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最小配筋面积(㎜2)fy - 范文中心

梁板最小配筋面积(㎜2)fy

04/21

板最小配筋面积(㎜2)fy=210N/㎜2

板最小配筋面积(㎜2)fy=300N/㎜2

ρmin=45ft/fy(%) ρ=As/b*h0

梁最小配筋率 fy=210N/㎜2

双排筋as=60㎜ ρ=As/b*h0

梁最小配筋率 fy=300N/㎜2

双排筋as=60㎜ ρ=As/b*h0

梁最小配箍率(%) ρ=As/b*h0

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

柱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0.2% 当柱主筋配筋率>3%时柱筋直径≥8㎜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ρv≥λvfc/fyv

柱筋非加密区配箍率不小于加密区的一半,箍筋间距对一二级抗震等级≤10d, 箍筋间距对三四级抗震等级≤15d,d为柱中主筋直径较小者

框架梁的纵向钢筋配筋率除了上述要求外,还有一些要求,具体归纳如下:

(1)非抗震设计时,当不考虑受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应不超过下表的数值(%):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PB235 2.81 3.48 4.18 4.88 5.58 6.20 6.75 HRB335 1.76 2.18 2.62 3.06 3.50 3.89 4.23 HRB400 1.38 1.71 2.06 2.40 2.75 3.05 3.32

(2)有地震组合时,当不考虑受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应不超过下表的数值(%): a)抗震等级为一级时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PB235 1.14 1.42 1.70 1.99 2.27 2.50 2.50 HRB335 0.80 0.99 1.19 1.39 1.59 1.77 1.92 HRB400 0.67 0.83 0.99 1.16 1.33 1.47 1.60 b)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PB235 1.60 1.98 2.38 2.50 2.50 2.50 2.50 HRB335 1.12 1.39 1.67 1.95 2.23 2.47 2.50 HRB400 0.93 1.16 1.39 1.62 1.86 2.06 2.25

(3)非地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下表: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PB235 0.24 0.27 0.31 0.34 0.37 0.39 0.41 HRB335 0.20 0.20 0.21 0.24 0.26 0.27 0.28 HRB400 0.20 0.20 0.20 0.20 0.21 0.23 0.24

(4)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下表: a)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支座处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RB335 0.40 0.40 0.40 0.42 0.46 0.48 0.50 HRB400 0.40 0.40 0.40 0.40 0.40 0.40 0.42 b)抗震等级为一级时跨中处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RB335 0.30 0.30 0.31 0.34 0.37 0.39 0.41 HRB400 0.30 0.30 0.30 0.30 0.31 0.33 0.34 c)抗震等级为二级时支座处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RB335 0.30 0.30 0.31 0.34 0.37 0.39 0.41 HRB400 0.30 0.30 0.30 0.30 0.31 0.33 0.34 d)抗震等级为二级时跨中处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RB335 0.25 0.25 0.26 0.29 0.31 0.33 0.35 HRB400 0.25 0.25 0.25 0.25 0.26 0.28 0.29 e)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支座处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PB235 0.29 0.33 0.37 0.41 0.45 0.47 0.50 HRB335 0.25 0.25 0.26 0.29 0.31 0.33 0.35 HRB400 0.25 0.25 0.25 0.25 0.26 0.28 0.29 f)抗震等级为三、四级时跨中处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HPB235 0.24 0.27 0.31 0.34 0.37 0.39 0.41 HRB335 0.20 0.20 0.21 0.24 0.26 0.27 0.28 HRB400 0.20 0.20 0.20 0.20 0.21 0.23 0.24

我觉得这样算欠妥当。《砼规范》11.3.1条表明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时ξb=0.25;二、三级抗震等级时ξb=0.35。这里有两个条件:一是计算时计入纵向受压区钢筋,二是梁端砼(也就是说不适用于梁跨中砼截面)。而上面第(2)条的数据是根据公式ρmax=ξb*α1*fc/fy得来,抗震等级为一级时ξb=0.25代入,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ξb=0.35代入,这显然有欠妥当,更何况公式ρmax=ξb*α1*fc/fy是根据单筋计算时得出。

(提示:请注意发贴规则第12条)

他说得很对

前面的最大配筋率,是采用单筋梁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这样计算太粗糙,会使得所有框架梁端部配筋都很小。比如一级框梁C30配三级筋,最大配筋率只能达到1.19%,这实在太小了,很多都配不下来,众所周知,框梁负筋一般都比跨中大。

