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南高考作文 - 范文中心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

12/09

这是一个考验,对生死,对我,对我的孩子们的考验。

我们一家触怒了天神,天神说让你的孩子们出海去,如果他们能够平安回来,我就赦免他们的罪过,就让他们驾驶那艘船,那艘船底有个洞的船出海,100年了,那条船是天神为他最宠爱的妻子海女建造的,可很少有人知道那艘船的船底有个洞,是凿穿了然后用蜡封上的,那是天神准备跟海女一起海葬的船。她是从海里来的,她爱上了天神,她知道她在海里是永生,可一旦上了岸就只有短短3年的寿命,可她还是上了岸,她爱他,当然他也爱她,天神说,我将建造一艘最美的船,等到那天到来,我就跟你一起出海,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死也不分开。海女没有等到那一天,有一天海女突然失踪了,那是一个谜,天神也无法解开,然而那艘船也就此停在了岸上,没有沾过水。唉。天神的脾气自打海女失踪后就变得阴晴不定,难以捉摸,我每天可都战战兢兢埃

这回居然因为我的孩子们不小心放走了他的爱马而下这么重的惩罚,这可愁煞我这个小老儿了,难道我真的要失去我的孩子们了吗,这个季节,海上最多风浪,最变幻莫测的季节,就正常也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出海,更何况是驾驶那条随时会进水的船,于是我苦苦哀求天神,天神啊,请可怜可怜我这个小老儿,我已经老了,我的老伴也已先我而去,我就这么两个孩子,如果他们也葬身在大海里,可叫我这么个孤苦伶仃的小老儿怎么活埃纵使我这么苦苦哀求,天神只轻描淡写的说,请个油漆工吧,把船重新油漆一遍,那艘船是旧了,你找人重新油漆一遍,让你的孩子们可以有艘漂亮的船出海,那原本是多么美丽的一条船啊,天神忽然忧伤了起来,然而很快就又恢复了他的冰冷:当然我也不希望人们议论我的残酷无情,议论我故意想这么个恶毒的法子来整治你们,说我欺负你们一家子,让你的孩子们驾驶着一条破船出海。我还在继续乞求他的慈悲,他只说你还是乞求老天爷吧,也许他会有更好的安排,说完就拂袖而去了。

真是老天爷开了眼啊,是他可怜我这个老朽,也是我的孩儿们命不该绝,是您来油漆那条船,您不但把船油漆的那么美丽,焕然一新,就像是刚刚建造的时候一样,你还修好了船底的漏洞,您是怎么发现那个漏洞的呢,据说那个洞底下是用蜡封的,上面再盖上薄板,铺上毯子,是很难发现的,也因为如此那艘船出海不会马上就沉,可以驶出一直到大海才会开始往下沉。

油漆工说,我也不知道,只记得那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海面上升起一条青龙,围着我转了三圈,然后跟我说了漏洞的详细位置,让我一定把它修补好。

青龙 青龙,老汉喃喃着,陷入了沉思,当然对油漆工自然是千恩万谢不在话下,难道是海女?

2014河南高考作文题出炉:山羊过独木桥

[摘要]2014年河南高考作文公布,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要求以《山羊过独木桥》为话题,根据一段材料写作文,要求800字左右。材料内容大概如下: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今年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论道摘编:

赛场有胜负,人生无输赢。只有互利共赢的局面才更有利于个人,单位,社会发展、进步。不管结果裁判如何判定,那两个一起过去独木桥的同学是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我们应该鼓励和学习。

两人过独木桥(河南卷):两人过独木桥,应该是《共赢之道》

大海因为浪花的涌动而更显波澜壮阔,浪花因为大海而变化多姿;航船因为有了灯塔的照耀而不会迷失方向,灯塔因为有了航船而至关重要;梅花因为有了白雪陪衬而更显高洁傲岸,白雪因为有了梅花而不再单调。在合作中他们取长补短,因为有合作共赢便不再遥不可及..

规则总是被人所改变的,不能一味的遵循那些陈规旧迹,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可以打破棱角的人。

独木桥上双双通过的两个人挑战了裁判的底线,若无法裁定输赢,该下课的是裁判!或者比赛的制度,竞争的格局要发生重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和民族才有希望。

应该是写我们要学会变换思维,达到双赢,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勇于打破老的规矩,找出更好的方法。

。。。。。。。。

望朋友们发表正能量见解!

