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速度教案9 - 范文中心

高一物理速度教案9

04/18

四、速度和平均速度

教学目的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米/秒、千米/小时之间的单位换算.

3.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与难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速度的单位换算.

3.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投影练习题

(1)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_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百米赛跑时谁是冠军,看谁先撞线.蜗牛在地上爬行,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它们运动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同.

师: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手中没有钟表,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只须观察他们哪个在前,运动在前面的快.

师: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

[板书1」两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远的运动得快. 师: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时,怎样比较哪个运动员跑得快. 生:先撞线的运动员跑得快.

师: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板书2」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师:学校百米跑的冠军和奥运会万米跑的冠军谁跑得快?怎样去比较?

生:可以取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路程长,也可以取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少.

师:在物理学中常取单位时间,也就是1小时,l 分钟,l 秒钟.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速度.

2新课教学

[板书3」二、速度和平均速度(写在板书1之上)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投影打出课本上第16页表格中玩具汽车、火车、拖拉

机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让同学们笔算出三件玩具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求出速度(见表41)

表4-1

投影片的第4项,第5项先空着,教师先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是如何算出三件玩具1秒内通过的路程和速度值后,回答正确后,再将后两项的复合片复合在表中第4项、第5项.填表时要强调注明单位.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时间都取1秒时,玩具汽车通过的路程最远.也就是小汽车的速度最大,拖拉机的速度最小.我们用时间去除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可以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板书4]3.速度的公式

速度= 路程 时间

用S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速度的公式就是: v =

师: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 就是米/秒.这是我们初中物理学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

[板书5] 4.速度的单位:米/秒 s t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

师:“/” 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米/秒”读作“米每秒”,“千米/小时”读作“千米每小时”.这个读法和小学算术中的读法“每秒米”“每小时千米”不同.希望同学们读时注意、在我们打开课本第17页,看图2-7,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练习读法. 请几位同学读出图2-7中几个速度值.

生: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米每秒.

生: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米每秒.

生;正常运行的客车的一般速度是20米每秒„„.

师:我们现在练习一下米/秒和千米/小时之间的单位换算.

[板书6]

1千米1米/秒==3. 6千米/小时 1小时3600

1千米/小时=1000米1=米/秒≈0. 28米/秒 3600秒3. 6

投影:投影片上写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做练习.

1.一列火车的速度是72千米/小时,合多少米/秒?

72千米/小时= 72 X11000米= 72 X米/ 秒=20米/秒 3. 63600秒

2.某人跑步的速度是4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千米/小时?

1

4米/秒=4×1000

1千米=4⨯3. 6千米/小时=14. 4千米/小时

秒3600

3·超音速歼击机的速度可超过700光/种.合多少千米/小时?

1千米700 米/秒 = 700 X=700×3.6千米/小时=2520千1小时3600

米/小时

投影例题1

一架飞机匀速飞行,它在5分钟内飞过的路程公60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做解物理题的示范.

[板书7]

已知:s=60千米,

t= 5分钟= 5 X

求:v

解:v ==s

t 60千米=720千米/小时 1小时1211小时=小时 6012

答:这架飞机的速度是720千米/小时.

投影:解物理题的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要求的物理量.

2.解题前先在分析“已知”条件中把单位统一.

3·解题过程中要先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或由此公式得出的导出

公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

数值和单位再进行运算,最后得出计算结果,写出结果时一定要注明单位。

4. 进行检查,无误后写出最后答案。

[板书8]5.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运动。例如从北京到天津的火车启动和进站时运动得较慢,中间运行时运动得较快,有时还要在中途车站停下来,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的情况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求出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 ,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 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做平均速度。

[板书9](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3)平均速度可用公式v=计算。

师: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计算时要注意s 是物体运动的全部路程,t 是通过全部路程所需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投影例题2 s t s t

一辆汽车刚启动时,第1秒内运动2米,第2秒内运动4米,第3秒内运动6米,求:

(1) 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

(2) 汽车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草图(图4-1),帮助同学分析

[板图1]

师:前2秒通过的路程是第1秒的2米和第2秒的4米之和,所用的时间是2秒,求平均速度要用汽车前2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2秒,求前3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与求前2秒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相同的,用汽车前3秒通过的总路程除以3秒。

请同学们将例2做在练习本上,同时发几片胶片给几位同学。请例他们将题目解在胶片上,准备用投影仪将所做结果打在屏幕上,教师巡视,答疑。

教师可选一位在解题中忘记写公式或忘记写单位的同学,或计算有错误的同学,将其答题用投影打在屏幕上,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答题指出该同学的错误。再找一位规范做题的同学的答题打在屏幕上,或教师给出一个规范解题的过程打在屏幕上。

投影:

已知:s 1=2米,s 2=4米,s 3=6米

求:(1)v 前2秒, (2)v 前3秒

解:(1)v 前2秒=

(2)v 前3秒=s 1+s 2t 前2秒= 2米+4米=3米/秒 2秒s 1+s 2+s 32米+4米+6米==4米/秒 t 前3秒3秒

答:汽车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

汽车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米/秒。

教师再一次强调解题方法,注意写出所依据的公式,运算时要注明各物理量的单位。

师:我们求出了汽车在前3秒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4米/秒,能不能说汽车在第3秒内运动速度是4米/秒呢?

