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 范文中心

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12/09

淮 海 工 学 院

实 习 报 告 书

题 目: 生物资源调查

学 院: 海洋学院

专 业: 水产养殖

班 级: 养殖092 姓 名: 史先阳 学 号: 520911222

2011年 6 月 27 日

1 引言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认识常见的淡水海洋植物,了了解其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经济意义或危害,了解水生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使我们学会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固定方法,锻炼我们劳动观念及动手能力,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等。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各类水生环境(包括岩滩、泥滩、沙滩、池塘、河流)的生态环境特征及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定性定量调查,浮游生物的定性和定量调查,海洋生物标本处理制作等。

2 节肢动物

2.1 中国明对虾

2.1.1 简介

中国明对虾又称东方对虾,旧称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过去常因成对出售,故称对虾。学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旧称Penaeus chinensis)

2.1.1 形态特征

个体较大,体形侧扁。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 13~17厘米。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

养殖品一般体长12-15厘米,体重20-40克。生命周期为一年,个别能活二三年。

2.1.2 生态习性

中国明对虾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雄虾俗称“黄虾”,一般体长155毫米,体重30-40克;雌虾俗称“青虾”,一般体长190毫米,体重75-85克。体色青中衬碧,玲珑剔透,长半尺许,故又叫大虾。平时在海底爬行,有时也在水中游泳。渤海湾对虾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

分死亡。卵经过数次变态成为仔虾,仔虾约18天经过数十次蜕皮后,变成幼虾,于6-7月份在河口附近摄食成长。5个月后,即可长成12厘米以上的成虾,9月份开始 向渤海中部及黄海北部洄游,形成秋收渔汛。其渔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渔具为拖网、锚流网和张网等,改秋捕后规定开捕期自9月份以后。

2.2 日本鼓虾

2.2.1 简介

鼓虾属动物的总称。眼完全被头胸甲覆盖。第一对步足特别强大,钳状,左右不对称,雄性较雌性强大。生活时体上多具明显花纹,特别是鲜明鼓虾,体色鲜艳美丽。鼓虾的繁殖期在秋季,卵产出后抱于雌性腹肢间直到孵化。鼓虾遇敌时开闭大鳌之指,发出声响声如小鼓,故称鼓虾。

2.2.2 概述

鼓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鼓虾科、真

35—55毫米。体背面棕色或

约伸至第1额角柄第1节末

螯长,长为宽的4倍。掌长

内外缘在可动指基部后方各

的背腹面各具1枚短刺。小虾下目。体长一般为缘褐色。额角尖细而长,端。额角后脊不明显。大为指长的2倍左右,掌部有1个极深的缺刻,外缘

螯细长,长度等于或大于大螯,掌部外缘近可动指基部处背腹面也各具1枚刺。尾节背面无纵沟,但具两对较强的活动刺。栖息于泥沙质之浅海区。

3 甲壳动物

3.1 肉球近方蟹

3.1.1 分类

肉球近方蟹属爬行纲、方甲科。分布

在中国南海沿海、近海。

3.1.2 概述

头胸甲方形光滑,黄棕色散生有红

色斑点,前半部稍隆,后半平坦,胃、

心域间有"H" 形沟相隔。螯脚两指基部

之间具一肉球,但雌性及幼蟹则不明

显。

头胸甲长约27毫米,宽约3毫米,

近方形,前半部微隆起,具颗粒和红色

斑点半部平坦。胃区和心区间具一横

沟,心区和肠区两侧凹陷。额宽,前缘平直,中间稍凹。眼窝下肾外侧由小颗粒

组成一条细线。螯足雄的大,雌的小。各节肾面具红色斑点。长节内侧腹缘近末端具一发音隆背。腕内侧具齿状突起,掌节膨大,两指内缘具细齿。雄性两指基部间具一膜质球,雌性无此球。步足各节间具红色斑点,指节具六条纵列黑色刚毛。 3.2 宽身大眼蟹

3.2.1 分类

宽身大眼蟹头胸甲横宽长方形,宽大于长的2.5倍,粗糙有小颗粒突起。体黄绿色,腹面及螯足棕黄色。前侧缘有长毛,具有2个尖齿。眼柄长约等于体长。

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圆形。

生活于河流泥滩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布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4 软体动物

4.1 单齿螺

4.1.1 简述

拉丁名: Monodonta labio

俗名: 芝麻螺

纲目: 马蹄螺科

产地及产期:

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舟

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为习见种。多生

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

以海藻为食。

4.1.2 概述

单齿螺壳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一

般高1-2厘米。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壳面顔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

4.2 中华圆田螺

4.2.1 简述

学名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俗名田螺、香螺,英文名Mudsnail 。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

