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 范文中心

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04/22

牛的饲养管理

百度下载

高东星

2013-3-10

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牛的消化生理

(一)牛的消化特点

牛胃的组成:牛胃是由瘤胃、蜂巢胃(网胃)、瓣胃、真胃4个部分组成,占据了腹腔的绝大多数空间,能容纳151.42—227.12L 饲料。每个部分在饲料的消化中都有特殊的功能。瘤胃体积最大,是细菌发酵饲料的主要场所,有“发酵罐”之称,一般为94.6L 。瘤胃是由肌肉囊组成,通过蠕动而使食团按规律流动;网胃靠近瘤胃,功能同瘤胃,还能帮助食团逆呃和排出胃内的发酵气体(暖气)。但当饲料混入金属异物时,易在网胃底沉积和刺入心包;瓣胃占整个牛胃容积的7%。其功能是炸干食糜中的水分和吸收少量营养;真胃产生并容纳胃液及胃酸,也是菌体蛋白质和瘤胃蛋白质被消化的部位。食糜经幽门进入小肠,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肠壁吸收入血液。

(二)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主要包括反刍、唾液分泌、食道沟及食道沟反射、瘤胃发酵及暖气。

反刍是对富含粗纤维素的植物性饲料消化过程的补充现象,通过反刍,可以将这类粗饲料被二次咀嚼(粉碎)和混合唾液,以增大瘤胃细菌的附着面积。据材料介绍,牛的日反刍时间6小时—8小时,反刍周期14次—17次,食后

反刍来临时间1小时—2小时。饲料的物理性质和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影响反刍的主要因素。

唾液分泌为适应消化粗饲料的需要,牛分泌大量富含缓冲盐类的腮腺唾液,唾液氮的含量为01%—02%,其中60%—80%是尿素,还有少量的糖蛋白质、N-乙酰基半乳糖和已糖胺。这些特殊成分对于维持瘤胃内环境、浸泡粗饲料以及保持氮素循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食道沟起始于贲门、延伸至瓣胃口。它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呈现一中空的管子(或沟),使食团穿过瘤一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使乳直接进入瓣胃和真胃,以防牛乳进入瘤一网胃而引起的细菌发酵和消化道疾病。在一般情况下,哺乳期结束的育成牛和成年牛食道沟反射逐渐消失。 瘤胃发酵及嗳气牛的瘤胃和网胃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不断进入饲料营养物质,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各种气体(如CO2、CH4、H2S 、NH3、CO 等)。这些气体只有通过不断的嗳气动作排出体外,才能防止膨气。牛在饲喂后0.5小时—2小时之间是其产气的高峰期。当牛采食大量的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

时,瘤胃发酵作用急剧上长,所产生的气体来不及嗳出时,就会出现“膨气”。

二、牛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和机能

瘤胃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在正常情况下瘤胃PH 值保持在5.5—7的范围;其内部温度(39℃—41℃)对于许多酶的正常活性是非常合适的;瘤胃对微生物的营养供给是持续不断的;胃的收缩使则进入的食团与微生物充分混合和接触,同时一些对于瘤胃发酵不利的产物可以通过胃的吸收和传出作用而被清除掉。由于这些有利的条件,才使得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在瘤一网胃中繁衍起来。

瘤胃中的细菌主要是无芽孢的厌氧菌。瘤胃微生物依靠饲料中所提供的可消化糖和淀粉作为能量,并吸收饲料中的蛋白前体物,限制性氨基酸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而进行生长和繁殖;然后细菌再利用饲料中的纤维素、非蛋白含氮物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各种气体以及细菌的菌体蛋白质,以供牛体利用。瘤胃微生物的主要机能是:①发酵碳水化合物饲料。②利用低品质的蛋白质饲料和尿素等非蛋白氮合成动物机体需要的高品质菌体蛋白质。③能够合成维生素B 和维生素K 。④瘤胃微生物对脂肪有加氢、同分异构和合成作用。

