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 范文中心

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04/06

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关系到我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十一五”期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特编制本规划。

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十五”以来,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深入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和高度关注。全省各地围绕生态省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清洁化生产模式,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控制治理机制初步形成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沼气开发利用促进办法》等一系列办法、规章,为科学布局畜禽养殖业,有序开发清洁能源,规范管理生态环境,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同时,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等重点工作纳入了生态省建设和省“811”环境污染整治的目标考核体系。各地围绕治理目标,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组织体系,推广配套技术,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初步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机制。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沼气开发利用等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重点地区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一是通过划定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配套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到2005年底,78个县(市、区)划定畜禽禁养区,1021个养殖场实行搬迁,禁养生猪53.65万头、奶牛1.16万头、家禽438.58万只、其它畜禽29.5万只,基本达到禁养要求。全省共建各类畜牧生态养殖小区415个,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108家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牛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二是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等工程,对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全省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0多万亩,推广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000万亩,实施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2000万亩。三是分区域、有重点地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畜禽养殖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到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43处,总容积15.10万立方米,年产沼气1091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畜禽养殖污水656万吨。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9.02万户,年产沼气3205.34万立方米。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83.29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8170.04万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86.64万平方米,相当于开发能源33.59万吨标煤。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0%。

(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逐步完善,控制能力和治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加强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本形成了一批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配套技术措施。一是重点开展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畜牧养殖小区环境控制技术攻关研究,初步形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综合利用的配套技术。以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厌氧消化工艺、生物发酵制肥等为主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清洁化生产技术在大中型养殖场及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得到广泛应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型、资源节约型畜禽养殖场环境控制模式逐步在规模化养殖场得到推广和普及。二是测土配方施肥和重大病虫综合治理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土壤养分调查与质量评价、化肥(氮肥)减量增效等技术逐步推开;作物专用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应用面进一步拓展;病虫抗性品种选用、新型药械应用、稻田养鸭养鱼、防虫网、诱虫灯、昆虫性信息素、植物性、生物性农药应用等,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综合利用型”等生态工程模式得到因地制宜推广;户用沼气池与农村“三改”(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污水净化处理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实施范围逐渐扩展;根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要求,编制了《浙江省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通用图集》、《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技术指南》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技术指南》等,各类沼气应用技术进一步趋向标准化、规范化。

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为“十一五”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创造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加上技术支撑不足,保障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是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仍较突出。我省化肥平均施用强度每公顷达570公斤左右,远高于全国每公顷平均441公斤的施用水平。用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等现象仍较普遍,超量施肥、偏施氮肥,化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农田氮、磷流失,加速水体富营养化。全省农药平均施药强度为每公顷22.80公斤左右,利用率不足30%,无效流失高达70%以上。农药过量施用和无效流失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使水稻螟虫、稻虱等主要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用量剧增,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并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是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难度大。我省畜禽养殖场、养殖户数量大、分布广,畜禽养殖排泄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加之不同环境条件下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的关键性措施不够完善,导致运行成本高,治理难度大,养殖污水工程处理率低。

三是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科技支撑能力尚需加强。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环保”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农业环保队伍不健全、扶持措施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深入发展。同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污水处理、秸秆气化、病虫抗药性监测和科学施肥用药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创新突破。

二、“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省建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强化执法监督、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监控,加大力度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农业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监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分区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求,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实施规划,明确重点及配套措施,通过合理布局,分区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建设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全面推广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村沼气应用技术,重点建立区域示范样板,推动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4.坚持机制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创新的思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增强政府服务高效生态农业,管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能力,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推广体系和长效监控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友好。

(三)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是:畜禽养殖生态化、清洁化程度,化肥、农药和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实现农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加强科学管理,畜禽养殖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到2007年全面完成禁养区、限养区实施。到2010年,全省完成1000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或改造,有效治理年末生猪存栏300头以上、牛3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粪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养殖废水得到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

2.实现减量增效,化肥农药利用率得到提高。到2010年,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利用率提高6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农药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用药结构得到优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面积提高20%;新型植保器械应用面积达30%。

3.推广沼气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到2010年,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0%,可再生能源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供应的比例达5%。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受益农户达100万户。建成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的示范村,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 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学划定及调整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区,优化养殖布局。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限期关闭、搬迁,限养区内原则上不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非禁限养区内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同时,依据不同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高效生态畜牧业,积极研究和探索以园地、草地、林地生态放养为主的优质肉禽养殖业,发展节地型畜牧业。

