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书法大全 - 范文中心

王献之书法大全

07/23

王献之书法大全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献之创“稿行之草”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

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宣和书谱》评价其“律以家法,在羲献间”,传世作品有《新月帖》等。

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王献之的字。王氏后代大书法家王僧虔(425-485)、王志父子尤为显著。辽宁博物馆藏有父子俩的摹本,分别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八帖《王琰帖》和第十帖《一日无申帖》。

1. 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

《洛神赋十三行》墨迹在宋元时流传有两本:一为晋麻笺,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頫所得,定为王献之真迹。一为唐硬黄纸,后有柳公权等人题跋,赵孟頫定为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现传无柳跋本的石刻,都推“碧玉版本”为最精。这是明万历时杭州西湖葛岭地下发现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称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它石花处亦自然清晰。因其地为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所以后人认为是贾氏所刻,后归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1982年由北京市文物商店收购,后转藏首都博物馆。世传还有与此相同的一本,号称“白玉版本”,笔划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剥落处有刀刻的痕迹,可知是一种翻刻本。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 体势秀逸,虚和简静、灵秀流美,与文章内涵极为和谐,这件佳作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杨宾《铁函斋书跋》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此帖可以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王献之的楷书与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字含蓄,运用“内擫”笔法;而献之的字神采比较外露,较多地运用”外拓“笔法。他们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董迨《广川书跋》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

洛神赋十三行 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拓本

洛神赋十三行 无锡博物馆藏拓本

【释文】晋中(书令)王献之书。...... 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

(或)

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 (括号内为缺字或残字,方括号内为衍字)

2. 中秋帖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 ,横11.9cm 。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

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

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3. 鸭头丸帖

行草书鸭头丸帖卷 绢本 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鸭头丸, 故不佳。明当必集, 当与君相见。”

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质朴。笔迹转折清晰,起落分明,气脉相连,系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变通古法,于神驰之际寄兴于万象、潜心于笔端的真趣流露。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 政和" 、" 宣和" 、双龙," 政"" 和" 、" 宣"" 和" 连珠等朱文印记,元" 天历之宝" 朱文印记,明" 典礼纪察司印" 朱文半印。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赵构(高宗) 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曾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元天历内府、柯九思,明内府、吴用卿等鉴藏。《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肪》、《画禅事随笔》、《妮古录》、《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淳化阁帖》、《大观帖》等模刻。

4。廿九日帖

廿九日帖

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硬黄纸 唐摹本 行楷书。纵26,37厘米 横1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廿九日帖》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此帖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

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除流传的献之楷书《洛神赋》外,其书多是行草书,此帖中有些字极近楷书,尤为难能可贵。

此帖双勾技术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世传王氏父子真迹,当推此帖为冠,为研究王氏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5。十二月割帖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清人拓本,纵25cm ,横14.7cm 。

《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

王献之《思恋帖》(图片选自《淳化阁帖》上海图书馆藏本)

王献之《思恋帖》拓本。5行,39字。行书。入刻《淳化阁帖》卷九。

释文 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 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 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王献之《鄱阳帖》 选自《淳化阁帖》卷十(肃府本)

王献之《鄱阳帖》(又称《鄱阳归乡帖》)拓本。8行,57字。行草书。入刻《淳化》(10)、《大观》、《宝贤堂》、《绛帖》、《玉烟堂》、《宝晋斋》。

【释文】鄱陽歸鄉,承脩東轉有理,吾賢畢欲事,必俟勝歡慰于懷耶。吾終權宜,至承今年飢饉,仰惟年支都乏絕,不謂乖又至於此耶。吾腳尚未差,極憂也。

8. 不谓帖

王献之《不谓帖》

王献之《不谓帖》,又称《鄱阳一门帖》。拓本。6行,47字。行草书。入刻於《淳化》卷九、《绛帖》卷八、《大观帖》卷九、《宝贤堂》。

此帖首行有“不谓”一词,故名。不谓,犹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为:想不到我家在鄱阳的一支竞困顿到如此境地,追想起来,悲哀得使我无法承受。我是坐视其灭尽,这使我悲伤到了极点。赖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话,此函难成。 这通尺牍是向对方诉说因其家门不幸所带来的巨大悲伤。并非哀悼他人之丧亡。故用词遣句极为悲戚,而且是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的哀恸,这样的行文方式颇类王羲之悼痛孙女夭殇的尺牍:“羲之顿首。二孙女夭殇,悼痛切心。岂意一旬之中,二孙至此,伤惋之甚,不能已己,可复如何,羲之顿首。”(《右军书记》)