三、牛的营养需要

(一)牛的能量需要

可以剖析为维持、生长(未成年)、繁殖(怀孕)和生产(泌乳、屯肥)几个部分。科学家们对不同条件下各种营

养物质的最低需要量和预防营养缺乏症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现已先后推出了若干牛的饲养标准,并确定了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要。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不同用途牛的饲养标准。

维持能量需要即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时,机体每日所产生的热量(称为基础代谢热、饥饿代谢热)。不论是大动物还是小动物,基础代谢热和动物的代谢体重(W0.75)呈一定的比例关系,用通式:饥饿代谢热(MJ/天)=0.293 W0.75来表示。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将维持时的能时需要和生产时的能量需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我国的奶牛饲养标准就是将能量需要换算为统一的奶牛能量单位(NND ),每个NND 含净能3.135MJ 。生长牛的维持需要因年龄而异,年龄越小绝食代谢越高,初生时每天为7MJ/ W0.75,一月龄时为5MJ/ W0.75。生长肥育牛的维持需要为0.376KJ/ W0.75。 生长时的能量需要:牛的生长能量需要可分为非反刍期和反刍期,用消化能(DE ,MJ )表示:

①非反刍期DE (MJ/头. 日)=0.736[1+0.58•日增重(kg )]; ②反刍期根据牛的体重范围,增重及活重计算所使用的公式为:

(1)200—275kgDE=0.497×2.428GW W0.75

(2)276—350kgDE=0.483×2.164GW W0.75

(3)351—500kgDE=0.589×1.833GW W0.75

以上两个公式中:W0.75=牛的代谢体重(kg ),G=牛的日增重

怀孕牛的能量需要 妊娠母牛的维持需要为280.328KJ/ W0.75,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胎膜、胎水及子宫也快速增加。在怀孕的早期阶段,沉积的营养物质很少,只有到了怀孕的最后三个月,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很少,只有到了怀孕的最相对增大,在母牛怀孕的7、8、9三个月,每月可增加产乳净能分别为:7.11MJ 、12.55.92MJ 。

泌乳牛的能量需要每千克4%标准乳需代谢能为

4.43MJ ,根据母牛产乳量相应地增加能量。

2.牛的蛋白质需要

蛋白质是构成体组织的基本物质,是奶、肉等产品的重要成分,也是修补体组织,形成酶、激素等物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缺乏则日增重下降,食欲减退导致能量采食不足,影响粗纤维消化生长受阻。蛋白质一般用g 表示,由于牛的瘤胃微生物将非蛋白氮合成生物学价值完全蛋白,所以一般不考虑蛋白质的质量,而以可消化蛋白质和粗蛋白质表示: 可消化蛋白质粗蛋白质×某饲料在畜体内的转化率

粗蛋白质氮量×6.25

生产中为了简便可按粗蛋白质在日粮中的水平来配合

或检查日粮,用这种方法表示的生长肉牛粗蛋白质的需要量。

3.牛的矿物质需要

对肉牛来说最重要的矿物质是Ca 和P ,牛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根据其数量的多少,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常量元素:Ca 、P 、Mg 、K 、Cl 、S

微量元素:Mn 、Cu 、Zn 、Co 、Se 、Fe 等

维持所需要的钙和磷:数量可根据牛的体重计算,即每百千克活重给Ca6g 、P4.5g ,钙和磷的比例最好为1.3—2:

1。泌乳时,每千克FCM (4%标准乳)补Ca4.5g 、P3g 。生长牛维持时Ca 的需要量同成年牛,但每千克增补Ca20g 、Pl5.5g 妊娠的最后三个月可以适当增加Ca 、P 的供给量。 食盐的维持需要量:每百千克体重给3g ,每产1kg 标准乳给1.2g 或按精料干物质的1.5%—2%给予。肉用牛食盐的给量一般按日粮干特质的0.25%即可。一般牛对食盐的耐受性较大,饮水量充足时更是如此,缺盐会引起舔食盐味异物、食欲下降、被毛粗乱,眼无光泽等,食盐过多而饮水不足时会引起下痢、中毒。

其他矿物质的需要量当犊牛出生时有甲状腺肿发生者,应当在母牛怀孕后期就补充碘盐。其他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需要时要作特殊的矿物质添加剂来进行补充。

