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演化过程 - 范文中心

中国园林的演化过程

07/22

一.中国古典园林(封闭古典体系)1.生成期(殷、周、秦、汉)囿、苑、台~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寺观园林~3.全盛期(隋、唐)山水建筑宫苑,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游乐地~4.成熟期及后期(两宋-清初)山水宫苑,山水园林

二.中国近代公园(开放非古典体系1840年后)1.租界公园:外滩公园 虹口公园 复兴公园 中山公园 2.自建公园:成都人民公园 玄武湖公园 无锡城中公园 3.西方造园艺术引入

三.中国现代公园(城市公园出现 1949年以后)1.恢复建设期(1949-1959) 2.调整期(1960-1965)

3.损坏期(1966-1976) 4.发展期(1977-1989) 5.前进期(1990- )

一.殷、周、秦、汉时期-----生成期(公元前1000-----220年 )

二.园林形式(雏型):囿,台,园圃 “诸子百家” 峰火台

(一)园林概况

1.秦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 ) 出现了真正的皇家园林

1.2园林特征:人工整治山水上,尚属首次。

1.3园林实例:大咸阳计划。上林苑。骊山宫。兰池宫(中国首次史载筑山 理水)。阿房宫

2、汉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 )

铜制仙人仿佛举盘承接雨水(仙露),----园林小品起源

园林:私园得到很大发展。由模仿仙山过渡到临摹自然景色。

*影响园林的社会因素:游士-----隐士----遁及山林-----“归田园居”----隐士庄园 著名致仕归田隐士:张衡

战国时的著名实例:章华台,姑苏台。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园林)。甘泉宫。未央宫 。

建章宫(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似的园林)。高低错落,欣赏趣味偏于实用,自然山水仍不是主角。

3.生成期园林状况小结:A,主流是皇家园林,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比较模糊.B.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C. 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 园林规模不大.游赏功能上升为主要地位

(二)促成中国向风景式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二.魏晋南北朝园林---------转折期

道家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与人们逃避乱世的希望不谋而合,钟情山水的文人学士把笔墨转向了野囿闲庭.

园林:园林的艺术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工程技术上的造诣有了较高成就。2 假山技术已较为完善。3 神佛造像的雕刻技术创造了云岗、龙门、莫高等著名石窟。

魏晋南北朝都为写意山水园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北魏洛阳华林苑(宫苑) \ “玄圃”--私园 \ 兰亭--公共园林 \ 洛阳白马寺------城市寺观园林\ 山西悬空寺--郊野寺观园林 \ 归田园居---陶渊明 庄园,别墅

转折期园林状况小结:1.皇家园林的两 类别之一“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2.城市规划的概念建立.中轴线.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是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隐逸情调、山居和田园风光,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4、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5、“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的诗文. 中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型的园林体系。陵寝园林也开始形成其特色,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的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三.隋唐五代----全盛期 (写意山水园)

3.1唐朝山水园, 写意山水园

3.2实例:3.2.1唐朝的大型公共园林——曲江;

3.2.21.利用山林溪流创造自然山水景观。 2.景点“诗情画意”。 3.用陆上园路、水景将景点串连在一起,构成辋川别业园的整体。

李德裕----东湖、平泉庄 杜甫------草堂 白居易------履道坊宅园、庐山草堂

3.2.3西湖 1城市大型园林. 2湖山主景突出. 3“一池三山”模式 4园中之园景观 5林木特色景观 6四季朝暮景观 7历史文化景观 8小园大湖沟通

3.2.4 1环境自然、古朴、幽美 2台地庭院,林木遮荫 3设置侧面小园,供大众歇息 (以上选址、庭院、小园就是中国寺观园林的基本特点。)

3.3 皇家园林

3.3.1大明宫 3.3.2兴庆宫: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唐玄宗李隆基的旧宅。

3.4.1全盛时造园活动的成就: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3.4.2园林的性质: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陵墓寝园林

3.4.3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4.4以诗入园、因画成景法,唐代已见端倪。通过山水景物而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亦已处于朦胧的状态。

3.4.5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是唐园林最重要的特点。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涵蕴。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

3.4.6寺观园林普及:

3.4.7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3.4.8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提高,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3.4.9山水画 山水诗 .山水园林这三艺术门类已相互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第四个特点处于朦胧的状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

