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幼儿教育 - 范文中心

古代幼儿教育

07/16

古代幼儿教育

我想找古代关于幼儿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识 有关于古代幼儿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最佳答案

《吕氏春秋·孝行》中说:“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可见,注重孝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周以后,孝悌之道更是成为古代道德的根本,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也就成为学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如清代学者李毓秀在其所著《弟子规》中曾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也指出:“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无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这些要求均是为了突出父母的绝对权威。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还要求幼儿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孝经·纪孝行》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意思是说,孝子的事亲之道,主要是平时对父母态度应恭敬,不得懈怠,尽己之能侍奉父母并使其得到快乐。《礼记·曲礼》中也要求儿子对父母应做到“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即冬天应使父母温暖而不受寒,夏天应使父母凉爽而不受热,晚上要为父母铺好床,早晨要向父母请安。东汉时的黄香可以说是实行这种孝行的典范,“香九龄,能温席。”(王应麟:《三字经》,《中国封建蒙学文化评述·附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据说黄香9岁时,对父亲非常孝顺,寒冬时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因此他就被列为古代廿四孝之一,成了封建社会儿童学习的榜样。

注意从小培养儿童孝顺双亲的品德,是我国古代尊老孝亲传统道德意识的体现,同时,以此作为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亦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当然,封建社会的“孝”从本质上说是“借正父子之论,“以严君臣之分。”突出父权的“孝”,旨在强化对皇权的“忠”,而且这种“忠”、“孝”是不问是非的“愚忠”、“愚孝”,它完全扼杀了儿童的个性与自由,成为制造奴性和奴才的渊薮,这是我们应当批判的。

如果说孝是用以维系纵的家庭关系,占主导地位,那么悌则是用以强化横的家庭关系,居辅助地位。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据说东汉时大文学家孔融4岁时,就能把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而自取小的。这则“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封建社会曾广为流传,并在学前家庭教育中作为进行悌的教育的典型事例而屡被引用。

家庭

教育中强调悌德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三国时向朗曾告诫其子说:“贫非人患,惟和为贵。”“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向朗:《遗言诫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北齐教育家颜之推则明确指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7、40页。)如果兄弟阋墙,则子侄亦不相爱,当有外祸来临之时,还会有何人援手相助?《魏书·吐谷浑列传》中还记载了一则故事: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在病危时便把儿子们叫到面前,说道:“你们各人拿我一枝箭,在地上折断。”他的儿子都把箭折断了。随后他又对其母弟说:“你取19枝箭来,合在一起把它折断。”他的母弟怎么也折不断。阿豺便说:“你们明白吗?单独一枝箭容易折断,把多枝箭并在一起就很难折断了。只有你们同心协力,然后国家才能够巩固。”这则故事正是寓意着兄弟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奴隶社会时已有儿童早期教育的主张,这些主张零散地记载在古籍中。

胎教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中国胎教始于距今3600多年前的周文王之母太任。刘向的《烈女传》 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之母注意胎教的事。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具体说明了孕妇应有的举止行为。中国古代的胎教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基本主张:①孕妇要注意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多接近有利的环境影响;②孕妇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绪和顺,心境平和即胎教;③孕妇要注意的事项包含于日常生活起居中,戒过饱,戒多睡,戒暴怒,戒食辛热及野味,宜听诗和琴音,宜看合乎道德规范与要求的图书等等。

总之,孕妇只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良好的情绪并辅之以知识、音乐、道德的陶冶与教育,才能“生子聪明,才能贤德过人”。由于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还涉及到胚胎学、营养学和生理学等理论,所以其知识面之广,学问程度之深,是其他学科无以伦比的。

早期教育思想  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建立在“慈幼”的思想基础之上。“慈幼”即爱护儿童,这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在“慈幼”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中国古代有“教儿婴孩,教

妇初来”的俗谚,正好反映了从婴儿时期就应该开始进行教育的思想。孔子总结教育经验时得出“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的精辟结论;汉代的贾谊明确提出了“早喻教”的观点,认为婴幼儿心地纯洁,可塑性大,在婴幼儿的赤子之心还未受到外界环境的熏染时,先人为主,及早教育,就会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早期教育的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其所著的《颜氏家训》中提出了中国古代早期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抓紧时机,及早施教。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认识的奠基时期,必须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长,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婴幼儿处于“学期未充”、“精神未定”的阶段,可塑性大;二是幼儿精神专一,教习效果好。爱教结合,宽严相济。他指出,善于教育的父母必须能把慈爱与严教结合起来,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不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则往往偏执一端,或爱或教,只居其一,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父母对子女不能“无教而爱”,而是应将教育与爱护结合起来,应爱得其法。注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他认为,人在少年时,神情未定,应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这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的“人性如素丝,染于黄则黄,染于青则青”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说法具有同样的含义。提倡“均爱”,反对“宠爱”。他认为,子女都是父母的亲骨肉,父母对待子女应该平等爱护,一视同仁,而不应偏爱一个、厌恶一个。

****>>>>>>

早期教育方法 中国古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非常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认识水平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讲究教育的方法。它包括:重视幼儿游戏,顺应幼儿的性情,引发幼儿的兴趣,注重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

总之,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关于胎教和儿童家庭教育的宝贵的幼儿教育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
  • 从礼乐文化说到和谐社会
    从礼乐文化说到和谐社会 春秋时候,诸侯称霸," 挟天子以令诸侯" ,孔子在<论语>中称之为" 礼坏乐崩" .孔子的弟子宰予曾经说:如果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那礼仪就肯定会败坏了; 如果君子三 ...
  •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 ...
  • 20**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最新考试题库
    2016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最新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 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 ...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 第三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 ...
  •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 国颁布试行.并根据此大纲,从1997 ...
  • 古代家训中的作文教育现
    摘要:中国古代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训诫形式出现.人们以各种形式和合乎家庭社会需要的内容训诫子弟,促其做人.读书和作文,从而道德文章兼长.写作训练是其中一项十分重妻的教育内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今天的作文 ...
  • 中医胎教学说的源流和特点
    中医胎教学说的源流和特点王新智 摘要:中国胎教学说源远流长.殷周时期中国就有有关胎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先哲对胎教理论探讨甚多,以后胎教学说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外象内感"理论,其科 ...
  • 岳麓书院讲解词
    岳麓书院讲解词(初稿)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说到古代四大书院,它们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具有办学雏形,最早可以追溯 ...
  • 中国古今人本思想比较及其意义
    第6期 NO.6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DECEMLEI.2004 198 中国古今人本思想比较及其意义 何宏兵,陈 谊 (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新的世纪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