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 - 范文中心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

10/08

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

日期:[2012年12月16日] 版次:[AA28] 版名:[随笔]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加

载中... 条

人文精神

□周泽雄 知名作家

在国内每个公共交流地带,人们都能看到一场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的战争。双方忙于奚落,好像分属两个敌对家族。

在经典的思维分类中,并无“文科生思维”与“理科生思维”之说,在最好的情况下,两者分别对应于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但当文科生与理科生相向怒视时,他们不会认为对方正在恰当地使用艺术或科学思维。由此,我们也能大致看出问题所在,并对下述场景见怪不怪:通常,总是那些科学思维能力极度孱弱的家伙在鄙夷理科生,总是那些艺术思维能力极度低下的家伙在嘲笑文科生。换言之,他们竞相炫耀的乃是自己略有寸长的技能,竞相嘲骂的则是自己所知不多的领域。因此,尽管嘲骂得很带劲,看上去却像两个这样的人在夸夸其谈,一个独眼龙在强调自己的“一目了然”,另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在表演着“四两拨千斤”。

并非所有争论都会引发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一群高智商的理科生在探讨某个数学难题时,他们不必担心文科生突然杀到,一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好者在争论卡拉马佐夫的性格时,也不易受到理科生的滋扰。话题的专业性与话题的排他性往往是一回事,一个连基础计算机术语都不懂的人,不可能去职业黑客论坛上搅事。可见,一旦出现了双方以“文科傻妞”或“理科呆子”互嘲的争执,所涉内容一定具有某种公共性,争论方式也一定伴随着业余性。

我以为,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无论起因是什么,都不妨将病因归纳成“真善美错位”。粗放地说,人间一切话题都不出真、善、美三项,它们既可以分别对应于科学、道德和艺术,也可以分别对应于真假、善恶和美丑。可以想见,当文科生嘲笑理科生时,他们已然坚信:对方正试图将善恶或美丑问题偷渡成真假问题。同样,当理科生嘲笑文科生时,他们八成也认为:对方正试图用善恶或美丑问题,来掩盖更为关键的真假问题。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是一对粗陋标签,它们只能对应于如此错位的场合——— 如果标签贴对的话。

我们知道,真善美不是一组平行概念,其排序方式不容颠倒。一个话题可能同时包含真善美三端,或兼含两项,只是侧重点不同。大略而言,真居于优先地位,善不必与真兼容,但也不应与真为敌,正如美不必与真善为伍,但也不应与真善敌对。

信仰上帝不是为了排斥科学,而是为了安顿心灵。司法案件的审理通常是一个求真得善的过程,但只要“求真”受到了践踏,善或正义也将失去凭依。

从思维层级上看,理科生思维与文科生思维具有等量的粗陋性,它们同属思维呆板的表征,但说到负面效果,就不是一回事了。当一种论证被贬斥为“理科思维”

时,它可能含有拘泥和钻牛角尖的特征,它费劲提供的证据、辛苦罗列的事实,可能被视为琐碎或无关宏旨,但只要对方严守“理科思维”的界限,它就很难表现出更大的弊端。毕竟,无论该理科思维针对的是事实、证据还是推导过程,它是否属实,多是可以检验和复核的,一旦出错,他人也能依照更加规范可靠的方法加以推翻或完善,我们不必担心从中释放出额外毒素。无论科学真理还是事实真相,从来不以悦己娱人为目的,故文明人的基本准则是:永远不要对事实和真相忧心忡忡。

再看所谓的文科思维,就其惯常表现及负面性而言,或许也只是徒增笑料,我们不必夸大其凶险性,但该种思维经由滥用,危害性也会臻于无穷。高举某种自以为正义无比的旗幡,就可能诱使他养成对真理、真相的不耐烦,一旦这个“他”牵连着某种公权力,这份不耐烦还可能制造出巨大灾难。追溯各种社会性灾难的缘由,再试着还原其思维配方,我总能觑出文科思维的特征。比如,再差劲的理科思维也不会推导出“亩产十万斤”的“大跃进”狂热,假如我们一定要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

争”或“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等论断寻找一个思维标签,“文科思维”多半是最贴

切的;在我看来,后一个判断已经具备“受迫害幻想”的征兆了。顺着我之前的界定,文科思维一旦趋于恶性化,它总会体现出如下症状:当事实或真相明显不应受到忽视时,论者试图从善恶或正义的角度,将其或轻描淡写,或釜底抽薪。

托马斯·杰斐逊说过:“在一个共和国,由于公民所接受的是理性与说服力而不是暴力的引导,推理的艺术就是最重要的。”结合小文题旨,我也可以把“推理的艺术”暂且替换为“公民理性”。一位成熟的现代公民,当然会对粗陋的文科生或理科生思维看不上眼,但绝不是因为自己正好属于敌对的一方。通常,他已然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先决性,除了科学理性,他还受过逻辑学的训练,他懂得尊重经验和常识,他对真善美的排序有着清晰体认,同时也视三者的交集为自然。简而言之,他不会存有文科生思维还是理科生思维的机械两分法,更不会加入任一方的战团。

实际上,如果资料充分的话,我们可以在每一位伟大科学家的身上,窥见情感或直觉的力量,正如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身上,也会闪现出某种理性的秩序。电影《美丽心灵》的结尾,主人公约翰·纳什在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大会上说道:“我一直相信数字,不管是数学还是逻辑,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经过终生追求……我发现,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的原由。”这个貌似乖谬的说

法,含有至深意味。影片还告诉我们,正是一位妙龄女郎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酒吧里的霓裳一现,诱发纳什发明了奠定其博弈论大师地位的“纳什均衡”理论。这有什么奇怪呢,古希腊人从数字中精确提炼出的“黄金分割率”,不也给予艺术以巨大持

久的恩惠吗?然而,固执于文科生与理科生之争,对此定然困惑莫名。

鄙视链——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优越感之社会心理分析

你有没有注意过生活中各种流行的“鄙视链”?

看原版《纽约客》的鄙视看《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的,看《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的鄙视看《读者》的,看《读者》的鄙视看《知音》的……

用iPhone 的鄙视用B lackB erry的,用BlackBerry 的鄙视用三星galaxy 的,用三星galaxy 的鄙视用诺基亚E 系列的,用诺基亚E 系列的鄙视其他一切手机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金立…… 玩豆瓣的鄙视泡天涯社区的,泡天涯社区的鄙视玩猫扑的…… ……

鄙视链就像是食物链,鄙视,被鄙视,鄙视多少人,被多少人鄙视,这些都直接意味着你与这个社会最核心价值的距离。

文人相轻是最传统的鄙视,但现在跳出了文人圈,变成了一种大众娱乐。没有羡慕,只有嫉妒与恨。我好,你坏!我优,你劣!我高级,你低俗!我核心,你边缘!……所有的轻视、蔑视、鄙视都不过是一场最懒惰的自恋而已。

在鄙视已经变得公然、无畏、无所顾忌的当下,似乎不鄙视无以证明自己的优秀、高端与成功。你鄙视我,我鄙视他,鄙视食物链将消弭的等级制度再次建构,竖中指、翻白眼就是隔开自恋、自卑的“宫墙”。

鄙视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

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的狂放达人嵇康用“文人相轻,先轻后重”探讨学术争论之道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这个词日后会成为文人之间争风吃醋、相互“践踏”与倾轧的托辞,更没想到,这场游戏会扩撒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成为一条条“相轻”的“食物链”。

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

穿Topshop 的鄙视穿ZA RA、H & M的,穿ZA RA、H & M的鄙视穿V erym oda、O nly的,穿V erym oda、O nly的鄙视穿美特斯·邦威、以纯以及堡狮龙的……

鄙视无处不在。虽然,包括嵇康在内的竹林七贤个个是翻白眼的高手,他们鄙视名教、鄙视假道学、鄙视俗人。

但是,倘若他们看到如今的“鄙视链”,怕是也要羞愧万分,自叹不如吧!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很多人会说,鄙视是没有道德可讲的。

芸芸众生皆平等,身为现代都市的一员,自然是不会随意地竖起修长的中指,或者是无意中让眼睛流露出睥睨的余光,更不会双手呈“八”字“掐死”别人的尊严。

不过,对于这些不入流的竖中指者、睥睨者以及动不动摆出一副唯我独尊姿态来的人们,你会怎么办?

