 彼得一世 宗教改革

  作者简介:李袁,长春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世界近代史。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275-02

  一、彼得一世宗教改革的背景

  十七世纪彼得大帝改革前的俄国,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军事,文化上,俄国的发展程度都远远落后于英国,荷兰等国,处于落后,野蛮的状态中,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被动地位。

  从政治上来看等级君主制是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召开缙绅会议,缙绅会议则是有两院分别举行,但是全俄并不能按期召开缙绅会议,其地位大不如以前,大贵族的杜马作用更是日渐减弱,君主专制逐渐加强,这就为彼得一世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在经济上来看,俄国经济主要发展部门也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由于俄国高寒气候,自然条件限制,再加上采取固有的传统的耕作方式,俄国农业产量非常低,这种情况就影响了俄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当时俄国的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很多市民投身商业活动,但是封建农奴制的束缚,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始终处于压抑之中,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在军事上,俄国的军队基础仍然是以贵族骑士为主,使用的兵器也还是刀和弓箭,军队内部门第制度很严重,高级将领多半也是贵族出身,而这些将领的军事素质并不高,大多数都缺乏军事才能,最为严重的是当时的俄国并没有海军,甚至连正规的陆军都缺少,这就大大削弱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量,在对外战争中经常是以失败告终。

  在文化上,俄国文化发展最为薄弱,俄国几乎一半人都是文盲,就连上层的贵族阶层都有不能识文断字的情况出现,妇女更是不允许学习,大部分都是文盲。在“著名的斯特罗夫诺甘家族中,男性成员一般都能识字,但该家族的所有妇女仍全是文盲”。 然而宗教思想在文化领域是占据着重要位置的,所有的学校都是具有宗教性质的,以神学为主,宣传宗教思想,并极力的抵制外来文化,对于非宗教思想文化更是打压,呈现敌视状态。导致俄国人才大量缺失,严重阻碍了俄国技术的发展,进而使俄国经济进一步的落后,最终的结果则是在外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面对俄国这种落后发展状况,部分上层统治阶级则是谋求发展,试图希望通过改革促进俄国的发展,但是由于东正教教会势力不断增强,四处兼并土地、抵制外来文化,宣传宗教思想、干涉世俗权力,由此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沙皇就必须进行宗教改革,来重新确立政教关系。

  二、彼得一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彼得一世不顾当时异常强大的教会势力,毅然进行了宗教改革,主要实行的政策有改组宗教管理机构,限制或没收教会财产,积极打击反动僧侣势力。

  宗教改革首先进行的政策就是,改组宗教管理机构。从十六世纪末以来俄国宗教的管理制度就一直是牧首制,牧首是教会最高领导。这种制度有着极大的弊端,牧首往往以个人利益为主控制教会权力,利用手中的教权干预世俗政治,积极提倡教权高于皇权的口号,阻碍中央集权的统治。彼得一世则正是看到了国家落后封闭的一面,不甘心这种现状的维持,极力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使俄国的欧化发展,进而推动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而在此过程中宗教势力却是持着抵制仇视的态度,阻挠改革的进行。而“政府考虑到,神甫手中最有力的斗争工具之一就是宗主教制。” 所以彼得一世进行宗教改革的首要政策就是实行新的宗教委员会制度,由宗教委员会管理,后来宗教委员会又改称叫宗教事务管理局,取代了大主教的权力,正式的废除牧首制度,避免牧首干预世俗政治,使教权隶属于皇权,使教会处于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其次进行的政策是限制或没收教会财产。在宗教改革前,教会凭借自己的势力,肆意进行土地兼并,到彼得一世时期,教会的地产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试图进一步的扩大教会权力,谋求世俗政治的权力,进而谋求更大利益。针对这种情况,彼得一世则是开始限制教会的财产,甚至到1701年,政府下令将部分教会的财产没收归国家所有,强制命令将教产还俗,并由国家支配教会的财产使用,如国家建立修道院,规定修道院的修女也都要学习手艺,教会还要在教区建立一些学校、孤儿院、养老院等一些公益事业,帮助贫困人群。彼得一世实行限制或没收教会的财产的政策,这就从根本上打击了教会经济独立的基础,使它失去了独立存在的经济命脉,从而也就不得不依附国家权力,成为国家管理的一部分。

  最后进行的政策是积极打击反动僧侣势力。随着彼得一世宗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会内部中上层的僧侣势力也持着反对意见,极力的阻挠彼得一世的改革,反对宗教改革的进行。而这些僧侣势力在教会内部也都是一些高等知识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抵制改革,并且不竭余力的剥削百姓们的劳动成果,加剧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因此彼得一世开始极力的缩减控制僧侣人数,减少修道院的数量,取消一切对于教会的优惠措施,并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限制教会神职人员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打击反动僧侣势力。经过这个政策之后,沙皇的威信进一步得到提升,沙皇成为东正教的最高“牧首”,不管在制度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要绝对的服从沙皇统治。

