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 范文中心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1/20

2000年 第2期学科教育(JournalofSubjectEducation)No.2 2000・教学改革园地・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北京100875)

[关键词] 发展性教学;合作学习

[摘要] 合作学习是发展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该文就合作学习的目标、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形式及类型、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308(2000)02-0001-06  [中图分类号] G424.24

问题的提出: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交往,、发展的必要条件。。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认识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过程,承认教学认识活动的社会性,并作为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发展性教学,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合作学习关系。这就是:使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的选择中,使学生在“竞争、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师生在主动与受动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拥有轻松、宽裕,不仅有利于使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点已不下数十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等[1]。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初步阐释,而且将“合作”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对合

[收稿日期]2000-01-14

作学习个别要素、一般特征研究多,对其理论基础作系统、深入研究得少;②对各国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国内外教育教学条件差异以及实施条件研究不足;③对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交往、社会性因素怎样参与认识过程,在认识总体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

为了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研究的主要问题:①理论基础考察———合作交往与学生发展;②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③合作的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④合作交往的形式及类型分析;⑤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及其培养;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与合作小组构成的方式;⑦集体、小组、个体三者互动形式及类型;⑧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现状调查。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实证调查结合。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中的社会交往,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相互尊重信任、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体现教学认识的社会性的要求

,会性,:)的确定;③认识的内容();④认识发展的形式;⑤认识发展的方向;⑥认识成果的评价、解释。

半个世纪以前,俄国的维果茨基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感性。今天,建构主义心理学基于对学习的现代意义的理解,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这一趋势表明,人类正在走出唯知识论、工具化的误区,反映了从选择教育向发展教育的根本转换。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影响下却忽视了教学认识的社会性,教学中教师没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实现合作交往需要的机会,没有将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作为推动学生学习、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

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认为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揭示了认识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依赖性,指出交往是个性的形成和活动的因素。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性群体,师生间、生生间的社会交往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而且,更应该看到,生活在学校群体中的学生更需要交往。理由是:

3同伴间提供的经验,通常易被接受。

3同伴间的交往活动,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

3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环境,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的同

时,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这正是未来社会对公民良好个性品质的要求。

3.在合作交往中发展学生主体性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总是处在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之中。只有通过交往,在交往中,人自身才能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的展现。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交往的特性,正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

3合作与交往,是个体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表现在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以自我为尺度评判他人,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的能力。

3合作学习,提供积极参与、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3个体主体性在群体主体性中得到表现与发展。群体中的认同、理解、目标、情感共同性的展示,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正是教学实践的交往活动,影响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发展。

二、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行为表现

集中表现为社会交往意识、社会角色规范和社会交往技能。合作交往是作为过程展开的,按合作交往过程具体概括为以下四点:

1.倾听(尊重与信任)

2.交流(理解与沟通)

3.协作(互助与竞争4.三、交往,。发展性教学的合作学习,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互为主客体,使教学中的交往呈现出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为了建立积极的群体合作学习关系,发展性教学关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因此,教学中人际交往的形式与类型成为主体教育实验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主要分为师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无论哪一种交往,其内在均包括“角色”“、互动模式”“、交往中介”三个因素。

关于交往角色问题,南京师大的吴康宁教授从课堂教学社会学角度提出,教师的“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选择,学生的“合作、竞争”两种关系的处理,师生在主动与受动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

教学中互动模式与中介问题。在教与学构成的特殊交往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基本的互动的模式。

1.师生交往

教与学活动的质与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但是应该看到,师生的交往,从形式看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所决定,师生间是一种非对称性交往,二者处于教学过程的两极,是对立的。但从性质上看,师与生在教学活动中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学就没有教,教依学而存在;没有教也就没有学。因此,师生间的交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应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师生交往有三种基本形式:

(1)语言为中介的交流。这是教学中交往的重要形式。教师运用科学语言指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建疑———析疑———解疑———质疑”来完成教学任务。也是通过特定的课堂用语“,没关系,大胆讲”“,谁有不同看法”“,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分析得真棒”等,学生感受的是教师的期待与信任,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和同伴,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

(2)暗示与模仿。包括是直接的或间接的,自觉的和不自觉的。暗示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学生对某种信息迅速接受并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暗示无需讲道理,需要有强的暗示源。

(3)情绪感染。这是由教师创设的特殊情境而激发产生的热烈气氛和积极情绪。

2.生生交往

生生互动基本上是一种对称性交往。在一个学年段的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相似相近,是在一个对等基础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

