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 范文中心

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12/31

第8卷第1期 

2009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8 No11 Jan.2009

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刘 艳 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列教研部,内蒙古通辽市028000)

摘 要:生态环保意识是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思想、观点和心理的倾向。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总体水平较高,但与社会生态环保的总体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肩负时代发展的历史重任。高等学校应该开设生态环保公共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关键词: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06(2009)0120104204

OnHowtoCultivateUniversityStudents’Awareness

inEco-EthicsandEnvironmentLIU(DepartmentofMarxismStudies,,Tongliao028043,China)

meansanidea,aconceptoramentalityamanmayandenvironment.Althoughcollegestudentsaregenerallymore-awarethantheirpeersinthesociety,thereisstillagapbetweentheirenvironmentunderstandingandthecryingdemandoftheenvironmentstatusquointhecountry.Asourstu2dentsareinthecriticalstageofshapingtheirvaluesandviewsoflifeandtheworld,andwillshouldertheirhistoricalresponsibilitiesofthesociety’sdevelopment,universitiesshouldhavepubliccoursesin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odeveloptheirenvironment-aware2ness,participatetheenvironmentalactivitiesandcultivateasenseofenvironment-first.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environmentalawareness;cultivation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世界各国都已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的生存意识,因此应增加生态环保的内容,要把生态环保教育融入教学,

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环保习惯意识,形成自觉的环展。”把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节约能源资源、可持续保行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发展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对提高全民族

一、生态环境与生态环保意识的生态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生态环境是各种自然因素长时间交互作用而

  收稿日期:2008-05-06

),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民族高作者简介:刘艳华(1961—

校“两课”教学艺术。

第1期           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105

形成的稳定和谐的自然平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家园。

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基本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史,但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大自然过多地索取,致使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通过对以往违反生态规律活动所致的恶果深刻反省,产生了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认识,正是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整体性认识的萌发,使人类产生了生态环保意识。

生态环保意识是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思想、观念及倾向性的心理反映。它反映了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态度、习惯和行为。生态环保意识既不是以人类为中心,也不是以生态环境为中心,而是为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均衡良性发展,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是一种积极进步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大觉醒,,化和升华,[1]。

,它强调综合思维,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包括自然生态,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整体性。重视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重视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和不同地域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从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中把握整体性。这种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突破了传统意识分析事物的思维模式。首先,它根据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强调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即会导致生命维持系统的破坏,因而需要把人类活动限制在某一历史时期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内。其次,强调价值的整体性,它主张在突破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价值方向,选择新的谋生方式,实现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当代中国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基本上是受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而逐渐萌生的。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中国开始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管理,从

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生态环保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各级环境管理机关,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和环保教育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宣传教育,中国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但距离环保目标的总体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生态环保意识作为一种科学进步的价值观,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反映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它体现着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尺度,标志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普及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意。

二、,他们的生态环,但距离环保目,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保知识肤浅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环保常识。比如对废弃物回收标识的认识、电子垃圾的概念、白色垃圾的危害等知之甚少。相对而言,与生态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生态环保知识的积累较多,这说明大学生掌握生态环保知识的多少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

(二)生态环保目的不明确

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大学生认为生态环保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有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为了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生态环保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的需要。这些认识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

、不准确。生态环保的目的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寻找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均衡发展,最终造福于人类。

(三)生态环保整体意识缺乏

学生中最关心的生态问题一般是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大多数学生意识到水的宝贵性,这是亲身体验和宣传教育的结果。但是他

106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们对生态环保是一个内容广泛、系统、综合的社会

问题还没有形成整体认识。比如,对全球变暖、气温异常,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场退化沙化,土地资源减少,水域生态变坏,海水污染加重,居民区和旅游区急增,野生动植物资源骤减,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等,没有形成整体性认识。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环境恶化的严峻性。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缺乏生态环保的整体意识,需要高校进行环保教育。

(四)没有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现象在高校时有出现。这表明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欠缺,日常行为习惯不文明。培养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五)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漠不关心。很多学生对参与环保活动没有热情、缺乏积极性,这表明学生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多方面的,:

第一,生态环保类的专门课程,虽在一些课程中有所涉及,但不够系统和全面。部分高校由于专业特点限制和就业率的压力,生态环保教育根本没有列入教学计划,造成大学生生态环保知识贫乏、意识薄弱、行为习惯落后。

第二,社会宣传引导力度不够。社会上主流媒体对生态环保关注的连续性、持久性不够,大量宣传多在生态环保的特定时段,时过境迁便不了了之,系统、全面地宣传介绍生态环保知识的媒体尚不多见,因此,公众难以全面深刻参与其中。

