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 范文中心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03/07

《物质的量》教学反思

这一学期,刚开始高二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的执教,进入电化学的学习,学生的兴趣高涨。原理分析的很清楚,可是一遇到计算的问题状况百出。在化学计算中物质的量处于核心地位。可是到了高二,一提到物质的量,很多学生还是回答某某物质的摩尔是多少,有关物质的量的几个计算公式弄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知道其真正含义。现在想起高一阶段的教学,感触很多。物质的量是连接着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是一个教学重点,同时化学计算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作为一个工具性知识,它放在高一化学第一章,当学生带着兴奋、好奇、期待、畏惧等诸多复杂情绪踏入高中化学世界时,他们的第一个较量对手就是”物质的量”的计算,这一回合较量的成败对他们整个高一化学学习信心至关重要。很多学生都是在这丧失了对化学的兴趣,觉得化学比物理、数学还要难,我觉得不可思议。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介绍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化学计算打下基础。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对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灵活运用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然而,很多老师却在执教过程中走入了教学的误区。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心血讲解有关物质的量问题和大谈摩尔等内容的重要性。结果呢?学生掌握程度仍然很一般,最主要的是冲击学生的学习士气。这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上也看的出来,部

分学生一说到物质的量的计算就茫然。为了使学生对这个概念有较好地理解,我对”物质的量”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一、教学效果的反思

1、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十分困难;

2、用”摩尔”来计数电子尤其困难。

3、初学”物质的量”时的困难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一遇到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相当一部分同学视之为难题。

二、对今后教学的研究

1、了解学情。为什么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这么困难?为什么一接触到电子离子的计算学生傻了眼?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分析高一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由于”摩尔”计量的对象是微粒,我们来回顾一下初中化学课标对微粒观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知道”是教学中最低层次的要求,从以上诸多的”知道”可以看出,初中课标对初中学生”微粒观”的要求仅仅是能感受微粒的客观存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要求会看,不要求会画。对于电子,

初中学生仅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除此之外,初三毕业生的知识库中再也找不到关于电子的任何记载,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要求学生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时,学生无法建构化学反应与物质得失电子的关系.由于中考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是必须的,所以初中教师要求学习成绩很差的后进生也要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大量的机械的训练使学生对这类简单的计算熟练得不得了,同时也形成思维定势,养成思维依赖,当一个化方程式中要求计算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微粒数这些物理量时,很多学生先求质量,再通过公式转化各个物理量,把非常简单的计算过程变成繁琐无比。

2、了解教材。鲁科版必修一化学教材中关于”物质的量”的结尾部分有一句话: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认识物质组成的新视角。例如,看到co2这一化学式,就可以认识到:1molco2含有1molc和2molo教材中没有相应的标题来突出这部分认识的重要性,没有例题供学生自学,教参中也没有安排相应的课时,以至我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处理这部分内容,事实证明,这部分的教学是低效的,是计算教学的最大败笔。

3、应对策略

在高一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下,如何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体系呢?我提出如下建议:

(1)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在初中是不做要求的。那么,在高一教授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时必须把它做为一个新的知识点,用几

个实例建立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当学生感受到”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时,较容易建构”1摩尔碳和1摩尔氧气生成1摩尔二氧化碳”的认识

(2)在引入物质的量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问学生一滴水能不能看见,学生一齐答看得见,我又问这滴水由什么微观粒子构成,学生说它是由水分子构成。我问它里面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学生摇头说不知道。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滴水约含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你去数这些水分子,每一秒钟数一个,假如你能活一百岁,算一算人这一辈子能不能数得完。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说数不完。既然数不完,那么这样庞大的一个集体,如何科学而又简便地表示出来呢?这时我告诉学生国际上的科学家通过协商引入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后,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概念、单位以及1摩的标准,我把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与长度这个物理量进行概念、单位以及1摩的标准与1米的标准等进行对比,并展示皮尺上1米是多长给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要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谆谆诱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学也一样,我们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而不都是天才少年,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学科中的交通工具,我们必须先给学生慢慢去摸索它的性能特征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表现欲,引

发他们的探究欲;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做到这几点,再粗的铁杵也能磨成针。


相关内容

  • 初中化学各单元教学反思汇总
    教 学 反 思 反思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的教学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为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往往牵动学生的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即绪言,可以 ...
  •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金属材料>教学反思 第二师三十三团中学 周健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并 ...
  •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 周淑枝 酸碱盐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好了酸碱盐,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内涵,理顺了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个初三化学知识的掌握相当重要,因为酸碱盐涉及到的知识点.重难点很多,怎 ...
  • 反思笔记如何成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
    反思笔记 如何成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 作为一位小学科学教师, 我深知自己必须储备丰富的科学知识. 说科学是个杂家, 并不夸张, 走进科学这个世界, 意味着你不仅仅是要跟科学这门课打交道, 还要跟与之相关的语文.地理.数学.美术.信息.物理等学 ...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 ...
  •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当代教育科学 2005年第20期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罗儒国 摘要:教学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味.然而,由于教师的"物化",教学技术化.日常化.剧场化等现象长期存在,教学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被遮 ...
  • "智慧教育"在校园
    摘 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应该是"有智慧"的教育,本文从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开设智慧课程.构建智慧课堂.开展智慧德育活动.创造智慧校园五个方面阐述了"智慧教育"在 ...
  •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反思
    反思一: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43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 ...
  • 品社[拥有好心情]教学反思
    <拥有好心情>教学反思 <拥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的一个主题.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使儿童能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材呈现了几 ...
  •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惠阳一中 张春玉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开展,我们对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增强了紧迫感.就像有些老师说的那样:在推行.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比较肤浅.不够透彻,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