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完整版 - 范文中心

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完整版

12/02

HUNAN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 年 月 日

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 *** 新闻学 09 级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

湖 南 大 学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日期:20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1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 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12 年 月 日 日期:2012 年 月 日

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

摘 要

人们生活在媒介时代。电视作为媒介主力之一,以其强大的攻势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一方面制约着人们的认知,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改造力量对人们的社会化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人们进行社会学习、模塑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渠道。在媒介娱乐化的倾向下,电视选秀节目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狂欢的娱乐景象。选秀节目在我国迅速盛行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争议,并受到上至广电总局下至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关注点在于,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电视选秀节目营造的娱乐文化,对广泛参与其中的青少年会产生一定影响。文中以社会学习理论为支撑,对电视媒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在了解选秀节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选秀节目提供的四类示范行为模式,重点阐述了青少年是如何观察获得示范行为。通过对选秀节目与青少年行为获得的分析,文章就节目可能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做了说明。最后,文章提出了通过选秀节目自我改进、青少年加强媒介素养以及其他社会方面发挥力量等方法,使选秀节目能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

关键词:选秀节目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化 观察学习 示范作用 电视选秀 青少年

TV 's influence on youth

Abstract

People living in the media age. As one of the main television media, with its powerful offensive deeply affecting all areas of life. TV one restricts people's cognition, but also as a transforming power of people's socialization process to produce major effect, become a social learning, social behavior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 of molding. In the media entertainment tendency, TV is in the nationwide civil carnival entertainment scene. Talent show popular rapidly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caused numerous controversies, and subjected to the broad electricity bureau under to common people's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article on the television talent show concern is, it 's impact on the youth's

socialization. TV to create entertainment culture, to widely participate in which young people can produce certain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s the support, on the TV media and socialization of adolescent relationship is analyzed briefl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raft programm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draft program, provides four kinds of model behavior pattern, elaborated with emphasis how adolescents observation

model behavior. Based on the talent show and adolescent behavior obtained from analysis, the program may have on teenager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Finall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talent show self improvement, enhance the youth media literacy and other social aspects play a force method, so that the show could continu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to restrain the negative effects.

Key words: The draft programme of social learning theory ;social ; Observational

learning ;Exemplary role ;TV show ;Teenagers

目 录

一.绪论................................................................5

二.电视选秀节目走红的原因..............................................5

1.参与社会事务的欲望.................................................5

2.自我表现欲望.......................................................5

3.追逐新鲜事物和好奇心 ..............................................6

三.选秀节目提供行为示范类型............................................6

四.青少年学习示范行为过程..............................................7

1.注意过程.. .........................................................7

2.保持过程............................................................8

3.再现过程............................................................9

4.动机过程............................................................9

五.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10

1.加速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 ..........................................11

2.提供一种宣泄渠道,帮助青少年实现和维护身心平衡.....................11

3.为青少年提供寻找自我扩展经验的空间.................................11

六.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11

1.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错位、价值选择功利化 ............................11

2.使青少年价值判断感性化,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11

3.影响青少年的审美观念 ..............................................12

七.克服电视选秀节目的消极影响的对策思考 ...............................12

1.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12

2.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12

3.加强对电视节目的管理与监督 .........................................12

4.优化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社会风气 ...................13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一.绪论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源,电视节目为人们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服务,发挥着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建设道德规范的功能。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正日渐流行且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较国外起步晚,仅可追溯至2004年的一个全国性质的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其内容和形式上均效仿了美国著名的选秀节目《美国偶像》,此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效仿,各电视台的选拔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五花八门的选秀活动充斥着荧屏,“选秀”一夜之间俨然成了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新宠。随之众多有关“选秀”节目的评论也频频见诸各种媒体,选秀节目亦跌进舆论的漩涡,新出炉的选秀节目仍然义无反顾地希望和那些热门选秀节目搭上关系,他们既想摆脱舆论对节目的负面影响,以示自己高雅正统的面目,又想借助热门选秀节目由舆论漩涡带来的影响力提高收视率。于是,出现了“走近”还是“远离”的两难选择。

