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事实认定难在哪 - 范文中心

见义勇为,事实认定难在哪

08/11

真义举还是假救人?

见义勇为,事实认定难在哪(谁来为见义勇为撑腰(上))

本报记者 张 洋 苗 苗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01日   13 版)

喻翩一绘

开栏的话

是救人呢,还是肇事后装救人?

近段时间以来,这类真假难辨的事屡屡见诸报端。是不是见义勇为,分辨起来为啥这样难?

网络上“撑腰体”的流行,无疑反映了公众的一种集体诉求——除了给予见义勇为者道德声援,更盼望能够调动制度、法律等诸多资源的优势,给见义勇为者以鼓励、以依靠,让更多的人在见义勇为的时候,能够挺直腰板。

见义勇为认定难在哪?相关赔偿卡在哪?本版从今日起推出“谁来为见义勇为撑腰”系列报道。

10月18日,云南省大理市政府见义勇为基金会决定颁发一个荣誉。这个荣誉来得似乎晚了些:距离义举,已经过去了10年。

10年前的某天晚上,李春云骑摩托车带着朋友途经下关苍山路时,看到一劫匪正在抢拉一女子的挎包。在追赶劫匪的过程中,李春云不幸受伤,并经抢救无效死亡。

10年来,李春云的父亲刘兴福奔波在大理州市相关部门之间,为死去的儿子讨名分,却因证据不足等原因,屡屡受阻。

李春云“见义勇为”得到认定时,老汉泪流满面:“10年了,总算给地下的儿子一个交代!”

步履蹒跚,荣誉迟到整10年

了解李春云的事情后,有人感叹:荣誉的腿脚难道被打瘸了?不然,为啥迟到了整整10年?

“李春云之死发生在2001年10月,但大理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多次拒绝认定。由于案件一直未获侦破,既难以提起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难以提起行政诉讼,只能想别的办法。”李春光说。

李春光,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本案的代理律师。漫长的认定之路,为何近期迎来转折?他介绍了事件的最终几步。

接手这一案件后,李春光制作了一份法律建议书,于10月12日分别寄发给省、州、市三级“综治办”,并于同日将此事向媒体披露。次日,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10月13日,媒体报道的当天,大理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再次强调,“李春云见义勇为行为认定存在较大的困难,认定工作一直难以推进”。

同日下午,云南省综治办有关领导见到报道后,表示会予以认真研究。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

10月15日,大理市政府见义勇为基金会、大理市政法委、祥云县政法委、镇民政部门等来到刘兴福家里慰问,了解核实了相关情况,还给他们捐助了2000元钱。

10月18日下午,大理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通知刘兴福,同意认定李春云为见义勇为。10月21日,刘兴福收到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及3万元奖金。

10年悬案,一周了结。荣誉认可过程中,舆论无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间,李春光没有提供新证据,政府也并没有细说认定的证据。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认定见义勇为,调查取证有多难。

证据缺乏,高不可攀一道关

近期,有关见义勇为认定难的相关事件,不断见诸报端。

7月初,广州军区某测绘大队下士小刘将一位晕倒在路边的老人送到医院,可老人亲属赶来后,却坚称小刘是肇事者。后来,经过小刘所在大队的走访调查,寻找目击证人,证实了小刘确属见义勇为。

8月底,在江苏如皋,一位称自己是见义勇为扶起了被撞倒的老人的巴士司机,被老人称是撞倒自己的肇事者。幸运的是,巴士上装载的摄像头记录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这才为司机证明了清白。

引发了官司的天津许云鹤案、更早以前的南京彭宇案,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归纳这些事件可知,缺乏证据是见义勇为认定的第一道门槛。事后,想找出做好事的证明,难!

“见义勇为,原本就是针对于突发事件的一个突发性行为。即使见义勇为者有这个证据收集的法律意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行为过程中收集证据。”南开大学法学专家向波说道。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杨波指出:“很多时候,受益人和旁人往往不愿或者不敢提供证据。大多数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站出来对我没有什么好处’。这进而导致目前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不良风气:受益人不愿意陈述真实情况;在他人见义勇为帮助自己后,出于个人私利考虑,害怕承担赔偿责任,一走了之;目击证人有的目睹了事情的一部分,有的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但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他们也往往不愿意出面作证。”

当真相消散在风中,事实无法证实或者证伪时,裁决却还要下,那么,这时,裁决者应该怎么办?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柳经纬说,不应该由行为者去自证清白。“司法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审查,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要求原告提供被告有侵权行为的证明。举证不了就败诉,从而避免见义勇为者被受益人反告的现象。”

