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试卷[1] - 范文中心

高一语文必修3试卷[1]

10/06

高一语文必修3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共15分)

①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 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⑦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 “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 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第②段中“菊花的意韵”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字数不超过50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在泥土中寻找诗句。(字数不超过15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字数不超过25个)(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说陶公的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表现在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字数都不超过15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作者以菊花贯穿全文,但菊花的含义不尽相同,有时它作为一种象征,有时它仅指客观实物。

B 文章的开头,从“江水”入手,不仅引出“菊花”这一线索,而且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C 作者说:“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意思说,在那样的时代,即使陶渊明也不能免俗。

D 第②段说:“盛开的菊花都败萎了”,第⑦段又说祠与塔“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是文章的不严谨之处。

E本文不重行踪,重抒情,在对陶渊明的追思中蕴含着对现实的深深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揭开蚊子咬人的秘密

蚊子靠什么能很快地发现我们在哪里呢?当几个人同住一个有蚊子的房间里时,经常是有的人被蚊子反复叮咬,而有的人却很少被蚊子叮咬或感觉不到蚊子的存在。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美国农业服务处昆虫研究中心蚊蝇部经过30 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在上世纪20 年代,昆虫研究人员就已经知道人与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吸引作用。在1968 年,农业处昆虫研究中心的艾克瑞等人发现汗液中的乳酸能吸引蚊子。但是,这两种化合物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都没有人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大。这证明一定还有其他的化合物是蚊子的引诱剂。经过对汗液挥发物成分与含量进行大量的组合匹配试验,他们发现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的混合物对蚊子有特别强的吸引作用。丙酮是人体代谢脂肪时放出的成分。二甲基二硫醚是细菌分解蛋白质时放出的成分。当把这三种成分单独使用时,它们对蚊子只具有中等的吸引作用。例如,乳酸只能吸引不到20%的蚊子;与丙酮混合时才能吸引80%的蚊子。但是,这也没有超过人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二甲基二硫醚是构成引诱剂的主要成份。在二元混合物中加人这一成分后,就比一些人对蚊子的吸引力更大。这是在人工配制的引诱剂实验中发现的第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的研究目标是要配制出引诱力更强的引诱剂,让蚊子离开人进入诱捕器来消灭蚊子。根据他们的研究,大多数人的身上排出的代谢物成分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每种化合物的量则因人而异变化很大。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蚊子在叮咬人时有不同的喜好。 但是,目前他们还不清楚这些物质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来吸引蚊子的。

伯尔尼尔领导的研究小组找到与人体汗液分泌物相当的引诱剂后,他们也就知道了如何寻找驱蚊剂的方法。他们利用在引诱剂中添加别的化合物使蚊子回避的方法找到一种驱蚊化合物。这一化合物能使引诱剂对蚊子的活性减少到6%。与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只有在蚊子接近或接触皮肤时才起作用的驱蚊剂不同,这一化合物使蚊子感觉不到目标物的存在。由于专利权益方面的原因,他们没有报告这一化合物的名称。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灭蚊研究的进展,开发出更多更安全的驱蚊剂。

5.文中说“这一化合物能使引诱剂对蚊子的活性减少到6%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入这一化合物后,引诱剂对于蚊子的引诱作用下降到原来的6%,甚至丧失引诱作用。

B.把“这一化合物”加入引诱剂中,那就对蚊子更具有引诱力从而增强对蚊子的杀伤力。

C.蚊子接触到加人了这种化合物的引诱剂后,活动能力减少到原来的6% ,不会再攻

击人。

D.蚊子接触到引诱剂中的这一化合物后,活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被杀灭。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体在新陈代谢脂肪的过程中会分泌出一种叫“丙酮”的成分,这种成分对蚊子吸引力较强。

B.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细菌分解蛋白质时放出一种叫“二甲基二硫醚”的成分,这种成分对蚊子也具有一定吸引力。

C.制造引诱剂是前景特别广阔的杀蚊虫办法,而构成引诱剂的主要成分就是二甲基二硫醚。

D.乳酸只能吸引不到20%的蚊子,而丙酮能吸引80%的蚊子。把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三者混合就超过人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和动物汗液里的乳酸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蚊子都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容易招惹蚊子的不光是人,还有动物。

