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备课 - 范文中心

[于易水送人]备课

01/22

第二课

于易水(1)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2),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mo拼音),

今日水犹寒。

讲解意思:

⑴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背景故事

《战国策·燕策三》: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3)曰:“秦兵旦暮渡易水(4),则虽欲长侍(5)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6)。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7)。夫今樊将军(8),秦王购之金千斤(9),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10)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11)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12)!”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13)将军,可谓深(14)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5)。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6)”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

(17)见臣。臣左手把(18)其袖,而右手揕(zhèn)(19)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20)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tǎn)扼(è)腕而进(21)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fǔ)心(22)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收盛(chéng)

(23)樊於期之首,函封之(24)。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25)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cuì)之(26)。以试人,血濡(rú)缕(27),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即秦舞阳,在《史记》中为“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wǔ)视(28)。乃令秦武阳为副(29)。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30),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1)。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

秦武阳!”荆轲怒,叱(chì)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33)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34)!”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5)。高渐离(36)击筑,荆轲和(hè)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37),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38),士皆瞋(chēn)目(39),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40)。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41),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2)。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43)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44)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45),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46)。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47)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48)。”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49)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50)。至陛(51)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52),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shè),愿大王少假借之(53),使毕使于前

(54)。”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fā)(55)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56)。拔剑,剑长,操其室(57)。时恐急,剑坚(58),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9)。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60);诸郎中(6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cù)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jū)以其所奉药囊提(dǐ)(62)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63)!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64),乃引(65)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chuāng)(66)。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jī)踞(67)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68)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⑵ 没(mò):死,即“殁”字

整首诗意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大家还学过骆宾王的什么诗?

《咏鹅》

作业:

1. 背诵

2. 抄写

易水

宾客

怒发冲冠

昔时

3.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背景


相关内容

  • 2于易水送人
    于易水送人 学习目标: 1.在故事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易,宾,冠,昔"4个生字. 2.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诗意. 3.在读中想象诗的意境,抒发情感. 4.体会诗人的"借景抒情",明白诗人抒发的情怀. ...
  • 易水歌荆轲
    易水歌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赏析: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 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 ...
  • 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
    河北省易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报告 易县古称易州,始建于开皇十六年,历经一千多年的沿革变迁,易州大地胜迹叠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置易县,时 ...
  • 药物的化学性质
    药物的化学性质酸碱性.还原氧化性.水解性 1.西咪替丁的性质 1弱碱性,其饱和水溶液的pH 为9.0.○ 2酸性介质中氰基水解.○ 2.奥美拉唑的理化性质 1硫上两个烃基不同时,硫有手性,亚砜具光学活性○ 2水溶液中不稳定,对强酸也不稳定, ...
  •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 ...
  • 初中语文-最后附加题
    2011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quo ...
  • 自古多情伤离别
    [编者按]<賦得古原草送别>中最堪吟哦的是: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芳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这儿借景抒情,仿佛那满原草中也蓄积了太多的离愁!作者由此生发开去,表达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多半是诗人的看法.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此语,道尽了千古以来离别之痛.古人送别,往往会互赠诗文以作留念,因而产生了送别诗,这其中不乏许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令无数人获得了感情的共鸣.现从中挑选出诗词曲各一首, ...
  • 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拥军演讲稿.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大家好,我是.我所带来的演讲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先来情景再现,在座的作为各国首脑,当然,不外乎中国.我作为西方记者,"中方领导,你好,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毫无疑问,无法回答,很是 ...
  • 古人不远,我眼中的历史人物_1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词,写出了历史人物的兴衰荣辱,需要多大的气魄.曾今有这么一个人,13岁登基,22岁君临天下,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