机制缺失,有了证据照样难

“空口无凭,当然办不了事。可是,有了证据又如何?”一位网友说道。

华东政法大学庄建伟教授说:“我国对见义勇为的法律概念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规定,但认定条件却比较苛刻,见义勇为的壮举不少,但能被认定的却不多。”

杨波解释说:“见义勇为的认定只是第一个环节,随之而来的还有后续的赔偿、补助等问题。尤其是当见义勇为者、受益人乃至于第三方受到侵害时,就必然会存在利益的冲突。比如说,见义勇为者受伤后应该由谁赔偿、由谁承担责任,这就是一个问题。在法律上应该由肇事者来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肇事者逃走后该如何赔偿?如果由政府赔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负担,短期、少量的补偿尚可,但长期、大量的补偿势必会产生问题。鉴于此,有些地方认定机构有意识地‘控制’见义勇为的规模。”

专家表示,见义勇为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在法律实践中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法律。庄建伟指出:“近年来,突发事件不断增多,英雄模范也屡屡出现,应该从更高的层次推进统一性法规的出台,从立法上保障见义勇为申请、认定及后期赔偿、补助等程序的有法可依,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具体而言,在认定机构上,要改变目前地方政府认定机构不统一甚至缺失的情况,或者专门设置机构,或者将认定职能设置在现有的某个部门中。在认定标准上,要开展一定的调研,根据日常生活中见义勇为的情节、事后损害情况等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庄建伟说。

对于认定机构的职责,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周泽说:“当申报见义勇为出现认定尴尬时,除了要见义勇为者、受益人等提供证据之外,有关政府部门更应该主动去搜集证据,并且对见义勇为者等人所提供的证据进行核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证据认定难的问题。但是,我国目前法律还没有对此给予明确规定或说明。”


相关内容

  • 见义勇为视同工伤的司法认定
    裁判要旨 职工见义勇为旨在排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所面临的紧迫危险,并未超越视同工伤条款的文义射程,亦符合视同工伤制度的立法目的和价值导向,故应认定为工伤. 案情 被告重庆市涪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3年6月25日作出<认定工伤 ...
  • 彭宇案判决书(完整版)--一部推翻千年传统,遗祸后世百年名作
    推翻千年传统,遗祸后世百年--<彭宇案判决书(完整版)>及其资料 最近的小悦悦事件,不断冒出的老头老太倒地死去都无人敢碰事件 这些事件的源头:轰动全国的彭宇案 距今已过去五年了,然而后患很严重.社会只要出现见义勇为或见死不救的事 ...
  • 抗诉:从无罪到无期徒刑
    天真烂漫的3岁小姑娘倒栽在水缸中溺死,被告人先是供认自己报复杀人的罪行,庭审时又突然全盘翻供.一审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判决被告人无罪.山东省检察机关审查认为,一审法院采信证据不当,认定事实有误,导致判决错误.经威海市检察院提出抗诉,山东省检 ...
  • 山西晚报:劝阻酒驾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王太川 2012年02月16日10:39    来源:<山西晚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自2月9日起,济南市交警部门针对酒驾问题,出台并实施抄告单位.追责同饮者.强制刑拘等一系列&quo ...
  • 行政法无因管理研究
    行政法无因管理研究 --以公民为行政机关从事行政活动为分析视角 张弘 2013-2-7 15:37:13 来源:<东方法学>2011年第5期 摘要: 公民为行政机关从事有关活动是行政法无因管理中的一种,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并 ...
  • 引用 工伤知识100问 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享 - 孟言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工伤知识100问 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享 默认分类 2010-12-02 20:37:22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引用 xuhuizhan 的 工伤知识100问 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享 <工伤知识100问> ...
  • 胡中颖:截止目前,我对于辩论意义的看法的总结
    作者 胡中颖 这个问题我经常和其他人发生争论.我希望能借此文章,做一个暂时的总结.在之后,不再主动和别人进行无谓的无尽的争论了. 第一, 得与失,所谓的意义. 我认为,很多有经验的辩手对辩论意义的总结是存在着严重问题的.这也是我在大量类似文 ...
  • 陕西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陕西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的通知 陕民发[2009]57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为规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 ...
  • 20**年宁夏政法干警考试必备:民法学之无因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宁夏分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nx.offcn.com 2016宁夏政法干警考试必备:民法学之无因管理的概 念及性质 2016年03月06日 13:40: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在政法干警考试中,民法学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为 ...
  •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鱼我所欲也 一 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以"孔孟"并称.主张实行"仁政". 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