坐在一隅,高高挂起?太淡定

跳出来,指责或打架?不文明!

那,怎么办?怕是只能哼哼地在心里嘀咕一声,暗自指责对方没水准,然后用满含着公平、平等的现代思维光芒的“余光”杀死不平等的罪恶。

鄙视,不仅像是一条食物链,更是当下社会宿命的怪圈。

鄙视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是最懒惰的自恋

“完美的自恋,歹毒的投射,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虑的、不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有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和别人相处。”向日葵心理创办人、心理学家胡慎之在看了一张有关空姐、飞机师以及机务相互鄙视的图片后这样评论。

正如他所言,中国人的生活是比较出来的。在这个需要榜样的社会里,每个人从小都活在一个阴影之下,他就是长得高帅、成绩好、聪明、听话以及无所不能的隔壁邻居家小孩,而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等着媳妇熬成婆,让隔壁邻居家小孩也终于有天被践踏在睥睨之下。

“自我的尊重以及对别人的尊重都已经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剥夺得只剩自卑的人该如何找寻到自尊?就是把别人看得很糟糕。鄙视就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胡慎之说,“这就像是中国人的阿Q 精神一样,这是无能为力的自我防御机制。”

羡慕是鲜有的,嫉妒与恨成了最真实的。在硕大的世界里,那个隔壁邻居家小孩竟然化身无数,如影相随———有钱的上司、有权的领导、睿智的同事,即便是最不入眼的那个旧同桌在同学会的时候带来的男友也是高帅富……难道混迹社会这么多年就如此被打败了?当然不行。自信,强烈的自信必须要释放出永不言败的气场来。这就像即便肉身是32A ,也需要与一帮36D 的辣妹们同行。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鄙视她们的灵魂只有32A.“奴家亦有波涛汹涌,只是波涛在何处。”即便这是假设,也能救赎自己的自信。

鄙视,这种方法不可谓不简单。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要将对方的缺点放大,即可满足自我优越感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个旷世美男那咯索斯(N arcissus)需要涟漪湖水为镜爱上自己,而我们则是需要以他人为镜,通过轻视、蔑视,让自己“生长”出鲜花一样的羽毛,受其他没有羽毛者膜拜。鄙视,就是裁判别人,然后,获得自我价值感。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是路人的“泄欲”

鄙视,这一词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不平等姿态。我好,你坏!我优,你劣!我高级,你低俗!我核心,你边缘!……我与你始终都处于天平的两端,我的与你不同才能显示个性。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看来,鄙视别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贬低别人亦是在抬高自己。下面有人垫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从同质性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化中,本来社会已经往多元化发展,自然就会有所不同。而又有人往往摒弃不了那些秩序之别、等级之差,只能用传统的等级制度来论证自己的差异性。”于长江说,“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找寻认同。在鄙视别人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的群体。而这恰恰是一种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恰恰是游离于统治话语霸权周边的人在意淫。这正如真正的世界核心的建构者———那些欧美的主流文化,他们已不需鄙视谁。而晃荡在他们周边的游离者却正在用鄙视别人去显示自己与主流的贴近,同时亦是在悄悄地透露出身处边缘的无力。这就像是听BBC 、看Discov-ery 、穿Topshop 这些被认为是在鄙视食物链顶端的一众,无一不是贴近欧美主流文化,他们在偷偷地述说着世界的秩序。即便这些种种鄙视表面逻辑,是以智商、年龄、创意、国际化等多个范畴划分三六九等。

鄙视者无需得意。被鄙视者也毋庸沮丧。因为,切莫以为自己占据鄙视链的顶尖就能君临天下,

高枕无忧了;也切莫认为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蚂蚁不也吞象吗?土得掉渣的红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为LV 的新欢了吗?德艺双馨的苍井空不也成为公知的偶像吗?……谁鄙视谁?谁又被谁鄙视?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说不准,什么时候,被鄙视的哪个环节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级”翻白眼;也说不准,什么时候,鄙视链就头尾相连,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无限巡回了。

所以,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

因为,前一秒种,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长路地爬到鄙视的顶端,还没看得清可以鄙视谁,笑话谁,就又被秒杀,跌落在另外一个人的白眼里。

在鄙视的怪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鄙视链之心理分析

1. 智商优越感。看英剧的觉得自己智商高,看韩剧台剧内地剧的被认为“脑残”;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随便扔一个薛定谔定律出来就能把他们吓哭。

2. 年龄优越感。年轻人看不起老年人,85后就说“我们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回忆童年,你们70后是回忆上辈子吧”;成人歧视小屁孩,比如逛天涯社区的经常会说,咦,怎么贴吧的小屁孩也来混天涯了。

3. 时尚度优越感。新潮歧视老派,这不是说年龄,而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同龄人也分保守派和潮人。

4. 原创优越感。这就是山寨台湖南卫视以及国内各种山寨产品被鄙视的终极原因。

5. 品位优越感。自以为高雅的看不起显得庸俗的,所以号称喜欢《读书》杂志的没准天天晚上是抱着《知音》和《人之初》睡觉呢。

6. 国际化优越感。大众印象里,基本上欧美最好,日韩次之,港台凑合,感谢朝鲜、印度、非洲等地的存在,让我们还能靠调侃他们赢得一点平衡感———这当然不对,但这种潜在现象不能假装没看见。

7. 小众优越感。人类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比如富豪得靠花钱来突显和穷人的区别,而另一个逻辑就是,喜欢的东西越小众就越拽,显得自己品味独特。

足球联赛鄙视链

意甲>英超>西甲>德甲>法甲>中超>中甲

“意甲第一”就是意甲球迷唯一认可的逻辑 世上最渊博的老头艾柯写过一篇文章骂球迷,中心思想就是“球迷是这个星球上最奇怪的物种”,而中国的意甲球迷则需要再加上一个最———最最?最最是什么逻辑,切记,不要和意甲球迷提逻辑,如果有逻辑的话,那么“意甲第一”就是他们的逻辑。

英超是现在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联赛,然而在意甲球迷眼里,英超是“英糙”,他们除了看不起英超的“强调身体与对抗且节奏很快”,也看不起英超的金元足球,前有切尔西,先后曼城。但是他们却对意甲菜地一样的球场视而不见,对“电话门”熟视无睹,每一个意甲球迷心中一定有一份《环球时报》,不然他们怎么能快乐得如此理直气壮。

请看下面这首“文艺复兴”味十足的诗,或许能明白意甲球迷的心:

亚平宁的海风轻轻拂过,宛如一首夕阳之歌,

当歌声悠悠飘过,就像逝去的年代不能忘怀。

这时我们才明白,

面前的他们原来是我们的寄托,托蒂和皮埃罗,

当他们随着海风一笑而过,当他们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当他们用进球勾起我们的记忆时,

我们才懂得,

就算没有明天,

就算没有未来,对他们的那种感觉依旧存在。

就像上面这首诗一样,意甲球迷往往都会陷入往昔的美好回忆不能自拔,那些美好回忆是米兰王朝的荷兰三剑客、国米的德国三驾马车,以及韩乔生、宋世雄的解说。谁叫意甲是第一个引进中国的联赛呢,而他们也是中国的第一批通过电视观看国外高水平联赛的球迷,这个“根”屹立在那里,他们是一定要寻的。

其实,除了意甲球迷看不起其他所有联赛之外,后面的排名大致靠谱,“为什么都是超,英超会看不起中超呢?”这类问题需要解释吗?