4.牛的维生素需要

维生素对于动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及生长发育是必需的营养,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在动物体的代谢过程

中起“催化”作用。日粮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可以促进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

目前已知的维生素有30多种,它们是按拉丁字母的顺序命名或给以特殊的名称。牛的瘤胃可以合成足够的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但脂溶性的维生素A 、D 、E ,必须从饲料中提供和满足。维生素C 虽然被瘤胃微生物破坏,但又可以在肝脏中合成。维生素A ,植物饲料中一般中含有胡萝卜素,牛能将它转化为维生素A 。其转化率大体为1毫克β胡萝卜素等于400国际单位维生素A ,胡萝卜在牛消化道中的吸收率仅为30%—40%。

长期缺乏维生素A 时牛会出现采食下降,增重减缓,上皮细胞增厚并角质化,细菌易于感染,发生夜盲等。在母牛则出现发情紊乱、不孕、早产、死胎、胎儿畸形等;公牛则造成精子数量和活力下降,畸形精子数增多,肥育牛则出现全身水肿、关节不灵等症状。维生素D 的主要作用是利于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并沉积于肯中。缺乏维生素D ,会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发生佝偻病、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步态僵直等。饲料中缺乏VD 时即使有充足的钙、磷也不能为畜体吸收利用。牛皮肤中含有7一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时,合成VD ,植物性饲料不含VD ,但含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也合成VD ,因此牛只要经常在室外活动,

采食晒制的干草就能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 。 四、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目前不能缩短怀孕期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产犊间隔,使牛终生多产牛犊、多次出现泌乳高峰,不仅使牛终生产乳量大大提高,也是养牛业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三率”(授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是决定繁殖率的基础,“三率”的高低是发展养牛业的关键。

1.影响授配的因素

(1)授配母牛生殖器官的健康状况。影响授配的生殖器官主要疾病有:卵巢静止与萎缩、子宫内膜炎、持久黄体、卵巢襄肿等。

(2)授配母牛带犊育犊状况。我国肉牛一般采用自然哺乳方式培育犊牛,而且哺乳期多在半年以上,这就使产后的母牛在较长时期处在卵巢静止状态中。同时,大量营养物质随乳汁分泌而流出,杂种犊牛吸乳量较高等情况,在饲养条件较差营养供给不足时,使母牛不能预期发育或发情发现不明显等情况必须发生。

(3)授配母牛的发情状况。母牛的暗发情(隐性发情、安静发情)、微弱发情、瞬间发情等现象约占据10%—40%,这些牛的性行为和性要求极为冷漠,有时在密切观察下不易察觉,使授配率大大降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内在因素有性类固醇分泌、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机能、卵巢活动不正常

等。外在因素有公母牛接触的性刺激频率和强度、公母牛的交配经验、母牛的体质状况(疾病、疼痛、焦虑、母性)、气候的突然变化、环境的骤然改变、饲料及管理的改变等。

(4)授配母牛的年龄状况。母牛卵巢中有10万—30万个卵细胞,10岁以上的母牛,卵巢中的卵细胞数已减少一半。因而3岁—9岁的母牛才有较好的繁殖能力。

(5)授配母牛的遗传特性。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表明,性要注的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遗传的。另外,由于机遇性的缺少一个雌性染色体,或者白色品种牛的不完全外显率和各种不同表现的隐性基因,可造成先天性的卵巢发育不全和静止。某些卵巢囊肿母牛的后代继续患此病的比例是其他牛的2倍,而且可以通过双亲中的任何一方传递下去。

(6)授配母牛的营养状况。抽样的结果表明,营养与低繁殖力呈相关关系。血液中蛋白质和葡萄糖水平可作为预示毓殖力下降的“警戒值”。

(7)授配母牛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海拔高度使空气的温度、湿度、密度、含氧量等各不相同,因面影响发情季节、开始发情日期和发情的表现程度。据认为海拔在

1000m 以上时每升高100m 发情的开始日期推迟10天左右。很强的光照使卵巢功能紊乱。很暗的环境使母牛不育。环境的临界温度35℃(白天)和30℃(夜间)以上时,因体温可升高1.5℃左右而影响繁殖能力。在温度和湿度超过临界