祝福河南考生成功圆梦!

祝福2014届高考毕业生金榜题名!

进入旅游指南-美丽中国旅游资讯网

陈晓明点评2014高考作文:中学价值教育仍是难题

[摘要]这也暴露今天中学语言教育和价值教育中的简单化的趋向。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我们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编者按]与往年一样,高考开场即是语文,语文考试的尘埃尚未落定,关于作文题的议论之声便早已甚嚣尘上。喧嚣之内,冷静理性的声音鲜见。长期关注中学教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先生每年也会对作文题目进行一番审视。与大众热衷的吐槽、嘲弄不同,陈先生除了从学理上进行分析之外,对考题的社会性和合理性进行推敲,还会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从写作技巧上进行判断,为回味考题的考生、读者乃至阅卷老师支招。

总体上来看,今年的题目材料题居多,材料选择方面注意其含义或寓义比较明晰。因此题目出的都比较正常规矩,没有什么偏题怪题,也没有容易出现歧义的题目。题目也都切合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包含的道理也没有特别复杂和空洞抽象的指向。

今年全国题有三份卷子,题一是关于动物园喂食的,题二是二人过独木桥的测试,题三是民工老王住院后再打工还债。这三道题我以为没有什么特别亮点,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

题一是议论题,但意义指向已经有了,没有多少发挥余地;其二是二难选择,遵守规则和友爱都有道理;其三是道德评价,也有明确的公理可循。这三道题都不是给予考生以想象力和发挥文学写作才能的题目。作为议论文和说理文,道理都有了,就有局限性。

从题意指向来看:今年各省的题目综合来看,有几个特点:其一,新旧对比来强调过去或传统生活方式及生活价值的可贵。今年题目多有新旧对比,比如广东题,黑白胶片与数码科技对比,以显示出黑白胶片更可留住珍贵过去的点滴。北京的题目更为典型,“老规矩”,老规矩在今天的淡漠甚至遗失,来重提老规矩的意义。其价值指向已然很鲜明,当然是老规矩还是要在在当今社会中起作用。辽宁题是爷孙看夜晚,孙子看到五光十色的灯火,夜晚显出美丽;爷爷则说起过去看到天空的星星,更有一种美好。重庆收拾碎玻璃的题目,也是老人与年轻人的对比。

其二,新旧对比中蕴含着对当下现实的思考,需要考生思考当下生活的变化,以及价值选择出现的难题。但新与旧,几乎是旧价值包含了肯定性,新的则是带来新的问题。如何留住过去,珍惜过去无疑是好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必要的。但新的生活变化,新的价值如何获得或者以何以何种方式获得肯定,则在考题中少有看到。

其三,材料题为求清晰和价值指向明确,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这也暴露今天中学语言教育和价值教育中的简单化的趋向。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我们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是否可以更加多元的思维培养,我以为是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和价值培养中需要加强的,因为很多现实的情境和选择并不简单分明。

江苏、上海、安徽是二难选择,各自都有道理,或各自都打五十大板,这样的题目也是二分法。思维有明显局限。作文题是考思维的丰富和宽广,考文学写作的才能,尽可能避免简单二元对立,或二难选择。有些省的题目就比较有发挥的余地,如,福建的题目关于空谷的想象,浙江的题目关于门和路的议论或叙事,我以为更能激发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学性的表达才华。

具体评点几个省的作文题:

首先来看广东作文题: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很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点评:这个题目立意很明确,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能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黑白胶片与数码相比,能留给人们更多的记忆,其意在于高科技给今天人们还来很多的便利的同时,又把人们对生活往昔的记忆,以及很多珍贵的记忆冲淡了,不断的新的加入进来,旧有的东西已经没有更多的存在余地。问题的深化不在于批评数码科技,而在于我们如何在借助数码科技的同时,能与更多的朋友分享,也能把一些美好的过去的留存下来。再进一步,如今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海量信息淹没人们的生活,过分热衷于传播的同时,能记住生活的点滴,那些珍贵和美好。