关键是,框梁端部受压区高度限制是0.25h0或0.35ho,而不是跨中的0.550h0或0.518h0。不过还好,一般框梁端部都是双筋梁,这样计算出来的受压区高度都不会太大。所以这也就是框梁底筋之所以拉通的原因之一吧。

根据砼规11.3.1可知框架梁配筋率宜满足 1.≤2.5%

2.ρ≤α1ζbfc/fy ρ=(As'-As)/bho ξb=0.35(二、三级框架) =0.25(一级框架) 据砼规11.3.6可知

3.梁端As'/As≥0.5(一级框架) ≥0.3(二、三级框架) 。《砼规范》11.3.1条表明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时ξb=0.25;二、三级抗震等级时ξb=0.35。这里有两个条件:一是计算时计入纵向受压区钢筋,二是梁端砼(也就是说不适用于梁跨中砼截面)。而上面第(2)条的数据是根据公式ρmax=ξb*α1*fc/fy得来,抗震等级为一级时ξb=0.25代入,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时ξb=0.35代入,这显然有欠妥当,更何况公式ρmax=ξb*α1*fc/fy是根据单筋计算时得出。

第11.3.1条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其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7.2节的规定计算,但在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在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 x≤0.25h0 (11.3.1-1) 二、三级抗震等级: x≤0.35h0 (11.3.1-2) 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受压区高度控制可以考虑受压钢筋的影响,对于梁支座这样的位置由于跨中钢筋申入支座锚固,所以支座部位属于典型的双筋截面,半数以上的受拉钢筋与受压钢筋形成一对力偶,而只有只有少数钢筋与收压混凝土相匹配。

对于跨中,规范中未见对其配筋率的控制指标。 梁端配筋率2.5%的限值一说是对梁延性的保障,在受压钢筋充足的情况下实为保障混凝土能够顺利浇筑、保障施工质量。 请区别对待。

对于单筋截面其最大配筋率为ρ

框架梁端部配筋:按承载力计算的钢筋不应超过 2.5%;按裂缝宽度控制的钢筋可以不受 2.5%的限制。 梁跨中配筋:受压区高度不超过界限受压区高度即可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 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高强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3%(HRB335 级钢筋)和2.6%(HRB400 级钢筋)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直径应比普通混凝土梁箍筋的最小直径增大2mm

我看了砼规11.3.1条认为其中有三点要注意: 一。计算的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这是前提;

二。对于最大配筋率的强制规定是针对梁端,负弯矩区,这是部位;

三。对于梁端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给了两个限制值,二者需同时满足:1.双筋截面,即考虑了受压钢筋时,以相对受压高度来确定最大配筋率;2.在1的基础上,同时要求梁端的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大于2.5%

“双筋”是指在构件的同一截面内既有受拉钢筋,又有受压钢筋;“双筋”和“单筋”主要指梁中的配筋。在梁的计算中,当荷载不大时,其受压区的应力(压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受拉区的应力(拉力)由钢筋承担。此时,只需在受拉区配置受力钢筋即可,在受压区配置的是构造钢筋(架力筋),在计算中架力筋是不承担应力的,这种配筋的梁叫“单筋梁”。当荷载较大时,梁中受压区的混凝土不足以承担压应力时,就要在受压区也配置一部份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压应力,这种钢筋称为受压区的受力钢筋。为了平衡,在受拉区除了配置受压区的混凝土所对应的受拉钢筋外,还要增加与受压区的受压钢筋同等面积的受拉钢筋。这种在受拉区和受压区都有受力钢筋的梁称为“双筋梁”。这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书中都有介绍。在实际工程中,“单筋梁”是用得较多的,但有些双向受弯的梁,即荷载是向上作用还是向下作用不易区分

的梁(如地基梁)也是配双筋的。 问不对题,但涉及到这两个概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4.5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As 应符合下列规定:

As ≤ 0.35*βc*fc*bb*ho/fy (10.4.5)

式中 bb---梁腹板宽度; h0---梁截面有效高度。

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的弯弧内半径,当钢筋直径 d≤25mm 时,不宜小于 6d ;

当钢筋直径 d>25mm 时,不宜小于 8d 。

条文说明:

10.4.5 试验表明,当梁上部和柱外侧钢筋配筋率过高时,将引起顶层端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压破坏,故