各种形式的选秀节目在评选形式、程序上虽略有不同,但其相同点都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力求内容和形式的市民化、平民化,表现出了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其本质都是借助电视这种大众化的传播工具,打造“平民英雄”、“电视偶像”,为草根阶层铺就一条通过努力和竞争能成名的道路,因此被冠之“草根娱乐”。这种具有广泛平民化、强大参与性和空前互动性等典型特征的选秀节目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做出了成功尝试。

在选秀节目热闹景象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选秀节目仍有待成熟和完善,应逐渐走向更加个性化、生活化、审美化,只有这样,作为一种新的综艺节目才能在舆论压力中实现节目类型的成熟和节目质量的提升,进而才能繁荣丰富和发展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市场。

二.电视选秀节目走红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的电视选秀节目都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群体,其参与者也大多为青少年,因此这个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特征是电视选秀节目走红的直接动因。

1.参与社会事务的欲望

青少年生活在成人为其建立的相对规则的环境中,被置于学校和家庭的监护之中,因此,青少年与成人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缺乏表达思想、表露自我的机会。强烈的成人欲、学习的枯燥和青少年时期必然出现的心理需求使青少年容易感觉生活的压抑、内心的彷徨。这种心理如渐渐涨起的洪水,蓄势待发。选秀节目的出现,使青少年获得了与成人平等表达、竞争的权利,青少年渴望参与成人社会事务、获取与成人平等权利的心理,在观看、参加、支持选秀节目中得到了满足,其体会到了被赋予权力、义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得到崇高精神体验。

2.自我表现欲望

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其中以女性青少年心态较为突出,在丰富多元化的社会,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大胆地释放自己、展示自我已经成为今天青少年的普遍愿望,他们因自己的才华和形象能够展现在大众之前而获得了自信心和感到了

快乐,而电视选秀节目适时出现则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

3.追逐新鲜事物和好奇心

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中,青少年身边的环境丰富多彩,这使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也敢于打破规范的约束,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是喜欢求新、求奇、求异;喜欢拥有自己的观念,敢想敢做,勇于实践,热衷于追求新潮,他们对社会的一切新生事物都有着浓厚兴趣,很容易投入其中。电视选秀节目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满足其追新、好奇心理的平台。客观地说,电视选秀节目的“主宰舞台、改变命运、肯定自我、价值体验”等节目思想与青少年的“善模仿、自我价值肯定、对新生事物的追逐、对成人社会的向往、盲目的从众性”等心理特点充分吻合,符合了青少年对多样人生的向往,迎合了当代青少年的多种心理需求,揭示出了当代青少年生活于复杂社会环境之中的心理状态,因此,选秀节目在青少年群体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备受青少年青睐。电视传媒的普及化、娱乐化以及大众对丰富生活的渴求、娱乐概念和形式的多样性也是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

三.选秀节目提供行为示范类型

个体的社会学习大多是在日常情境中对别人所操作的行为进行偶然的或直接的观察基础上发生的。通过电视,选秀节目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各种各样符号性示范行为,青少年仅观看节目,就可以从中获得态度、情绪反应以及新的行为方式。

纵观选秀节目的流程,可将节目提供的示范类型大致划分为参赛者行为、评委行为、主持人行为、粉丝行为。选手是选秀节目的第一主角,整个节目都是看他们的表演。参赛者施展各自的特长,自信得在台上表演,当然也有部分人迎合电视台要收视率、观众有审丑心理,故意哗众取宠用夸张的表演吸引众人眼球,以此通过节目选拨。无论怎样这些非专业参赛者的表演行为,无疑给了观众提示,即使你跟我一样普通,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动人的歌声,也有可能通过这个节目成为耀眼的明星。2004 年超级女声的总参赛人数为5 万,到2005 年猛增到15 万,相信之前参赛者的行为为后来者提供了榜样,同时也是后来者敢于参加比赛的动力之一。

选秀节目中的评委也是节目的一大卖点。以往电视节目中的评委都是不痛不痒的点评、对每个选手都进行夸奖,而选秀节目为了吸引观众,评委都是用辛辣刺激、调侃的言语对选手们从歌曲、唱功、容貌、着装、台风等各个方面肆无忌惮的加以评说,甚至出现了一批有毒舌之称的评委。在评审中评委“秀”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魅力,吸引了观众也影响着观众的评判标准。例如较有争议的杨二车纳姆以容貌来挑选胜出选手,虽遭到观众抨击,但也有支持者。

