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均衡走向相对均衡 - 范文中心

从非均衡走向相对均衡

02/23

  确立非均衡发展战略只是教育公平实现过程的阶段性信念,要通过相关的补偿政策措施,缩小差距,强调结果的相对公平,以建立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无法均衡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来满足教育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用创新发展的理念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这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所要求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非均衡的策略依然处于主流地位。  以非均衡发展理论来考察教育领域,则体现在强调重点学校发展策略、学校特色发展策略、优先学校和学科发展策略等。  例如,我们已经调整了重点学校政策,如高中有示范性和实验性高中建设,初中有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等政策,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但其依然属于一种重点发展策略,强调的是局部带动全局,由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资源。  又如,尽管特色发展策略是一种学校内在发展模式,强调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办学环境等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但这种突出学校特色的做法,还是在培育学校的优势,以争取更多可能的资源。  再如,我们的高等教育政策在“211”、“985”工程建设政策导引下形成了高校“国家队”与“地方队”局面,上海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推行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并启动“085”内涵建设工程发展市属高校。但这依然体现了从时间排序上突出哪些学校先发展、哪些学校后发展、哪些学校在阶段内重点发展的优先发展策略。  这种非均衡的发展策略虽然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但也难以弥补在教育规模、办学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优先发展的学校也在拉开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高校之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以及学科的非均衡发展,不仅在于不同高校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也呈现出理工科专业和生命科学等专业优于人文学科发展的现象。  究其原因,当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乃至科技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竞争的不利地位,只能选择非均衡发展战略。再者,要想实现区域或区域内部之间基本保持同步发展,均衡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策略,这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更符合现实。  然而,我们又该如何处理非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公平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其含义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手段的公平,从具体的操作层面出发解决如何公平的问题;二是作为目标的公平,从人的理性出发解决如何确立一个理想和公平的社会秩序的问题。  教育公平体现在,社会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提供平等的参与一切教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并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享有联系在一起,包括教育资源分布公平、教育机会分布公平,以至教育过程的公平。  我们必须承认,在目前条件下,非均衡发展战略还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方面非均衡发展状况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社会大众对公平的呼声,如何在坚持非均衡发展的战略下实现教育公平呢?  一、政府要以政策引导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  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公平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教育政策制定要以公平的教育理念为导向,确立非均衡发展战略只是教育公平实现过程的阶段性信念,通过相关的补偿政策措施,缩小差距,强调结果的相对公平,以建立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  二、处理好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的关系  如前所述,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社会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与教育资源限制的矛盾客观存在,其实包括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整个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这个问题。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无法均衡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来满足教育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处理好重点或优先发展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比例的关系,避免严重失衡的现象。尽快实行分类分层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政府统筹协调的管理方式,合理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目标,以引导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明确教育发展的基本质量标准  要明确教育发展的基本质量标准,就要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性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国际上所谓的最低学业能力标准,进而以基本质量和特长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合格加特长的质量要求。充分尊重每个人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以解决全能要求,切实地改革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现象,以及大学招考和自主招生中的不合理现象。  四、教育从业者要坚持教育过程公平的信念  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在欧洲福利社会也是如此。因此,公平和均等在政府政策层面上更富有意义,而完全公平也不是社会民众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以公正的程序去处理相对公平和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平的制度建设是体制的问题,而公正的程序则是机制的问题,后者恰恰是实现相对均衡的关键。其实,公平的前提是承认差异,而公正则是追求没有偏见,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应该处理好受教育者权利与教育过程相对公平的关系。需要深化的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公平和平等,即如何使不同学习个体共享和理解课程知识等。国际上的所谓教学效能的概念,在师生关系程度上的关怀,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有待深化。  可以说,教育公平受社会经济环境制约,在目前情况下,对教育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用创新发展的理念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理想,也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所要求的。  (摘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内容

  • .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第6期 中国教育学刊No6 垫堡!!!旦 j &!!型:!虫:£邕堡兰!!!堡垒!!!塑!堑!1 ::・ ,・ 2竺:!!丝 ,'. 一 谂菡毯教窗胸衡豢鏖 朱永新+许庆豫 一 (苏州大学) 摘要基础载肓的非琦衡发展.不但培教育奉身 ...
  • 存货投资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_以绍兴市为例
    理论探索 CONTEMPORARYECONOMICS 存货投资与 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 ○丁鸣 (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在2006年1月到2009年2 月的区间内,针对绍 ...
  •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 ................................................................................................ ...
  •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极其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极其政策含义 一.M一F模型可以对开放经济环境中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资本不完全流动下M一F模型的假设前提是一个开放的小国,其假设前提有:①总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即价格水平看作是绝对固定的; ...
  • 辽中南城市群发展阶段.特征与转型
    辽中南城市群发展阶段.特征与转型 作者:王晓玲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06期 [摘要]辽中南城市群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区域,处于城市群的稳定发展阶段,尚未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辽中南城市群具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规模 ...
  • 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外交政策
    青岛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课 团 题 队 名 名 称____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外交政策____ 称 最遥远的距离 纪岚森 课 题 负 责 人 专 业 年 级 2011 级材料物理 ...
  • 1.概述(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离散条件下对称协调博弈随机稳定性研究1 张良桥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04博,广东 广州 Lingnan colleg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摘要:许多学者研究过离散条件下对称协调 ...
  • 注重城乡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需要国家.社会.城镇学校以及农村学校协同努力,使教育教学成果惠及所有国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关键词]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2. ...
  •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策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策略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7513.htm 摘要: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发展的失衡,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农业产业化可以促 ...
  • 国际收支理论
    第6章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