应通过本条规定对相应的配筋率作出限制。

试验表明,当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外上角的弯弧半径过小时,弯弧下的混凝土可能发

生局部受压破坏,故对钢筋的弯弧半径最小值做了相应规定。

根据 式 10.4.5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筋的最大配筋率 ρmax = As / bb / ho =

0.35*βc*fc/fy ,当 fy = 300 时,有:

C20:ρmax =1.12% C25:ρmax =1.39% C30:ρmax =1.67%

关于前面的那个excel表格中的方法应该是这么得到的,

公式的原形是混凝土规范式 7.2.1-2,略去受压纵筋、预应力钢筋部分为:

α1×fc×b×x =fy×As (7.2.1-2)

等式均除以 (fy×b×ho)

As/(b×ho)=α1×fc×b×x /(fy×b×ho) 将 ρ=As/(b×ho)、δ =x / ho 代入上式:

ρ=α1×fc×δ / fy

非抗震设计,δ 取 δb、抗震设计根据混凝土规范第 11.3.1 条:

11.3.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其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 7.2 节的规定计算,但在受弯

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

在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

x≤0.25h0 (11.3.1-1)

二、三级抗震等级 x≤0.35h0 (11.3.1-2)

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

即一级 δ 取 0.25、二、三级 δ 取 0.35。

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一~三级框架梁,在计算中,当没有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情况下,最大配筋率可以

超过上述规定,但应满足 δ≤δb、≤2.5%。 另外,一级框架梁混凝土不应低于 C30。

配箍率是对箍筋而言,分箍筋面积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筋率。

一般情况下,面积配筋率是对受弯构件而言,体积配箍率是对受压构件而言。

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相关规范条文:

A. 面积配箍率 (ρs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9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3.4条、第6.3.5条。

B. 体积配箍率 (ρ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7.8.3条、第11.4.17条、第11.4.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第6.3.12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4.7条


相关内容

  • 钢筋混凝土过梁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过梁计算书 二.示意图 : 四.计算信息 1. 几何参数 过梁高度h = 300 mm 过梁宽度b = 240 mm 过梁净跨Ln = 2500 mm 过梁梁端的支承长度a = 300 mm 过梁上墙体高度hw = 1000 mm ...
  • 某四层教学楼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 某高校教学楼设计 (A区边框架设计) 学 院 工 学 院 专 业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毕业届别 2007届 姓 名 叶 有 飞 指导教师 刘 丽 霞 职 称 讲 师 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〇〇七年七月 目 录 ...
  • 砼框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选择 1.梁的截面尺寸 (1) 梁的一般要求 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时,首先要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其一般步骤是:先由梁的高跨比h/l0确定梁的高度h,再由梁的高宽比h/b确定梁的宽度b(b为矩形截面梁的宽度或T形.I ...
  • 二级钢与三级钢区别
    在建筑行业中,Ⅱ级钢筋和Ⅲ级钢筋是过去(旧标准)的叫法,新标准中Ⅱ级钢筋改称HRB335级钢筋,Ⅲ级钢筋改称HRB400级钢筋. 简单的说,这两种钢筋的相同点是:都属于普通低合金热轧钢筋:都属于带肋钢筋(即通常说的螺纹钢筋):都可以用于普通 ...
  •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2-1 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中砂,厚2.0m,潜水面在地表以下1m处, :(2)粘土隔离层,厚2.0m,重度 :(3)粗砂, 饱和重度 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0m(取无隆起的危险?若基础埋深 ).问地基开挖 ...
  • 双向板设计实例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1.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1)结构形式.某公共洗衣房楼盖平面为矩形,二层楼面建筑标高为3.6m,轴线尺寸为15.3m×13.5m,内框架承重体系,外墙均为370mm厚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 ...
  • [混凝土结构]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能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的能力. 2. 结构分析:是指根据已确定的结构方案,确定合理的计算简图与结构 ...
  • 中港包江桥空中连廊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 1 工程建设概况 ....................................................................................................... 3 1 ...
  •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河北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项目名称: 某四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设 计 者: 秦梦伊 学 号: 2012451038 指导教师: 范东峰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30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陷阱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陷阱 来源: 丁鲲的日志 以下是"扫雷军团"的最后总结. 1.混凝土结构 (1) 独立简支梁,如果同时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切记验算支座处剪力的比例情况(75%).在计算抗剪承载力时可能会套用含剪跨比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