选秀节目“秀”的是选手,相对而言,主持人成了是配角。选秀节目中,主持人主要是串场、把握节目的节奏和营造现场氛围。主持人与节目风格一致,在节目中也能积累一定的观众群。在对上海市民的调查中,作为收看动机“喜欢主持人”也占有3%的比例。主持人机智诙谐的语言,煽情夸张的动作等行为,也为关注他们的观众提供了行为示范模式。

强调大众参与的选秀节目自然少不了粉丝行为。根据粉丝的狂热程度大致来说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据《重庆日报》的一篇报道分析,初级粉丝的任务是举海报、喊偶像的名字,为选手造势、造人气。中级职业粉丝就有“技术含量”了,他们要去热门网站发帖子、为选手制作个人网页、博客,扩大选手的影响力。而一些高级的“职业粉丝”甚至与经纪公司等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一起参与和策划各种活动。在节目直播现场,经常会出现粉丝为喜爱的选手加油助威的镜头,为制造煽情环节,节目中会播

放粉丝在各地为选手拉选票的活动。粉丝团声势地不断壮大,这些在节目中出现的粉丝行为功不可没。他们给电视机前的观看者力量,为他们提供了支持喜爱选手的行为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操作之前的反应信息的中枢加工过程以符号形式习得的。也就是说,人们要操作某种新行为,必须以观察新行为并把学习到的行为模式转化为信息概念,以符号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为基础。选秀节目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行为模式,不论观众是以什么动机观看节目,他们都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行为主体进行观察学习,将他们的言行举止、音容相貌以符号信息的形式储藏在自己脑海中,并在脑海中替代性的想象模拟,当有合适的场景出现时,他们就可以把学习来的行为加以实践了。

四.青少年学习示范行为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人们从观察别人中形成了有关新行为如何操作的观念,这一编码的信息在以后场合中就作为一个行为的向导。因为人们在操作任何行为之前,至少可以以一种近似的形式向榜样学习做些什么,所以他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2人们在潜移默化地观察中,学会了各种行为,通过模仿减少了错误行为的发生。这里观察模仿的“榜样”是一个中性词,不单指优秀的人或行为,而是说一切行为皆可作为观察、学习的对象。选秀节目提供了多种示范行为,青少年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榜样,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获得他们的行为概念进而模仿实施。

1. 注意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示范作用之所以能产生学习,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信息功能。观察者在原型显示过程中获得了示范活动的主要的符号表象,这些表象指导着他们的合适行动。3如果观察者在原型进行示范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行为特征,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学不到新行为。所以要想使观察者学习,首先只有让他对行为产生兴趣,引起他的注意力。

注意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只有人们注意到并且正确地理解示范行为的显著特征,他们才有可能通过观察而学到一些东西。注意过程决定了一个人在显示给他的大量范例中选择什么来进行观察,以及在这些示范原型中把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抽取出来,组合成新行为方式。

影响个人注意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涉及到观察者的特征,有的涉及示范活动本身的性质,有的涉及到流行性,还有的与人们相互作用结构的安排有关,这些因素都调节着观察经验的数量和类型。连续4 年热播的选秀节目具有一些引人注意的因素。选秀节目引领了国内娱乐节目的走势,人们热衷于谈论它、参与它、观看它,从前文对节目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节目本身具有流行性。参赛者的平凡普通,让观察者更容易获取、模范他们的行为。选秀节目具备的这些特征,使它的示范行为比较容易被注意、模范。 在各种决定注意的因素中,联想模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人经常与之相联的那些人,或是由于自愿,或是由于强制,会限定一个人的行为类型。青少年在群体交往中,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周围的朋友中有热衷的粉丝,他们会比经常不接触选秀节目、周围没有粉丝的人有更多的观察学习机会。在下图中可以看到,

粉丝们不仅会自己投票,还会不遗余力地为自己支持的偶像拉票宣传,在投过票的粉丝中,有85.4%的人同时进行过拉票活动。粉丝们在“拉票”时最常用的拉票方式是“鼓动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学为选手投票”,所占比例达到了75.8%。