加快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循环经济和畜牧业清洁生产要求,以过程控制与未端治理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应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生产工艺,改进畜禽养殖栏舍结构和生产设施,因地、因场制宜地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

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按照“发展、规范、创新”的原则和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的要求,突出抓好良种繁育、饲料供应、动物防疫、饲养管理、经营服务及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促进畜禽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

2.建立科学施肥体系,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控污。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根据不同耕地地力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过量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水稻扩大到蔬菜、瓜果、茶叶、柑桔等经济作物,从水田应用扩展到园地、旱地和设施农业上应用。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以技术研究开发为基础、以技术推广为主体、以培训农民为纽带、以提高技术实施效率为目标的科学施肥体系,引导农民转变施肥观念,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到2010年,全省在粮油作物和蔬菜、柑桔、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0万亩。

优化用肥结构,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大力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逐步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作物专用肥、缓释肥、生物肥等高效肥料,使肥料应用逐步走向复合化、专用化和高效化。通过发展绿肥种植、推广秸秆还田、改进和完善畜禽粪便处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降低化肥(氮肥)施用量。

加快土肥检测和信息体系建设,增强农田养分管理能力。根据全省农业区划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以布局区域化、检测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改善土肥检测条件,提高土肥检测能力,加强土肥化验室建设,为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保障。在不同地貌类型、不同种植结构的区域,设置一批耕地质量、施肥效应长期定位监测点和动态监测点,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信息体系,了解掌握耕地地力变化状况,为合理施肥、科学养地提供依据。

3.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水平,控制农药污染。

加强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病虫预报可视化覆盖面。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省站、区域性病虫测报站为主体的病虫监测网,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传媒功能,强化病虫信息传递能力,加快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为正确指导农户开展病虫鼠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农民盲目用药。

大力推广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与非化学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诱虫灯、昆虫性信息素、色板、防虫网等无害化防治技术;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和动物源、植物源、矿物源等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区域生产基地为服务重点,推广新农药、新药械及集成技术。鼓励各级植保部门建立科学用药、生物防治等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组建各类服务组织,发挥植保部门技术指导、示范服务优势,以点带面,加速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的完善和推广。

开展重大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与治理。针对水稻二化螟、稻飞虱、小菜蛾、斜纹夜蛾、柑桔红蜘蛛等重大害虫的抗药性的问题,大力加强抗药性动态监测与治理工作。全省重点建立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点10个,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重大害虫抗药性的监测和治理技术研究。根据不同地区抗药性产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主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防治预案,正确选用农药品种,进行合理轮用、混用,有效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发展。

4.发展沼气、太阳能,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重点实施农村能源示范建设项目,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为重点,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水污染严重和水系源头保护区域的水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农村环境。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户用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相结合的“器、沼、池”能源生态模式;欠发达地区结合改厨、改厕、改圈,加快以户用沼气池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建设,推行“猪—沼—作物”、“猪—沼—果”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加强“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液、沼渣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育地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并扩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杭嘉湖平原地区结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以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为主,重点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小型沼气工程和太阳能热水器;浙中及西南丘陵地区重点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行“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模式;东部沿海地区,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大中城市郊区,结合养殖场搬迁和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中型沼气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推行物业化管理,积极引导农村能源产业化发展。实行规范化设计、专业化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积极探索县、乡、村物业化管理模式,抓好沼气工程、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户用沼气池建成后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增强后续管理服务能力,努力构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生产、运行。

5.加强治理技术研发,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总结梳理技术成果,建立健全技术体系。重点对我省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畜禽生态养殖、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经验和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根据地域差异性和农业面源污染特点,因地制宜,通过技术集成和创新,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

研究开发关键技术,提升污染治理效率。组织力量对畜禽污水深度处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转化、“三沼”综合利用、农田化肥流失控制、农药合理施用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和重点开发。在自主研究开发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和实用成果。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引进相结合,全面提升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率。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应用效益。根据不同区域的基础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方案,确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实行分区实施和分类指导,加速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各项技术到位率和应用效益。

(二)建设重点

1.规模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

重点进行畜禽舍改造(干湿分离)、雨水污水收集系统改造(雨污分离),建设堆粪池、氧化池(塘)、灌溉管(渠)道、畜禽粪便收集处理、沼气工程、消纳(处理)肥水的牧草基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到2010年,全省完成年末存栏生猪300头以上、牛3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建设50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

