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说课 - 范文中心

猴王出世说课

09/21

《猴王出世》说课设计

龙潭双语实验小学校 郭学凤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长春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精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朗读方面,继续培养有感情地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及发展思维。”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我确定“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为核心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读读画画、读读说说中感悟“石猴”机智勇敢、敢作敢为的特点,感受其栩栩如生的形象。

(2)在慢慢地品读中,通过抓住修辞手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体会作者吴承恩语言精练、生动、准确。

(3)能够创造性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说特点,塑形象,赏语言的学习中,解决本课的核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根据课标对高段年级精读课文的要求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我把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品味其语言作为的难点。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所以我采用了“说——读——

赏”的教学模式,所谓“说”就是自学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感受猴王的特点;“读”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通过声音塑造出猴王的特点。“赏”就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自学讨论法) 利用白板技术在课件上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

【例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例句】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到:“都随我进来!进来!” 鼓励教育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长课短讲、短课精讲”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依据这个思路,我的设计如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龙潭双语实验小学校 郭学凤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赏析《西游记》的第一回《猴王出世》。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请你根据这两个关键词简练地概括主要内容。指名说。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请借鉴文章的语言具体说一说。学生回答。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猴王?用词语概括。

4.小结过渡:作者吴承恩又用怎样的语言塑造这一位石猴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中心问题,咬文嚼字,感悟经典。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全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体现石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联系上下文,说特点。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品读出世,体会特点。

1.提问:你觉得此猴有何特点?

出示一:那山顶有一仙石,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俱全。

说:此乃神猴!

读:怎样读出其神?指名读,齐读。

赏:慢慢读、细细品此处语言有何特点?我们通过仔细地读体会语言特点,方法值得推荐。

小结:内容上想象神奇,语言上精炼,这就是经典。

出示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说:石猴有何特点?(自由自在、逍遥快活、亲和友善、顽皮可爱、无拘无束)

读: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自己试读,全班合作读。

赏:对偶,排比、引用修辞的精妙之处。

这三百年前的排比句,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你发现了什么? (分别从饮食、起居、交友这几个方面写了石猴的生活。) 三百年前的对偶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动宾短语,短促有力,节奏鲜明,合辙押韵。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像一副对联,琅琅上口。我们抓住修辞手法来赏析语言,这种方法值得推荐。

再读:这段话内容想象瑰丽,语言合辙押韵,这就是经典。一起背下来吧。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出示一:猴王语言

1.说:石猴成为猴王也很精彩,请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猴王。重点体会我进去,我进去 !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两处。(敢作敢为、充满自信、毛遂自荐、为人着想)

2. 读:用声音塑造你眼中的石猴。同桌合作,全班合作。

3.品:此处语言有何特点?(拟人、语言描写、作比较) 小结:抓住了动作描写、赏析语言,这种方法也值得推荐。 出示二:猴王动作

1.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猴王? (身手敏捷、胆大心细、机智勇敢)

2.读:请用声音栩栩如生地塑造它。读得干脆有力。

3、赏:动作描写准确、生动。抓住动作描写也是赏析语言的好方法。 正是作者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所以才是经典。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猴王身上有这么多的优点,那么你能为它们分分类吗? (猴、人、神)

2.总结:

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3、拓展学习

4、作业

教学工作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龙潭双语实验小学校:郭学凤

新的一学期即将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要求 识字与写字

1.认识190个字,会写166个字。

2.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毛笔写楷书,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 阅读与积累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捕捉信息。 5.能借助工具书,或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6.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7.理解课文过程中,体会分号、破折号的不同用法。

8.本学期背诵优秀诗文约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表达与交流

9.养成留心观察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写书信。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10.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恰当。 综合学习活动

11.对大家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为解决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上述目标是在参照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确定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注意体现高年级特点,做好与六年下册的衔接。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沿用板块组元的特点,共设计了11个板块,依次为:正气歌、汉语家园、感悟成长、异域风情、童年、抒怀、小英雄的故事、《西游记》与《水浒传》、饮食文化、信息与生存、推敲。其中,共有31篇课文,8次习作训练,2次口语交际,3次综合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四个主要领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其中。各板块的内涵丰富,文章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现有学生27名。他们已经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有了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习作能力还处有待提高,因此本学期要注重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和加强说普通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为此我们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关内容

  • 缩写猴王出世
    缩写猴王出世(一) 在大海中,有一个花果山,山顶上有一仙石.每天吸收着日月之精华.突一日迸裂,产一石,因见风,化为一个石猴. 一天,众猴为觅山涧源头一个瀑布下,那瀑布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众猴道:"有谁能钻入瀑布内,又不伤身 ...
  • 例谈[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石 ...
  • 猴王:中美声明后国际形势的翻转--解读中美[联合情况说明]
    猴王 中美声明后国际形势的翻转 --解读中美<联合情况说明> 重点新闻:昨天叙利亚突然调转枪头对俄罗斯强硬,拒绝俄罗斯派兵过去驻军:俄罗斯则威胁叙利亚要支持联合国对于叙利亚的制裁.这些都和中美谈判的结果有关,看看今天的新闻就知道 ...
  • 初中语文目录(语文)
    七年级上册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
  •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quo ...
  • 商不变规律
    教学内容:商不变规律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商不 变的规律.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联想.验 证等数学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 ...
  •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
    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复习教案 一. 文学常识 刘义庆, 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写的.<世说新语>:六朝 小说代 表作.本文选自 . 二. 重点词语解释 内 ...
  • 世说新语人物
    <世说新语>人物关系图 <世说新语>中人物众多,其中王姓人物就达到九十来个.而其他大族在书中大致的人物数为:谢姓:20:庾姓:18:张姓:11:裴姓:12:孙姓:16:殷姓:9:顾姓:10:李姓:15:桓姓:18:荀 ...
  • "警角之声"与"华亭鹤唳"
    摘要: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江东名胄"的家族记忆,还是"亡国之余"的角色认同,都与吴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陆氏家族"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 ...
  •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咏雪]阅读题及答案(1)
    <咏雪>课后练习题 1.本文选自南朝宋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 ) 讲论文义( ) 即公大兄无奕女( ) ... 俄而 ( )雪骤( ) 欣然( ) 何( )所似( ) .......差( )可拟( ) 未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