同时,示范行为具有不同的效力,同样的行为由不同的原型展现具有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些具有个人吸引力、外貌秀美、性格可爱等特征的人往往比缺乏的人更具有吸引力。这些个人的差异在决定人们会观察哪些原型和忽视哪些原型中同样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论是超女、超男或其他选秀节目,选手只有在外形、声音或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行为有特色具有吸引力,才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例如2007 年快乐男声中的三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苏醒自信淡定,陈楚生忧郁深沉并且音乐素养高,魏晨则可爱乖巧。他们的行为相对于其他选手更容易引起青少年注意、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也有一部分是由示范行为本身的性质,比如它们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的行为会让观察者容易放弃学习。以选秀节目中提供的示范类型来看,由于知识性、专业性等主持人、专业评委行为相对选手、粉丝行为更难被青少年模仿。这也是青少年更多关注选手、粉丝团的一个原因。

2. 保持过程

如果人们不去记住示范行为,那么,对示范行为的观察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观察学习的第二个主要过程涉及到对某个时刻所模仿的活动的保持,这种保持强调地是在大脑里的信息持续过程。当原型不再出现提供方向的时候,观察者要想继续从原型的行为中得到益处,就必须在记忆里以符号的形式把那些反应模式表现出来。这种符号化的记忆强化能力,使得人们能够从观察中学会很多行为,即使那些观察行为不再出现。 个体的观察学习主要依赖两种表征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有些行为

是用表象形式加以记忆的。示范刺激的重复出现最终产生了有关示范动作的持久而可回忆的表象。选秀节目不断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即使观众不再观看,那些存储在记忆的表象也能唤起客观上不存在的事件。例如,选秀节目结束后,人们在讨论某场比赛时,仍然可以在头脑中浮现出当时的精彩场景,各位选手的表演、评委的点评等。事物都具有特质,比如一个名字和一个特定的人匹配地联在一起的时候,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就会产生那个人的表象。如说起李宇春在大家脑海会呈现中性装扮的形象,说到选秀就少不了火爆PK 场景。

第二种表征系统是有关示范事件的语词编码。调节行为的认知过程大多数是言语过程,而不是视觉过程。通过将视察信息转换成语词代码,以一种容易贮存的形式负载大量的信息,所以,它们可以促进观察学习和保持。当示范活动被转换成表象或易于利用

的言语符号之后,这些记忆代码就可以指导操作了。2005 年超女选秀节目之后,关注选秀节目的人都留下了“中性”这个言语符号,许多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都开始以李宇春为模型,在着装、发型上走中性路线。

除了符号编码之外,演习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记忆支柱,当人们在脑子里或者真实地操作示范反应模式时,比起不去想这些,或者不去演习他们所看到的示范动作来,可能会更少地忘记这些反应模式。1个体不断收看选秀节目反复刺激大脑,参与周围朋的探讨,在脑海中回忆节目或选手行为,进行投票等活动,更容易在脑海中留下示范行为的表象。

很多通过观察而习得的行为,由于社会禁令或缺乏机会,不能用外观的手段轻易地形成。因此,个体把操作合适行为看在眼里,这种心理演习也能增加熟练的程度和保持的时间。由于家长的反对或是没有时间或是自身条件不合适等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个青少年都能够去参加比赛、加入粉丝团进行支持,但是他们不间断的关注,可以在脑海中重复回忆示范行为加深印象。青少年持续的关注,把榜样的行为转化成符号存储在记忆中,不论是外观性的练习还是心理上的演练,这些都可以获得示范行为的模式表征。青少年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这些记忆代码在以后就能知道如何操作行为。

3. 再现过程

示范过程的第三个成份是将符号的表象转换成合适的行动。人们在建立自己的反应时,使它们与示范的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致,就可以获得行为的再现。注意过程到保持过程是信息由外到内、由接收到储存的过程。再现过程是一种由内到外、由概念到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内部存储的符号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

但是要把所观察学习到的东西付诸行动,在行为水平上还存在别的障碍。观念在第一次转化为行为时很少是正确无误的,人们很少能够一次就具有某种行为模式。例如参加比赛的选手,初次登台表演总会有些紧张,会出现动作不够自然、台风不够有明星的感觉或是唱歌曲音跑调等现象,这与他们平时通过观察学习到的原型的行为有一定距离。

