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输出研究 - 范文中心

中国资本输出研究

10/26

`   [摘 要]资本输出是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商业活动及资本市场运作的一种成长方式,是资源优化配置走向国际化的体现,也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近几年,中国正在逐渐实现由资本净输入国向资本净输出国的转变。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潜在的市场,确立了自己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接下来10年里,中国将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快中国资本输出的步伐。   [关键词]资本输出;贸易壁垒;金融危机;直接投资      一、中国已经走向资本输出大国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2008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统计显示,2008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29.203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23%;对外金融负债14.013亿美元,增长17%:对外金融净资产15.190亿美元,增长31%(数据来源:WWW.safe.省略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通过对2008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2008年底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分析可得出结论,中国在存在大量资本流入的同时,也存在大幅度上升的资本流出,这种资本流动大进大出的特点告诉我们,我国在继续吸引外资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也存在扩大对外投资的空间。中国将从输出商品的大国,逐步过渡到同时又是输出大量资本的国家。据渣打银行的估计,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降达到1500亿至1800亿美元,同期吸引的外国投资约为800亿至1000亿美元。到2009年底中国的对外投资额将有可能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这将意味着中国从总体上已经由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      二、我国快速走向资本输出的原因      1.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大量积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数量有较大增长。然而富余的外汇储备并非完全是件好事,这些数量巨大的外汇资产对我国的宏观政策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给货币政策和汇率造成的压力也会长期存在,数量巨大的储备资金急需要寻找到合适的用处。为了合理的利用过量的外汇储备来寻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以确保外汇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中国大量的外汇都用来购买外国债券用以缓解过量储蓄的压力。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由中国政府控制的大型国有公司频频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将国内的过量储蓄转化为对外投资头寸,全面发挥外汇资产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缓解宏观决策上的压力。资本输出在保证外汇储蓄安全性和保值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不仅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增强了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2.绕开贸易壁垒,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中国作为商品输出大国,经常遭遇到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围追堵截。根据中德两国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出口第一。这个“第一”的称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反而会招致欧美各国通过设置贸易壁垒而对我国商品输出而发难,使得我国的出口商面临严峻的外贸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绕开贸易壁垒,减缓贸易争端和摩擦,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对外资本输出就成了一种非常有利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资本输出在别国设厂进行生产,形成生产地和销售地的统一,这样也就不存在市场进入的障碍了。资本输出作为一种替代形式,间接的实现了商品的输出,由此,资本输出帮助商品出口顺利地绕过了贸易壁垒,同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还可以通过获取技术、品牌等战略性资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而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3.中国存在巨大的矿产资源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越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会更大。中国的矿产资源有限,很多都存在短缺,人均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需靠大量的进口来满足冶炼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国外的矿产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逐年攀升,对其它的矿产资源诸如铜、铝、锌的需求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巨大的需求和本身资源的短缺,除了通过进口来协调和平衡,资本输出的方式并购海外资源类的企业也为未来的资源供给提供了一个重要选择。大量依赖进口来缓解矿产资源的需求紧张,将会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一旦供应渠道出现问题,将会是我国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十分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安全。近两年,一些跨国的矿业企业纷纷加速并购,以求进一步控制全球的矿业资源的储量、产能及市场份额。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机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己由矿业资本输入国变成矿业资本输出国。   4.金融危机的推动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发达经济体顿时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许多国家面临严重缺乏资金的困境。此时的国际资本、跨国投资与并购活动急剧萎缩,中国却以其10多年的积蓄储备和其持续的经济增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异军突起,由中国政府控制的大型国有公司更是频频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中国政府还积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以提高其整体的借贷能力。处于危机中的各国出于对外国资本的迫切需求,纷纷到中国寻找买家,各国政府对外来资金的限制也有所放松,政治门槛也又有所降低,再加上中国本身拥有的充足的资金,为中国对外投资和参与国际并购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5.争取价值链战略环节优势的迫切需求。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价值链分析法”,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广泛的深入到跨国生产过程和全球生产网络之中,但中国产业体系的深度却远远不够,长期停留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发展,却无法深入到产业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整个流程,以致于当前中国的许多产业仍然停留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在整个价值活动中制造活动所占的比例在下降,制造活动所产生的价值也在下降,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变企业经营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收购欧美企业已经很成熟的技术品牌,给中国企业“去制造化”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也给中国企业向研发、设计和服务环节延伸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条件。在2009年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时,在收购悍马品牌的同时还收购它的整个团队,获得其关键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这次收购告诉我们,制造业从欧美向中国转移,已经从当初的部分转移进入到整体产业链转移,从研发、制造、品牌、分销、物流全链条的转移。要转变当前中国大部分企业单一的产品大规模生产的生

