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一) - 范文中心

等高线(一)

01/11

等高线(一)

概念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线地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图。

一、等高线的基本规律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2.异线异高。除陡崖处外,等高线不相交。因为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3.同图等距。一般情况下,等高距全图一致。故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一个等高距(或为0)。

4.曲线闭合。等高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因图幅所限,一幅图上外围的等高线不一定闭合。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某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如果与其相邻两条等高线中的大值等高线相同,则其内部中的任一地点都大于该等高线数值(即表示凸地形);如果与小值等高线数值相同,则其内部中的任一地点都小于该数值(即表示凹地形)

★1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山顶向下看,线圈越大,海拔越高

B.等高线在有山顶和盆地的地方闭合,其他地方才闭合.

C.等高线之间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D.等高线间距越小,说明地形坡度越大。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①同一幅等高线图: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

②等高线特别稀疏表示平地,海拔<200米为平原,海拔>500米为高原。 ③等高线特别密集是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是悬崖。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n-1)d≤h<(n+1)d,

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二、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1.数量上的特性。海岸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就是海岸线。平原:海拔0-200米之间的区域。丘陵:海拔200-500米之间的区域,且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青藏高原(或高山):4000米以上线。另外,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由等高线的数值差,可换算成两点的温度差;根据比例尺,两地的图上距离可换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地形坡度是由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决定的,因此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坡度的缓陡。在等高线图上,地表每一种地貌都可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故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如地面有起伏,但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比较平坦的为沙丘,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小,背风坡坡度大。等高线表示局部地形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等高线呈封闭状,数值外低内高,则表示凸地形(山峰、丘顶等)。

(2)等高线呈封闭状,数值外高内低,则表示凹地形(如盆地、洼地等)。

(3)高凸为谷: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时,向上游弯曲成 形,中部海拔较两侧低,此处为集水区,易发育成河流。

(4)低凸为脊: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向低处凸,呈V字型,中部海拔较两侧高,此处为分水岭。

(5)数条等高线相交一处为陡崖,且一般在图上绘有陡崖图例。陡崖的高度为(N-1)×等高距≤H<(N+1)×等高距。

(6)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也叫山的垭口。

④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图中如何判断坡度大小?

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

①、线段式

100 0 100 200 300千米

②、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③、数字式 1:10000000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分母

170 180 170 A 50 60

2若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2.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 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 坡度越小。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如图,ABCD四副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的表达

基本地形的判读

1、山地: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的三角形代表山顶

2、盆地: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减小

3、山脊:等高线由海拔较高向海拔较低处凸

4、山谷:等高线由海拔较低向海拔较高处凸

5、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6下列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地为( )、高原为( )、平原为( )、

丘陵为( )、盆地为( )。

2.等高线的形态与山脊山谷

①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凸高为谷,是集水区。

②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为山脊——凸低为脊,是分水岭。

中心点高于两侧点; 中心点低于两侧点;

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 向高度大的方向突出

山 脊

7关于右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三、高度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标注的数字

都是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8读图回答:四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 A,B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

9下图为华北某地区地形图

1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 )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①若两点在等值线上, 两点经过的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 (等高线不重合时),则相对高度为(n-1)d;

②若两点不在等值线上,两点之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等高线不重合时),则相对高度为(n-1)d

③若 陡崖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

H高 - H低

10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

P点海拔 Q点海拔

Q 点对P 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 B、 49<H<50

C、59<H<60 D、 60<H<

61

(2)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1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判断:

(1)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 )

A 40m ,50m B 45m,55m

C 50m ,60m D 50m,55m

(2)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8m B 21m C36m D 43m

(3)PQ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P一定比Q低 B P一定比Q高

C P可能比Q低5m D P不可能比Q低

20m

如果重合等高线中最高值为H1,等高距为d,则陡崖顶部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H1≤ H顶< H1+d

如果重合等高线中最低值为H2,等高距为d,则陡崖底部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是H2 - d< H底≤ H2

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

内容: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值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12

若a=100m b=200m C=300m

判断地形 ① ②

①的海拔 ②的海拔

13如上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14下图为等高线图,已知a>0,b>0,则

A.海拔高度:P> a+b,Q<a

B.海拔高度:P< a+b,Q>a

C.在较为开阔平缓的山坡上,P为洼地

D.在较为开阔平缓的山坡上,Q为山峰

a+b

P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理解并掌握以上内容后,等高线的判读一般不会有大问题,但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又多了一层要求,难度增加,学生在此出错的机率大增。有关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常考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1.选“点” 设计。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峡谷上游有蓄水库区。港口:0米即海岸线靠大陆的内侧(避风)。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的向阳坡。