要想达到观念和行为完全一致,通常是通过对初步尝试的正确调整而得到的。在这一过程中班杜拉又一次强调了练习的作用,在大多数的日常学习中,人们一般是通过示范一个非常近似的新行为,然后,他们从各种只是部分地习得的能力、技能的集中演习和操作中进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经过自我矫正的调整,把这一近似的行为加以精练。1只有不断练习,并与示范行为加以对照,然后经过自我调整,才能做出与示范行为同样的反应来。在专家点评的指导下,随着登台表演次数的增加,选手们通过对失败因素的总结,参照原型的行为模式不断调整最终能够越来越成熟自信的展示自己。新的行为就在不断的练习、调整、改进中内化成个体的行为。

4. 动机过程

青少年在选秀节目中观察注意到许多行为模式,但是人并不是把习得的所有东西都表现出来,他们虽然获得了熟练执行某行为的能力,但很少或从不表现。同时,由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人也无法复演所学过的所有动作,因而社会学习理论把获得和操作这二者区分开来。

要实现动作的复演,这涉及到观察学习的第四个过程:动机过程。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是指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它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

动作再现过程是从认知的角度说明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表现,即观察者将示范行为

的认知表征转换成示范行为的实际操作过程,涉及到主体有没有能力再现动作。而动机

过程是从动机方面说明观察主体对示范行为进行实际的操作表现过程,涉及到主体能够

再现动作,为什么再现的原因。班杜拉认为动机的来源有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及自我

强化三种,这三种强化构成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班杜拉指出直接强化有选择地影响被示范行为的实际操作过程。人们多半接受示范

行为所产生的他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结果,而不大接受没有奖赏或者具有惩罚效果的示

范行为。对于有价值的结果,人们更有可能表现出被示范的行为;而对于没有价值的结

果或会遭受到惩罚的结果,人们会减弱操作这种行为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赏心

悦目的或不愉快的感觉刺激、积极的或消极的社会反应都有可能影响示范行为的实际操

作。青少年观看选秀节目,这种娱乐节目给他们带来感官刺激,放松了心情,这让他们

会更倾向选择收看节目。

替代性强化起作用的原理同直接强化起作用的原理基本相同。在无数可观察的获得

反应中,那些看上去对别人有效的行为,比起那些看来具有消极结果的行为,更为人们

所喜爱。看到他人行为的成功,能增加自己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而看到他人的这类行

为受到惩罚,则减少了表现的倾向。在超女选秀中,2004 年四川德阳的普通女孩——

15 岁女孩张含韵获得了“超级女声”季军,一下子从名不见经传变得炙手可热,签约

娱乐公司,出专辑,拍广告,做蒙牛酸奶的形象代言人,广告遍布大街小巷。张含韵的

成功,给了无数有着同样梦想的少男少女希望。青少年看着她的梦想实现,也越发倾向

去大胆尝试参加下一次的比赛。

同时,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反应,也调节着它们将操作哪些可观察的习

得行为。他们表现出那些能使自己满意的行为,而拒绝那些令自己不满意的行为。这体

现了人们的一个自我强化能力。例如,有些青少年喜爱一些选手,也观察学习了他们的

一些行为,但是由于自认为没有参加节目的能力或勇气,不愿意公开展示自己,他们不

会参加比赛。那些行为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大脑里而不会变成真正的行为。

由于大量的因素影响着观察学习,因而即使提供突出的原型,也不能保证在别人身

上自动产生相同的行为。一个人无需考虑行动的潜在过程就能产生模仿行为。如果一个

原型反复显示所期望的反应,教导人们去再现这一行为,当他们失败时从客观上给以指

点,当他们成功时就给予奖励,那么,这个原型就能最终在大多数人身上引起匹配反应。

另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要想阐明示范作用的发生,并且预期性实现它的效果,那么就不

得不考虑上述各种决定因素。因此,在任何特定情境中,一个观察者不能复演一个原型

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中的任何一个原因:没有注意有关的活动,在记忆表象

中示范动作的编码不适当,不能保持所学习的东西,没有能力去操作,或者没有足够的

动因。

五.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我国广电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发展,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目前随着电视、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进步,大

众文化所昭示的旺盛生命力、活力及其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在电视选秀节目中,所

谓娱乐表现出了明显的颠覆性变化:普通大众从原来的被动接受方走向主动参与,从原

来的崇拜英雄到参与制造平民偶像,从原来的距离欣赏到直接感受,从原来的引导性审

美到互动、双向审美,从权威定夺到大众认可。选秀节目的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物质