生:不能,前3秒的平均速度是汽车前3秒运动的全部路程12米除以3秒钟的时间得出的4米/秒,若求第3秒内的运动速度,应用第3秒通过的路程6米除以1秒,得出6米/秒。

3. 本课小结

教师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结中。小结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然后看看课本上第18页的“想想议议”。看完后让学生先议议,然后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举出实例进行分析。百米赛跑,甲、乙的成绩分别是12秒,12.5秒,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1) 用v=计算

v 甲=

v 乙=s 甲t 甲=100米=8. 3米/秒 12秒s t s 乙100米==8米/秒 t 乙12. 5秒

甲快,v 甲的数值大与习惯相符。

(2)用v=计算。

V 甲=

V 乙=t 甲s 甲=12秒=0. 12秒/米 100米s t t 乙12. 5秒==0. 125秒/米 s 乙100米

甲快,v 甲的数值大小与习惯不相符。

结论:两种方法表示运动的快慢都可以。但是用得更多的还是用 s s 表示运动的快慢,因为值越大,速度越大,符合人们的习惯,且t t

起来更好一些。

4. 课堂练习

用投影将练习题打在屏幕上。

(1) 速度是用来表示 ______________。

(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

(3) 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分别

读作________和________,例如我们知道某物体的运动速度是72千米/小时,读作_________。

(4) 常见的运动物体的________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

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准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v=______求它的速度,不过此时求出的速度v ,表示物体在驼过路程s 中的_______快慢程度应该叫_______。

(5) 1米/秒等于_______千米/小时。

5. 布置作业

1. 速度的单位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复合单位。尽管学生在算术、代数的应用题中进行过大量的行程问题计算,但都没有使用过复合单位。学生第一次遇到复合单位的计算势必会感到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换算的方法,并在课后练习和章节复习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为以后学习密度的单位、压强的单位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2. 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应向学生说明,实际的运动多数是变速运动,引入平均速度是把变速运动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平均速度只能近似地反映变速运动的情况,是对变速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但这在实际中却是很有用的。通过平均速度以及今后许多问题的教学,应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使复杂的问题简化,是一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关内容

  • 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尝试微课程设计和翻转课堂实践
    [转载按语]翻转课堂如何在高中的基础学科教学中实施?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实验学校-文莱高中的物理特级教师马九克老师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微课程设计和翻转课堂组织对一线教师并不难,只要你肯钻研,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
  •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力学单位制1
    第五课时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建立 ...
  •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命题单位:荡口中学 命题人:华晓宏 审核人:华承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列车甲和乙并排停在某站,当甲车启动后乙车还未启动,此时列车乙内的一乘客看到自己所乘的列 ...
  • 高一物理加速度测试题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2.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理解 加速度的意义. 3.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 关系判 ...
  •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同步课课练
    物理同步课课练:牛顿第二定律 课堂巩固 1.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3,所受外力大小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 2. 质量为5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两个共点力的作用,F 1=9N,F 2=6N, ...
  • 高一物理经典考试题型总结
    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的半径为R ,球心为O ,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方有一个光滑曲面轨道AB ,高度为R/2.轨道底端水平并与半球顶端相 切.质量为m 的小球由A 点静止滑下.小球在水平面上的 落点为C ,则( ) A .小球将沿半球表面做 ...
  • 高一物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 在实验中掌握打点计时器的用法 3. 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二) 过程与方法 4 ...
  • 高一音乐_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高一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静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 2.听赏<少女的祈祷>中能说出其基本结构,知道音乐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3.浅探变奏曲的变奏手法 教学构想: 高中生 ...
  • 物理奥赛培训
    全国中学生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12届年会--论文 物理奥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黄爱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10630) 摘要:本文从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理论和实验培训的教材体系.提高学生竞赛实验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
  • 高一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专题
    专题一 平抛运动 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经t 秒时,其速度竖直方向分量和v 0大小相 等,t 等于:( ) A . B . C . D . 2.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速度为v ,则物体运动时间为:(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