电视剧鄙视链

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

“我喜欢看英剧,至少我喜欢这么说。”基本上,国内的英剧粉提及英剧,多少都有点品位上的优越感,尤其是,近期中产以及公知最爱的《南方周末》以两大篇文章专门解析热门英剧,百度英剧吧里有人直接说,“看到这报道,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啊”,好像他们不是英剧观众,而是英剧编剧一样。虽然他们对报道里“英剧美剧实无高下”这个论断不太满意,没有高下,他们的优越感就没有依托了嘛,《南方周末》不太懂事啊。 英剧确实比美剧更有文艺范儿,文艺范儿的一大标

志就是闷。看美剧会很安心,最少三分钟发给你一个笑点,总不至于看睡着,而英剧整体上催眠效果要好些,你有耐心忍一忍,进入状态之后才能体会到英国人的傲娇和蔫坏。比如豆瓣打分高达9.3分的英剧《黑镜》,夸它是“神作”的都算克制了,首相为了救王室公主,必须当着全人类跟一头猪**,多重口味,但人家拍得严肃、深刻、唯美、荡气回肠。

一本正经地演绎荒诞,在高贵冷艳的形式感下耍贱,是英剧的核心价值。《黑镜》中,首相视死如归地走向那头即将与他合体的猪,他的手下贴心地表示,我们已经找了一头性格最婉约的母猪了。《唐顿庄园》里,“中产”、“律师”都是贬义词,观看乐趣就是等着他们被真正的贵族羞辱,以及等待“我的孙女还没堕落到去纽约混的地步”这种霸气台词。当然,英剧里同性恋大面积分布,《神探夏洛克》基本上就是以福尔摩斯和华生为主角的高智商纯爱片,腐女看得超high.

哪怕英剧粉只是为了看男男奸情或者迷恋“没品笑话集”式的无底线笑话,也丝毫不妨碍他们的拽。他们给出的喜欢英剧的官方理由往往是“耳朵只接受伦敦音”,并且在提及英剧名和角色名时一律用英文。专栏作者咪蒙有一次不顾个人安危攻击了一个英剧演员丑,立即受到英剧粉的海量围攻,最主流的攻击就是:“英剧你根本看不懂,滚回去看你的日剧韩剧吧,脑残!”

日剧粉这时候不爽了,“日剧韩剧”两个词排名必须分先后,他们的骄傲感来自至少日剧还有小清新或者黑色幽默的味道。看遍全球电视剧的资深宅女周二有个权威论断,英剧高明、耐看,但稍闷;美剧笑点密集,台词高杆,但剧情上缺乏新意,永远都是:1. 骂政府骂资本家骂法官。2. 发现特异功能A ,发现特异功能B ,发现特异功能C.3.A 和B 睡了,B 和C 睡了,C 和D 睡了,D 和A 睡了。日剧常无厘头,但真是愿意冒险的,什么冷门题材都敢拍。至于韩剧嘛,演员和衣服好看就行了。

在周二看来,各个剧的粉丝互相掐架互相鄙视非常无聊,看个剧而已,每种剧都能满足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她完全能在最冷门的英剧《诺妞的奢华喜剧》和国内穿越剧《步步惊心》之间自由切换。真正能挑战到周二的底线的,也就是《林师傅在首尔》这种“神剧”了,这已经不是山寨韩剧了,是山寨韩国人,在成都拍的假装在首尔拍的,中国人假装韩国人,唯一正版韩国人只有张瑞希一个,明明是《张瑞希在成都》嘛。

网上有不少“韩剧粉更脑残还是穿越剧粉更脑残”的比较帖,跟帖者都表示很挣扎,“二者不相上下很难比啊”。国产剧的粉丝至少还可以有“爱国”这个幌子,比如他们攻击不喜欢《爱情公寓》的人,就说对方崇洋媚外(但《爱情公寓》大把抄袭美剧英剧就不崇洋媚外了吗),而韩剧粉的舆论环境就差一些了,《南都周刊》曾经做了一个专题,光是标题就能把韩剧粉气吐血,“珍惜生命远离韩剧,三大套路让你脑残”,看那架势,好像爱不爱韩剧就是一场IQ 测试,台剧和内地穿越剧同理。

最搞笑的是,男人常常看不起女人看言情剧,说太弱智太脑残,剧情这不合理那不现实,问题是,他们看**、看流氓动画就崇高了就伟大了就聪明了?咪蒙有个论断,“言情剧就是女人的**。玄彬、李敏镐、陈柏霖就是我们女人现阶段的苍井空。大家都贪心,只不过男人想要无限的多元的性,女人想要无限的多元的爱。难道性饥渴比爱饥渴还高级?大家都意淫,言情剧好歹还意思意思来点背景来点剧情,**就纯粹是痴汉乱搞美少女,流氓动画更不要脸,主题就是无辜宅男被全球美女**。敢问这有逻辑吗,现实吗,合理吗?实在很想告诉男人这物种,意淫也是要讲职业道德的。”

搜索引擎鄙视链

谷歌>百度> BING、搜搜、搜狗>人民

用必应搜索的太少,百度粉都懒得瞧不起他们

“谷歌的确要比百度好”,国内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Y isu原因归纳如下:

1. 谷歌的搜索结果中,若你搜索的网站是病毒网页,谷歌会给出病毒网站提醒,百度则不会。

2. 谷歌的广告只会出现在搜索页面的右边或者顶部的独立区域,并且用竖线、底色与其它的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地区别开来和加上“赞助商链接”,一般不会混杂在搜索的结果中,而百度则喜欢这么干,最近几年百度发生的“百度一下,你就上当”事件多是由于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将欺诈网站放置在真正网站的前列,导致不知情的网民上当受骗。

3. 百度的商业味太重,你搜索的关键字的首页基本都被竞价排名出价高的企业占据了,很难找到你需要的真正自然搜索的结果,谷歌虽也是商业化公司,但它基本上是以全自动的搜索方法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搜索结果的影响,不接受付费的竞价排名,亦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序位置,而是依照点击人气、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排列,你需要的搜索结果基本上都会放在首页。

4. 百度为了适应国内大环境而进行了自我阉割,其搜索内容不少都是和谐的结果,而谷歌的不妥协是它退出中国的重要原因,所以谷歌能搜到你在百度搜不到的。

5. 百度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布局没有谷歌的看着顺眼。

6. 百度的搜索排名技术没有谷歌权威,谷歌的本土化搜索在李开复在任时期做得已经不比百度差了,至少我用谷歌搜索时比我百度搜索更容易找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7. 谷歌的节日logo 每次都能给人惊喜。

然而,Y isu也承认对于绝大多数中文用户来说,百度要比谷歌好用,“百度比较快,因为谷歌的服务器都在香港或者国外,百度有百度快照,搜索敏感词时百度的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而谷歌干脆是该页无法显示。”从这个角度来说,谷歌用户的优越感来自使用谷歌带来的“附加属性”,比如会翻墙。

微软的必应(Bing )是属于躺着中枪的,由于用户群体实在太小,百度粉们都懒得瞧不起他们。腾讯的搜搜和搜狐的搜狗,理由同上,谷歌百度之战他们实在不该参与,就算是被瞧不起,也是顺便的。

至于人民搜索,那是什么?

游戏鄙视链

主机单机>国外PC 单机>国外网游>国内网游>网页游戏、QQ 游戏

把星际争霸称呼为“星际”或“SC”都弱爆了!