四川的作文题: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这是一篇励志的题,中学生都很拿手,要写出个性不太容易,通常保险的写法,举三个古今中外的自己站起来的例子,再写自己的经历。这能拿中等以上的分数,但要写出个性就要有点出奇出彩处。不过,这就不容易了。中学里练这种题目都成了套路,其实是难为考生了。

上海的作文题: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这是关于二难悖论的题,自由与不自由,选择与被-迫的问题。但在逻辑上,这句话是有毛病的,逻辑上关联并不对等。你可以选择……,在这一前提下,选择已经有了自由,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但后一句话“你必须穿越”,这是大前题,“必须”是不可选择的,这已经是给定的大前提,这个大前提不能违背,如果“必须穿越沙漠”是大前提,那“可以选择”并不存在自由。

在“必须”这个不自由的大前提下,才有你选择穿越路径和方式的自由。这只是说,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和交通工具。只有在这路径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是有自由的,比如汽车、徒步,或者选择越野车或直升飞机。因为没有给出“方式”的具体选项,所以选择是自由的。严格地说选择不存在自由不自由,只是选择的多样性问题。

自由是人们天天挂嘴边的词,但定义起来并不容易。恩格斯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霍布斯说,权利即自由。胡适说:“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压迫的权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缚的权利。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更多的争论不一而足。故上海这个题目稍有点不好把握。要让学生议论自由?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更具有人文和思想性的问题,更有人生哲理的问题,是值得肯定的。但题目的表述还要推敲。

江苏的作文题: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点评:这篇题目给出的材料也属于答案看上去像是事先给定的,因为“青春不朽”当然不可能,青春很快就会过去并完结。其意就只能落在顺其意来——实则是反其意:“青春是不朽的”来做文。那就去写出种种伟人或英雄在青春时代就做出不朽功绩的故事,短暂的青春因此获得了永恒。

安徽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这个题目实在是不敢恭维,犯了几个错误:其一,要求把个别性问题上升为一般性问题,把具体问题变成普遍问题。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演员是可以根据自己表演来改剧本的,剧作者或导演也会同意,这取决于谁牛X。改不改剧本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游戏。据说姜文、陈道明、巩俐都经常在演出中改剧本,而且根据自己的表演改得不错,事后都得到剧作家或导演的认可。但另一些改动,演员与剧作家、导演争得不可开交。故有些演员合同里就写明,不能擅自改动剧本,要听从导演云云。其二,涉及到行业专业,这是电影、戏剧的专业问题。没有什么定规。不能变成普遍问题,也无法定下法规。其实改不改,是否同意改,把导演漏掉了,在电影或戏剧中,导演说话才算数。演员和剧作家有什么好争的?

作为考试题目可能是要考生讨论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争论谁是老大,要听谁的?都不明确。

湖北的作文题: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这个题目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思,或者“无限风光在险峰”,再与人生励志攀登联系起来。

重庆的作文题: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个题目可能有几层含义:其一、要有人伦关怀,老人看重懂得体贴别人的人。其二、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位,要彻底。其三、要懂得垃圾分类?故事很动人,但留给考生的发挥余地不大。

北京的作文题: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点评:老北京爱怀旧,老规矩在今天当然应该被强调,引发的思考无外乎今天人们已经淡忘了传统,中国传统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谈谈老规矩”,这种题目让中学生做可能发挥的余地有限。

辽宁的作文题:

祖孙俩夜晚在高楼上欣赏城市美丽的夜景,孙子说万家灯火霓虹璀璨正是因为有了霓虹灯、有了电才使城市如此美丽,爷爷听后陷入沉思说在我小的时候没有电没有霓虹灯,我们可以看天上美丽的星星,那样的夜景也同样美丽。

阅读以上材料,选取作文的利益角度,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点评:这也是怀旧的题目,新旧对比。过去是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对比,现在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对比,乡村和城市的对比。这里的题意似乎农业文明的社会比工业文明社会要好。不过,倒是引导青少年如何热爱大自然,不要过分沉迷于现在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的成果中,尤其是电子科技的成果中,多亲近自然——这无疑是对的。这类主题可能靠议论文体写不出多少高深独到的道理,如果文体不限,通过做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独特经历来抒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有本事,就继续爷孙二人的对话,写一个对话体的文章,也是一个容易出彩的形式。