B.美国原先已有一种在蚊子接近或接触皮肤时才起作用的驱蚊剂,而伯尔尼尔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的驱蚊剂能使蚊子感觉不到目标物的存在。

C.随着人类研制的用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三者混合而成的驱蚊剂的诞生,人类将越来越远离蚊子的困扰。

D.有些人对蚊子的吸引力特别大,很可能是由于他们身体表面含有的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这三者的比例恰巧适合蚊子的口味。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8分)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1)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2)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3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新唐书·李白传》)

【注解】(1)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 ,唐玄宗二年追谥。

(2)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子天才英特 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 侧转:翻来覆去。

D.白浮游四方 浮游:漫游。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B.力士素贵,耻之。 ..

C.帝欲官白,妃辄沮之。 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

10.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

(1)白之生 (2)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3)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4)见郭子仪,奇之 (5)力士素贵,耻之

A.(1)(2)(3) B.(2)(3)

C.(3)(4)(5) D.(1)(2)(3)(5)

11.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 )

(1) 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2) 为任侠,轻财重施

(3) 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4)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5) 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6) 益骜放不自修

(7) 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

(8)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4)(6)(8) B.(2)(4)(7)

C.(1)(3)(5) D.(1)(6)(8)

1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翻译 。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翻译 。 诗歌阅读

13、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6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团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问题:请问,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

14.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自送别,心难舍,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1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6.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7.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舞榭歌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8.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三)语言文字运用(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9.对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凭眺 轻佻 挑拨 B.琐事 锁匙 唢呐 ......

C.寒暄 喧闹 渲染 D.揪心 啾啾 铁锹 ......

2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气概 三箴其口 煅炼 长吁短叹

B.无耐 字斟句酌 瑕想 礼尚往来

C.树阴 拭目以待 暧昧 罄竹难书

D.毕竟 焦燥不安 耽误 燧木取火

2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里,人类通过苦难场景的记忆、心心相印的人性痛感和被灾难动员起来的共生意识,学习如何看待以往的发展?如何与自然相处?

B.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推进人类的文明进程起了不可抹杀的重大的作用。

C.我们学校不仅有红墙绿瓦的校舍,还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两条大标语挂在学校教学大楼的醒目处。

D.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爱好,你看我女儿,长这么大了,还那么喜欢那些小玩艺,什么小泥人呀、小布熊呀、小瓷罐呀,摆满了房间。

22.为下列各句的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 )

① 税务部门出售的发票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执行的,价格由国家物价部门统一_________。

② 由于北方没有明显的冷空气南下,我市受地面暖低压______,气温不会明显下降。 ③ 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_________,实质上就是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让学生体验、动手,感受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

④ 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归根,那_____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

A.商定 限制 试验 作客 B.核定 控制 实验 作客

C.核定 控制 试验 做客 D.商定 限制 实验 做客

23.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他们俩虽然分手了,但藕断丝连,还偶有书信来往。

C、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数学家并不满足,继续孜孜以求,寻找尚未发现的新数。

2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

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我们听取了广泛的意见。

D.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5.下列文句均与季节有关。就其所描写的景色、情境,依春夏秋冬物候变化之先后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甲、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乙、一地李花,飘零似雪,也为我翌日晨晓推窗时牵起家国之思来,这种思念,经过日光烘托,益其温暖烂漫,浩浩荡荡,明媚千万里,天涯便也近在咫尺了

丙、近前光晃晃的柏油路面,热得实在看不到什么了。稍远一点的地方的景象,都给蒙在一层黄胆色的空气的背后,他再也不敢望穿那一层带有颜色的空气看远处

丁、南方的黄梅天的确糟糕得可以。天,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雨是天天下,但下得又不干脆:有时翻江倒海下一个整天整夜,有时竟连绵到三四天

戊、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常独自拨划着炉火,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A)乙丙丁戊甲 (B)乙丁丙甲戊 (C)丁乙丙戊甲 (D)丁丙乙甲戊

26、传统建筑常悬挂楹联,以凸显建物主题,增添人文情趣。下列各选项中的楹联,何者与建物主题配置不当?

