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阳 : 两会新闻发布会,你真的懂? - 范文中心

郑东阳 : 两会新闻发布会,你真的懂?

03/24

两会新闻发布会,你真的懂?

郑东阳

新闻发布会,你真的懂?3月4日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两家美国媒体获得了提问机会,但精彩和受关注程度远比不上前天没有任何外国面孔提问的政协发布会。

(资料图:2014年3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台下在坐记者举手发问;爱国者/东方IC 供图)

本来,在《南华早报》的记者提出问题之前,最后一个被点名的记者来自《人民政协报》,但是主持人点名后就被其他记者狂嘘。发言人为这个全国政协机关报的记者打了下圆场,“大家对刚才这个机会有点意见”,出于礼节,才增加了一个提问机会。

主持人宣布增加一个提问机会的语音刚落,底下开始有几名香港记者高呼给“港媒”机会——虽然凤凰卫视在这之前已经获得机会。“在哪里?”主持人问道。分不清是否是港媒,在“这儿”响遍各个角落。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曾经跑过的两次全国两会。为了获得提问机会,香港和台湾地区媒体记者经常抱团,会在底下高喊,“给香港(台湾)媒体一个机会”,有些时候“媒体”两字都会去掉,俨然像是代表地区在提问。

追溯历次政协和人大发布会、两会结束当天的总理发布会,不难发现,提问机会都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一般是优先照顾中央媒体,如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然后是境外媒体,主要是国际知名媒体,接着则会照顾“港澳台同胞”,给予一个或者两个机会。

据媒体统计,在过去16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获得一个固定的提问机会。新华社以16年间获得13次提问机会在这项排行中位列第二,《人民日报》以12次屈居第三,名列第四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8次提问机会。而在获得提问次数最多的外国媒体方面,英国的《金融时报》以9次提问列榜首,美国的《华尔街日报》、CNN及英国的路透社以7次并排位列次席。

地方媒体几乎没有任何机会。2009年,《新闻晨报》的记者在政协发布会上获得了提问机会时直接变成了吐槽,“我也想代表全国都市报提一个问题,今后为了提高传播效率,会不会考虑按照发行量和收视率来分配两会证件”?只有在地方团的开放日中,地方媒体才有大把的机会提问,当地党报、电视台会获得和中央媒体同等的待遇,但是都市报也很难获得机会。

我曾经工作过的香港媒体有陆资背景,由于和其他香港媒体的记者个人关系要好,因此我被默许和他们高喊“给香港媒体一个机会”。正常情况下,香港媒体有且只有一个机会,我们会一起商量问题,谁被点名到,就代表大家提问共同关心的问题。

去年两会总理发布会时,曾有几位香港媒体朋友告诉我,他们本想着若有机会,可以问一些和香港息息相关的问题。后来的机会被一家香港电视台获得,那名知名主持人没有提及香港,而是关心总理的“个人情怀”,这让他们觉得很愤怒。2012年两会广东代表团开放日上,发布会临近结束时,一位香港女记者高喊“给香港媒体一个机会”,省长同意让她发问,但会方却将话筒递给另外一家香港报纸的男记者。

在政协、人大和总理发布会上被点名的境外媒体的知名度一般高出许多。但在一些地方代表团开放日上,总会有一些很少听说过的境外媒体被点名提问,而且有不少是境外华文媒体、侨报等。有一次在天津市代表团开放日上,一家俄罗斯电视台被点名提问(主持人直接点媒体名字),当该电视台记者起身提问时,一位中国女性站起来提问,问题风格和央媒无异。

在这样记者比代表多的场合里,许多媒体其实是在打酱油。根据大会官网统计,2014年与会中外记者达3000多人,若加上一些没有获得通用证件、只获得省市代表团单独核发的驻地记者以及奔走在外围的市场化媒体记者,人数可能得翻倍,而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加起来也才5000多人。

2012年,王立军事件尚未公开时,我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为路透社最后一个问题激动,还没来得及把140个字发布在自己服务的媒体的官方腾讯微博时,温家宝总理谈王立军事件看法的新闻已经出现在我的手机锁屏界面——相比传递发言人的回答等有效信息等角色而言,新媒体时代,记者更多时候是配合者,少数人是起哄者,而大部分时间只得到一句外交辞令。


相关内容

  • 看见读书笔记3则
    看见一 融入黑夜才能真正的感受星空 整体书一字一字看过去,当合上最后一页时,还舍不得结束.这就应该是<看见>给我们每一个读者的震撼和共鸣吧.读它时,让我犹如身在其中,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内心有太多无 ...
  • 20XX年全国"两会"今将揭幕 政协会议下午召开
    2010年全国"两会"今将揭幕 政协会议下午召开 2010-03-03 00:31:01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跟贴 18 条 手机看股票 中新网3月3日电 今日下午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
  • 北极圈的中国热等
    北极圈的中国热 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共同社3月1日援引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说中国正在努力确保其在北极圈事务中的决定权.文章指出"尽管北京方面采取谨慎的政策以避免在北极圈国家中引起恐慌,但还是加大了对于北极区域航运和 ...
  •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第二集
    自去年初被曝生下女儿到去年10月证实离职央视,柴静的动向一直颇受公众关注.当时媒体就通过柴静前同事邱启明确认到,柴静在2013年底<看见>栏目停播后,便已离开央视,主要工作就是在家照顾女儿. 不过,柴静本人此前却一直没有对这次离 ...
  • 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宣传情况汇报
    关于做好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的 情况汇报 按照我市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稳定工作会议要求,迅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并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任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汇报传达会议精神.会议结束后,参加会议的领导第一时间 ...
  •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中文摘要 2012年11月8日到14日,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报导,其报导方式相比于之前 ...
  • 两会召开在即 20**年经济蓝图即将公布
    中 国总理温家宝将于本周五揭开中国2010年的经济蓝图,届时他将正式公布本年度的主要经济目标,并表示在通货膨胀风险上升.出口有所恢复之际,中国政府将继续逐步撤出经济危机时期推出的扩张性政策. 就在一年前,中国决策层的出发点还围绕着全力以赴扭 ...
  • 两会全国人大报告解读
    宝贵经验启示未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解 读 "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出的人大工作六条宝贵经验,必将对新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健说. 8日下午,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吴 ...
  • 华山博物馆防暴恐应急预案
    华山博物馆防暴恐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好人员和文物的安全为最高原则:以三个"第一"为行动标准:所有防暴恐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第一时间报告上级领导及控制好现场事态的发展; 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机关. 二.防暴指挥机 ...
  • 46条网民建议写进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哪几位"写报告"网民走进中南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辉尚,也没想到,自己能作为近八万(网友)分之一,走进中南海. 走进中南海的7位网民,来自江苏.陕西.山东.北京.河南.河北等6个省份,他们的身份有网站编辑.技术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