“鄱阳一门”,当指王献之兄王操之一门。王操之字子重,历仕晋秘书监、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王羲之七子中,长子玄之早卒,涣之不知名,《王羲之传》称七子中知名者五人,乃二子凝之(长平)、四子肃之(幼恭)、五子徽之(子猷)、六子操之(子重)、七子献之(子敬)。五人中或任职京师,或任职东土,唯操之後外放西至豫章郡任太守。此帖称“鄱阳”非指当时之鄱阳郡,乃因东晋时鄱阳湖亦在豫章郡境内,故如此俗称。帖中有“赖子高在此”一语,子高当是献之三兄涣之的字号,文献均阙记,因其名不显的缘故。在中国古代,“子”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孔子”、“孟子”皆是。古代男子取字亦常常用“子”,王羲之为诸子取字多用“子”字。所以王涣之字“子高”的可能性极大。

【释文】獻之白:不謂鄱陽一門,艱故至此。追尋悲惋,益不自勝,奈何奈何! 政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 賴子高在此,不爾,無可成。獻之。

9. 餘杭帖

王献之《餘杭帖》(点击放大)

王献之《餘杭帖》(又称《触事帖》)拓本。行书。六行,五十一字。入刻《淳化阁帖》卷九。

餘杭乃东晋县名,属吴兴郡治下。第二行有『州将』一语,此语亦见於王羲之尺牘中《右军书记》载:『奉州将去月十二日告,甚慰。』《晋书》 、《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及慧皎《高僧传》,皆见此语。是南北朝时一通常用语。与『州将』相对者,乃『州民』,王羲之辞官归田里后,於尺牘中亦自称『州民』。《世说新语》尤悔篇王浑后妻条载:『王浑后妻,琅邪顏氏女。王时為徐州刺史,交礼拜讫,王将答拜,观者咸日:「王侯州将,新妇州民,恐无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礼,恐非夫妇,不為之拜,谓為顏妾。顏氏耻之,以其门贵,终不敢离。』州将者,即州刺史之通称。《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三胡三省注曰:『州刺史当方面,总兵权,故日州将。』州刺史虽称州将,但柬晋南朝时州刺史未必皆带军号,亦可通称州将。

此帖又名《思恋触事帖》,《淳化阁帖》卷九亦有《思恋无往帖》。而《宣和书谱》卷第十六王献之行书目著录《思恋帖》,不知究竟是指哪一帖。此帖亦收刻《絳帖》卷八、《大观帖》卷九、《二王帖》 、《宝晋斋法帖》 、《玉烟堂帖》 、《束书堂帖》 、《宝贤堂帖》、《快雪堂帖》。

释文 獻之白:思戀觸事彌至。獻/之既欲過餘杭,州將若/比還京,必視之。來月十左/右,便當發。奉見無復日,/比告何喻,願復盡珍重/理。獻之白。

10. 东山松帖

《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 ,横22.3cm 。传为米芾摹本。 释文:

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

此帖无款署和题跋。鉴藏印钤南宋“绍兴”连珠印、“内府书印”,明文徵明、刘承禧、吴廷及清曹溶等印。另有两方古印(文不辨) 。原有清乾隆内府诸印和乾隆题语,已被刮去。

《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埭”(音带) 即堵水的堤。“东山松更送八百”应是一句,其意是需再植松八百棵作护堤、美化之用。此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

宋内府《宣和书谱》、《中兴馆阁录》,明董其昌《容台集》,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安岐《墨缘汇观》著录。刻入明吴廷《馀清斋法帖》、董其昌《戏鸿堂法帖》,清《三希堂法帖》。

11. 舍内帖

王献之

《舍内帖》,临本

王献之 《舍内帖》,首刻于《淳化阁帖》,曾入宣和内府,《宣和书谱》有录20世纪30年代为张学良收藏,后入伪满奉天博物馆。今已不知下落,只能由墨迹影印件睹其形迹,追怀风采。

12. 保母帖

王献之《保母帖》(转自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王献之《保母帖》,清宫旧藏,流散后,本帖和部分题跋存弗利尔美术馆(赵子昂、郭天锡、董其昌、徐守和等),大部分题跋存故宫博物院(姜夔、赵子昂、周密、仇远、鲜于枢等)。