(A)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用于书院

(B)真实不虚,大慈悲,度一切苦厄;意识无界,空色相,现五蕴光明――用于观音祠

(C)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用于诸葛亮祠

(D)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用于道观

27、阅读下面辩论会的片段,回答问题(4分)

对方说有的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这不错,但请问,如果人都是性本善的话,谁会拿起屠刀呢?对方说人一教一学就会变善,而我们看到好多人他们做坏事的时候,是不要教,不要学,就会干坏事的.再者,对方辩友认为恶都是外因,那请问,如果鸡蛋没有缝的话,苍蝇会去叮吗?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判断发言者所持的观点是(九个字以内)

28、仿照下面一首小诗,写一段话,要求:有典故,有哲理。(4分)

第六天最后的日子 ——————————————

才制造了人 ——————————————

因而是最小的 ——————————————

只是大自然的六分之一 ——————————————

最后的座位才属于你 ——————————————

参考答案

1\ ①菊黄色的江水 ②带有菊字的地名 ③菊黄色的阳光 ④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 ⑤菊花般的品格 ⑥花般的梦想

2\ ①在清洁的环境之中追求他的理想,保持他的节操。 ②1600年了,他的气节、精神已发扬光大了吧。

3 ①看似“散缓”实有“奇趣”的诗风。 ②看似超逸实为正气凛然的人格。

4 CD

5 A .联系“他们利用在引诱剂中添加别的化合物使蚊子回避的方法找到一种驱蚊化合物„ „ 这一化合物使蚊子感觉不到目标物的存在”可以知道。

6 D. 是乳酸和丙酮合在一起对蚊子有80 %的吸引力,而不单是丙酮。

7C. 这三者混合而成的是引诱剂,不是驱蚊剂。

8C. 转侧:来往,辗转迁移

9C .“官”“客”是名词作动词;A “异”是意动;B“耻”是意动;

D “亲近”形容词作名词。

10B.(1)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郭子仪 (5)代脱靴之事 11A .

12(1)稍微加以学习,可以比得上司马相如。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13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寻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隐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

14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点相思几时绝

1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别有幽愁暗恨生

16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尊还酹江月.

17似曾相识燕归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8沧海月明珠有泪./云中谁寄锦书来.

19 B. A凭眺tiào 轻佻tiāo 挑tiǎo拨,C渲xuàn染 D铁锹qiāo

20 C .A三缄其口 锻炼 B无奈或无赖 遐想 D 焦躁不安

21C. A这是陈述句,所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B冒号改为破折号,表解释说明。D顿号改为逗号,表列举说明。

22 B 商定:商量决定。核定:核对审定。限制:① 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② 规定的范围。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试验: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23A. 24 D. A“提出”与“质疑”语义重复,删“提出”或将“质疑”改为“疑问”。B“工厂”与“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搭配不当。C“广泛”应修饰“听取”,语序不当(状语和定语的位置不当)。

25、B。26、A 27\人性本恶或人性本无善恶


相关内容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命题人:姚惠华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
  •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汇总 说明:考试范围:高中语文必修三 试卷样式:仿照高考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 ) 沼.( )泽 生意盎.然( ) 堆垛.( ) 层峦.( )叠嶂.( ) 吟哦.( ) 汲 ...
  • 高一语文必修一背诵
    <诗经>两首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月考试卷
    垣曲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2014.10 一.选择题:共70分(选择每题2分,共70分) 1."九鼎即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 ...
  • 高一数学必修1期中考试
    汉寿五中2017下学期高一数学 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且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答案填填在答题卡上) 1.设集合U ={01,,2,3,4,5},M ={0, ...
  •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3.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 ...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一:高三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高考英语科备考,我们将以<黑龙江省英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为基础,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高三英语复 ...
  • 高一情景式默写必修一二
    高一默写 赤壁赋 1.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 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逐鹿潜力,旌旗蔽空. 3. 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 ...
  • 7462年浙江义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2008年浙江义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桀骜 屠戮 机缘 砥砺 B.卑怯 梦靥 悖谬 喋血 C.言简意赅 睚眦必报 指桑骂槐 陨生不恤 D.妄加揣测 穷形近相 民不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