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 范文中心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04/12

一. 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

1.渗透率

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

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即使渗

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的规律总是存在的。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

1.2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方法(详见 李亚军《缝洞

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

先通过建立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对裂

缝型介质做关于等效渗透率张量的分析,建立了求解裂缝型

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连续边界条

件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裂缝型多孔介质

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所求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

映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油藏渗透特性的影响

假设裂缝型介质为水平介质,裂缝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具有

一定厚度的矩形面,裂缝的纵向切深等于所研究区域的厚度,

此时可视为二维空间中的介质体,裂缝等价于二维空间中的

线型裂缝。

图一

裂缝的中心位置,开度,长度,倾角,方位角,密度,组系

等参数称为裂缝的特征参数,所有裂缝以这些特征参数进行

定义。如图二在二维空间,裂缝通过中点O方位角 H长度 L

及开度 h 确定。根据裂缝属性参数的地质学统计分析研究,

假设裂缝中心位置服从均匀分布,裂缝长度服从指数分布,方

位角服从正态分。

图二

裂缝的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所处深度。孔隙压力

和岩石类型。根据所发表的一些关于天然裂缝的宽度数据可知,裂缝

开度通常在10~200Lm之间变化,统计资料表明最常见的范围在

10~40Lm之间(如图三),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假设采用裂缝开度的

对数正态分布,裂缝系统各属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见表一。

表一

图三

裂缝密度是表征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的重要参数,某区域的裂缝密度高意味着在该区域裂缝发育良好,这些区域是油田开发重点考虑的地区。裂缝系统的面密度是指单位岩石面积内的裂缝长度,定义为

:

公式(1)

其中A表示研究区域的总面积,m2;li为区域内第i条裂缝的延伸长度,m; n为总的裂缝条数。

裂缝型介质体的整体渗透率也为张量,称为等效渗透率张量,用K表示。裂缝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综合考虑基岩和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渗透性的影响,是表征岩石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重要参数,它可表示为

此时裂缝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可由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渗透率张量表示。对所研究的非均质介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计算求得每个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将所有利用等效渗透率张量表征的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体代替原非均质介质,组合成新的等效研究区域,然后运用全张量渗透率连续介质渗流理论进行分析。

单裂缝介质等效渗透率推导

表二

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求解数学模型:

将整个裂缝型介质研究区域Ω分解为多孔介质区域Ω d和裂缝区域 Ωf.基岩块为长度为 l的正方形区域. nb 为相应外边界的单位外法向量。基岩和裂缝的交界面称为内边界。记为

,。

根据裂缝长度 l f与离散网格单元尺寸 l g的相对比值,对裂缝进行分类处理,将裂缝划分为三类:短裂缝( l f /lg > 1),将长裂缝在网格边界处进行断开处理,断开后各部分视为相应网格的中裂缝进行处理,进而考虑流体在基岩和裂缝中的渗流。

图四

假设:(1)基岩块中含有多条裂缝,裂缝为具有一定开度的两平行板构成;(2)基岩为均质各向同性多孔介质;(3)裂缝和基岩中的渗流满足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4)渗流属于单相稳定渗流;(5)不考虑流体压缩性和多孔介质变形对渗流的影响。可根据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原理利用数学模型求得裂缝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1.3 缝洞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理论与方法

针对缝洞型介质的特点,对溶洞进行合理简化,建立缝洞型介质几何模型,将其分解为基质岩块系统,裂缝系统和溶洞系

统。为简化研究问题,可以裂缝预处理方法,即针对所有裂缝,计算每条裂缝及其周围部分多孔介质区域的等效渗透率张量,利用等效渗透率张量表征的连续介质体代替原裂缝介质进行计算;同时可利用缝洞型介质网格块的镜像反映处理方法。根据缝洞型介质等效原则和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与混合有限元方法耦合求解缝洞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图五 溶洞简化图

根据流量等效的原则,在相同的压力梯度和外边界条件下,若同种流体分别通过相同尺寸的缝洞型非均质离散介质体和均质各向异性连续介质体的流量相等,则缝洞型介质体可由连续介质体等效替代,缝洞型介质体的整体渗透率(即等效渗透率张量)可由连续介质体的渗透率张量表示。

利用缝洞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原理求解数学模型。

针对缝洞型介质的特点,将整个缝洞型介质研究区Ω分解为基质岩块系统Ωd 裂缝系统Ωf和溶洞系统Ω v,即 =Ωd UΩ f UΩ v 。

图六

根据缝洞型介质的特点和流体在不同尺度空间内的流动特征,将其分解为多孔介质区域和自由流动区域,自由流动区域包含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建立描述两区域流体流动的Darcy-Stokes数学模型及耦合条件,提出了裂缝预处理方法和缝洞型介质网格块的镜像反映处理方法.