四.成熟期(一) -----宋代

宋重文轻武文化繁荣

2.园林实例 城市规划

2.1 2.2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造园艺术方面。

2.3 2.4

3.园林成就:

3.1 私家造园活动突出。文人园大为兴盛。文人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具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色。

呈现“画化”的表述,景题、匾联的运用,又赋予园林诗化的特征,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3.5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五.成熟期(二)-------元明清初期园林

“乾隆盛世”,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成为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并驾齐驱的高峰

乾隆:认为园林更高的境界应该是有身临其境的直接感受:„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

2. 园林代表

2.1皇家园林 C园明园(挖池堆山,江南美景,象征寓意,园中之园,西洋楼景)

2.2私家园林:拙政园

(二)园林成就 :1、士流园林 全面文人化 2.造园理论著作刊行于世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 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5. 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六.成熟后期---乾隆---清末(不到200年)

1、皇家园林经过大起大落、乾、嘉两朝园林建设的规模、总体规划、创新、艺术成就均达高峰境界,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大融糅(三大杰作)2、民间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藏族园林风格具雏形、川派园林形成3、公共园林有长足的发展,它不同于其他类型园林的个性也更突出4、造园理论停止不前5、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园明园

一、园林的规模,由大而小

二、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发展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三、园林的创作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先秦两汉是对大自然风景的写实摹仿,两晋南北朝到宋代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阶段,元以后则是写意山水园林为主流的阶段。

四、早期的园林以“自然化”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为“人工化”——“诗化”,“画化”——所取代,到晚期则演变为以“人工化”为主。

五、园林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诸要素的关系,早期园林的建筑物是简单地散置在山水环境之中,两晋南北朝到清初则自觉地把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经营联系起来,以求得两者融糅谐调的造景效果,但建筑物仍然是处在一个完整的山水环境之中,造园的自然诸要素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

六.园林的人文精神与隐逸主题明显.

“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哲学、美学基础,隐逸是它的基本主题,体现出深厚、浓重的人文精神。寓善于美的古典审美观使文人园林成为隐逸文化基本载体:

隐逸江湖、回归田园

• 知足常乐、恬淡寡欲

• 怡情丘壑,醉心风月

• 娱老、怡亲、继祖、寄傲、养志

; .

:


相关内容

  • 园林植物分类及其应用
    园林植物分类及其应用 一.园林植物分类方法 (一)习性分类法 (二)观赏特性分类法 (三)园林用途分类法 (四)自然系统分类法 (一)习性分类法 1.草本植物 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 2.木本植物 常绿.落叶 乔木.灌木.藤本 ...
  • 桂花树资料
    桂花树资料 桂花树,常绿阔叶乔木.叶对生,叶面光滑,有一种很清新的香味,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具有叠生芽2至3对.桂花树喜欢生长在温暖地带,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不怕寒,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原产中国西南 ...
  • 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第26卷 第2期2011年4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 Vo l. 26, N o 2A pr. , 2011 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河道景观 ...
  •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案 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难点: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 J 一 美术鉴赏 1 定义:运用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 联想 ...
  • 公园景观设计报告
    "生态"在公园规划中得体现 生态"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提 高, 进而人们对生活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的 ...
  • 关于开发许慎文化资源的规划构想
    许 慎 文 化 许慎,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召陵(今属河南省漯河市)人.他编纂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字典,又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 ...
  •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研究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研究,以红梅公园与常州为例 N091001227 许闻翔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红梅公园 [摘要]城市公园,一个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景观组成,一个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城市生 ...
  • 房地产广告文案系列(三)
    房地产广告文案系列(三) 房地产广告文案系列(三)收集了包括熊猫城,开行国际广场,新城市广场,东景康庭,西雅图,芙蓉古城,水上花城,置信玉园,天下青城,天鹅堡,等在内的10个国内房地产广告文案,欢迎欣赏! 熊猫城 文案: 投资3万,轻松拥有 ...
  • 演化经济学面临思维转向:从生物演化到社会演化
    [摘要] 目前演化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物演化思维,它使用生物学隐喻和还原论方法,将自然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入到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中.但实际上,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表现在行动主体.演化特性.演化动力.演化进程以及演化结果 ...
  • 基于认知路径依赖的制度演化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师>2012年第6期 都由其缘由,"每一缘由则产生一个结 果".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