谁说游戏低级,玩家会表演一秒钟翻脸。游戏设计专业毕业生T N T说:“网游体现合作竞争等主要倾于社交,体现游戏的某种类别功能,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完美诠释游戏的本质。首先你得抛却游戏难登大雅之堂的落后观念,事实上游戏与电影小说一样本身富于魅力的表现形式,光与影的旋律,信息的舞蹈。单机较之网游的优越很容易联想:就是将所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分配于游戏本身,你能想象更好的画面,丰富的C G,适时响起的优美声效……一切都是完整唯一的世界观下的产物,因为基调是一次冒险、一个故事、一场游戏,所以一切都为这个主题服务,理应获得更好的展现,不必为了社交等让步。”哎哟,玩游戏这件事好宏大、好唯美、好伟岸哦。

私人泳池之于公共澡堂,能粗浅概括单机粉的优越感来源。

别以为玩游戏就不能**了,游戏地带**指南就是:

1. 首先!能说英文名的绝对不说中文!再者,如果这个游戏的名字有大家常用的简写称呼,你就用它的全名。如果这个游戏的名字大家称呼它的全名,你就写它的简写。比如:星际争霸叫什么?星际?俗!一般人叫它简称SC ,这就跟那些叫星际的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过这还不是**级的,想**,就多动下键盘,叫StarCraft ,注意这个S 和C 要大写。这么一说,那些游戏龄在6年以下的自以为“老玩家”的初级**犯心里一震:哎呀,我怎么就没这么叫呢?失误啊。再说一个,比如暗黑破坏神2. 叫D iablo2,就达不到**的水平,要叫D 2,当那些小白疑问:D 2是个什么东西?你回答一句:D iablo2,想想那些连暗黑2英文名都不知道的小白会感觉自我多么的渺小?而那些知道的人也只会惊呼:哦!原来是这样…

2. 要略懂点游戏术语。什么?你说你知道特殊怪物叫Boss ?你难道没看到现在网吧里那帮玩传奇、魔域的笨蛋都知道Boss 长Boss 短地瞎叫了吗!不要求你们在这点装得多高端,但至少要跟低级玩家划清界线!这个魔兽世界的玩家都知道一些。比如引到多余的怪物叫A D D,仇恨超出叫O T,范围伤害魔法叫A O E.

3.A :“你玩XXX 吗?”B:“对不起,我对PC 平台上的游戏不感兴趣……”仅此一话,绝对能让那些连PC 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小P 孩瞬间低你无数个档次

什么?你也不知道?孩子,别来**了,回家吃饭吧……

微博鄙视链

tw itter /饭否>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其他微博

最拽的是留下去冰岛的字样,从此不在微博上出现

和社交网站一样,微博(m icroblog)同样拥有莫名其妙的食物链结构,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推特和中国最先流行起来的微博——饭否无疑占据食物链顶端,这些微博的使用者不少在其他微博的使用者前有着隐隐的骄傲。

而目前最大众化的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微博的代名词,自然在食物链中拥有第二顺位,依靠庞大Q Q 用户量也拥有不俗影响力的腾讯微博紧随其后,而剩下的微博几乎可以被统称为其他微博,悲剧地在食物链中垫底,甚至可以调侃一句:“用那些微博的人真的不是僵尸粉丝么?”

这个吊诡食物链的形成存在于一个吊诡的逻辑之上,新浪微博红人里八神对此解释:“美感很重要,不少其他微博层次杂乱,配色艳丽而无协调感。”他说公司以前的声誉也挺重要,“你看看腾讯以前出现的产品比如虚拟衣物什么的,一看就很吊丝化。”而新浪微博那种大张旗鼓的宣扬明星用户的行径也被里八神形容太过于世俗,“使用推特则显得与国际同步,用户感觉自然不同。”

推特用户优越感的形成与脸书类似,基于能够体现用户的国际化,而饭否用户的自信则来自观点明确而且够小众,不少如今的新浪微博网络红人如地下天鹅绒,东东枪还有黄**都从饭否“发迹”,意味着那里聚集了一批思维活跃者,再加上饭否曾被迫关闭的事件,使人对那里充满好奇。

“上新浪微博是因为那段时间饭否被迫关闭了,正好新浪微博公测就来了。”

“这个段子最早是X X在推特上发布的。”

在聚会上说这两句话也许会让懂行的人对你肃然起敬,“果然是玩转微博的人啊。”而对于其他微博,调侃它们就是潮流,比如“什么?搜狐还有微博?”

“张朝阳(搜狐C EO )在新浪微博上宣布搜狐微博开始运作了。”

“网易微博是专门传播养猪知识的微博么?”

当然现在更加流行的是放弃微博,听起来有优越感的理由是:“微博信息太碎片化,还是读书更好。”还有可以参考的做法是逐条逐条删掉微博,被他人爆出黯然神伤的照片,惹人联想,或是留下去冰岛的字样,从此不在微博上出现。

电影鄙视链

冷门国家文艺片>欧洲文艺片>日韩台小清新片>老港片>好莱坞大片>内地片

小众影迷对国内大片嗤之以鼻,以听到其名字为耻

当我听到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拿奖的那一刻,我立马乐了,冲着墙边贴的《碟中谍4》海报,颐指气使地对着汤姆克鲁斯说:你给我快从迪拜塔上滚下来吧,我们第三世界要翻身做主人了!

你看,这就是大多数标榜自己是小众电影迷的姿态,他们的特点是,从不进影院看好莱坞大片;对于国内所谓的豪华制作更是嗤之以鼻,简直以听到它们名字为耻。在他们那里,只有伊朗、法国以及国内等地的独立电影才是王道。其他的,他们会从鼻孔里哼出一股轻蔑之气:那些玩意儿也叫电影!在贾樟柯、宁浩、娄烨还未成名的年代,他们也曾是其忠实拥趸,而现在,与这几个人赶紧划清界限才是正经事。而被豆瓣那些傲娇文青追捧的杨德昌、侯孝贤和台湾小清新,他们也会表明:这些都大众得很!

在所谓的小众电影迷们看来,一部不具备典型意义的电影,不是马屁,就是意淫。M R .汪是一家英国海运公司的技术员,20几岁的他早已多次走遍全球,作为一个拥有独家“汪氏电影资料库”的资深电影迷,你如果和他谈论即将上映的《3D 泰塔尼克》,他会告诉你,一部煽情片披了件3D 外衣,隔几年继续在全球圈钱,实在可耻。当然,大众电影受到追捧的事实同样不可忽略,汪先生得了两张赠票,最近正忙着四处寻人陪看呢。

小众电影迷们始终用这样的说法来安慰自己,那些在票房上大卖的电影,只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就是大众在发达的广告宣传上不堪一击,其二自然就是相当多数观影者智力和审美双重低下。在他们眼里,你如果实在对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塔可夫斯基的《乡愁》欣赏无能,那至少应该看看希区柯克的《迷魂记》、昆汀的《低俗小说》吧。如果你非得看好莱坞商业片,能不能麻烦多看几部《肖申克救赎》和《盗梦空间》呢?至于《一一》、《颐和园》,你勉强算有认知能力。你要是喜欢看什么《碟中谍》、《骇客帝国》,你基本上就智力低下了。当然,他们是不会和你谈论《黄金甲》《赤壁》的。

当然,所有被鄙视的大众电影迷们自然更有站得住的论据:生活已经这么苦逼了,难道连看的电影也要整成苦大仇深么!想必这也是外表小众的汪先生天天躲家里偷看好莱坞大片的原因吧!

论坛歧视链

豆瓣>天涯>猫扑>贴吧

天涯通常会把和猫扑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

念豆瓣的名字,请先放缓语速,然后像法语读音那样,用舌头轻扫上牙床,再慢慢滑出“豆~瓣~”的音,干脆利落地收尾。一定不要加er 音,那会像把LV 念成“哎罗喂”一样惹人怨念。豆瓣绝对在鄙视链的顶端,这点毋庸置疑。有人总结:豆瓣装逼,天涯猥琐,猫扑**,贴吧脑残。当人们指责网络暴力、网络暴民时,豆瓣网的存在就像是为了刺瞎造谣者的眼睛,那里绝对是鲜脆无敌小清新,那里总是做些和实际赚钱无关又挑战人类无聊底线的事情。关注芬兰欧非拉美智利小众电影,别管最后能不能找到资源;关注同城组织,别管是不是要靠谱地参加活动;关注豆瓣“我们都爱大金链子”、“父母皆祸害”小组,别管里面是神话还是笑话。

对于豆瓣,天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涯叔”很忙的。涯叔通常都会把和猫扑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比如声讨某张图片、帖子的版权问题;抢夺热点事件的八卦权。由于论坛网友分母数量巨大,所以出精品的概率也大。涯叔认为自己很草根很民生,有容乃大,睥睨群雄。很多M opper(猫扑用户)转身变成T yer(天涯用户),是因为厌弃猫扑的烂界面,更多人则同时潜伏在猫扑和天涯,对两方的论战表示无奈,本是一家人,还折腾个P 啊!对此,猫扑表示很不服,M opper嗔怪涯叔的一点是,涯叔年龄大了,只会动眼,不想动手;还嗔怪涯叔的天涯观光团只会喊口号,没得半点创新和实际行动。而猫扑自己独特的人肉手段使网友更加津津乐道于事实的真相。可是猫扑不能回避的是,自己圈子里确实聚集了大批意淫控和黄段子狂人。正因为限制小,猫扑也是网络新词的发明重地之一。

鄙视链尾端的贴吧,我们只能说,委屈你了。谁让你被无穷无尽的商业推手、网络水军、闲散穷人和各种粉包围,于是你们神奇了!经常爆吧和被爆,爆吧状态下的你们是x 战警,是霹雳娇娃,是上了妆的施瓦辛格,是喷了香水的格雷诺耶,是无处不在的方舟子,是诺亚方舟的船长!