  总之通过彼得一世的宗教改革政策,基本上就结束了教权与皇权之争,教会权力以后必须服从于世俗政权,俄国的主人只有一个,而这个人就是――沙皇。

  三、彼得一世宗教改革的影响   彼得一世的宗教改革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它不仅仅基本上结束了教权与皇权之争,加强了俄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同时对俄国经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彼得一世的宗教改革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加强了俄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宗教改革方面彼得一世最先触动的是改组宗教的管理机构,取消了原有的牧首制,动摇了教会赖以存在的教会管理机构。这样国家就可以控制俄国教会的发展,使教会处于政府的管辖范围内,最终成为了沙皇的驯服工具,各方面都要服从于中央集权政府的支配。然而在宗教改革的同时,彼得一世大力的整治了反动僧侣的势力,这就使俄国的政教关系正式得到确立并更加的稳固。在宗教改革前,俄国的正教会一直和世俗君权保持对立的局面,甚至有时教权是凌驾于世俗君权之上的,但是在改组宗教的管理机构和打击反动僧侣之后,俄国教权就在也无力和世俗君权抗衡了,而是服从了政府的权威,成为了皇权的一部分,宗教教会的任何事务都必须按照沙皇的旨意去办,从此教会也就正式的纳入到了世俗君权的管理轨道,从根本上加强了俄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为防止国家的分裂,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

  宗教改革对当时俄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重要影响。宗教改革前,教会大肆的侵占土地,占有大量的地产,并且教会中上层的僧侣也利用手中的特权,剥削百姓们的劳动成果,因此教会中很多神职人员都是不劳而获,以宣传宗教为名,实际上则是过着腐败的生活,这样对于国家来说就会有很大的害处,一方面教会占据大量地产,拥有不纳税的特权,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教会内部有着很多神职人员是过着寄生生活,闲置着大量的劳动力。而彼得一世则是针对这种状况,积极的进行了宗教改革,限制或没收教会财产,强制把教会的部分地产还俗,打击教会的经济实力,这样不但使教会失去独立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使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为俄国进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最终促进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俄国宗教改革不仅对经济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它同时也对俄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俄国宗教在彼得一世改革前,其教会的力量是巨大的,宣传神学思想,抵制并仇视各种西方外来文化,控制着人们思想,这也就意味着不进行宗教改革,就无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新一代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就会永远阻碍国家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进步。也正是彼得一世注意到俄国落后封闭的严重性,所以对俄国正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了宗教神学对当时俄国人民的束缚。在宗教改革之后,彼得一世则是大力的发展教育事业,建立了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机构,积极的培养各种新型人才,推动国家文化的发展,进而也为俄国向现代化新型国家的转型,提供重要的前提基础。

  经过彼得一世对宗教的改革,它基本上是解决了教权与皇权的争斗,而更重要的意义是,宗教改革推动了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为俄国迈向现代化的大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对俄国日后的历史发展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曹维安:俄国史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俄]鲍・尼・米罗诺夫著.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段启增:彼得大帝.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4]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5]孙祥秀:彼得一世改革.北京:求实出版社.1987.


相关内容

  • 世界史上十大权势女性榜:中国有几个
    世界史上十大权势女性榜:中国有几个 世界史上十大权势女性榜:中国有几个 历史的书页中到处都闪现着权威女性的名字,时常都会出现一些与她们同时代的男性一样散发权威光芒的伟大女性.她们中的一些影响深远,为现代人熟知,这里列出了历史上极具权威的十位 ...
  • 西方哲学论文
    浅析希腊文化的现实性与"英雄性"及其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 希腊神话 现实性 英雄崇拜 内容摘要: 作为西方文化源头之一的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作为希腊文化 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希腊神话则 ...
  •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主讲人赵林简介: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1999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聘为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七位评委之一,2000年8月作为主教练率领武汉大学辩论队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专辩论会 ...
  •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其当时的社会现实.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虚伪的伦理道德.本论文试从道德.宗教.社会等三方面分析造 ...
  • 浅析汉代四神瓦当
    第17卷第6期 Vol.17No.6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12月DEC.2002JournalofPengchengVocationalUniversity 浅析汉代四神瓦当 吴公勤 (徐州博物馆, 江苏 徐州 221009) [摘 要 ...
  • 欧洲文明史复习+考题~
    欧洲文明史复习整理 题型:选择5题,共10分:填空5题,共10分:简答3 题,共30分:论述2题,共50分. 文艺复兴:考了论述题1 概述: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
  • 九上历史各单元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一.内容概述:主要讲述了人类形成的过程和亚非欧最早人类文明古国的发展概况. 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三个阶段)攀树的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2.目前 ...
  • 古罗马服饰
    古罗马 编辑:晴朗 自然 地理位置: 古罗马发祥于狭长的三面环海的一个靴形半岛--意大利半岛,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东部多山,适于畜牧,西部有肥沃的平原,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但未形成完全阻挡的形势.但意大利半岛较少良港,因此其航海事业远不 ...
  • 外语初中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上期九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第19届世界杯在非洲大陆举行,它的成功举办给非洲带来了荣耀,也给世界带来了惊喜.在历史上,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结合所学,请指出下 ...
  • 高中历史高考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对应(历史)
    高二小高考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对应 中国史部分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