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与道德同行 - 范文中心

让生活与道德同行

08/24

让生活与道德同行

道德的目标是弘扬生命,是促进人性的成长;道德的根基不是自我献祭,它不只是规范手段,而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初中精神;道德不是要人远离人间烟火,而是要人“走进生活”,享受生命价值.

对道德的探讨历来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孟子说过:仁是人的安宅,义是人的正路。人们丢失了鸡犬

,知道去四处寻找,但良心丢失而不知求,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苏格拉底说,道德的讨论涉及的绝不是普通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大问题。未经省察的生活对于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这说明人们希望探讨“好的生活”的条件--正当的生活是什么,人之成为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它使我们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生活会有意义。道德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有思想家提出,一种伦理学就是一种好的生活的学说,它教出一种好的生活道路,把人引向最高的幸福。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就是道德,生活就是伦理。我们不应从消极的意义上把道德理解为限制我们做事情的规条,而应把它掌握为思考我们如何生活的基础,要看到道德的目标是弘扬生命,是促进人性的成长;道德的根基不是自我献祭,它不只是规范手段,而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实践精神;道德不是要人远离人间烟火,而是要人“走进生活”,享受生命价值。一句话,道德的目标是建设性的,它直指人类的幸福和福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之路,以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创造一种让人们能够获得丰富创造性的、长期的、健康生活的能动的环境,把人的需求、人的抱负、人的能力,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提供有助于人们获得自尊、权益、归属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机会,使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权力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职能的政府提供切实有效的社会管理以外,还需要有文明的社会氛围和道德基础,需要先进的生活方式,需要现代公民优良素质的配合。这就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在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关爱意识、知行统一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努力。

规则意识。规则是公共生活的契约准则,尊重规则,是尊重法治的前提,也是新生自己的表现。要克服不良行为,规范基本行为,倡导先进行为,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具体抓手。“七不规范”就是克服不良行为、规范基本的行为的起点。要发迹传统社会中以超越规则为“能人”、为荣耀的特权意识。

诚信意识。现代市场经济,启动的是一个巨大的信用网。维护诚信、维护可以预期的交易远景,是现代市场的生命。建设“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环境,培育“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氛围,普及信用知识,监督抵制失信行为。

关爱意识。当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也应合法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寻求自己的幸福,但同时也要对他人和整体负责。有的时候,履行道德义务不能仅仅

靠合同、靠契约、靠交换,而要源自人的情感和关心。人是有依赖性的动物,人类共同体需要通过联合和互相依赖来实现共同的善。在前一段的“非典”灾害面前,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当“抗非”一线的医务人员不畏牺牲迎难而上的时候,当各级力量积极投入群防群控中的时候,当被隔离的整幢楼的居民耐心等候的时候,人间的真爱表现出互助、同情、耐心和负责,我们民族和道德境界又得到了一次升华。经过这一次考验,人们对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将这种爱心扩大,给弱势群体以社会援助,通过关爱、慈善、照料来帮助他们,这也是增进人类福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关爱创造并提供人类团结。人们有义务相互提供关怀与照料。

知行统一。知行分离是道德建设中的一大难问题,道德感的培养与践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在崇尚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社会,法律不可能把人牢牢锁住。相反,人的自由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在这些自由空间,大有用武之地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强烈自觉的道德意识,应在行为中得到体现。要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内在的信念,自觉地、创造性地去实践。道德,首先是一种知识,给人的生活提供价值和理智的方向;其次是一种规范,用以指导、约束人的行为以符合价值取向;更是一种信念,在生存本体意义上,与生命一体,需要体验躬行。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在寻找公共道德的道路上》一书中说,由于德国人面临着价值和道德沦丧的危险,因而就需要一种公共道德。要想长期维护国民的尊严、自由和其他基本权利,则所有的国民要有一种共同的秩序。“这种秩序不能单靠宪法和法律来确立,它也需要每个人负责任地行事。忽略了义务,我们的权利将无法长期得到保证;没有美德,任何一种自由公民的社会都无法长期维持下去;而如果缺乏教育的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就不会再有美德。”德国用了很长时间,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过程中,灌输一种全社会都认可的道德观。在教育学生即要实现自我,还必须学会自我约束和顾及他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德教育要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心需求,因此要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唯有始终让生活与道德同行,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和教育活动,才能维系我们这个转型社会不可或缺的和谐与秩序。


相关内容

  • 与美德相伴和习惯同行
    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美丽的西坝河畔的中里社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宁静.淡雅,凸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多年来,我校秉承"尊重与发展"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生源实际,形成了以学生多元需求为基础 ...
  • 青春--与文明同行(魏钰茜)
    青春--与文明同行 景泰三中 九(1)班 魏钰茜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还没有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么,你将失去人生的真谛. 从牙牙学语时,父母就开始教我们见到 ...
  • 道德与习惯同行
    第十八周国旗下的讲话: 道德与习惯同行 --吴长贵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上课认真听讲,自习时安静地看书,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这都已经成为习惯,这都非常好. 但是,也许你还忽略了一种习惯--道德. 什么是道德?其实道德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 ...
  • 与文明同行演讲稿
    与文明同行演讲稿 与文明同行演讲稿 与文明同行 今天,我从乡下来到县城,发现我们的县城宽阔了,干净了,漂亮了.原来我们的县城正在创建文明卫生县城. 文明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并不遥远.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如影随行,我们与文明同行. 有一句格言 ...
  • 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选择题
    一.单选(下列每题有4各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讲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 1. 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9年11月) A. 人类道德是主观思考的产物,没有客观依据 B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C. 道德同 ...
  • 理学知识竞赛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是: 与理同行 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何谓之"道"呢?我个人认为,这个"道&qu ...
  • 作文:文明山城,你我同行
    文明是人人必备的一种道德,因为有了文明这种道德,才使我们这山美水美的五莲增添了不少文明. 有一次我走在路上遇到公交站时,刚一坐下,我就看到了不文明的一幕,一个小男孩,吃了一块口香糖,看起来不是很好吃,他开始吐了,一直的吐,嘴里不停的骂着,而 ...
  • 感恩助学诚信还款
    感恩助学 诚信还款 诚信 感恩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11级法律事务 宗德泽 [1**********] 助学,与感恩.诚信同行. 暮春的黄昏,甚是令人遐想古韵的诗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知不觉,一年多 ...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总结 [] 开展中,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师德准,提高教育素质,使教师尽快适应改革的需要,.通过对全校教师的修养的,使我们真正地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 ...
  • 道德与法治教材简析
    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简析 一.教材特点: 1.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