文化需要、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大众

文化现象,我们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1.加速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

青少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化中的青少年不仅是一个“社会学习者”角色,

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参与者”角色。他们一方面学习、掌握社会的知识、技能、价值标

准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要介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关系系统,对已有的社会经验和

社会观念进行再生产和再创造。因此,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实际上是青少年被动性和主动

性、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过程。电视选秀节目所具有的公众性、形象性、开放性等特

点,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非常大。青少年们正是在轻松消遣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中学

习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和确立社会价值态度,不断获得对社会人际关系及自我同一性的认

识。

2.提供一种宣泄渠道,帮助青少年实现和维护身心平衡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原先的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坏,因而常常陷入困惑、矛盾和不

可自拔的心理冲突之中,原先那种平静的内心平衡被打破了,自我出现分裂和危机,进

而出现种种不良行为反应。为了获得新的自我平衡,往往重新寻找一种“模特”作为自

我平衡的对象。而电视选秀节目则提供了实现自我平衡的心理途径。娱乐减压功能是青

少年文化的主要功用,在日益图像化与平面化的文化产品面前,嬉戏娱乐成为青年文化

消费的主要功能所在,青少年在参与、消费电视选秀节目这个文化产品时,满足了其身

心娱乐与减压要求,维护着身心的平衡,保持着快乐的心境。

3.为青少年提供寻找自我扩展经验的空间

我们社会的教育判断标准相对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健康的人格需要有对自

身心理世界自我扩展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得到一种开放化的社会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电视选秀节目直接与间接地给予青少年的自我扩展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在一定条件

下会降低他们的紧张度,降低他们在挫折中的感受,调整他们的心态。

六.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1.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错位、价值选择功利化

我们看到,青少年对成人世界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成人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社会风

气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成人社会对物质利益追求的短期行为, 也

已经潜移默化中渗透进青少年的思想生活。从总体上看,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青少年

往往心比天高,却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选秀节目所营造的“一夜成名”、“一炮走红”的成功特例助长了青少年的

浮躁风气,使他们梦想着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一鸣惊人,滋长投机取巧的心理,而缺

乏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给青少年带来片面追求个人私欲的利己主义心态、崇

尚感观享受的享乐主义心态,而人生思考的理想主义成分大大减少。可见,“一朝成名”

的急功近利价值取向正在青少年幼稚的心灵里作祟。

2.使青少年价值判断感性化,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

德国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内容是传

媒提示或强调的即使是少数人或不公正的意见,也会被受众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

其结果引起“沉默的螺旋”的启动,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产生连锁反应[3]。

在电视选秀节目所渲染的热闹气氛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已不再是青少年的

唯一价值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都能出状元”正是电视选秀节目的价值观念。

电视选秀节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获得成功,正是基于青少年的价值需求的极大满足。电视

选秀节目使青少年获得价值体现的同时,也把自身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作用于青少

年心理状态。电视选秀节目漠视年龄心理差异,强调平民参与、平等参与;推崇和树立

平民偶像、明星梦想,无限放大选手的成功几率;大胆改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价值观。在这种价值理念的引导下,更多的青少年将放弃对

于知识的追求,对于道德的崇尚。

3.影响青少年的审美观念

一般来说,青少年对于时代“潮流”和“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盲从,另一方面

渴求与众不同,表现为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等个性化行为。电视选秀节目正是把青少年

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通过种种“个性行为”表达出来,而引发青少年共鸣。“个性行为”

通常表现为“出位”,一般是审美的出位。审美的出位行为在赢得群体确认后,往往会

形成一种风气和时尚。

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再闭塞,快捷的信息传递影响着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观念的

变化。从电视到网络、报纸杂志,不同的媒体各有所长,其中电视的娱乐与教化功能尤

为彰显。电视选秀节目作为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一种正在发生的重要现象,对青少年的

认知能力、道德情操和审美水平产生的影响都是直接的,它关系到青少年的未来,甚至

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化的未来继承和发展。传播学家城庇•波特认为,所有的电视都是教

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这是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产生多种影响的根本