水平的月份里母牛排斥配种。久旱突雨,久雨猛晴等容易促进卵泡发育和发情,并使发情转为明显。

(8)授配母牛的使役和运动。农忙季节连续使役,会造成体内养分的突然推移失衡而使性机能抑制或紊乱。运动和放牧因体质增强而使卵巢功能和性行为正常化,并可明显地加速产后子宫复旧而提早发情。运动中与群伴或公牛、阉牛的接触也能引诱发情和加强卵巢功能。

(9)授配母牛的管理和管理人员的畜牧知识水平。在各种因素引起的不适或不良的管理条件下,授配母牛普遍不能充分表现其发情症状。管理人员或畜主对牛的发情知识缺乏了解、观察不周、忽视配种工作、没有详细记载等,都可能导致漏配。输配网点布局不合理,发现发情后不能立即将牛牵往输配点等,都可能造成授配母牛的耽误。

2.提高母牛授配率的技术措施

(1)搞好清群,确保冻配效率。在开展牛群改良、发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清群,淘汰劣质公牛和母牛,大力发展地方良种公牛和引进外来优秀牛种,如西门搭尔、皮埃蒙特、利木赞、夏洛来、荷斯坦等世界优秀奶肉牛品种,开展冷冻精液配种,扩大良种覆盖面。

(2)改善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要提高牛群的繁殖率,必须首先提高母牛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使牛群在生产与增值方面有一合理比例。一般发达国家,母牛比例从在

50%以上,民乐县牛群的母牛比例30%,这是目前民乐县牛群出栏率低、养牛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发展肉牛业首要的任务是增加母牛在牛群结构中的比例。

(3)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抓好繁殖母牛膘情。加强饲养管理,维持适当膘情,是保证母牛正常发情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足,会影响母牛正常的发情周期和排卵,奶牛在产奶期间,由于营养物质需要量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往往导致长期乏情。要使母牛春季正常发情,必须调整饲养水平,狠抓母牛增膘措施,特别是带犊母牛更要加强饲养管理。

(4)及时检查和治疗不发情母牛。母牛受配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母牛长期不发情或隐性发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数与营养不良有关。从根本上应从调整母牛营养水平出发促进母牛发情,与此同时利用人工催情的办法注射孕马血清

(PMSG ),一次注射PMSG10—20ml ,隔日再注射一次20—30ml ,根据催情后的表现配种效果最佳。2次注射比1次注射发情受配率提高50%,比当期受胎率高20%,适量的PMSG 注射后有效期为6—7天,因此第二次注射间隔应不少于6天,为使其间隔有效地衔接,第2次注射不应超过8天。 3.犊牛按时断奶,促使母牛产后及早发情

犊牛随母哺乳的时间过长(6个月以上),往往影响母牛的正常发情。过长的喂奶期实际对犊牛的发育并不利。

4.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1)母牛营养不足对其繁殖力影响较大,不仅延误青年母牛的初情期和初配适龄,对其受胎率也会降低。孕牛如营养不足,不仅本射生长发育慢,犊牛初生重也小,生长慢,成活率低。五成膘以下的母牛很少发情,六成膘授配率可达70%和80%。由此可见牛抓好膘情的重要性。在抓膘的同时应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特别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供应应尽量满足。钙缺乏会影响胎儿骨骼发育,母牛则患产后瘫痪、胎衣不下、骨质疏松。磷的不足,可引起对能量的利用下降,小母牛初情期延迟,分娩困难,影响卵巢机能,阻碍发情,严重时还会影响滤泡的生长和成熟。另外应该注意钙磷的比例,在日粮中最好的比例为2:1,差异不可太大,过大的不平衡也会造成钙的吸收困难,同样也会造成缺乏症。在营养上过不可过盛,过度肥胖会使繁殖公母牛均不利,过肥会导致母牛卵巢脂肪变性,影响滤泡成熟和排卵,公牛则会引起睾丸机能退化等。

