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华双龙洞 - 范文中心

2金华双龙洞

02/15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组第3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以自然风光为专题,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早年写的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的双龙同的经过,课文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去双龙同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和来到外洞,然后写通过孔隙以及孔隙的窄小,再写内洞的情景,最后写出洞。课文主次分明,重点写了怎样通过孔隙,孔隙的窄小以及内洞的情景。这篇课文的选编和第一组课文都是写景文章紧密相关,既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又要引导学生学习本组写景文章的写景顺序,并学习如何表现事物的特点的描写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是这样定位我的教学目标。

1. 会认“浙”“臀”“稍”“额”“蜿”“蜒”6个生字,会写课后生字表中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拥挤等词语

2. 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能按游览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

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三、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第三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按游览顺序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课我将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采用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句子和句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两个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我会制作课件,搜集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和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制作生字卡片,用

于教学

六、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最重要的部分,我的教学过程。我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将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在学生们交流后,顺势引导学生你们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相机出示金华的双龙洞图片。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去游览这美丽的双龙洞。

这一环节,我从谈话导入,以旅游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切合本单元主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双龙洞产生了好奇心理,顺势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写了哪些地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然后,我设计了扫清字词的环节。首先,我拿出准备的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读对的我给予表扬,读错的正音后请该学生再读一遍。之后全班齐读卡片上的字三遍,以巩固认读。本课字音方面,一簇的簇很容易读成民族的族,字形方面,臀和擦很容易写错我会点2个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并对他们的书写进行点评,最后全班书空这两个字,以达到巩固目的。

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找出文中游览的地点,我会在黑板上画一副草图,标号坐标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游览景点,根据学生的交流,概括出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样的线路图,最后明确课文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

这一环节,通过扫清字词,解决了学生的阅读障碍,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明确课文的线路和游览顺序,符合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教学理念。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部分,我将这样进行引导

首先,我配上节奏欢快的音乐读二三段,同时在多媒体上显示上山路上的景色,之后问学生

这一路上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点几个学生交流后,出示关键句,“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

先让学生自读这段话,引导思考这段话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这种情感。明确几对反义词和时而„„时而„„的句式。然后让学生带着欢快喜悦的心情跟着音乐再读一读这段话。最后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理解时而,并试着用时而„„时而„„的句式造句。

然后,让学生默读第4-7段,思考哪一段给你印象最深,让你想去看一看。引导学生关注第5段孔隙部分。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这种心情?点学生交流后,相机出示重点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孔隙部分是那样的窄小,整个人都贴着船底了,依然觉得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在朝我挤压过来,不敢抬一下头。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孔隙的窄小,我将变换词语,让学生补充后半句。如引导学生思考我又感觉要是把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怎么样,我又感觉要是把脚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怎么样。这样将课文运用感觉写孔隙窄小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再引导学生按照先出示重点句,再自读,接着悟情,最后再读的步骤,学习其他段落。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这个拓展环节我将这样进行铺垫: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是如此的美,让人不得不由衷的发出赞叹。路途上的花草溪流,洞口的高大,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内洞的奇特,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出了这样细致的一篇游记文。同学们,谁愿意当一次小导游,按照游览顺序,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美丽的双龙洞。先让学生小组试讲,再请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讲,最后评选出最佳小导游,颁发最佳导游证。

这一环节,我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评选导游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既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 抄写生字词

2. 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相关内容

  • 4.游金华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备课 课 题: 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序号: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词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词义. ...
  • 游金华双龙洞_500字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学了<记金华双龙洞>这篇课文以后,我非常想去金华双龙洞,刚好爸爸.妈妈要去金华的,我便央求他们带我去. 3月6日,我们冒着雨,开车沿着盘曲而上的公路来到了双龙洞.我们兴冲冲地买了票,来到了双龙洞口, ...
  • 六年级语文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计划 内容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 ...
  • 浙江省旅游资源评价报告(推荐)
    <浙江省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浙江省概况: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quo ...
  • 语文四年级(下)教学目标
    语文 四年级(下)单元教学目标 2014.4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 2 2.< ...
  • 语文培训反思
    语文培训反思 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培训是最大的折磨.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因为我对培训的内容一点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东西用于教学实践,自然就是折磨.不过自从2014年国培以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根本改变:培训不是最大的折磨,而是最大的福利.因为你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_近义词.反义词大全[1]
    1. 古诗词三首 近义词:众--多 望--看 翠--青.绿 反义词:高--低 遥--近 旧--新 2. 桂林山水 近义词: 观赏--欣赏 仿佛--类似 雄伟--雄壮 围绕--缠绕 壮阔--宏伟 形态万千--姿态万千 反义词: 流动--固定 ...
  • 苏教em六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1]
    1.长江之歌 配套练习册习题答案 三. 你是指 把你比作 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思想感情 四.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山随平野尽 ...
  • 四年级下册1-5单元
    四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第八单元课文精彩回放 安俊骏 第一单元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的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动中有静,既写眼前景,又抒发作者孤独之情. 2).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 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 提纲 • 指导思想 • 教材结构 • 教材特点 • 教材疑难 • 教学目标 • 教学建议 一.指导思想与编写依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下册>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