福建的作文题: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点评:福建的高考题历年来都是别具一格。一句话的材料,可发挥的余地很大。它是在多样性上立论,二者没有直接的二分法。可以笔锋一转,就谈自己的经验,从自己经历空谷的经验切入最好,有描写,有抒情,有记事,有议论,文本中可容纳的表现手法多样。也可以写成对自己的心理的剖析,例如,一说到空谷,自己就想到悬崖,如果能把自己的心理和自己的人生写得真实透彻——但不能虚构得离谱。真实和人生的故事动人是重要的,走这样的险峻叙述之路,可能会得高分。

浙江的作文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今年浙江的题不错,门与路的意象,相互关联的方式也生动辩证。不过,题目后一句关于“大学的门”的诠释有点画蛇添足,门与路可以是开放式的,由着考自己去联系、联想。

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个题意是要尊重规律、遵从规定和纪律,还能有什么可发掘的?如果扯到野生动物保护可能会算做偏题吧?如果是这样,这个题目留下的议论空间和文体选择都很小,不算是多么高明的题目。

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个争论其实很无聊,如果是比赛就遵守比赛规则,其中有没有二人抵角的具体的规定;如果有此规定,那就违背规则;如果没有就允许以更高超的本领通过。如果是游戏,只是检验参与者以何种方式通过,那就没有什么方式不可以的。

关于规则定下了就不能更改,就必须遵守,这是现代立法的基本规则。如果出现新的情况,只有在下一次修订规则。这样的讨论是考什么?考学生的见解?还是他们对现代法律的理解深度?我们的作文考试一直不明确,让作文考试总是承载着道德、政治、法制观念等等。作文固然不能违背道德、政治、法则,要有正确的伦理道德价值和政治态度,要有正面的法则理解。但不能把道德、政治、法律的含义作为主要的题意来讨论,因为对与错、正与反太过直接明显,就是说,这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自有公论),这个道理别人或老师、家长或社会上的人天天都在讲。你要中学生讲出什么意见?考场上能讲出什么意见?我个人以为所有普遍性的、一般性的、公理性的观点,不要作为考场作文的题意设定,考生不可能有个人的见解超出这个圈定的范围。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内容

  • 20XX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作文题一览 全国卷一2011高考语文作文:期待长大 以"期待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全国卷二2011高考语文作文:代买彩票 有关于代买彩票,结果中奖530万,奖金应该怎么分?多数人 ...
  • 20XX年新课标一卷高考高分作文赏析
    [优秀作文] 创新+合作=成功 ◎河南一考生 成功之花,扎根在竞争合作的土壤上.美玉只有立于创新思维的阳光中,才能绽放出令人惊艳的美丽. --题记 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亦云:"团结力量大."这 ...
  • 20XX年高考模拟语文作文题目精选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精选60题 1.广东省汕头市一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类社会,人情味无处不在它使人品尝到爱和关怀,也营造了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需要人情味,人间需要人情味,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让人欢喜也让人忧 ...
  • 20XX年湖南高考作文题:评一评 写一写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题: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 ...
  • 20XX年高考作文:怎样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上档次
    2010年高考作文:怎样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上档次 高考结束了,高考作文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形式,有其特殊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有的考生谈"文"色变,其实大可不必畏惧高考作文 ...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我看今年安徽高考作文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我看今年安徽高考作文 安徽  叶光鑫 吴兴杂诗 (清) 阮  元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 ...
  • 高考生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写作文续:因偏题得分低
    2009-06-22 07:41:04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成都) 跟贴 499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四川高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因为偏题,得分偏低,"大概就只有几分&quo ...
  • 浙江20**年高考英语写作点评
    浙江2014高考英语写作点评 风格五年内首次转型,更加关注基础运用能力 2014浙江高考英语作文要求学生向学校图书馆推荐"科普类"和"文学类"两种类型的书籍,并且说明推荐这两种书的理由,但不要求学生描 ...
  • 高考改革之英语
    高考英语改革--何处是归途 视角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大限将至",中央方案迟迟未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这不是教育部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