音乐鄙视链

英伦摇滚、国内地下厂牌>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港台流行音乐>内地网络歌曲

“我希望在响起《最炫民族风》的时候瞬间失聪”

A :今晚有五月天演唱会,去不去?

B :不去。今晚有痛仰。

A :痛仰是什么?

B :一个摇滚乐队。

A :就是《最炫民族风》那种style 的?其实五月天也很摇滚的,我觉得与他们比起来,S.H .E什么的简直都弱爆了。

B :……

如果你身边有一位天天去m aolivehouse、F518、TU 凸空间看演出的朋友而你又非得跟他讨论音乐的话,麻烦先在网上搜罗几部英伦摇滚、大陆摇滚装逼指南,否则,在他心里,你早已是一个脑残儿童欢乐多的典型了。芸芸众生中,大凡是自诩有点音乐品位的文艺青年通常与众不同:包里永远有一台追求音质的CD 机或M D,至于m p3这种工具,实在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的歌单里,绝大部分是你拼都拼不出来的外国人名,鲜有的几个中国字,会让你以为是什么黑暗组织或他家二叔;那些封面破得一塌糊涂的打口CD 和某张只限量发行几百张的EP 往往是其最爱;从来不会出现在工体这样的大型场馆,798、F518、鼓楼三里屯才是他们听演出聚集的地方。遇到这样的人,麻烦你识趣地别在他们面前拿出自己的m p3,因为他们会鄙视两岸三地一切流行音乐。

在这拨文青眼里,音乐的品位直接决定你是同类还是脑残。在他们看来,英伦摇滚无疑是高品位的体现:pinkfloyed 、the beatles和滚石绝对是教父级人物,无论是谁都不能黑这仨。其次是齐柏林飞艇、性手枪,接下来就已经是有点大众化的oasis 、radiohead 和suede 了。至于如今引领全球流行风潮的美国,顶多也就nirvana 和枪炮玫瑰可以拿出来说说,像greenday 、linkinpark 和艾薇儿,他们是不会和你谈论的。

若你实在对这些洋人无法产生共鸣,他们会告诉你,国内还是有些人值得一听的。像崔健、魔岩三杰就不要说了,1994年香港红磡演唱会绝对是中国音乐的神坛。至于现今的新教父谢天笑,也可以听一听。痛仰、万青和重塑雕像的权利也不错。若最后话题不慎掉入地下音乐的另一领域———民谣圈,这其中水也是很深的。左小祖咒、周云蓬和张悬,会不会太有名了?张玮玮、李志和万晓利,这个是可以有的。大乔小乔、邵夷贝,基本上也还能证明你有一定鉴赏力。但千万别跟他们谈许巍、陈绮贞,五月天更不行。如果你还不知羞耻地直言自己是王力宏、周杰伦和凤凰传奇的粉丝,他们会叫你直接去买块豆腐。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无端鄙视流行乐,叫嚣“我希望在响起《最炫民族风》的时候瞬间失聪”,他们会堂而皇之告诉你:如果音乐不能反映对政治、社会和内心的思考,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当然,

他们在K TV的拿手歌还是beyond 、张学友和王菲、陈奕迅,因为经典流行也是他们私下里偷偷的最爱呢!

快速时尚鄙视链

Topshop> Zara> H&M > For-ever21> Vera M oda>美特斯·邦威、以纯、堡狮龙

美特斯·邦威希望活在山寨剧里,高端的象征、富豪的最爱

据说,Topshop 每周都有10万件新品上架,供应从头到脚所有服装配饰鞋履,也就是说你裸着进店,Topshop 不会让你任何一块肌肤闲着出来。可这也仅限于欧洲人民,T opshop在亚洲布局很成问题,举国之内除了上海有一家分店,连香港这种时尚之都都没做好公关,迟迟进不来。分店太少了,消费者无福享受这10万件新品,自然也就懒得横挑鼻子竖挑眉。即便国人穿着T opshop 机会不大多,可这不妨碍热衷英国牌子的fans 就是看不惯西班牙牌子,在英国买惯Topshop 的海归雪薇说自己根本不会踏进Zara 半步,“做工奇差却爱卖高价,标榜是„时装行业当中的戴尔电脑‟以及„时装行业的斯沃琪手表‟。你说我为什么要花花人民币699799899去买名不见经传的戴尔电脑,又为什么要喜欢这个和中学生潮表同级别的服装品牌呢?”

自打1975年Zara 在西班牙北部偏远小镇创立起,它的确给出了后辈如何操作以及运营快速消费品牌,还真别看不起这老牌子,因为更老的牌子H & M才叫为老不尊,仗着自己年长,质量爱做多差就有多差,白领刘冬娜认为H & M一出,小三必死,“原配应当假意和小三做朋友,赶紧将H & M送过去,只要她穿上身,你就和她当街推搡,不用1分钟,对方衣服针脚就会全部松掉,你想让她哪走光,哪里就必须破掉。《后宫甄嬛传》至于弄那么长剧情吗,送给她们一批H & M,在皇上面前打一架,全部人都会因为走光有辱皇家大体,省了互相折磨几十年。”

H & M质量真有那么差?Forever 21要笑死了,它暗自偷笑,“竟然还有国外快速消费品牌和自己拼低端的。”曾迷恋Forver21一举买下10件的Ivy 认为forev-er21要是进入内地市场,消委会要准备再招多一倍人手了,“乍一看款式很潮,买回去,掉线、脱色、变形、缩水……如果你穿了它家衣服,就不要试图和别人讨论汽车减排、自备餐具等环保行为了,你将最不环保服装穿在身上,穿一次就扔的衣服为地球产生了多少生活垃圾啊。” Forever21质量差归差,人家也总是青春无敌,弄得V eroM oda也想效仿,可惜东施效颦,成了一个无比打眼的大婶,设计师Stena 曾不客气地评断,“V eroM oda把每个中国女人都设定了个大屁股,然后将每个设计都制造出贴合大屁股的造型,然后让每个青春小姑娘走进更衣室,变成平庸的丹麦大婶走出来。这是活脱脱的时尚版《变形记》,互换就不止7天了,而是让人丑足一个季度啊。”

美特斯·邦威日子也不好过,它的高端品牌M e& City因其廉价仿冒而想与其脱离关系,估计美特斯·邦威最大愿望就是永远活在湖南台的山寨剧里,只有在那里面,它才是高端的象征、富豪的最爱。以纯都让张柏芝不愿回忆自己20年前竟是工女品牌代言人,至于Bossini 还是先去国外学学如何经营快速消费品牌再回来论战吧。

聊天工具鄙视链

Gtalk> M SN> QQ>飞信

“QQ太狗血,Gtalk 、M SN才是贤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我认识的人可以这样划分:普通青年用M SN,文艺青年用G talk,二逼青年用Q Q,特二青年才用飞信。”薛斌赶紧解释,自己说的“用”是指“常用”,如今,他“普通”和“文艺”的时候居多,偶尔“二逼”,彻底放弃“特二”。