(2)提高公牛精液质量。提高牛的繁殖率,除母牛外,种公牛的精液品质则是关键因素。按国家标准冷冻精液解冻后精子活力应在0.3以上,稀释后活力在0.4—0.5。每份冷冻精液含有效精子数1000万个以上,畸形率不得超过17%。

(3)适进输精。牛的发情期一般平均为15小时—20小时,排卵多在发情结束后10小时—12小时,距发情开始约20小时,据此适当安排输精时间。在生产中发现母牛早

晨接受爬跨,则上午输精一次,傍晚再输精一次,隔8小时再输精一次。

(4)熟练掌握输精技术。输精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开膣器输精法,一是直肠把握输精法。生产中掌握输精技术要领“适深、慢插、轻注、缓出、防止精液倒流”,输精员动作柔和,有利于母牛分泌促性腺素,增强子宫活动,有利受胎。

(5)应用激光提高母牛受胎率。通过激光照射治疗牛的卵巢囊肿、卵巢静止、持久性黄体及慢性子宫炎等疾病,从而提高母牛受胎率。

(6)积极治疗子宫疾患提高受胎率。子宫疾患是养牛业的大敌,长期不发情、不排卵或屡配不孕会给养牛业带来损失。子宫疾患种类很多,多为持久黄体和排卵静止,可及时利用激光疗法或激素诱导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7)开展早期妊娠检查,狠抓复配。配种后18天—20天进行妊娠检查。发现卵泡发育且发情应及时复配,尽量防止失配或漏配,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受胎率的目的。

五、母牛的饲养管理

(一)母牛怀孕期的饲养管理

产前的母牛在饲养管理中注意在怀孕前期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足够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在怀孕后期要根据胎儿在母体子宫的发育规律,适当增加各种营养物质的给量,以

保证胎儿组织器官司的迅速生长。产前两个月左右应使母牛停止泌乳,并切实加强有效的饲养管理,使干乳母牛进食的营养物质,除维持和妊娠需要外,并有一定的贮备,以供下胎泌乳需要。

(二)泌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1)产犊后,一般不马上给过多的精料和多汁饲料,以免加重胃肠和乳房的负担,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和乳房炎。等乳房水肿消失,恶露排出之后方可逐渐加料。产后15—20天可加至足量。高产奶牛产后1—4天内不能将乳房中的奶汁全部挤净。母牛产犊后及时喂给麦麸水,以利于消除疲劳,促进胎衣排出。

(2)产奶期的饲养。产犊15天后(高产奶牛20天—30天),乳房水肿消失,乳腺的活动机能、消化器官司、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及体质等逐渐恢复正常。从泌乳初期到泌乳盛期的饲养方法是:首先要满足营养需要,体重500—500kg 的产奶牛应供给37.16—43.05MJ 的产奶净能,488—559g 粗蛋白质,30—36g 钙,22—27g 磷,53—64mg 胡萝卜素的维持需要。每产1kg4%标准乳再供给2.93MJ 产奶净能,85g 粗蛋白质,4.5g 钙和3g 磷。其次注意日粮的全价性、多样性、适口性,以青贮饲料青干草等粗饲料满足维持需要,以饲料满足产奶需要,全年都要有充足的多汁青绿饲料。再次应根据泌乳规律进行饲养,在泌乳初期(0—

15天)、泌乳盛期(16—100天)、泌乳中期(101—210天)和泌乳后期(211天以后),区别对待。为了提高产奶量可从母牛产后身体恢复正常开始,于标准1kg 左右精料进行催奶,直到达到泌乳高峰后(再加精料也无增奶反应)为止。对高产奶牛常采用“预支饲养法”,即从干奶期的了后两周开始日增喂精料0.45—5kg ,直到产犊后泌乳量达到最高峰时(母牛每100kg 体重吃到1.5kg 的精料)为止,将精料喂量固定下来,待泌乳盛期过去后再进行调整。在整个饲养期,必须保证提供优质饲草任其自由采食。

