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 范文中心

诗词鉴赏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05/08

关注我哟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桃花

唐-杜荀鹤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注: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桃花

唐-罗隐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注: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桃花

唐-齐己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注: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桃花

唐-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注: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杂曲歌辞-桃花行

唐-苏颋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

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注: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桃花

唐-吴融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注: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

宋-陈与义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

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宋-李弥逊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东君也解人意,次第到山家。

临水岸,一枝斜。照笼纱。

可怜何事,苦爱施朱,减尽容华。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六州歌头(桃花)

宋-韩元吉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

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

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

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

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

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注: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清-张惠言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

山侵溟渤,叠障东还。

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

一树桃花,向人独笑;

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

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

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

经他风雨,能几多番?

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注: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此词描写塞外天寒春晚的情景。京师已是春意阑珊,而关外仍是“柳柔”、“草短”,只有“一树桃花,向人独笑”。词中有意用“一树桃花”反衬关外天冷花稀的荒凉景色。上片写在关外见到桃花的欣喜心情。下片由塞北的桃花,联想到京城春色已暮,于是更增惜春之意。全词取材新颖,构思精巧。起伏跌宕,委婉曲折。“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尤为传神之笔。

温馨提示中国好诗词

非常感谢您关注@中国好诗词!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回复微信或发送邮件到:27415827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同时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想法,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好诗词欢迎订阅

如果您觉得文章值得分享,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朋友圈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

请关注@中国好诗词,微信号:qq274158273


相关内容

  • 杜甫关于春天的诗词
    <春夜喜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
  • 写景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 ...
  • 带水的诗句
    带"水"的诗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 桃花的诗句
    桃花的诗句 1.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刘商<题水洞二首> 2.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3.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 ...
  • 浅析令人长忆谢玄晖
    摘 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此文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对这首诗予以解读,从而揭示其情感内容.艺术表现,以及作家作品对后人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谢朓 诗歌解读 情感内容 艺术表现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 ...
  • 玉楼春欧阳修赏析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①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②? 栏干倚遍重来凭③,泪粉偷将红袖印④. 蜘蛛喜鹊误人多⑤,似此无凭安足信. 赏析: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作.上片通过写景表现时光的流逝,来烘托心中的闺思.下片 ...
  • 诗歌鉴赏,你必须知晓的十种艺术技巧
    诗歌鉴赏,你必须知晓的十种艺术技巧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 ...
  • 谈如何帮助学生处理好"早恋"问题
    一.将"早恋"两字拆开理解 "早恋"是学生的情感问题,但通过理性教育,可使学生将情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调查显示,学生对待"早恋"问题,认为没有错,其结论多是从"恋 ...
  • 浅谈南朝二谢山水诗
    浅谈南朝二谢山水诗 早在<诗>与<楚辞>的时代,诗歌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是关于山水的句子,而不是完整的山水诗.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则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到了西晋,左思的 ...
  • 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讲到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前后,便包括诸子百家所有的学术思想,由战国末期到秦.汉之间,作为代表而足以影响上下社会各阶层的,应该算是儒.道.墨三家,到隋.唐以后,便以儒.佛.道为代表.这个观念,我要再三反复说明的理由,就是希望讲中国文化,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