学生间的合作交往,存在合理交往与不合理交往。如一节自然课,教师按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提出研究假设“: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如何验证这一假设,按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小桌上放有酒精灯,铁丝网罩、大塑料袋等材料,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并完成实验。当各小组纷纷争论发表自己意见酝酿实验设计时,有一个小组仅用30秒钟便完成了实验设计的任务。课下了解,原因是该小组一个男同学,他有科学的头脑,出类拔萃的才能,,,小,,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个体基本条件均衡。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往的条件均衡,是在教学意义上的均衡。小组内每个成员在基本知识、技能、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诸方面的相似性和异质性,并涉及个体间的熟悉度。

(2)有共同活动。包括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规则、个体的责任与分工,行动上相互配合,以及在信息资源、任务、奖惩、责任上的相依性。

(3)个体交往意识及交往技能。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做到成员个体间的绝对均衡。因此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群体对个体的接纳、情感的支持,反馈信息的提供,以及每个成员的互相尊重、诚挚、谦让的态度就十分重要了。

生生之间的交往存在合作、竞争、个体三种形式:

(1)合作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交往方式。维持这种合作式交往,需要满足上面提到的三个基本条件外,还要求成员的个体有良好愿望和积极态度处理在合作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及时调适与和解。通过互动相互理解,不断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2)竞争式: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对共同目标的争夺。

存在合理的竞争与不合理的竞争,积极的竞争与消极的竞争。积极合理竞争,是通过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自我改正提高,从而在竞争中使自己处于优势。不合理的消极竞争,却是以不正当手段使对方处于劣势而达到自己取胜的目的,其结果只会导致助长自我中心的不良心态,人际间的冷漠、敌视,人际关系的紧张。应提倡合理的积极的竞争。

(3)个体式:个人能否达到目标与他人无关,关注自己学习的掌握,强调自我实力,自我发

展,不参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游离于群体活动之外。

发展性教学,应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拥有轻松、宽裕,不仅有利于使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及学生群体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合作小组构成的方式

为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我们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形式,并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1.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7人。每组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尽可。

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否合理,,主要表现在小组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小组合作活动。

五、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及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这一特殊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交往活动,发展性教学的合作学习,核心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为避免课堂教学中那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总结八年来实验研究的经验,我们认为要保证合作学习高的实效性,以下几点是应注意的。

1.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2.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的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3次为宜,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

3.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为自己确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调控自己学习进程及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强的问题意识及自主选择性。

4.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小组研讨的民主性,集中表现在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小组研讨的超越性,则集中表现在作为学习的共同体所表现出的独创性、创造性。

5.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

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技能。

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小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与交往技能。主要表现在:

(1)小组讨论时,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只关注自己有发言机会,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

(2)小组在完成共同性学习任务时,学习好的同学成了小“权威”,充当指挥者的角色,他们使用较多的语言是“你真笨”,出现不礼貌的言谈举止,特别是瞧不起学习困难的同学。

(3)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只关注自己的学习行为,当同学有困难时(如忘带学具文具),不能主动帮忙。

(4)在小组间进行竞争时,缺乏群体精神,将小组内认为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无明确的活动程序及策略安排,比赛竞争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

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除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外,开设内容涉及如何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分享、学会互相帮助等专门课,以对典型事例评析的生动活泼方式使学生懂得某些道理,以评选奖励的办法强化正确的意识和行为等。

二是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

认真观察课堂教学,目前仍存在师生间的不平等的交往,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事实说明,,首要的问题是一个教学观念的问题。

注释

.[M].:,1996.

 .[N].中国教育报,1993-12-09(3).

 .协同教学与素质发展[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课题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R].

Instructionstrategiesforthecooperativelearning

PEIDi2na

(InstituteofEducationResearch,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Keywords:developmentalinstruction,CooperativeLearning

Abstract:TheCooperativeLearningisoneoftheimportantstrategiesoftheDevelopmentalInstruction.ThearticleisconcernontheobjectivesofcooperativeLearning,thenormandtypesofinstructionalCollaborativeCommunication,andtheeffectivenessofthecooperativeLearningetc.


相关内容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
  •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练习及答案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 (每小题1分,共50分: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 ...
  •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薛晓宏  王蓉萍 一.研究背景意义 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沉闷的课堂凸显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 ...
  • 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一.自我反思--在与自我的对话中成长 1.反思与教师发展 波斯纳(Posner)曾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 来,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 ...
  •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究教学策略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 的基础上,探讨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提出新的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无论是新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 (一)理论成果 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经过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丰富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分工学 ...
  • 子课题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方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⒈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⑴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如潮水般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 ...
  •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学习
    摘 要: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国内涌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其核心是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 最后形成口头.书面或其它形式的产品.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已成为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合作学习是语 ...
  • 2南坝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南坝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文同生活的联系,语文同美的建构,那么怎样让学生们体会到语文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形态,而在生活里,在一切美的体验里呢?我们向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发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一.目标 ...
  • 小组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4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小组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教育局颁发了<关于在 市高中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活动单"的意见>,吹响了 市课堂教学改革的"集结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