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5) - 范文中心

[赏析]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5)

04/26

赏析:孙玉明;校勘、注释:李虹

原文: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费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放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亦可尽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注云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

注释:1、展放些规矩:放大尺寸。

2、狼犺(kàng):形容又大又蠢既笨且重。

赏析:这里作者是以一个“批阅增删”的过录者的身份,按照《情僧录》中依据“顽石”所描画的“顽石”“幻相”及“篆文”,首次将通灵宝玉上的文字展示给读者。同时,作者亦做出说明,为了“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亦可尽阅”,所以“只按其形式”,按比例“略展放些规矩描画”出来的。在此甲戌本有两条眉批特意提醒读者:“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实,作文要狡猾。”

“‘……蠢大之物’等语之谤”:戚序本、蒙府本为“蠢物等语谤余之谈”。

原文: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赏析:见到一个稀世之宝,翻来覆去仔细赏鉴,乃是人之常情。宝钗看了通灵宝玉的正面又看反面,看了反面“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并情不自禁地将上面的字在口中念了出来,也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其随身丫鬟莺儿看到自家的小姐在观赏一件稀世之宝时,趁机观赏一下并在听到“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八个字时,便情不自禁地说出“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之语,也是极为正常的。然而历来“抑钗扬黛”之人却往往以此为据,认为薛宝钗狡猾之极,为了让宝玉知道自己金锁上所錾的八个字和通灵宝玉上所镌刻的那八个字是一对儿,特意以催促莺儿倒茶为由,让莺儿说出那样的话来,以便促使贾宝玉也要“赏鉴赏鉴”她的金锁,更进一步促成所谓的“金玉良姻”。用成年人的想法去衡量那个时代的一位清纯少女,虽然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却总有阐释过渡之嫌。对此,甲戌本上的几条批语,倒是没有在这方面作什么文章,只从艺术方面作了阐释:在“宝钗看毕”句下,有夹批说:“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在“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句旁,有批语说:“请诸公掩卷合目想其神理,想其坐立之势,想宝钗面上口中,真妙!”在“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句旁,有批语说:“又引出一个金项圈来。莺儿口中说出,方妙。”在贾宝玉说“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句下,又有批语说:“补出素日眼中虽见而实未留心。”

针对宝钗和宝玉的这一段对话,甲戌本又有眉批说:“恨颦儿不早来听此数语,若使彼闻之,不知又有何等妙论趣语,以阅我等心臆。”

原文: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戴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音注云          音注云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注释:1、璎珞: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

2、吉谶(chèn):吉利的预言。

赏析:“宝钗被缠不过”,所以把自己佩戴的金锁摘下来给宝玉“赏鉴赏鉴”。她所说的“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戴着”。此处所谓的这个人,乃是指癞头和尚。宝钗所言,并未撒谎,但有“扬黛抑钗”者也往往在此大做文章。在宝钗所说“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句下,甲戌本有批语说:“一句骂死浓妆艳饰富贵中之脂妖粉怪。”其实,这里还是暗示了宝钗不爱粉饰打扮的性格特点。

在“从里面大红袄上将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句下,甲戌本有批语特意对“璎珞”一词注释说:“按:‘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

针对宝钗金锁两面所錾“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甲戌本有批语说:“合前读之,岂非一对?”意为这八字与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确为一对。在己卯本上有两条批语则注解得更为详细:“‘不离不弃’与‘莫失莫忘’相对,所谓愈出愈奇。”“‘芳龄永继’又与‘仙寿恒昌’一对。请合而读之,问诸公,历来小说中,可有如此可巧奇妙之文,以换新眼目?”

配图 谭凤环


相关内容

  • 红楼梦小故事
    ★红楼梦背景及小说思想 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 ...
  • 中国古代小说以"物"写"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杜贵晨 河北学刊 2012年08期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2)03-0088-05[收稿日期]2011-07-12 从人自身的立场上看,世界是由"人"和& ...
  • 情真意切释猜嫌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 姓 名:崔 海 启 班 级: 高 二(3) 班 单 位:包 集 中 学 时 间:2017年 5月 6日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 ...
  •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壹●前言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百年来脍炙人口,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研究热潮不衰,因而有「红学」盛起,当时更流行着两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
  • 红楼梦概述
    <红楼梦>节点概述 1.古人云"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请问甄士隐梦中听闻的一段风流公案所指何事?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终使绛珠草"得延岁月& ...
  • 海棠诗 螃蟹诗 五美吟
    红楼梦大揭秘--海棠诗.螃蟹诗和五美吟 阅读:2962008-04-29 18:16 标签:宝钗黛玉红楼梦文化 红楼梦大揭秘-- 海棠诗.螃蟹诗和五美吟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即事诗"和"省亲诗" ...
  •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全文)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 (全文) 主持人:我先向朋友们介绍,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三位朋友,先生年岁大,德高望重,但是我们按照礼仪:女士优先,我们先来介绍女士.那么坐在我右首的这位女士是上一期节目中,跟大家见过面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 ...
  •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什么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有主意了!"凤姐道:& ...
  •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悲剧人物浅析之薛宝钗 从初中开始,便断断续续的读过<红楼梦>,当时的认识只停留在,这不过是一本爱情小说,也曾为了宝黛之恋而扼腕叹息.如今细细品味一番过后,突然对薛宝钗这个人物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 ...
  • 高考必考名著专栏|[红楼梦](一)
    <红楼梦>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1724-1764),清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计阶级内部政治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