(3)饲喂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饲喂次数约每日3次,顺序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每天保证2—3小时户外运动,刷拭牛体两次,挤奶前用热毛巾按摩乳房,并随时观察牛的食欲、粪便情况,稀便是消化不良,干便和恶臭例子精料过多消化障碍的表现。(三)干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在产前两个月内停止泌乳,叫妊娠干奶期,目的是使母牛在这两个月内将主要营养用来供给胎儿,恢复由于长期产乳所损伤的乳腺组织;如果干奶不当或饲养管理不好,则胎儿的生长发育不良,母牛的健康受到影响,下胎产奶量下降。因此,干乳期的饲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乳房炎。干奶后的半个月,特别是一星期内由地乳腺组织尚未完全停止活动,极易发生乳房炎,因此要

每天观察、检查乳房变化。如果乳房逐渐缩小,表皮皱褶松软,四个乳区和乳头大小相似,说明正常。如发现乳房肿胀程度比原来有增无减,有发红、发热、疼痛等炎症反应,应立即挤尽乳汁进行治疗。

(2)防止精料过多。干奶后一星期内,由于刚停奶,不应给高脂肪、高蛋白精料,要以喂粗料为主,少喂精料,不喂多汁饲料,以免乳房积奶过多出现肿胀。

(3)注意膘情。彻底干奶后,应先看牛的膘情进行饲养管理。对营养良好的干奶牛应保持一定的精料量和优质粗饲料,食盐、矿物质可自由采食。对营养不良的干奶牛除给予优质粗饲料外,还应给几千克精料,以保证母牛本身和胎儿的营养需要。

(4)在预产期提前10天—15天应进入产房或单独管理,饲草料以优质青干草为主,富于营养,便于消化,不喂易轻泻、便秘饲料、霉变饲料及类似药物。

(5)加强运动,防止流产。干奶母牛每天要有适宜的运动,夏秋可在较好的牧场放牧,让其自由运动,使牛保持中上等膘情,以防难产。同时还要防止挤撞、抵斗及某些疾病造成流产。

六、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饲养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生产性能,犊牛虽然继承双亲的遗传基因,但只有在具备表达的机

会和条件时才能显示出来。只有通过改善培育条件,才能使某此缺点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和改良。

(一)提高犊牛成活率,狠抓妊娠牛的保胎工作,做到安全生产

母牛妊娠后期要做好保胎工作,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安全分娩。在怀孕期间要防止惊吓、鞭打、滑跌、顶架等,特别对有流产史的孕牛要采取保护措施,服用安胎药物或注射黄体酮等。

(二)加强犊牛培育工作,做到全产全活

怀孕期母牛的营养水平与初生牛的体重和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初生重大的犊牛一般较易成活,加强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出生后要立即使幼犊牛吃上初乳,以增强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为了提高初生犊牛的抵抗力,可以初充一些三合维生素(A.D.E )制剂或用紫外线及红外线照射,提高白血球的吞噬作用和其他生物活性。初乳期一般4—7天,喂量为体重的10%—15%,乳温36℃,人工哺乳防止呛奶现象。结束后立即转入犊牛群,用混合料饲喂;犊牛的早期初饲可促进牛瘤胃的发育,一般出生后7—10天开始训练其采食干草。要在犊牛牛槽或草架上放置优质干草任其自由采食,促进瘤胃发育,防止舔食异物;犊牛生后15—20天开始在混合精料中加入切碎的胡萝卜、甜菜叶等。2月龄开始喂给青贮饲料,为早期断乳奠定基础。为了培育出健壮而又适于

集约化管理的幼牛,断奶后最好尽可能利用放牧条件,加强运动,保证幼牛采食到新鲜、可口、营养丰富的豆科、禾本科牧草,注意运动和光照,促其生长发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呼吸、血液循环器官司的发育,而且有利于锻炼四肢,防止蹄病。

(三)犊牛的转群与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满6月龄即转入育成阶段。应将它从犊牛舍转出,转移到育成牛舍进行饲养。从6月龄到18月龄这一时期的培育,对牛体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生产性能都十分重要。 1周岁内,应以青粗饲料为主,喂给优质的禾木科与豆科干草或青草。另外,每天还应补给1.5—2.5kg 混合精料。食盐和骨粉或混在精料中喂饲,每天每头给25—30kg ,每天喂饲3次。先喂精料,后喂多汁饲料和粗料。在喂料后稍停片刻再饮水。