薛斌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从上海转战北京的他兴致勃勃地要和大家交换M SN,但是很多同学一脸茫然:那是什么?好一点的会解释:我不用M SN只用Q Q. 对于Q Q,薛斌了解得也不多,“我们上海小孩中学时一般都用MSN 的。”他怀着探索的心情开始研究Q Q,最后大失所望:Q Q哪能和M SN比。

最初让薛斌抓狂的是Q Q可以让陌生人轻易搜索到,M SN需要固定的邮箱才可以,所以一般你会知道到底谁加你为好友,因为之前一定留过邮箱。但是使用Q Q,光凭“个人资料”就可以让别人了解到,更别提什么Q Q漂流瓶,“婚外情温床”嘛。据说有小伙子把一张A ngelababy的照片作为头像后,一天内竟有50多个陌生人加他,均为男性。 “Q Q的设计多„饥渴‟啊,它卓越贡献应该是给《知音》、《故事会》等文学刊物提供了丰富婚外情狗血素材吧。” 而最近Q Q强大的“圈子”功能更让薛斌对Q Q的鄙视达到顶峰,“这个企业和软件完全没有一点羞耻感和对隐私的尊重。”薛斌历数Q Q圈子的“劣迹”:随便把用户真实姓名暴露,甚至可能监测聊天记录;将用户好友关系随意公布;多此一举自以为是地帮他人构建联络……“这不就是厚颜无耻地宣称„我们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随便处置你们的隐私‟吗?”

相比而言,薛斌眼中G talk、M SN才是“贤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不是所有人都像薛斌这样还给出一堆具体原因,纯文艺青年和视觉控吴雪晨毫不遮掩:“G talk的界面就是简单而有设计感,M SN略微逊一点,我对于那些只知道用Q Q,不知M SN、G talk为何物的人一律视为矮矬穷,尤其是有人竟然通过Q Q认识还谈起恋爱,简直可怕到极点。”

至于飞信,吴雪晨有时收到别人发来的:“请加我为飞信好友”,“一律无视”,他摆摆手,对于这款电信出的短信软件不屑于评论,只是说自己只用w hatsapp,因为这款一般都是国外的朋友或者客户常用的。

邮件鄙视链

gm ail> 163 m ail> QQm ail

“163邮箱是化石,QQ 邮箱是长不大的90后专属”

一年前的某个夜晚,刘琦雯刚刚回国不久,对翻墙也没什么概念,她愤怒地发现自己和gm ail杠上了。接收不到邮件!下载不了附件!焦急等待工作邮件的小刘同学,压下内心那股强烈想砸掉眼前这台M acbook的冲动,因为她知道G m ail变成如今的废柴模样并不是它的错。

在学会稳定翻墙前的三个月,刘琦雯会间歇性地发作那一晚的“gm ail狂躁症”,但是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告诉别人自己的gm ail地址,“我就是看不上大家都推荐给我的163和Q Q邮箱。”

163和Q Q到底招谁惹谁了?刘琦雯反问:“山寨手机功能很强大,可是有人真心喜欢吗?”在这位“海归”眼中,163以及Q Q邮箱和那些可以相机千万像素、双卡双待、有触屏、导航等等功能的山寨手机同一级别,花里胡哨充满广告,而且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我承认,gm ail有很有„弊端‟,比如之前申请的时候需要邀请码,而且英语操作环境对于英语水平有限的人也不方便。”刘琦雯试图解释,“但是不得不说一句,如果你自身的条件可以突破这些弊端,那么gm ail绝对给你超值的回报。”界面干净,没有广告,而且安全性极强,刘琦雯脸上忍不住浮现出得意的表情,她没有把最后一句话说出来:用不了只是展示了你的英语水平和翻墙技术,用了之后才有发言权。 36岁的文艺中年郭豪是另一位“gm ail死忠小组”的成员,他还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人,据说邮箱类型也是他参考标准之一。

郭豪表示,作为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业素养让他会尽可能地综合看待应聘者,但是看到邮箱的第一眼,他心里还是会常常犯嘀咕:“如果你拿着印有163邮箱的简历给我时,暴露了你网龄不短,但是不思进取,还使用化石邮箱;要是印的是Q Q邮箱,我会把你定义为长不大的90后,都工作的人了,就放Q Q一马吧!”

杂志鄙视链

《时代周刊》、《纽约客》>《万象》、《天南》>《新周刊》、《城市画报》>《读者》>《故事会》《知音》

你总不能要求定价几元的《故事会》去采访萨科奇吧

看原版英文杂志的人说,人家看的不是杂志,是生活品质。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跨越海洋去订购它们?无污染可回收纸张是环保者爱它们的一个理由。拿到外籍原版杂志的人一定会把它们当珍藏书籍一样热爱,像对笔记本电脑一样小心,还要克服各种阅读障碍,把一本周刊杂志看成季刊读物。

紧随原版外文杂志的要属《万象》、《天南》、《生活》等国内小众杂志,如果能推荐出或者更冷门、更小众的《读书》才能凸显出你的学识和兴趣广度。这些杂志的共性是,市面街摊一般很难买到,偶尔有问及的客人,报摊亭卖家兴奋得像扔出烫手山芋一样把它们丢出去,并且心里还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没砸手里。这些杂志的特点是,封面一定是小清新的,关注的话题一定多与政治、经济主流话题无关。

《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城市画报》、《南都周刊》等国内主流杂志独撑了杂志市场的大半边天,出版商和卖家们最爱它们。这些杂志也是“好又多”的典型代表,内容好,价格便宜,出街频率高,出刊周期频,还通常有一个半文艺半商业的封面。当然,这些杂志受宠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它们像交际花一样轻松游弋于商业和文化之间,主流和小众话题各占一半,它们也有独立的新闻策划,买一本看尽全天下,性价比极高。可也正是因为它们贪多求全,考虑甚广,才无法做专,始终进不了一流杂志读本范畴,只能妥协在商业和文艺杂志夹缝中。

再下一环是《读者》和《青年文摘》。它们绝对复古,绝对是稍有知识的读者人群的最爱,里面有大量真善美、仁义礼智信的民间故事,还有生活小帮手之类的日常生活贴士。

《故事会》、《知音》、《人之初》等杂志则以乡土气息隆厚和重口味原生态取胜,没看到“知音体”都成为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了吗?话说回来,鄙视链的排列与杂志定价有关,你总不能要求一本定价几元的《故事会》有实力去采访萨科奇和A nne H athaw ay吧。

社交网站鄙视链

脸书>开心网>人人网>腾讯朋友

当下形势是不上任何社交网站的人最有优越感

除去脸书自身的诞生时间优势等,脸书使用者的极大优越感还在于其他社交网站或多或少对于脸书的“借鉴”,比如拥有众多注册用户的人人网从页面到最初的目标用户几乎完全照搬了脸书,这种被打上山寨烙印的网站无论如何都很难与优越感沾边了。 可这其实不妨碍人人网的用户觉得腾讯朋友使用者更加不入流,原因?因为它是腾讯公司的衍生产品,这就够了,谁都知道腾讯的优势在于快速的复制及有效改进,还是那句话,被打上山寨烙印的产品难以高端。

学科鄙视链

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经济法律>外语>文史哲)>体育生艺术生

女生最想嫁的高校男生排行榜中,清华工科男排第一

某网站做的不完全调查,女生最喜欢嫁的高校男生排行榜中,清华工科男虽然不帅不浪漫,但养家和忠诚指数都满分,综合排名第一名。前十名中的文科男只有北大男勉强入榜。排行榜最末中戏北电的帅哥也凭着外貌和浪漫指数上榜,但在女生们心中他们出轨指数也是五颗星的,才貌果然不能双全。

