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 - 范文中心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

08/16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检测

1. 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 、i 、j 、k 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 是未利用部分) ,

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 2量与各h 产生的CO 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 .流向分解者的k 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2. 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酵母菌 B .水稻 C .大肠杆菌 D .蓝藻

3. 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

A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 .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4.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5. 如下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

系统功能是(

)

A .能量流动 B .物质循环 C .信息传递 D .物质更新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7. 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

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 .a 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 、d 、g 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 .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 、b 、c 、e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 =b +c +e

8. 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

A .②③ B .④ C .⑥ D .⑤⑦

9. “9·11”事件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到“炭疽热”的侵扰。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

成分(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不是

10.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 的食物比例由A ∶B = 1∶1调整为2∶1,能量传

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 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

C.1.273倍 B .1.375倍 D .0.575倍

( ) 1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12.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其中M 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M 为大气中的CO 2,则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均以CO 2的形式传递

B .若M 为大气中的N 2,则②过程不存在,①过程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

C .若M 为大气中的SO 2,则图解可表示硫循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③过程的加剧

D .若M 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13. 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乙图中的D 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 .人体O 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 .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 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 所处的营养级

14. 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 ,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

的生物量为( )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15.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 )

A .硝化细菌 B .蘑菇 C .酵母菌 D .霉菌

1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1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8. 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种群是 ( )

A .个体最大的种群 B .个体最小的种群

C .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 .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19. 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A .猫吃鱼 B .人吃蘑菇 C .青蛙吃昆虫 D .兔吃草

20. 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 、b 、c 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a 肯定是生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a →b →c 构成一条食物链

C .a 与b 、b 与c 为捕食关系 D .a 与c 为竞争关系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由于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所以肉食动物多于草食动物

B .草食动物的数量增加,则肉食动物的数量将可能增加

C .肉食动物的数量增加,标志着草食动物数量增加

D .所有的肉食动物个体都比草食动物大

2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部分能量

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23.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 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 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24.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 .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 .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 .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25.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中的能量可以流向农作物,从而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D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会强烈干扰其它生态系统

26.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27. 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 .①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⑤⑥⑦ C .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④⑤⑦

28. 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 )

A .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 B .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

C .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 D .包括B 、C 两项

29. 如下图所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素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

解释是正确的(

)

A .提高光照强度破坏了硅藻 B .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量

C .光照强度提高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是养分降低

D .硅藻数量下降导致养分降低

30. 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比较( )

A .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强,后者恢复力稳定性强

B .前者恢复力稳定性强,后者抵抗力稳定性强

C .前者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后者

D .后者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前者

31. 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 中的________。

(2)若上图1中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

有如上图2所示的关系,若E 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 ,B 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 ,D 种群的能量为1.5

×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 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

(3)过程④表示________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________。

(4)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2.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

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 、a 1、a 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

一营养级利用),e 、e 1、e 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W1、

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 。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 1和d 1表示 。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 ·a )和72 J/(cm ·a ),生物体内贮存的能

量分别为200J/(cm ·a )和24J/(cm ·a )。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 2222

33. 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

值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5年λ变小的原因是

(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过

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

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

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②实验组用的牧草饲喂

③将两组昆虫置于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

结果预测:

34. 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营养级数量最多的食物链

(2)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 ,老鹰与蛇的关系是

(3)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包括

(4)从蚂蚁和蛇具有药用价值看,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

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等作用。

(5)若该生态系统被开发为农田,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C 7.D 8.B 9.B 10.B

11.A 12.B 13.C 14.C 15.A 16.A 17.C 18.D 19.D 20.C

21.B 22.B 23.D 24.C 25.D 26.B 27.A 28.D 29.B 30.A

31.(1)CO2 有机物 (2)高 3×107 (3)分解者分解 群落

(4)带有全球性的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2. (1)W1·N1>W2·N2

(2)P 的b +c +d +e

(3)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4)15%

33、(1)“J ” 型 环境阻力增大(其他答案合理也得分) (2)次生演替 恢复力

(3)、②喷洒过化肥 用喷洒过等量清水 ③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实验组昆虫生存率明显低于或低于对照组,说明此化肥不利于该昆虫的生存; 若两组昆虫生存率基本相同; 若实验组明显高于或高于对照组,说明此化肥对昆虫有有利影响。

34. (1)11条, 仙人掌→蚱蜢→老鼠→蛇→老鹰(或矮灌木→蚂蚁→老鼠→蛇→老鹰)

(2)鸟、蛇、老鼠 捕食与竞争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直接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演替


相关内容

  • 主要学术成果摘要介绍-CSC
    主要学术成果摘要介绍 论文: 一.<水体无机碳升高对蓝绿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蓝绿藻是水体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淡水与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近些年来,随着CO2排放的日益增加,全球气候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极端气 ...
  • 人与生物圈计划_MAB_简介
    g.无论在闸基的浅层或深层可能滑动 "潜伏性"的破坏现象. 参考文献 1 速宝玉,朱岳明.不变网格确定渗流自由面的节 面上,抗滑稳定安全性基本上都能得到保证.如闸底板剖面顺水流向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为2117,出现在3 ...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检测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2. 不同的自然界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3. 变色龙以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4. 枯叶蝶借助于(环 ...
  • 20**年中考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复习 1.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 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发育是指生物体中各 ...
  •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 ...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 业 设 计(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姓 名: 学 号: [1**********]5 指导教师: 叶俊华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 级: 2010年秋季 ...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你会选吗(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土壤 B .空气 C .温 ...
  • 视觉检测系统在自动化生产设备上的应用
    摘要:视觉检测系统可以代替甚至超越人眼检测,在高精度产品的生产领域中,在大规模自动生产设备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CCD图像传感器 景深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7 ...
  • 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摘 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生态水文效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LUCC对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使景观破碎化等途径.本文以生态水文学为指导思想, ...
  • 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
    实验室污水处理介绍及实验室酸性水处理设备工艺报价 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实验室废水酸中和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收集池.沉淀池和处理机,其中,所述废水收集池上设置有废水进口和排水口:所述处理机包括加药装置.检测装置.水泵组和控制装置,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