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新版地理八年级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 范文中心

商务星球版新版地理八年级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06/09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了解主要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寄去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居民建筑的影响。

2.对自己家乡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有一定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地方的特色文化能够了解,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保护建筑和遗产,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说明环境对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的服饰、饮食、居民的影响。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地方的特色文化了解,能够知道对旅游有帮助。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使用多媒体出示不同的地方特色文化(主要是衣食住行),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关?引出课题。

过渡:我国的地方特色文化各不一样,是什么影响了各地方独特的文化呢?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通过读图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通过三个地域文化的地表——服饰、饮食、居民来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1)服饰、饮食

通过课件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同时对傣族和藏族服饰进行对比分析,南方和北方饮食对比分析,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完成表格并积极发言。

(2)居民

通过展示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教师引导,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哪些自然因素影响了传统居民建筑,同时总结归纳,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等因素。不同地域的居民建筑生动的放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为了增强学生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的观念,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我国在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做得努力,以及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自豪感。

2.交流互动

请同学们思考:分小组讨论。

1)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师总结:1)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西江——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

地形——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较干;

2)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山林众多,依山而建;-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屋顶坡度大,竹木结构;

地形—河谷平原地区,平坦开阔,降水较少;

—院落宽大,屋顶坡顶小,砖瓦结构。

地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也很大。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吊脚楼;而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

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如北京的四合院等。

为降低造价,我国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都尽量就地取材。例如,贵州镇宁等山区的布依族人们采用片状岩石建造石板房;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黄土层中建造窑洞;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使用竹子建造竹楼。

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我国多年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合作。到2012年7月,我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第三位。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

1.问题情境创设“周庆,去旅游,我们关注些什么呢?”

过渡:越来越多的景区都立求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说说你认识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通过图片展示,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对于旅游的发展,同时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倡导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活动:

请举例说说某景区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景区门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下降,但景区和演艺联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缺不断上升。

原因——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特色文化使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而旅游则可以使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传播。特色文化如果过度开发或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因此,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从服饰、饮食、居住、世界文化遗产角度来了解。另外,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比较大,我们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事业发展。

四、课堂练习

1.“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

2.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

3.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观察到当地主食多为面食,民居多为平顶屋,此处可能是

( )

A、陕西省 B、湖南省 C、福建省 D、海南省

4.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饮食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人爱吃米饭,喜饮红茶 B、南方人爱吃米饭,喜饮绿茶

C、北方人爱吃面食,喜饮绿茶 D、南方人爱吃面食,喜饮红茶

5.青藏铁路沿线居民热情好客,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主要少数民族和生活习俗的是( )

A、汉族——赛龙舟 B、藏族——用请客就接待客人,献哈达

C、傣族——每年举办“泼水节” D、蒙古族——喜欢演奏马头琴

五、作业布置

1.蒙古人们的生活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物产有什么关系?

2.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内容

  • 选修-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选修模块 ★考试要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旅游资源的内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人工创造物.风俗民情).其本质特征是 ...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中古欧洲社会
    基础教案 个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自学诱导法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西欧封 知识目标:法兰克王国,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 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圣索 . < 产生.传播.分 ...
  • 20**年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悯农(1)]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悯农>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 ...
  • 欧洲西部说课稿
    欧洲西部(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欧洲西部(一)>,它选自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五课.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各具特色地区中的第五节欧洲西部,本部分主要包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社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 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 ...
  • 7新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单音与和声公开课教案
    第1课时 单音与和声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境) 情境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 ...
  • 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 信息技术教案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学生对于网络都比较好奇,本学期在继续激发学生学 ...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 ...
  • [走近云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活动课.所在单元是以<看云识天气>一文为导引的科普说明文单元.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所欠缺.本文教学涉及一些地理 ...
  •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