第三,生态环保类课外活动较少。近几年大学生生态环保类活动虽有所增加,但多局限在考察、咨询、探险等浅层次,表面上轰轰烈烈,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缺乏深度,教育的持久力不够,一些大学生对生态环保的意义虽有所了解,但对其中丰富的内涵却知之不多。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环保意识及习惯一旦形成,对其一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对全社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师范类高校的学生将来大部

分要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校学习期间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的生态环保习惯,走上工作岗位后言传身教会影响下一代人,这对构建

和谐社会和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具有受教育程度高的优势,思维开阔,易于接受先进思想,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特殊群体,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具有较大影响力,有条件有必要率先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转变传统的生存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他们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教育的主要途径

  ,:

高校应面向所有专业把生态环保课程设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让所有学生都能深刻了解生态问题的严峻性、重要性,要让学生懂得不仅要靠法律手段解决生态环保问题,人的素质也必须提高。首先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此外,要把生态环保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教师要加强环保修养,提高自己的环保素质,身教言教相结合,影响学生的意识及行为习惯。

生态环保课程内容要广泛,应囊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伦理道德知识。环境科学知识,就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环境法律法规知识,是规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强制公民自觉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规范和制约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种种行为;环境伦理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的规范,核心是关于人类尊重、爱护与保护自然环境的价值标准。主要阐述人与自然的价值与权利、责任与义务,以及评判人类行为、意识的生态环保道德标准。明确人对自然、对环境应负有的伦理道

第1期

           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107

德责任。

(二)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生态环保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很多,有的学校开展以下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展览、讲座、座谈等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利用“特殊时日”开展活动。如以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气象日等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生态环保活动。

三是利用校内媒介开展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改善环境、拯救地球等宣传教育,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是组织校外环境保护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测量大气污染物浓度、测量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了解附近工厂的排污状况,让他们置身环境之中,亲身感受到环境与人生存的重要性[2]。

(三)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首先,要教育学生了解国情。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距,,员,,,。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依然很重要也很必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积极营造勤俭节约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正确观念。

其次,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对待物质消费。勤

俭节约要言教身教相结合,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模范地做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

第三,倡导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德,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勤俭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年实践锻炼的结果,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通过组织劳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劳动成果的可贵,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

(四)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要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他们将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努力去创造,追求低成本、高效率,低投入,高产出,从而实现生态环保的[3]。

,把保护环使他们重视环保事业,对保护环境具有神圣的使命感,造就大批具有较高生态环保意识的人才,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熊小青.由自觉到自在的生态思维[N].中国绿色时

报,2007212226.

[2]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Z].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015.

[3]王凤珍,宋德梅.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J].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责任编辑:刘 越)


相关内容

  •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毕业论文
    浅谈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摘要: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现今社会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创建和谐教育,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与精神层次的提高以及素质 ...
  • 关于环保的详细活动方案三篇
    关于环保的详细活动方案三篇 方案一:关于环保的活动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甘甜.清亮的泉水,奔跑.跳跃出巍峨秀丽的云篆山,流经黄溪河,注入滚滚长江.可是一经过黄溪河,溪水就不再甜,不再亮,无一幸免地身染重病,污浊不堪,令人痛心疾首,这是怎么回 ...
  • 福建省水土保持教育行动
    福建省水土保持教育行动 基点中小学行动指南 (试行)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如何普及水土保持常识,树立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形成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观念,是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拓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新途径,我省从 ...
  • 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摘要: 中国重视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本文从三个方便对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进行论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 ...
  • "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
    "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 序 言 "绿色北京"的提出,是对"绿色奥运"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北京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考."绿色北京&qu ...
  • 宁波市第三届(20XX年度)德育专项个人课题
    编号 宁波市第三届(2011年度)德育专项个人课题成果评审获奖名单 一等奖 共56项 课题名称 学校 课题负责人 宁波市慈湖中学 宁波市职教中心 宁波市职教中心 宁波市甬江职高 宁波市实验学校 宁波市中原小学 宁波十九中学 张满福 何丽波 ...
  • 森林防火知识课教案1
    森林防火知识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新闻.讲故事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2.使同学们了解发生森林火灾时的一般特征.初步学会防护森林火灾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3.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
  • 二年级一周活动
    | 教育管理 >> 班队记录 >> [图文]二年级班队活动记录 主 题 队 会 过 程 活动程序: 一.各小队汇报人数. 二.出旗.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 四.活动过程: 1. 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 ...
  • 参与垃圾分类
    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绿色校园 --崂山区聋校实施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为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技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开展此次垃圾分类处理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的好习惯 ...
  • 二年级环保教案
    7.我们期待绿水青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之中去. 教学重难点: 充分认识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其迫切性和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