“你男朋友学什么的?”“哦……他中文系的。”“啊,怎么找个文科生男朋友啊?”每次杨星馨被问这个问题都气不打一处来,后来都懒得回答。不仅是同辈间对文科男有偏见,连学计算机出身的父亲提到男朋友的学科都有点不屑。 理科生对文科生的鄙视络绎不绝,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物理学家谢耳朵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人文学科的蔑视。工科生们对于理科生来说尚能容忍,毕竟他们的机械、电气、计算机等等学科尚算入得了理科生法眼的。

著名理科生方舟子以生物化学博士的身份,用理科生的逻辑,把韩寒的文章大卸八块,逐字逐句分析,非说韩的文章是其父代笔,弄得原本潇洒不羁的韩少也狼狈不堪。说这是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间的战争也许有失偏颇,但的确更多的理科生们都同意方舟子罗织的证据,而文科生们都纷纷发文支持韩寒。 文科生也不乏窝里斗,经济系法律系的都踌躇志满,自认为脑容量比其他文科生都大一圈;处于鄙视链低一级外语系学生还可以说是有一技之长;文史哲的学生好像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群迂腐的书呆子。 但是别以为文科生就是大海里的浮游生物了,他们还可以看不起艺术生和体育生了,“什么嘛,不就是靠着外表和体力考上学校,脑子一定不好!” 学科之争到了社会上就演变成行业之争,“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专业的人士话语系统不同,固执于自己的专业视野和识见,就容易形成偏见。”谈到网络上这种学科间无厘头的食物链,深圳之窗网运营总经理陆亚明这样说道。 不过话说回来,理科男们的梦中情人大多是美女艳星,这不正是处于他

们鄙视链底端的艺术生嘛! 电视台鄙视链 BBC>凤凰卫视> CCTV>湖南卫视

听不懂BBC 、ABC ?没关系,打开放着在那响也让你与众不同

电视台间互相争收视率和广告,它们的受众也不甘示弱,翻墙看外国电视台的瞧不起看香港电视台的,关注香港媒体的看不上关注内地媒体的,就连看CCTV 的,会对湖南卫视的粉丝都嗤之以鼻。“芒果台的娱乐节目无论谁上都能捧成艺术大师,太卑微了!”80后大学生刘奕莉向记者表达了她为什么不看湖南卫视的理由。 定期更新国际媒体资讯的人看待“墙内人”时那种莫名优越感可以解释为知情权带来的安全感,不过也不排除为了装逼而盲目跟风,传说中只有老年人才天天看新闻联播了,不会“翻墙”简直不能说自己懂电脑,听不懂B B C、A BC?没关系,打开放着在那响也让你与众不同。 “我每天只看凤凰台的。”在外资银行工作的Lily 骄傲地说。凤凰卫视中文台因为言论前卫、主持人幽默轻松、风格趋向外国媒体而受到社会各界自诩为精英分子的热爱。翻不了墙,至少可以看凤凰卫视,哪怕它其实也得经过广电审查,只要没那么多主旋律的报道,受众也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鄙视收看中央台的诸位了。 至于湖南卫视为什么常常被网民鄙视,“将山寨的东西低俗化。将低俗的东西娱乐化。总之前几年还行,最近越来越不靠谱了。那些喜欢看《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的让人顿生优越感。”知名网络评论人、新浪名博“所长别开枪是我”如是说。

山寨娱乐节目,山寨人文节目,山寨电视剧……在山寨方面,湖南卫视认第二,可能也只有腾讯敢认第一了。听到湖南卫视要翻拍美剧《绯闻女孩》的消息,网络上一片哀嚎:“别再糟蹋美剧了!”但相信等到该剧播出时一定收视长红,湖南台死忠粉追捧自不必说,更有一大批人会说:“我看它就是为了吐槽!”这又是什么心态?

理科生哪来的优越感

来源:infzm.com

作者: 朴至、东方葵 发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 最后更新:2012-04-18 09:56:34

∙ 标签 读者来信 打印 小 字体

infzm.com 网友“朴至”发来电邮,希望就文理科问题展开讨论。

“打假斗士”方舟子先生最近在微博中说,“我觉得文史方面的书太肤浅太造作,读不下去,那不过是个人口味的问题。”即使是个人口味的问题,也不知道方舟子是否已经遍览文史著作才得此结论。但为何又有说出“中国文科太幼稚”,以至于认为“智商高不去读理科难道去读文科”,甚而发明“文傻”这样的词汇?……当今社会,理科生自有他们“优越”的理由。各级政府领导,各大公司老板,理工科出身的占多数。理科生的出路比文科生广,收入比文科生多,理科生想不感到“优越”也难。方舟子先生说“美国科学家、学者鄙视文科的言论多了”,他却并未举出例子来,如果确实有,那想必别人也可举出文科学者鄙视理科的言论来。

小编就此问题,通过电邮随机访问了几位读友。

北京一位媒体人说:

个人觉得理科的确比文科难学啊,随便一个人半路出家搞文科,都不是问题,理科就难了。说理科生智商高,平均情况下是对的。理科生有优越的理由,但终归“政治不正确”。

天津一位自由撰稿人说:

1.傲慢往往源自偏见。偏见多见于一知半解。

2.别人的优越感往往源自自我的自卑感。在工具理性甚嚣尘上的时代,人文暂时的沉寂是正常的,也是不正常的。(哈,车轱辘话。)

南京某高校徐老师说:

作者应属文科学子,似这等被理科生轻视的“鸟气”,对我辈在理工学校研习文科之人太熟悉不过了。我参加过一次学校的科研会议,一位理工学院院长无视在场诸多文科院系与会者,扬言道:“你们文科搞科研还要经费么?文科有张纸,有支笔不就行了!”在场竟无一人起而反对。由此可见作者确实是个小兄弟,还不能够熟悉并进而坦然接受这样的歧视。假以时日,他可能也会逐渐丧失持续愤怒的耐心。

再说倚理轻文的事。我认为,习文者之所以甘受当面羞辱而无所作为,皆因其在当下的环境中对这样的歧视已然麻木。但更重要的是,与理工科动辄上百万千万的科研项目相比,最多能争取到一二十万元经费的文科从业人员,对学校的贡献实在寒酸。在唯科研GDP 的今天,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了各自的社会地位。扩展到整个中国社会,以GDP 论英雄的成功标准,也决定了习文者丧失话语权。这都是GDP 惹的祸,折射出中国近代以来长久积聚起来的“饥饿感”。这是现实,也是中国在偿还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欠帐,即使难免走向极端,倒也具有合理性。

要我说,文理其实是一家,古希腊时只听说过哲学家,没有听说过什么数学家、物理学家。后来学科发展了,分类了,才有了所谓的学科门类,但哲学是“学科之母”这一说法还是得到公认的。学科的分类恰恰是人类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万事万物皆有联系,按照所谓的某些特征对学科进行分类,恰恰是割裂了事物应有之联系,造成视野的局促和结论的偏狭。所谓的“文”和“理”分类,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认识…… 华南师范大学赵同学说:

我认为方先生这段话很可能是气话,却也说明理科在其心中的重要性。确实每个人都需要学一学数学。柏拉图认为数学之类才是“实在”,才是“知识”。工业革命也源于技术革新,而非伦理革新。在我看来,理科乃培养人思维,给人以智慧;文科给人以常识,增长其经验。这些都是好的东西,是我们都需要的。往往好的学者(如罗素、爱因斯坦)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造诣……

北大兔子同学说:

“理科生比文科生优越”——这种想法,大概是从中学时开始的。我中考时,计入总成绩的科目是语、数、外加物理和化学,史、地、政只是会考科目,只要能及格就行。进入高中,在高二分科前,年级排名时仍然只算语、数、外和物理、化学五门成绩。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有什么比考试这根指挥棒更具威力呢?除了少部分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学文的人,大部分同学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把6年中学生活的2/3花在理科上。学了4年才转而学文,当然会被认为是智力不足的无奈之举了。

那些生于晚清、民国的中国科学家们,大多有很深的国学根底,比如詹天佑先生能给家人写诗,杨振宁先生能与旧时同窗探讨文学理论。这大概与他们中学时所受的教育有关。要改变“文不如理”的想法,或许可以从改革中学教育开始吧。

p.s. 读历史能让人产生卑微感。方舟子先生如果能多读点史书,或许就能用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打假”了吧……