产方式,弥补研究、开发以及营销、品牌、售后的经验不足,通过资本输出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也是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中国资本输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正在由商品输出快速的向资本输出转变,在这风风火火并购风潮中,中国对外投资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在2009年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中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1/3成功,1/3失败、1/3持平。   1.对外投资需求加大,但欠缺投资能力。中国企业参与并购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大型国有企业,二是比较优秀的民营企业,这些大型的国有企业虽然稍具实力同时也拥有一些经验,由于内部产权不清晰,激励机制不够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很难立稳脚跟。另外一些在国内竞争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虽然在国内实力雄厚,一旦转身投入到国际市场上却还是略显实力偏弱,尤其是缺少国际化投资经验和对外交往的人才,给资本输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不成功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缺少用于国际化的高端、有领导力的优秀人才,没有能够了解当地语言、法律和熟悉产业技术的拥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复合型人员,中国资本正走向世界,人才缺口却令人甚忧。要成功的进行对外投资就必须要具备人才、认知、经验等方面对外投资的能力,全面掌握对外投资能力就必须进行对外投资的实践。对于当前国内一些经验缺乏的企业来说,在面临刚刚起步的国际化经营道路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小市场、小技术领域作为起步,这样既可以避免发生重大损失又可以不断积累国际经营的经验,同时对于拥有领导才能的高端人才的培养同样刻不容缓。   2.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在对外投资时缺乏战略合作。通过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成功的海外投资经验,发现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都会跟随本国的跨国公司业务,在相应的东道国提供非常系统方便的金融服务支持,使得本国的金融业和跨国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抓住了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当前中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产业之间、行业之间都缺少必要的战略协作,尤其表现在金融业和非金融业上。基于别国对外投资的成功实践,我国的金融机构应紧随中国资本输出大踏步全面发展的步伐,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与企业的跨国并购和跨国经营相结合,培育具备国际作战能力的中国本土投资银行,促进我国资本输出的健康与稳定发展。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些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资本输出过程中的中国元素与复杂国际元素的碰撞所呈现出的多元化、综合化、复杂化的特点,使得银行提供单一产品或简单服务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这些企业“走出去”的需要。   3.缺乏对政治、文化、技术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都存在认知上的欠缺,对于东道国的文化、商业环境和法律制度缺乏了解,导致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并购对象的复杂程度超过自身的控制能力等问题。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即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东道国的商业文化,获得东道国政府、工会组织等商业团体的信任,想办法让当地员工认同中国企业和品牌,认同中国企业文化。我们不仅需要政府提供优质服务,而且需要法律、会计、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提供各类专业服务。目前,我国这类社会咨询服务机构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阻碍企业向外发展,而且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对海外经营和国内的差异还缺乏认识,对于适应当地法律和管理文化和与当地政府协调处理的经验明显不足。在文化上,我们需要了解外国的商业文化,也需要让别国了解我们的儒家文化。加强文化上的沟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上的摩擦。中国对外投资的研究和探讨不应主要集中在经济的领域,而是应加强对政治、文化、技术等因素的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比尔・鲍威尔,未来10年中国降有望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J],海外经济评论,2009(43):8~11   [2]钱元熙,稳健迈出资本输出步伐[J],环渤海经济隙望,2009(1):10~12   [3]郭羽,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资本输出国码[J],沪港经济,2008(2):47~49   [4]林峰,中国的资本输出与变动中的世界经济秩序[J],化工管理,2007(10):14~17   [5]刘伯饶,以输出资本规避贸易壁垒[N],经济视点报,2005(010)


相关内容

  • 风险投资高级管理人才的分类开发与资源整合
    作者:杨志晨 行政论坛 2003年12期 高素质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决定风险投资的成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引领中国的新经济涉险过关,应对加入WTO后风险资本市场的严峻考验,需要善于驾驭风险的高素质人才.应根据风险投资高级管理人才的特质与其开发 ...
  • 外汇储备成负担?听见资本账户开放的脚步声了吗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周一表示,资本账户赤字对中国来说可能是好事,因为它可以抵消经常账户的盈余,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必持续地积累下去. 金中夏周一在北京出席一个论坛时发表讲话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未来会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而继续 ...
  • 近代中国经济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 ...
  • 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新动力
    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新动力(转型动力) 文/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教授 辜胜阻 < 人民论坛 >() 如果把过去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的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那么中国经济面临着第二次转型.在未来的10年乃 ...
  •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日益增强,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地感受到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 ...
  • 政治经济学精选问答题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 1.什么是商品?它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体现着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商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 )商品是有用的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无用的物品不具有 ...
  •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特里芬难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逐渐被接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特里芬难题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本文立足于特里芬难题和它 ...
  • 朝鲜族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东三省朝鲜族海外移民问题初探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陆续移居海外,迁入韩国者大约有40万:光是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在1991年至1994年迁入俄罗斯者为3万多:还有在1995年大约2万左右的人去了美国.加拿大.中 ...
  • 河南经济发展的索洛模型分析
    提高,TC对产出的作用在增加,根据索洛模型(1.3),是人均固定资本的增长和科学 河南经济发展的 索洛模型分析 ■◆ 韩 军 博士生(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