可根据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原理利用数学模型求得缝洞型介质的等效渗透率张量。

2.孔隙度

2.1浅水碳酸盐岩区域性孔隙度降低趋势。

以南佛罗里达盆地为例,由经验得来的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孔隙中是假设被水所饱和的。

图七

据各种参数的统计(对比系数、变度和估计的标准误差),孔隙度与深度之间关系在线性和指数回归线拟合之间没有什么差异。然而,靠近地表的高孔隙度和4900米以下的残余孔隙度地区,其不太能由线性回归线来表示。由于这一原因,用了指数来定量表示碳酸盐岩孔隙度随深度的减小

中小为孔隙度(%),Z为地表以下深度,常数41.73代表地表的原始孔隙度,并且也是现代碳酸盐沉积物孔隙度范围的下限, 说明靠近地表的过程对于原始孔隙空间并没有大的影响。常数2498(米)代表孔隙缩减系数为1/e的深度段。

2.2孔隙度计算

碳酸盐岩储层可以分为裂缝性储层和缝洞型储层。其孔隙度计算详见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章节2.6,章节3.5。

二.裂缝连通性大小比较

图八 岩心裂缝连通率计算

岩心上裂缝的连通性可由裂缝的交点与端点的比值来表示, 该比值( 裂缝连通率) 越大, 则裂缝的连通性越高。在

图八中观察岩心, 虽然两块岩心裂缝数相同, 但裂缝的组合方式不一样, 造成裂缝之间的交点数不同。图八中由左到右裂缝交点数分别 5、2, 裂缝连通率分别为 0.625、0.25, 前者的裂缝连通率大, 以此可定量判别岩心裂缝的连通性能。

虽然计算得到的岩心裂缝连通率不能完全反映地下裂缝在三维空间尺度上的连通性, 且实际情况也可能不同于岩心表面的统计结果,但裂缝连通率基本可以代表岩心裂缝连通性的相对大小; 通过岩心裂缝的对比分析表明, 裂缝连通率的相对大小可以直观反映裂缝连通性的差异。

三.通过井间连通性分析判断储层连通性

如果井间连通,则说明井下储层裂缝连通性好。井间不连通则所在地区储层连通性相对较差。

3.1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

通过油气藏压力系统理论,同一油气藏范围内任一点处的压力扰动在理论上能波及到油气藏的任一处。对同一连通油藏单元的井,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藏单元内越来越多的原油被采出,以及压降漏斗的逐渐扩大,该单元的地层压力值应该越来越低,故后钻井的地层压力应低于早期的井,并呈下降趋势。图九表示随开采时间增长,压力变小。

图九 压力变化特征分析法原理示意图

图十 按开采时间排序的井与压力示意图

如图十所示,井组压力随时间的递减相关性较好,认为可能是同一缝洞单元。如果一井组地层压力与另一井组变化不一致,结合构造位置,认为是单独的缝洞单元,与其他井不通。两井压力很近,但压力与时间没有递减关系,可认为连通可能性不大。

3.2类干扰试井分析法

充分利用开发过程中的井间干扰现象,分析井间连通性。所谓的“生产异常”如:新井投产、关井、工作制度的改变等等,在邻井能否观察到井间干信息,如果存在井间干

扰现象说明井间是连通的,井间没有非渗透边界存在,井组处于同一压力系统。反之,无井间干扰现象,两井之间的油层就有可能不连通,其思路类似于干扰试井。

3.3井间干扰试井法

井间干扰试井是通过激动井改变制度,在另一口或数口观察井中通过高精度压力计接受干扰压力反应,进而研究激动井和观察井之间的地层参数。例如可以随时间变化改变激动井油嘴大小记录观察井压降斜率,如果二者有很好的对应性和一致性,并且观察井压降斜率相对于激动井油嘴变化存在相应干扰时间滞后,则两井存在井间干扰,连通性较好。

3.4油水界面分析法

同一油水压力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的上升规律趋于相近。总体随着开采时间增加,油水界面不断上升。如果各井的油水界面上升基本保持随时界面持续上升并且各井间相差不大,则两井连通性好。

3.5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

油藏内流体性质变化复杂。油气性质无论在垂向还是横向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国内外许多实例研究表明,油藏内流体非均质性特征可作为判断油藏连通性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讲,如果油藏是相互连通的,混合作用可以部分或完全消除原油在运移成藏过程中造成的组分差异。反之,如果油藏是分隔的,那么由各种原因(油源差异、原油