4.2.2 概述

国内分布于北方各省区; 国外分布在朝鲜、北美等。

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 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 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 生活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及稻田内,尤其喜栖息在水草茂盛的水域。适应性强,对干燥及寒冷有较大的抗御力。足发达、适于水底爬行,常以水生植物和低等藻类为食。春、夏季为繁殖季节,卵胎生,幼螺在雌体子宫内发育,长成仔螺后才排出体外, 在水中营自由生活。

肉可食用,还可作为家畜、家禽及鱼类食料。

4.2.3 形态特征

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壳高6厘米,宽4厘米。壳薄而坚,呈长圆锥形。有6~7个螺层,各螺层增长均匀迅速。螺旋部高而略关,螺体层膨圆,缝合线深。壳表光滑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生长纹细密。壳口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围具黑色边框。脐口部分被内唇遮盖而呈线状,或全部被遮盖。庸角度,卵圆形,棕褐色,有环纹,核*近内唇中心处。中华圆田螺贝壳大,薄而坚。体型较中国圆田螺略小,壳高5厘米,宽4厘米,呈卵圆形。螺层6~7层。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膨圆。壳顶尖,缝合线深。壳面绿褐色或黄褐色。亮口卵圆形,周围具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厚,遮盖脐孔。犀角质。

4.3 泥螺

4.3.1 简介

泥螺(英文名say'spaper-bubble ,拉丁名Bullacta exarata(Philippi)),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的一种(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

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内面光滑,有黄褐色外皮。无螺塔和脐、无厣。

4.3.2 形态习性

泥螺壳薄而脆,成贝体长40mm 左右,宽约12~15mm,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泥螺是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活在中低潮区泥沙质或泥质的滩涂上,退潮后在滩涂表面爬行,在阴雨或天气较冷时,潜于泥沙表层1~3cm处,不易被人发现,日出后又爬出觅食,以底栖藻类、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

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

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被在身体表面,酷似一塔凸起的泥沙,起着拟态保护作用。生活中对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适应力强,易生长。

它适应性较强,在1.5℃的严冬和33℃的炎夏都能生存,但最适生长水温为15~30℃,如水温超过33℃,48小时内,成活率只有60%。

泥螺雌雄异体,但异体受精。性成熟时,常可见到雌雄螺在滩涂上交尾,产下一圆形胶质膜包被的透明卵群,每群有一胶质柄固着在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卵群,随潮涨落在水中波动,煞是壮观。受精卵在水温25—28℃时,4 天即可完成胚胎发育,温度低发育速度相应减慢。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段浮游生活期,后变态成幼螺营底栖生活。

5. 水生植物

5.1 石莼

5.1.1 简述

石莼Ulva lactuca L.属于绿藻门,丝藻目,石莼科,石莼属。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属常见海藻。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 —40 厘米,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东海、南海分布多、黄海、渤海稀少。

5.2 紫萍

5.2.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紫萍

别名:紫背浮萍、水萍、鸭并草

拉丁学名:Spirodela polyrhiza(L.)Schleid .Lemna polyrhiza L.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天南星目

科:浮萍科

属:紫萍属

生境与分布:生于池沼,稻田,水塘及静水的河面。

发生与危害:一年生浮水草本。花期6~7月份,很少开花。以芽繁殖。适生于水田、水塘、浅水池沼、水沟,常与浮萍混生。为稻田、水生蔬菜田常见杂草。

5.2.2 形态特征

紫萍水生草本,漂浮水面。叶状体倒卵状圆形,长4~11mm 单生或2~5个簇生,扁平,深绿色,具掌状脉5~11条,下面着生5~11条细根。花单性,雌花1与雄花2同生于袋状的佛焰苞内;雄花,花药2室;雌花子房l 室,具2个直立胚珠。果实圆形,有翅缘。花期6~7月。

5.3 满江红

5.3.1 简述

满江红亦称“红苹”“绿苹”。蕨类植物,满江红科。植物体小,三角形,飘浮水面。根丛生。叶小型,肉质,排列成两行,春季绿色,秋后叶色变红,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红的景观,十分壮观,故名满江红。繁殖很快,生于水田或湖沼中,我国东南和西南部均普遍分布。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供药用。常与有固氮作用的项圈藻共生,为优良的绿肥。

5.3.2 概述

满江红亦称“红苹”“绿苹”。蕨类植物,满江红科。植物体小,三角形,飘浮水面。根丛生。叶小型,肉质,排列成两行,春季绿色,秋后叶色变红,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红的景观,十分壮观,故名满江红。繁殖很快,生于水田或湖沼中,我国东南和西南部均普遍分布。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供药用。常与有固氮作用的项圈藻共生,为优良的绿肥。

