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 范文中心

张爱玲作品: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03/14

基本资料

张爱玲作品: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作者: 张爱玲

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张爱玲形容自己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新浪书库

红楼梦未完红楼梦的研究日新月异,是否高鹗续书,已经有两派不同的见解。也有主张后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的作品,写到后来撇开脂批中的线索,放手写去。也有人认为后四十回包括曹雪芹的残稿在内。自五四时代研究起,四十年来整整转了个圈子。单凭作风与优劣,判断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原著或含有原著成份,难免主观之讥。文艺批评在这里本来用不上。事实是除了考据,都是空口说白话。我把宝玉的应制诗“绿蜡春犹卷”斗胆对上一句“红楼梦未完”,其实“未完”二字也已经成了疑问。

红楼梦未完(1)

红楼梦未完(2)

红楼梦未完(3)

红楼梦未完(4)

红楼梦未完(5)

红楼梦未完(6)

红楼梦未完(7)

红楼梦未完(8)

红楼梦未完(9)

红楼梦未完(10)

红楼梦插曲之一(1)

红楼梦插曲之一(2)

红楼梦插曲之一(3)

初详红楼梦(1)

初详红楼梦(2)

初详红楼梦(3)

初详红楼梦(4)

二详红楼梦(1)

二详红楼梦(2)

二详红楼梦(3)

二详红楼梦(4)

二详红楼梦(5)

二详红楼梦(6)

二详红楼梦(7)

二详红楼梦(8)

二详红楼梦(9)

二详红楼梦(10)

二详红楼梦(11)

二详红楼梦(12)

二详红楼梦(13)

二详红楼梦(14)

二详红楼梦(15)

二详红楼梦(16)

三详红楼梦(1)

三详红楼梦(2)

三详红楼梦(3)

三详红楼梦(4)

三详红楼梦(5)

三详红楼梦(6)

三详红楼梦(7)

三详红楼梦(8)

三详红楼梦(9)

三详红楼梦(10)

三详红楼梦(11)

三详红楼梦(12)

三详红楼梦(13)

四详红楼梦(1)

四详红楼梦(2)

四详红楼梦(3)

四详红楼梦(4)

四详红楼梦(5)

四详红楼梦(6)

四详红楼梦(7)

四详红楼梦(8)

四详红楼梦(9)

四详红楼梦(10)

四详红楼梦(11)

四详红楼梦(12)

四详红楼梦(13)

四详红楼梦(14)

四详红楼梦(15)

四详红楼梦(16)

四详红楼梦(17)

五详红楼梦(1)

五详红楼梦(2)

五详红楼梦(3)

五详红楼梦(4)

五详红楼梦(5)

五详红楼梦(6)

五详红楼梦(7)

五详红楼梦(8)

五详红楼梦(9)

五详红楼梦(10)

五详红楼梦(11)

五详红楼梦(12)

五详红楼梦(13)

五详红楼梦(14)

1


相关内容

  • [茉莉香片]解读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母亲形象
    ... 论童年母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Q_鱼吧 提交日期: 2006-3-8 23:21:00 /王亚平//咸宁学院学报... news.blcu.edu.cn/xbwx/admin/News_Show.asp ...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天涯杂谈』 专访徐小斌:现在的社会游戏规则是利益交换
    『天涯杂谈』 专访徐小斌:现在的社会游戏规则是利益交换 作者:李国盛 提交日期:2009-10-9 16:51:00 访问:21072 回复:57  徐小斌:天涯博客网友,代表作<羽蛇>,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 ...
  • 在艺术的边缘行走
    时间:2006年10月9日 地点:QQ 记者:林小青(以下为林) 作家:叶梦(以下为叶) 前年春天因为一个很偶然的采访机会,我和叶梦有了较多的来往.叶梦具有的一种特别善于直抵他人灵魂的沟通本领,带我轻轻地跨越这道篱笆,并激发我新的梦想.她辐 ...
  • 东施效颦话语词
    2.本文作者列举语词的本义和新产生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何帮助? 3.本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对于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方面有何 借鉴意义? 第二课时 4.如何理解文中"读一九八八年<读书>上尘 ...
  •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对照记>与<小团圆>的互文性 摘要:自传体小说与自传文本以及回忆录之间往往有一种显隐相间.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本文以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与自传 ...
  •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1949年崛起于上海,其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备受读者的青爱.这个有着超人才华的女作家,被英国人视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女作家".起作品<金锁记> ...
  • 在信仰真空里的躁狂心理症候群
    陶杰 <色,戒>在中国公映,果然引起左派势力声讨,在网络发动批斗,指电影丑化女志士.美化汉奸.在中国,创意勃发的人才少,嫉妒优化.批斗成癖的红兵一族有许多.他们长年只接受一种思想的洗脑,看见以中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只可以接受怒 ...
  • _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说课稿
    课堂设计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周育英 一.说学情 2008年4月初,上海师大基础教育课题组的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明,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四大名著的学生占有较高比例.许多学生是因为看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才来读原著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