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罪行法定原则浅析危险驾驶罪 - 范文中心

从罪行法定原则浅析危险驾驶罪

07/27

  中图分类号:DF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45-02  摘要: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原则。该原则体现了刑法的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的两大基本机能,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志,有利于保护人权,保障司法公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施行,以及各地醉驾入刑案例的频繁发生,严打醉驾之势日趋高涨。本文从罪行法定原则含义和渊源出发,结合内容分析危险驾驶罪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并根据实践应用浅析司法适用的问题。  关键词:罪行法定;危险驾驶;合理正当;法律适用  一、罪刑法定原则原则的含义和渊源  罪行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一来自拉丁文的法律格言,是对罪刑法定含义的高度概括。  具体来说,罪行法定原则是指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有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罪刑法定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第39条的规定,即“凡是自由民除经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国内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褫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捕。”这一规定奠定了“适当的法定程序”的基本思想,一般认为是罪刑法定的最早思想渊源。到了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张,并以“三权分立”和“心理强制说”作为基理论基础,以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为思想基础使罪刑法定的思想更加系统、全面。正如贝卡里亚所说:“只有法律才能为法律规定刑罚……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现代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渊源是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1791年的法国宪法与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1810年法国刑法典是最早以刑事立法形成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规定,其历史意义在于使罪刑法定在刑法中得到确立。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保障人权。同时也是对个人自由的基本保证,这一原则是对公民的保护,可以使公民免受法官的擅断行为,因为公民事先了解到哪些行为是收到社会禁止的行为,也了解到如果实行这些行为将收到何种惩处,从而使罪刑法定原则成为制定任何刑法规范的基本原则。  二、新增危险驾驶罪符合罪行法定原则的内容要求  (一)符合法律主义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内容之一是法律主义原则,该原则是指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的刑法必须是成文的,也是成文法主义,即罪行的法定刑。  为了保障国民对刑罚的预测可能性,刑罚法规必须是用文字写下来的成文的制定法。在刑法上采取成文法主义,就是指如果不存在处罚行为的刑法规范,就不能处罚行为。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第二款:“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该条规定结束了醉驾要不要入刑的争论,正式将危险驾驶罪作为一个新罪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从形式上正式确立了危险驾驶罪的法定性。  但是针对“醉酒并非一律入刑”观点的出现,该危险驾驶罪的刑法规定与刑法已有的十三条但书条款引起了一定争议。修正案八规定看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危险犯且属于抽象的危险犯,该罪的客观方面构成为行为人在醉酒状态下,在公共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就应该入罪。修正案没有规定其他的条件。通说认为,第十三条的但书是定罪的消极条件,起到出罪的作用,且该规定在刑法总则中,总则对分则的每个罪名规定有着指导作用。  罪行法定是一个社会民主进步的标志,其基本内涵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既对一切犯罪行为都应在刑法中明白无误的规定,如果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法院不能判定一个人的行为为犯罪。从这个法条规定来看,醉酒驾驶机动车,是行为犯,同时也是危险犯,只要是醉酒驾驶机动车,就是实施了犯罪行为,就构成了对社会的危险,就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不要求一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宜再引用刑法总则第十三条规定的原则免除其刑事责任。所以我个人认为,从客观方面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的规定,就构成危险驾驶罪,不应因情节轻微而出罪,否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情节轻微影响的仅是量刑,而不是罪与非罪。这才是符合法律主义的基本要求。  (二)符合明确性原则。  罪行法定的明确性是指,规定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清楚明确,使人能够确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容,准确地确定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范围,以保障该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会成为该规范适用的对象。刑法规范的确定性是罪行法定主义所肩负的以立法权限制司法权这一神圣使命的要求。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所精辟指出的那样,“法律的用语,对每一个人要能够唤起同样的观念。在法律已经把各种观念很明确的加以规定之后,就不应再回头使用含糊笼统的措辞。”  对于法律条文的明确性的判定,首先要对该条文使用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整体上判断该条文是否明确规定了适用的范围。其次,也不能脱离法律规范的作用来孤立地考察法律规定是否明确的问题。在现实适用中,一些规范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作用,也有些规范是界定轻罪与重罪的标准,这就特别需要条文具有明确性。  在道路上醉酒驶机动车”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之间有个“的”字隔开,因而附加的“情节恶劣”应当是限定后者而不是限定前者。也就是说,“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原则上均构成犯罪,并不需要“情节恶劣”的要件;而“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本身并不当然构成犯罪,此类行为构成犯罪,还应当同时具备“情节恶劣”的要件。这就是条文明确性的体现。


相关内容

  •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实施细则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均衡,维 护司法公正,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 ...
  • 交通肇事罪量刑分析
    陈大荣交通肇事案 问题提示:对于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应如何认定与评价?成立"交通肇事后逃逸"需具备哪些条件? [要点提示] 在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的逃逸行为既可单独适用,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情节:也可与其他情节结合适用 ...
  • [刑法]第133条之一第2款的法教义学分析
    作者: 梁根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刊载于<法学>2015年第3期.注释略. 一.问题的提出与争议 2011年5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133条之一第1款规定了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与法 ...
  • 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
    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 作者:孙奎 时间:2010-08-09   关键词: 死刑/刑事和解/恢复性正义 孙奎律师,法学理论功底扎实,知识全面,工作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法庭上冷静沉着,能言善辩,谈判中亲切.灵活,具有十分丰富的司法实 ...
  • 可以用别人的驾照扣分吗
    遇到法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可以用别人的驾照扣分吗 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违反交通规则的,根据具体的违章情况,给予不同的交通处罚.有的人会被扣分,严重的会被吊销驾驶证. ...
  • 司考解读:刑法总论
    司考解读:刑法总论 第一章 概 说 [知识点一]刑法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其基本内容是: ⑴成文法,反对习惯法. ⑵禁止不 ...
  • 司法考试刑诉知识点总结(1)
    目录 专题一刑事诉讼法概述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和范畴 专题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与犯罪情节 ...
  • 26项故意伤害罪裁判观点集成(附故意伤害罪量刑一览表大全)_
    编者按:故意伤害罪作为一种复杂的传统犯罪,刑法理论界对此作了长期的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点.但由于伤害案件的多发性.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伤害案件存在争议,还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本公众号将隆重推出全国各地故意伤害罪裁判要旨集成,并 ...
  • 中国政府应对[罗马规约]持什么态度和立场
    中国政府应对<罗马规约>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 1993年和1994年,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决议,决定设立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以审判在前南斯拉夫境内发生的武装冲突和在卢旺达境内发生的种族冲突中犯有严重违反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