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反思的眼泪只是水 - 范文中心

没有反思的眼泪只是水

07/17

  在集中营里,面对纳粹的威逼,索菲被迫作出痛苦抉择――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则将送进焚尸炉。可是,两个孩子都未能存活下来。而这段残酷的血色记忆,从此成为终生折磨着索菲的心魔。战后,无论她多么努力地尝试开始新生活,也无法摆脱战争带来的戕害和阴影。最终她因不能摆脱噩梦般的回忆而自杀。   这就是二战电影《索菲的抉择》。这部作品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德国法西斯的罪恶,让战争贩子们在人类正义的谴责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面壁反省,彰显出文学艺术的巨大心灵穿透力。   可以反思,这些年同样作为二战中深受法西斯之害的国家,我们除了对日本右翼一波接一波地抗议、声讨,是否曾扪心自问,中国产生了多少像《索菲的抉择》这样经典的抗战文艺作品,让那些逃避战争罪责的日本人也受到震撼、心服口服呢?   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这部恢宏巨著的结尾却是那么意味深长:“好了,葛利高里在多少个不眠之夜幻想的那点心愿,终于实现了。他站在自家的大门口,手里抱着儿子。这就是葛利高里生活中剩下的一切了。这就是暂时还是他和大地,和整个这个在太阳的寒光照耀下光辉灿烂的大千世界相联系的一切了。”   在这个打动人心的结尾,作者肖洛霍夫情不自禁对葛利高里坎坷一生的悲剧结局寄予深切的同情。伟大的战争文学,表现的正是这种超越阶级之上的历史变幻,命运沧桑,以及人类遭遇的精神困境。经典的战争文学从不怕传达复杂矛盾的情感,甚至越复杂越矛盾,才越能带给读者长久深入的思考。   谁能想到,围绕《静静的顿河》的这个结尾,曾经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插曲。有一次,斯大林向肖洛霍夫问到葛利高里的最后命运:“他什么时候会成为布尔什维克?”肖洛霍夫坚定地回答:“我很想劝说葛利高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不想入党。”   苏联文坛无数人要求肖洛霍夫在作品中“介绍”葛利高里入党,这是主流意识的一致呼声。但肖洛霍夫深知,那样一来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将受到无情阉割,作家即使在最细小的地方撒了谎,他也将失去读者的信任。正是肖洛霍夫如此执著的坚持,《静静的顿河》才得以成为世界经典,而非歌功颂德的速朽之作。   可对于我们的战争文学来说,这种深层次触及灵魂反思战争的作品,你能数出几部来呢?   苏联电影《伊万的童年》,着重突出战争对儿童的伤害摧残,用梦幻的美好真诚来反衬战争的冷酷残忍。影片结尾,伊万被绞死的镜头那么震撼人心:德军死亡档案里伊万的照片飘下黑黑的地下室,镜头变幻出伊万仇恨的眼神,跟着出现刑具、绞索、伊万倒滚地上的头部特写。伊万临死前的眼神触动生命最后的珍贵记忆,美好童年,游戏追逐,鲜花遍地……   而在一些国产影片中,我们的小英雄往往显得过于成熟、冷静。至于战争对个体生命的心灵戕害(不管是敌人还是我们自己),似乎未见作家(编导)有所着墨。可是,如果我们总是把主人公塑造得像蜡像一般圣洁,最终也会跟蜡像一样苍白。   没有反思的眼泪只是水。我们是时候梳理反省一下中国的战争文艺创作了。要防止滥制更多“抗战雷剧”般的肤浅之作,除了体制要提供更宽松的创作空间,还需要努力发掘我们倡导的主流价值与普适价值之间的思想交集,不断提升战争文学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如果要在更大坐标上讲述好中国故事,就应该重温一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对同行们的谆谆告诫:一位作家的内心里如果没有怜悯、自尊、同情这些“古老的真理”,任何小说都只能昙花一现,不会成功。因为“他不是写爱情而是写情欲,他写的失败是没有人失去可贵东西的失败,他写的胜利是没有希望或同情的胜利。他不是为遍地白骨而悲伤,所以留不下深刻的痕迹。他写的不是心灵而是内分泌……”   (摘自《南方周末》)


相关内容

  • 观后感的一般写法
    电影观后感的一般写法 第一. 先简要的介绍剧情. 第二. 从中选择些个你感兴趣的或感动的情节来议论或评价 , 确立你的中心.(这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 由以上选择的情节,根据你跟剧中人相似点,联系你自己 的经历或接触的人,通过描写记叙来丰富 ...
  •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今天要讲<第一次抱母亲>.我让学生预习完以后,便开始检查自学的情况. "谁来朗读课文?"我话音刚落,全班七十多名同学几乎同时举起了手,就连性格一贯内向.一发言就有些口吃的小丽也举起了手. "请小丽第 ...
  •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篇一:<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 长大了>教学反思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本课是从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来变化较大的方面入手设计的,主要由 "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好孩子&q ...
  • 1相爱的人
    1 相爱的人,不一定会结婚,而结婚的人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 2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 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想得太深. 3 爱一个人不一定就要拥有,但拥有了一个人就应该好好的爱她呵护她. 4 爱是一种残忍, ...
  • [稻草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认识<稻草人>作者: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 ...
  • [周总理的四个昼夜]观后感(教师)
    实事求是 全心为民 --电影<周总理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从小最尊敬的人就是周恩来,一直以来教育学生我都会告诉他们有一个叫周恩来的少年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2014年4月20日晚上,我校组织全体老 ...
  • 背影解读之解读
    <背影>"解读"之解读摘要:蒋济永先生在他的对<背影>的解读中出现了以主观替代客观的误读,提出<背影>中的"父亲"的形象实际上是"母亲"的论断, ...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尝试如 ...
  • 电影南平红荔观后感
    一名教育工作者观看<南平红荔>观后感 3月28日下午单位统一组织到报告厅观看电影<南平红荔>,电 影从开始到结束会场非常安静,有不少同志在观看过程中不停的掉眼泪,作为我本人,现在为人父母,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要 ...
  • 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选择离婚吗?
    http://www.huazhen2008.com/ 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选择离婚吗? [ 花镇] 没有挽回不了的情,只有不想挽回的心 挽回恋情成功故事 现代社会的婚姻变得越来越脆弱,夫妻关系不好就想着离婚,很少有人会勇敢地面对婚姻问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