13. 送梨帖

王献之《送梨帖》,临写本 草书<二行十一字。

柳公权跋《送梨帖》

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王献之《送梨帖》曾入清内府,图版为《三希堂法帖》摹刻。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

王献之《送梨帖》附柳公权跋,米芾《书史》记载,认為是王献之的字,而《宣和书谱》却收在王羲之名下,今见墨迹卷中并无政、宣璽印。可知例外仍是很多的。宣和藏品,在靖康之乱以后,流散出来,多被割去璽印,以泯灭官府旧物的证据,这在前代人记载中提到的非常之多。(转自启功题跋)

14. 鹅群帖

王献之 《鹅群帖》 (选自《淳化阁帖》)

王献之 《鹅群帖》 (传为米芾临本) 传为宋人米芾临本。刻入《淳化阁帖》

15. 地黄汤帖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唐人摹本 纵25.3厘米 横24.0厘米 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局部

明 文彭题跋

“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为《淳化阁帖》卷第十所收。经贾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三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 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亲王、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吴荣光获此帖时,模刻于所辑集帖《筠清馆帖》。2006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

【释文】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 谢生未还,可(何) 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16. 兰草帖

兰草帖 原迹为明吴廷收藏 清时刻入《快雪堂帖》

杨守敬《学书迩言》称“此帖沉着痛快,已开颜鲁公之先”。也有人认为,此帖平淡天成,而虚婉灵和,为王献之尺牍中“质量最好者”(见杨震方《碑帖叙录》)。

王献之《静息帖》,拓本,9行,91字,行书。释文:

献之:兄静息应佳,何以复小恶耶? 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石深是可疑事。兄熹患散,辄发痈,势为积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惟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论事当随宜思之也。献之白。


相关内容

  • 20**年广西柳州市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2015广西柳州市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2015年广西公务员招考公告信息|海量笔试复习资料及真题下载:2015年广西公务员笔试课程:http://bm.huatu.com/zhaosheng/gx/gwybs.html 2015广西公务员 ...
  •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中国古代礼貌谦辞敬语大全 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谦词 所谓谦 ...
  • 北京旅游景点大全
    北京旅游景点大全  故宫  颐和园  八达岭长城  天安门  后海  艺术区  圆明园  南锣鼓巷  天坛  北京大学  天安门广场  世界公园  清华大学  北海公园  鸟巢  国家博物馆  雍和宫  ...
  • 常见易错字大全(1000词)
    专题复习:易读错的字音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 同胞 炮羊肉 剥皮 并行不悖 蓓蕾 包庇 麻痹 奴颜婢膝 刚愎自用 ..............复辟 濒临 针砭 屏气 摒弃 停泊 哺育 淡薄 绰起 粗糙嘈杂 搽粉 刹那 谄媚 忏悔 ...... ...
  • 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 ...
  •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
    最全的百科知识大全(上) (3)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东汉 1.中国女性十个"第一" 殇帝,刚过100天 (1)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4)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武则 (2)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天,67岁 (3)第一 ...
  • [幽默笑话 开心乐园] - hanwa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幽默笑话 开心乐园] HANWA制作 据说布什退休后干这事  全人类最冷的42个笑话  美女上厕所的遭遇 夫妻干仗后的意外结局  史上最强的空姐!  吓跑卖花小孩的方法 李咏都笑趴下了  笑话几则  日本的历史是这样的 最经典的搞笑图片 ...
  • 中华百家姓氏对联大全
    百家姓氏对联(按姓氏笔画) 二画: 二画:刁 刁氏 弘农世泽: 渤海家声. 三画: 三画:万. 万氏 扶风世泽: 槐里家声. 马氏 银青世泽: 铜柱家声. 扶风世泽: 铜柱家声. 金陵世泽: 铜柱家声. 兰芽世泽: 铜柱家声. 四画: 四画 ...
  • 行庆寄语大全
    "百年有我 祝福中行" --"百年行庆"员工祝福征集启事 2012年2月5日,我们将共同迎来中国银行百年华诞.百年的历程铭刻在你我每一个中 行人的心间,百年的辉煌展现于你我每一个中行人的笑靥.中行百年 ...
  • 新房风水摆放
    新房风水摆放 新房家具摆设风水讲究 若住宅的客厅较暗,可加壁挂或图画来弥补缺陷,如牡丹花或向阳花,可采收阳刚之气,另外挂画应以光明正大的内容为宜,避免孤兀之物.如有山水画挂在厅堂上,要观其水势向屋内流,不可向外流.因山主人丁水管财,水向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