在油藏内的生物降解作用等)造成的流体非均质特性将长期保存下来。

3.6示踪计法

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就是在注水井中注入硫氰酸铵、氚水、碘化钾、硝酸铵、溴化钠等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流体样,分析样品中示踪剂浓度,并绘制出邻井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分析,进行井间连通性的判断。见示踪剂时间越早的井与投示踪剂的井连通性越好。

四.利用测井方法判断裂缝有效性

裂缝张开度越大,径向延伸越远,相互连通性越好,有效性越好。

4.1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与方位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 可确定裂缝的有效性

一般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比方位电阻率(ARI)小得多,仅在水平裂缝或低角度裂缝时两者才比较接近。因此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图像上可看到井壁上的全部裂缝,包括有效裂缝和无效缝,而ARI则只能看到径向延伸在2m以上的裂缝。所以比较两者的图像或处理成果,就可估计裂缝的径向延伸情况。具体方法是从FMI图像上确定是否为天然裂缝,再从ARI图像上看这些裂缝还是否存在,不存在的为无效缝,存在的为有效缝。

4.2利用双侧向的差异特征也能确定裂缝的有效性

一般高角度裂缝导致双侧向电阻率呈“正差异”,而低角度裂缝导致双侧向电阻率呈“负差异”。在高角度裂缝发育层段,双侧向测井在高阻背景下电阻率有所下降,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出现正差异。差异幅度越大,说明裂缝张开度越大,裂缝有效性相对越好;在低角度裂缝发育层段,只要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值出现负差异,就说明低角度裂缝发育带横向延伸较远。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值负差异幅度越大,表明裂缝张开度就越大,有效性就越好。此时如果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值出现正差异,说明裂缝发育带横向延伸较短,有效性就差。考虑到其他因素,虽然高角度裂缝发育层段深、浅侧向电阻率测井值差异很大,裂缝张开度也很大,但是横向延伸却很短(在深侧向探测范围内),裂缝的有效性也会很差;有时候双侧向在高阻背景下降低,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幅度差异相对较小,若裂缝横向延伸比较远,裂缝有效性也会好。

4.3利用斯通利波判断裂缝有效性

由于斯通利波是一种管波,它在井筒中的传播相似于一个活塞的运动,造成井壁在径向上的膨胀和收缩,这时如果存在有效裂缝与井壁连通,则会使钻井液沿着裂缝流进和流出,从而消耗能量,使其幅度降低;反之在无效裂缝处,则不会发生能量的衰减,而且斯通利波具有较大的径向探测深

度。因此,用斯通利波的能量衰减和传播速度可以较好地定性反映储层的渗滤性,进而评价裂缝的相对有效性性。


相关内容

  • 碳酸氢纳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碳酸氢钠溶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配液组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 2 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该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QA :对该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内容 3.1 操作前检查 3.1.1 计量器具是 ...
  • 金属形态及含量分析方法
    第34卷第1期2009年1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 I R O N M ENTAL SC I ENCE AND M ANAGE M ENT Vol 134No 11Jan . 2009 文章编号:1673-1212(2009) 01-00 ...
  • 巴西克罗密地区铁矿勘查一
    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 二○○六年元月 巴西克罗米地区铁矿资源前期调查工作 实 施 方 案 编写单位: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 项目负责人:王泽华 编 写 人 ...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 ...
  • 纯碱的生产工艺
    纯碱的生产工艺 系 部: 轻化系 专业班级:普高06应用化工(2)班 姓 名: 指导老师: 祁新萍 时 间: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 ...
  •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有效成分速测 土壤有效养分待测液的制备 1.取相当2g风干土壤于三角瓶中,加入1mol(NaCl)L1‐-0.025mol(HCl)L1‐浸提液20ml,大力摇1分钟. 2.过滤到干燥洁净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用于测定铵态氮 ...
  • KDF铜锌合金滤料在水处理工艺中的作用
    KDF铜锌合金滤料在水处理工艺中的作用 KDF可广泛应用于预处理.主处理与废水处理设备中.它们多与活性碳颗粒过滤器,碳块或管内过滤器共同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拥有十多年净水器行业水处理经验的深圳沁诺净水器厂家技术部朱工解析:KDF铜锌合金滤料 ...
  • 交通信号设备技术资料
    一.资质文件 1.企业资质证明(青松科技企业认证.荣誉证书一览表) 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质和国内外知名厂商出具的销售许可证明: 1.13. 400交通灯检测报告 1.14. 300交通灯检测报告 1.15. 300人行灯检测报告 1.1 ...
  • 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快速试验方法的比较研究
    2003年第6期 12月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CHINACONCRETEANDCEMENTPRODUCTS2003No6December 碱碳酸盐反应活性快速试验方法的比较研究 兰祥辉,许仲梓,邓敏,唐明述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中国纳米材料市场调研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