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范文中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01/17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天命决定一切 B.人类主宰自然 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1.A 2.C 此思想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纳为某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3~4题:

3.漫画“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3.D 4.D 第3题,本题趣味性浓厚,漫画中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第4题,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5.新华社海口5月16日电 2011年南海伏季休渔于16日12时正式启动,整个休渔期至8月1日,为期两个半月。休渔政策与去年基本相同。目前,各级渔政部门的休渔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休渔政策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循环性原则

解析:C 休渔是为了使鱼类繁殖和生长,使渔业资源得以持续发展,体现了持续性原则。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

6.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的持续发展,条件是 的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实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

(3)可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然条件是(双选题)( ) A.实施环境标志认证 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C.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 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

解析: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代际、人与生物、国与国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公众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

答案:(1)生态 经济 社会 (2)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3)BC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14页)

(2010年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回答1~2题:

1.在图Ⅰ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全球变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产生于图Ⅱ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A 2.B 第1题,图Ⅰ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2题,图Ⅱ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是我国两大自然林区,由于过度砍伐,导致目前木材储存量大量减少,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3~4题: 3.两大林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物种减少 ③水体富营养化 ④土地荒漠化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4.为促进两大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大保护力度,严禁砍伐 B.扩大造林面积,只种不采 C.采育结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D.在森林砍伐后的空地上,发展种植业

解析:3.C 4.C 第3题,森林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第4题,为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植树造林与砍伐利用相结合,即采育结合,不能只种不采,更不能在林区空地上发展种植业。

5.(2010年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面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湿地面积 B.大量排放污水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解析:D 漫画的主题是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冰川融化。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CO2,会导致气候变暖。

读下面漫画,回答6~7题:

6.本漫画反映的主题问题是( ) A.世界经济发展差距的“南北问题”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 C.世界性水资源紧张问题 D.以石油为主的能源紧张问题

7.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

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 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解析:6.C 7.D 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第6题,图中显示,人们带着各种器具(水桶、坛子、杯子等)在地球仪形的大容器前等候接水,但却放不出水,说明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第7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造成的水质性缺水。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8~9题: 8.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有(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解析:8.D 9.A 第8题,大兴土木会造成植被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使人口迅速增长,对环境压力增大,易生态破坏。第9题,人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生存,体现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10.下列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是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被提出来的 ③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D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但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故①不对。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更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故②不对。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14页)

11.读下列知识结构图,分析回答有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 ,B ,C 。 D ,E ,F 。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赖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解析:人类和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恶性发展中,人的主观要求和环境的客观属性是对立的;在良性发展中,讲究人地统一性。此外,人的生产包括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 答案:(1)④⑥⑤③①② (2)D

12.(创新探究)下图表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的名称。 A ;B ;C 。

(2)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图中增绘曲线,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在农业社会,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但并不突出;进入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答案:(1)水 生物(可互换) 矿产

(2)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起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 (3)见下图

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工业社会阶段,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污染状况得以改善。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思想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思想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作者:史学光 沈非等 来源:<地理教育>2014年第11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
  •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人地关系理论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人地关系理论 摘要:人地关系系统内涵演变到今天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为其核心内容,这些问题正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协调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人地关系调控的主要途径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以及新提出的 ...
  •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 ...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 ...
  • 7-5-3聚落的发展变化
    7-5-3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乡村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2. 学会分析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提高审美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合作探究 活动一.讨论完成乡村与城市聚落的 ...
  • 地理核心素养的解读
    地理核心素养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其包涵的内容丰富,既涉及个体的知识.能力.方法.观念.品德:又涵盖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与能力.在校期间是学生知识.才能.观念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围绕培养学生核心地理素养的地理教学活动就显得 ...
  • 目前国际上的心理学流派主要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的心理学流派主要有哪些?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8-12-23 13:28 荣格的思想现在得到怎样发展了呢? 提问者: lucky495349650 - 试用期 二级 最佳答案在目前的心理学大致可分为五大流派:心理分析 ...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今天我陈述的内容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本课内容是我根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据教学需要自行组织的,实施于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起始阶 ...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我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