青贮料和块根类都是育成牛的良好饲料。实践证明,少给精料,增喂于草、青贮和块根等饲料,对它的生长发育很有利。因此,满周岁后,饲料安排可以考虑如下定量指标:精料1—1.5kg ,青贮及块根饲料14—16kg ,干草8—9kg ,适量的食盐和骨粉。待至18月龄,进入繁殖配种时期,则应注意满足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冬季及早春应合理进行调剂,固定槽位,拴系饲养。同时,要创造条件使之得到

充足的运动,以增强体质。为了强化牛体的代谢机能,做到人牛亲和,应经常刷拭,合理调教。

种用小公牛和使役牛一般在满面1周岁时需进行穿鼻,同时戴上鼻环。发育良好的个体,穿鼻的时间可在8月—10月龄时时行。穿鼻前,先将小牛拴好。术者站立在牛的前方,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掐住牛的鼻中隔,在穿鼻部位涂以浓碘酒。消毒后,以右手持穿鼻器在鼻中隔紧贴鼻软骨的部位穿透。穿孔的大小,以适于带鼻环为度。如无穿鼻器,可用套管针或竹签代替。实践证明,竹签穿鼻的效果很好。竹签长15cm ,直径0 .6cm左右,一端削尖,阴干后,浸入植物油或凡士林中,经5天—6天取出,火烤至灼热,再浸入油中。这样反复处理两三次即成。穿孔完成,须再涂一次碘酒,随即用一根消毒过的树藤或树根(与鼻环的粗细一致,长度约30cm ,表面刮净)穿好,待1周左右,创口已愈,即可取下树藤,戴上鼻环。小公牛第一次带小号鼻环。一年以后须更换大号鼻环。此后,终生使用,不再更换。

育成期是牛投入生产利用前的准备时期,本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它的终生生产力水平,因此,应予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国外养牛业由于普遍采取犊牛早期断乳的方法,犊牛期与育成期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一般按生后两个月之内为犊牛培育阶段,从三月龄到初配则为育成阶段。


相关内容

  •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依据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揽的国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技 ...
  • 公司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设备设施管理实施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备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三章 设备新增选型.购臵.更新及验收管理 第四章 设备技术改造管理 第五章 设备大项修管理 第六章 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 第七章 设备维修管理 第八章 设备运行管理 ...
  • 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
    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张廷鹏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8期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并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在很多的企业中,网络技术可以 ...
  • [法律法规]中国民用航空计量管理规定
    [阅读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计量工作监督管理,保障民用航空量值的准确可靠,以利于实现安全第一.正常飞行.优质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 ...
  • 住建部20**年-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住建部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1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 ...
  •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然而我国现有的水利建设和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着很大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现状,提出了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 ...
  • 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高职)专业介绍
    铁道技术学院(高职) 铁道机车车辆三年制高职 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能力,能胜任机车车辆厂.城轨系统和铁路运用部门的生产.运用.管理.检修检测.机车调度等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铁路局.机车车辆厂.工程 ...
  • 编制企业标准的方法和要求
    摘要:通过研究标准体系的相关标准,结合矿井实际,把标准与单位现在管理制度相结合,提出了在企业建立标准的方法和要求,以便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标准 编制方法 要求 企业标准体系是促进企业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合理.完整有序的基础.企 ...
  • 技术科岗位安全职责及专业措施
    技术科岗位安全职责及专业措施 一.安全管理职责 1. 贯彻执行铁道部.路局规章.文电.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技术要求,结合段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办法.补充规定.标准等. 2. 负责制定全段线路.桥隧涵.路基.道口.自轮运转设备. ...
  • 护理质量控制的内容
    北岸华夏(北京)教育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护士管理技能提升高级研修班 护理质量控制的内容 基础护理管理 1.基础护理管理的内容 (1)一般护理技术管理:包括病人出.入院处置:各种床单位的准备:病人的清洁与卫生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各种注射的穿刺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