满江红又叫红萍、红浮萍、紫薸(piáo )、三角薸,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满江红幼时呈绿色,生长迅速,常在水面上长成一片。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做满江红。满江红的个体很小,呈三角形、菱形或类圆形。茎横卧,羽状分枝,须根下垂到水中。叶细小如鳞片,肉质,在茎上排列成两行,互生。每一叶片都深裂成两瓣:上瓣浮在水面上,能进行光合作用;下瓣斜生在水中,没有色素。满江红常与蓝藻中的项圈藻(鱼腥藻)共生,项圈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因此,满江红可以作为水稻的优良绿肥,也是鱼类和家畜的饲料。蕨类植物 满江红科 满江红

满 江 红 科Azollaceae

满 江 红

Azolla imbriccata (Roxh.) Nakai

别名 鸭并草。

形态特征 小型漂浮植物,根状茎横走,羽状分枝,向水生出须根,叶小型,无柄,互生,卵形或斜方形,长约lmm ,全缘,上面绿色(秋后变红色),肉边缘膜质;孢子果成对生分于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小孢子果大,球型,果内合64个小孢子;大孢子果小,长卵形,果内合1

个大孢子;成熟期9~11月。

5.4 槐叶萍

5.4.1 基本信息

[拉丁名]

Salvinia natans (L.) All.

[科名] 槐叶苹科槐叶萍属 [别名] 槐叶苹、蜈蚣萍、山椒藻 [分布]

热带及亚热带漂浮在水上。从中国东北到长江以南地区都有分布。

5.4.2 生长习性

蕨类植物,一年生浮水性蕨类水生植物,本种为无根性植物,水下根状体为沉水叶。

5.4.3 生长环境

生于水田,沟塘和静水溪河内。喜欢生长在温暖、无污染的静水水域上 茎细长,横走,无根,密被褐色节状短毛。叶3片轮生,二片漂浮水面,一片5.4.4 形态特征 细裂如丝,在水中形成假根,密生有节的粗毛,水面叶在茎两侧紧密排列,形如槐叶,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3厘米,宽5—8毫米,先端圆钝头,基部圆

形或略皇心形,中脉明显,侧脉约20对,脉间

有5~9个突起,突起上生一簇粗短毛,全缘,

上面绿色,下面灰褐色,生有节的粗短毛,叶柄

长约2毫米。孢子果4~8.枚聚生于水下叶的

基部。有大小之分,大孢子果小,生少数有短柄

的大孢子囊各含大孢子1个3小孢子果略大,生

多数具长柄的小孢子囊,各有64个小孢子。

6 结束语

以上列出的几种生物只是我们这次实习当中采集到的样本中所占比例比较多的。因为篇幅的关系,还有好多物种没有详细的叙述。比如说:鱼类(鰕虎鱼)、河豚、海葵、海蟑螂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了很多,达到了预先老师给我们设定的目标。进一步扩展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而且认识到了一些物种与环境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学会了如何采集与制作标本,而且认识到了一些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知识。养成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的一个意识。

而且,在这次实习当中,大家表现出的热情很高,,而且求知欲很高,对待不确定或者不知道的物种都会赶紧的去询问老师或者翻阅资料。这对我们以后大三的实习确实挺有帮助。而且通过这四天的充电,让我们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一层认识,还掌握了一些技巧,我相信这些东西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也会用得到!


相关内容

  • 高一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 ...
  • 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 ...
  • 构建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体系_李果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5): 497–504 Doi: 10.3724/SP.J.1003.2011.08068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 ...
  • 高中生物论文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学生正处在"思想的塑形期",世界观还不成熟,爱国主义思想还未完全形成,而我国的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了对知识的教育,而在 ...
  • 会议主要日程和议程
    会议主要日程和议程 上午下午晚上7月12日报到(西北宾馆迎宾楼一楼大厅)7月13日8:30-9:30 开幕式 9:30-10:00 代表合影 10:20-12:00 大会报告 (省政府礼堂)14:00-16:05 大会报告 (省政府礼堂)2 ...
  •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的: 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难点: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讲授三者相 ...
  • 新能源行业深度调研
    2014-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深度调 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全国电力供需总体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源投资出现下降.1-6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405.2 ...
  •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上)
    九年级上册的答案都有,是从别的地方8分下载过来的 . 全本完--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 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 粒子的 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 ( ...
  •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摘 要:本文介绍了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分析了养殖废液的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回 收氮.磷和综合处理的资源化途径,介绍了畜禽养殖业固体粪污的综合利用,包括肥料化.饲料化. 土地化和能源化等. 关键词:养殖 ...
  • 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2.知道舟山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3.尝试进行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 ◆教学内容 大海曾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 命,诞生了最原始的细胞:海洋也是生物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