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四含" - 范文中心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四含"

05/11

浅说《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四含”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

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

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

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曹刿论战》记录的历史是这样的: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

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是战是降?若战,“何以

战?”针对这个问题,文中记述了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及曹刿对战

事的分析。在确定“可以一战”之后,曹刿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共

同指挥,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

攻,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范例。这里,本文不对曹

刿卓越的军事才能多加评论褒奖,战争取胜固然和曹刿有很大的关

系,然而我认为也和鲁庄公本身的“四合”有不可或缺的关系。它

就是鲁庄公在发动长勺之战时,实现了四合:天合,地合,人合,

己合。

一、鲁庄公实现了天合:符合天时因素

在《曹刿论战》一文中,“齐师伐我”的时间是公元前684年的春

天。鲁庄公默认了曹刿的作战指挥权,没有横加干预,抓住了有利

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并且抓住了恰当的

“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望其旗靡”时,乘胜追

击,大获全胜。这两点是“天时”因素。这是因为齐军劳师远征,

利在速战,其后勤补给难度大,利在速战,而鲁军可以就地补给,

利在持久,所以,鲁国实现了天合,在合适的作战时机出击,这是

鲁国之所以取胜的一个原因。

二、鲁庄公实现地合:符合地利因素

“战于长勺”,说明当时作战的地点是“长勺”。当时的鲁国据今

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长勺位于鲁国境内,在

今山东曲县北。

长勺的地形适合车战,并利于伏击和“逐齐师”。《泰安府志》载:

“杓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状如杓。”《莱芜市地名志》载:西杓山

“村南有山名杓山,以山名村。因此在杓山以西,故名西杓山。”

春秋时作战主要用战车,战场必须适合车战,杓山以西、以南的大

河为汶河上游,是鲁国通齐国的交通要道。鲁军沿汶河而上,过长

勺氏地,再沿淄河而下,过莱芜谷,就可到达齐都临淄。此道后又

称孔道,适合战车行军。杓山前的大河,河床平缓,最宽处达1公

里余,东西蜿蜒长达10公里,适合大规模的车战,并符合《左传·曹

刿论战》一文所述的地形条件。

长勺的地形进可攻,退可守。此地的长勺氏是分封给鲁国的氏族,

因此鲁军能得到长勺氏的支持,站稳脚跟,布阵迎敌。此地又是鲁

国的边境地,东北10公里就是齐国修建的齐长城青石关,因此齐

军可以在边境集结军队,而鲁军在战胜齐军后,可以“遂逐齐师”。

所以,长勺氏地符合长勺之战的必要条件,是长勺之战的理想战场。

三、鲁庄公实现人合:符合人和因素

鲁庄公对官僚地主合。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做到了“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说明他不贪,他不像有的人贪得无厌,

穷奢极欲,而是能够与他人分享,所以他能取得官僚地主阶层的支

持。 鲁庄公对百姓合。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做到了“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他取得了百姓的支持,他做到了尽

忠职守、体恤下情、真心诚意为百姓办事情。不管事情涉及谁,不

管事情(案件)大小,虽然不敢说能够明察秋毫,但他一定会依法依

理秉公处置,绝不因为涉及到某些人而昧良心制造冤假错案。这样

的君主怎么能不赢得民心呢?老百姓怎么能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奋

勇争先呢?

鲁庄公对谋臣合。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请求说“战则请从”,说

明他取得“非肉食者”曹刿的支持,曹刿是一位爱国志士,深谋远

虑,能为鲁庄公出谋,并且愿意身体力行,为鲁庄公甘赴沙场,有

这样的谋士相助,当然是大有裨益。

总之,鲁庄公很好地做到了人合,这是鲁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

个原因。

四、鲁庄公实现己合

所谓己合,就是指心胸开阔,心态平衡。鲁庄公做到了“己合”

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个有利条件,也是鲁国取得胜利的第四个原

因。

鲁庄公心胸开阔,他有尚贤的胸怀和一双善听的耳朵。一个昏庸

的国君是不可能听命于人的,刘备并无经韬伟略,他能利用诸葛亮

之智,最终成就一方霸业;刘邦本是一市井无赖,但他能用张良之

才,萧何之术,韩信之勇,终成汉朝开国之君。鲁庄公同样也有这

种情商,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

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

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

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

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鲁庄公还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修为。“公与之乘”四个字,特别让人

感动。鲁庄公是一国之君,位高权重,而曹刿和他的地位悬殊。《辞

海》的注译里没有关于曹刿的生卒、生平详考,不过应该可以知道

的是他至少不属于“肉食者”,也就是说他不是“当官”的,否则

不会有“肉食者鄙”的评论。但不管他是“武士”,或只是一介平

民,他和鲁庄公的地位太悬殊,鲁庄公却可以与没有官职的庶民探

讨国家大事,并且让他与自己同坐一辆车,作战时,主动让出军事

指挥权,战争胜利后又虚心下问,心态平和,情商颇高。

综上所述,鲁庄公的“四合”在齐鲁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作

用。他虽不是一个智商很高、谋略出众的国君,却也不失是一个明

君,没有鲁庄公的“四合”,仅凭曹刿的一己之力,并不能取得以

弱胜强的不俗战果,所以在褒扬曹刿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鲁庄公

的作用。


相关内容

  • 国资委直属央企名录
    国资委直属央企名录 国资委三大资产管理公司 1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5日,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和53家骨干中央企业之一,员工总数6万多人,注册资本金 184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758亿元人民币,所 ...
  • 曹刿论战导学案2
    课题<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认识作者,扎实记忆文 中生字词. 2.流畅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理解文中 实词和虚词词意. 3.理解课文的主旨,认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理 ...
  • 曹刿论战 考点
    曹刿论战考点 一.作家作品: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 ...
  • [曹刿论战][宋史·岳飞传]比较阅读答案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
  • 曹刿论战练习含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是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的实质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政治上取 ...
  • 虚词之.于.而.其.以
    期末联考虚词用法及例句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这件事".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g ...
  • 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学 号: 学生姓名: 院 部: 会 计 学 院 专 业: 会 计 学 年 级: 09-5 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完成日期: 2013 年 1 月 21 日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 ...
  • 九上名著导读(复习)
    一.填空. 1.<水浒传>作者 A ,元末明初(朝代)写了108条济贫的豪举.它是我国历史上 D 小说. 2.<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 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 他们是 A ...
  • 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快速提升训练及答案(一)
    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快速提升训练及答案(一)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
  • 初一寒假开学考试
    初一寒假开学考试 卷面(3分)满分100分 一.背诵默写填空(25分)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3.,各领风骚数百年. 4.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5. 6.万里赴戎机, 7.未至,道渴而死.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