广东广雅中学高三雨林同学说:

在我们学校(以及其他大多数学校),很多在高一成绩名列前茅(高一时文理都要考)的同学在文理分科时都选择了理科,也就 是说理科的竞争更强了。所谓“理科不好所以才选文科”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而选择理科的同学,很少说是“文科不好所以选择理科”,而是,“讨厌政治所以选择理科”。

首先,我特别不喜欢被人家下标签说是“文科生”或“理科生”,因为我是一个文理科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对我来说,如果文理都要考的话反而对我更有利。我也不想忍痛割爱,我也了解学习历史和地理的重要性(抱歉,我也非常讨厌政治),可现实摆在我面前——就得选一个,好吧,那我选择理科。

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有12个理科班,6个文科班,每个理科班男女各占一半,文科班却男生只有寥寥几人。我平时挺喜欢和男生打交道,不想呆在只有几个男生的班级——哈哈,这竟然也成为了我选择理科的一个原因。

其次,我觉得现在我们学习的历史和政治都比较主观一些,言论也不是那么的自由,以至于学起来会感觉内容有些无趣,总是有些颂扬这个鞭挞那个,“被灌输”的意味。相反的,科学是全世界一样的,在哪个国家都一样。这是我选择理科的第二个原因。

那我再说说我对“为什么理科生出路比文科生多”的理解。在我看来,我们理科班很少会出现什么书呆子式的同学,而且往往理科生在看报,给出自己意 见这方面似乎更直接更有力。我认识好些我认为非常有智慧的理科生,他们看书看得很多,很有自己的想法。课外书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理科最好的调剂。而文科生看的书多是些政治历史类的,因为他们看的时候会很自信地认为读这类书会对他们文科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提升,我想这也会对他们在其他类型的书的涉猎上有一些阻碍作用。(抱歉,我是不是有“理科优越感”?呵呵)……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文理科都该学,它们都很重要。但政治课,除了哲学这部分很有价值,其他我觉得……无语了。

上海大三学生东方葵说:

这个现象的产生来自于两方面的“齐心协力”:畸形的教育制度和单一的价值观。

问:理科生的优越感哪里来?

答:理科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现象背后的内在因果,而文科又不需要知其所以然,故只要死记硬背就好了——而死背,属于“只要是个人都能做”的事。

呜呼,此为教育之悲哀。真正的文史学习,死背不仅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僵化思维、扼杀创新,因为社会科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如今我们的文科教育很强大的做到了这一点——死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答案就能拿分(所以呼吁高考作文改革是隔靴搔痒,言论自由才是根本)。

又问:理科生的优越感哪里来?

答:理科生的出路好、待遇高。

再问:理科生为什么出路好、待遇高? 答:因为国家的发展重点就是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此为价值单一,这里的潜台词就是:我们理科是社会发展大舞台上的主唱,而你们文科顶多算个伴舞的。 不可否认这就是现实,从每年的财政拨款就能看出,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投入大大超过人文社科领域的,因为我们的宗旨是:GDP 就是一切,其他的都是浮云。

作为一个 “文科生”,被“理科生”歧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别人听闻我是文科生必报以“你肯定理科不好”的反应。从前我还会据理力争,声明自己是真的喜欢文史,而后我想通透之后就心平气和了许多。如今碰到这样的“唯理科主义者”,我的方法很简单:试图跟他聊聊所谓的理科领域。我要告诉他,我虽不懂阿尔泽拉-阿斯科利定理云云(事实上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它们的概率为零),但我对普遍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相当熟稔,而我面前的这个人,也许连“贵州是个省还是市”都答不上来。

这就是社会的畸形,也怨不得身处其中的个体,方舟子也不过是当代畸形教育制度和单一价值取向下的另一个牺牲品罢了。

个人而言,我极讨厌文理科生的二分法,人们被贴上了荒谬的标签并为自己的无知提供了正当性理由:我是文科生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跳闸、跳闸后如何处理;我分不清法院和检察院是很正常的,因为我是理科生嘛!

常识是不分文理的,学生更不应该被学科所定性(况且这样的学科二分法在世界上广受诟病)。

初上大学时,我常在课上发表一些“另类”言论,从而引发了周围人的猜测:这人到底读文读理的?对此我毫不掩饰地承认我很自豪,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理科生鄙视文科生?网络热议鄙视链“东方式嫉妒”

(2012-04-11 01:15:53)

转载

标签:

装逼指南

优越感

鄙视

东方式嫉妒 ▼ 分类: 行远评论

文化 近日,《南方都市报》发表《鄙视链——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优越感之社会心理分析》,该文总结出各种生活中流行的鄙视链:例如:理科生鄙视工科生,工科生鄙视文科生,文科生鄙视体育艺术生;又例如搜索引擎鄙视链:用谷歌的鄙视用百度的,用百度的鄙视用必应的,用必应的又鄙视搜搜和其他搜索引擎的。

有关“鄙视”的心理分析,其源于智商优越感,年龄优越感、时尚优越感、原创优越感、品位优越感、国际化优越感和小众优越感。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早就将这种心理解说得非常到位,“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说白了,就是一种“东方式嫉妒”。

最近还有一种号称技术装逼指南帖子也流行于网络,似乎是“鄙视链”的伴生品。例如某指南写到:当别人询问你工作时请回答:我的工作时跳槽。电影爱好者装逼指南中写到:任何电影一出现在豆瓣上,马上点击看过,然后给3星评论。可以抄袭 imbd 的影评,记得关键是这一句 “导演对于人性(爱情 家庭 事业 孩子 等等) 的反思值得我们思考,但是我始终认为,他的作品无法到达大师级完全是因为不能抛弃私心,全心全意的为观众展示导演的内心世界。”

无论我们喜爱的是美剧还是英剧,我们都不会因此而高人一等,更加不会有鄙视别人的权力。在封建时代的种族歧视和人群分等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种“东方式嫉妒”仍然存在在很多人心中——一边抵抗和谴责更上层人群的心理压迫,一边又嘲笑和鄙视自己的下游人群。所以才促成了《装逼指南》的热火。


相关内容

  • 高考体育文科生与体育理科生有什么区别呢
    高考体育文科生与体育理科生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要分文理班了我是学体育的但是理科学的不好物理化学和数学都不好文科能学来但是听说体育文科生比理科生考的分要高一些专业分也要高一些并且选择的面窄一些.不知道是这样吗?现在我很犹豫不知道学什么好,谁能 ...
  • 20**年广东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一.第一批本科院校(含执行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提前批本科院校) 文科类:总分579分. 理科类:总分560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407分,体育术科240分. 美术类:文化科总分350分,美术术科236分. 音乐类:文化科总分:350分, ...
  •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学 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 级 太原函授站2011级 姓 名 岳中帅 指导教师 张艳霞 张少萍 2013年10 月30日 题目:简单电网继电保护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岳中帅 ...
  • 青海大学论文格式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 毕业论文管理文件汇编 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 二0一二年九月一日 目 录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毕业论文工作安排..................1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评分标准....... ...
  • 工商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标准(20**年0404修改稿)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训练.根据<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 作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制定下 ...
  • 04高考试卷分析
    04高考湖北卷数学试题评价报告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试题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新颁布的<数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的各项要求,在遵循"在三个有肋于"原则 ...
  • 20XX年5所高校在山东计划招收175名免费师范生
    今年,教育部直属的5所院校在山东投放了175个免费师范生计划,均在提前批录取.根据协议,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须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如果到城镇工作,还得先到农村支教两年,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上大学不用交学费.住宿费,就连生活费也有补助,一毕 ...
  • 考研专业之西方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考研专业之西方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加入WTO 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深谙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专门人才,这里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意义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
  • 解析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要点
    高等院校本科生在其毕业前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及毕业论文答辩是其本科学业中极其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对其各方面能力.专业素质的测试,又是对其多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要点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既有共性又不完全相同,其共性表现为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