2.畜禽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

重点建设畜牧小区及养殖场畜禽排泄物处理和疫病防治等基础设施和饲养管理、无公害生产、疫病防治等标准化生产体系。到2010年,建设和改造各类畜禽养殖场和畜牧小区1000个,小区(基地)的粪尿及污水经工程设施或种养结合等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要求,产品符合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要求。

3.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

实施“百万亩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程”,建立30个核心示范区,集成合理施肥技术,提升农田养分管理能力。重点在杭嘉湖地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建立耕地肥力评价与施肥信息系统;扶持作物专用肥、复合配方肥等优质、高效肥料产品的开发、研制和应用;结合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的污染治理,加大商品有机肥和沼渣沼液的推广应用力度。到2010年全省科学施肥技术示范面积达100万亩,技术普及率达70%,示范区化肥(氮肥)用量减少15%左右。

实施“千万亩农药减量增效工程”,重点建设100个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10个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点、100个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研究改进施药器械,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及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配套技术,全面停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培训农民,组建各类植保服务组织,加快植保新技术推广。到2010年,全省实施工程达1000万亩,关键技术辐射到全省70%农田面积。

4.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为重点,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集中地区重点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示范村和整治村实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户用沼气项目。到2010年,全省新建和改造大中型沼气工程550处,总容积为10万立方米;建设小型沼气工程1100处,总容积为5万立方米;实施“三沼”综合利用配套示范工程200处;在1300个村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30万立方米;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8万只。

5.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户用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实施一批沼气入户、发电,太阳能供热、光伏发电及户用秸秆气化示范村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扩大清洁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到2010年,全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4万平方米,沼气入户农户新增10万户,建设高效户用秸秆气化应用示范村100个。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把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村沼气等工程实施列入各级农业部门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各地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指导、管理和配套服务,加速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2.建立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建立、完善国家、集体、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延伸的要求,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强财政对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畜牧生态小区建设、沼气工程建设、化肥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等项目的重点扶持,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3.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法规,为面源污染控制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优惠政策。针对不合理超量使用化肥,偏施氮肥,少施有机肥等问题,切实抓好《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办法》等规章的修订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肥、农药使用,制止滥施乱用化肥、农药等行为。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沼气开发利用促进办法》,推进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对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鼓励生产和使用商品有机肥、应用新农药和新药械,重点扶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户用秸秆气化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商品有机肥、沼肥、植保新技术及农村清洁能源等应用。对畜牧生态小区建设要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废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或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自行消纳的,实行免收排污费等优惠政策。

4.依靠科技创新,增强技术支撑能力。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积极作用。整合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等各方力量,加强养殖污水处理、精准施肥用药、“三沼”综合利用、高效实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户用秸秆气化炉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引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大力示范推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用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层次开展科技培训,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监测监控体系和农村沼气工程技术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预警体系,为技术指导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完善服务体系,依法加强农资、农能市场和农业投入品等安全使用的管理。

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等全程服务体系,建立植保社区、植保协会、植保连锁等多种形式的植保服务组织,发挥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优势,加强新肥料、新农药、新药械、清洁能源利用等配套技术的指导、培训,多层次提高技术水平。从源头规范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加强基层化肥、农药和农村能源市场的有序管理,倡导诚信守法经营,严禁销售假冒伪劣肥料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化肥、农药、沼气的安全使用监管,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和安全使用清洁能源(沼气)的水平。


相关内容

  •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崔元磊(昭通渔洞水库管理局) 摘要:本文就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现状和保护.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 渔洞水库 昭通渔洞水库 ...
  • 20XX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省长,吕祖善
    2011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政府主 ...
  •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2008年9月19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g ...
  • 浙江省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思路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⑪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⑫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⑬ ...
  •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在陕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陈德铭 (2006年1月17日) "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 ...
  •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环三"战略专题 加入时间:2010-6-30 15:48:33 本站 点击:913 2008年七月五日,台湾民俗进香团一行三百余人搭乘的直航轮船顺利抵达福安下白石码头,这是我市近六十年来迎来的第一艘台湾直航客轮,开启了 ...
  •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资料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 ...
  • 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湖州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根据<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制定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认 ...
  •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_曹国良
    28卷第1期2006年1月资 源 科 学RESOURCESSCIENCEVol.28,No.1Jan.,2006 文章编号:1007-7588(2006)01-0009-05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 曹国良 1,2 ,张小曳,郑方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