2.选“线”设计。铁路、公路线的设计要求是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避免通过沼泽、断崖等。就地形而言,一般多沿河旁和山谷分布。

3.选“面” 设计。包括工业区、居民区、农业等。工厂区位的选择: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平坦开阔地。居民区应考虑: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②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农业生产布局:根

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坡度缓急等情况,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开辟梯田,应选择坡度和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修建水库后,未被淹没的地方等。

4.分析某地气候特点:结合当地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如天山北坡比南坡降水丰富就与天山的海拔、山脉走向、迎背风坡等因素有关。

5.分析河流水系及水文特征:由于河流上游海拔比下游高,结合流向可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可分析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如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或融冰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1 D 2 1:50000000

1 C>A>D>B 2 B>D>A>C 3 A>C>D>B 4 B B>C>D>A 5 A 6 CADEB 7 A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世界上有凌汛的河流主要有: 黄河 松花江 乌苏里江 鄂毕河(中国境内称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8 ④ A 9 C B D 10 P (810m

Q(860m

①的海拔0m

13 150米>HA>100米;50米>HB>0米。

分析:据图可知,图中深蓝色区域的海拔小于50米而大于0,绿色区域的海拔在50米到100米之间,白色区域大于100米而小于150米。A所在的浅蓝色区域外侧高低于100米,所以内侧高于100米而低于150米。同理,B区的海拔低

于50米。这也是有些资料上说的:在两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等值线,则其数值只可能大于等于大的,或小于等于小的。同理,若题中所指为等温线或等压线,都可应用上述规律进行判断

14 A

解题思路: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的特点: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相关内容

  • 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堂方案·助教学](教师用书独具) [情境导入]15版人教七上学案. 教用.P25 模式三 成语沙龙 在成语中描写地形的成语很多:开门见山.崇山峻岭.阳关大道 .一望无际.沟壑纵横.壁立千仞„„你还能说出一些描写地形 ...
  • 等高线判读
    等值线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广东卷和全国文科小综合卷中的地理卷都考到了该知识点,出题角度很巧妙且有新意,注重内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以等值线为点抛砖引玉,学科内的综合体现的淋漓尽致,是被公认的好题,以后高考中出 ...
  •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是(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天圆地方 C.地球仪是地球的真实形状 D.足球似的正球体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专题]示意图:地球仪与经 ...
  • 高二区域地理等高线地形图2
    区域地理 第二章 地图知识 第二节 等高(深)线地形图 (第二课时) 制作人:赵忠丽 审核人:胡良善 适用范围:高一(文科) 使用日期:2016年6月27日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分析气候及河流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图上, ...
  • 一诊专题二,地形,地貌,地质作用
    一诊专题(二)地形.地貌.地质作用等 重点必备知识 一.基础知识: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看比例尺:比例尺大,则坡陡,比例尺小,则坡缓:三看等值距,等值距大则坡陡,小则 ...
  • 测量比武复习题
    <矿山测量工>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测量学是研究及确定括 和 两部分. 3.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5.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 6.两点间的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减去 7.井下经纬仪导线,用钢尺量得的边 ...
  • 土石方工程测量及计算
    土石方工程测量及计算 细致的测量过程和良好的计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的误差.下面就其过程和方法进行阐述. 一. 外业测量 1.使用规划局提供的可靠的坐标控制点,工程始末坐标高程系统保持统一. 2.无论使用何种测量仪器(GPS-R ...
  • 浅谈初中地理读图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地理读图分析 作者:文\张美玲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5期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也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文结合,以图导学 ...
  •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部分专题练习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部分专题练习(一)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2001年9月11日8:45,一架被劫持飞机撞上纽约世贸大厦.据此回答1 --2题 1.问此时武汉的区时是: A.2001年9月11日8:45 B.2001年9月11日21:45 ...
  • 交叉口平面设计
    中山大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2010年07月21日 题目: 某市主干道中山路与106国道的交叉口拟采用环形交叉口设计. 1) 原始设计资料 交叉点里程为K0+000.00,高程为60.35m ,交叉点(环岛中心)及各相交中线上,已知点坐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