原因和理论依据。因此,电视选秀节目作为新的社会环境组成与青少年成长心理有着密

切关系,深入研究电视选秀节目对解读青少年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七.克服电视选秀节目的消极影响的对策思考

1.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尚未完全成熟,

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

要。各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成才方向,清醒

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其分辨是非美丑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大众文化的

多样性、易变性,诱使某些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越来越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面对新的形势和美好的未来,我们仍然要提

倡艰苦奋斗精神,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

2.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校园媒体具有活跃的组织、活跃的思维、活跃的氛围,其形式可以是广播、报纸、

电视、网站和学生刊物等。校园媒体发挥着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

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要努

力提高其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对电视节目的管理与监督

电视传媒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污染,其

本身活动也必须受到社会的控制和监督。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法规上作出管理和规范,

社会公众在舆论上给予监督。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社会主流价值的低俗化倾向要坚决制

止,在制度上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

4.优化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科学的社会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多、感染力和时效性强的优势,

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积极营造舆论氛围,使青少年价值取向融入主流文化和主导

价值观之中。只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电视传媒才能真正成为传播社会共

同价值观最重要、最高效的载体。

结 语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人们社会生活影响非常大,已经成为现代社

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源。电视为人们提供各种文化娱乐节目,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同时它提供了各种符合行为模式供人们观察学习,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进程。选秀节目

作为一种被电视台大量复制、受观众广泛关注的节目形式,它不仅掀起了全民狂欢的娱

乐景象,而且也为受众尤其是热衷于节目的青少年,提供了观察学习的新行为模式。青

少年在观看节目时,通过注意观察,把选秀节目中的行为模式内化为信息符号存储在脑

海,为以后的行为做储备。青少年在参与节目投票、加入粉丝团等活动中,把行为信息

转化为行动,不断完善个体习得的行为模式,实现新行为最终转化为个体的实际行为。

媒介是双刃剑,选秀节目也有其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它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是深

远的, 要充分发挥选秀节目的积极行为示范功能,应在了解青少年社会学习基本特点

的基础 上,通过电视媒介、青少年个体以及社会其他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威尔佰•施拉姆,威廉•波特. 传播学概论[M ]. 新华出版社,1984:3.

[2] 罗森•马那尔. 青少年:再生产和政治变革人因素[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37.

[3] 翁秀琪. 民意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结合——诺尔诺曼和她的沉默的螺旋理论[R ]. 新闻学研究(台湾),1990,(7):78-80.

[4]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2007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研究》

[5] [美]班杜拉著,陈欣银、李伯黍译,《社会学习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年10 月版,188 页。

[6]张国良,张忠民,《超女现象的传播学实证分析-上海受众调查报告》,《新闻记者》,2006 年第8 期。

[7]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2007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研究报告》,www.searchlab.com.cn 。

[8]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2007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研究》

[9]万方数据库

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陈道珍老师的悉心指导。陈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陈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二载,却给 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陈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此,我还要感谢我们一起上课的新闻学专业的同学们,正是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才使得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相关内容

  •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含SAS
    经济统计学 课 设计题目:班 级:起止日期:姓 名: 摘要: 程 设 计 报 告 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4年6月24日 电视相亲节目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屏至今,己有30余年历史.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各界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电 ...
  • 播音主持笔试
    播音主持试题模拟[口试+笔试]模拟题 话题主持: 一. 新闻类 1.以"国六条"出台,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主持一个小栏目. 2.以"瓜农进城卖瓜难"为话题主持一档新闻节目. 3.以"今 ...
  • 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全套16张DVD包括:完整版视频15张+1张第七届小荷 风采全部舞蹈的MP3格式音乐(每一首舞蹈都编好了 曲名,方便您的使用). 全套完整目录: 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金帆舞蹈团 专场精选版 (DV ...
  •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摘要: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7月年开播以来,一路冲破收视高峰,掀起全民讨论的热潮.本文从节目制作.主体性.情感因素及微博营销等四个角度分析该节目的成功之道,以期对当下的电视节目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
  • 最全长城哈弗CUV-品牌推广方案及品牌市场策划
    第一部分市场背景 一.07年中国汽车销售的发展概况 二.07年湖南汽车市场的走势及特点 三.长城汽车品牌分析 四.长城哈弗受众分析 五.长城哈弗产品分析 第二部分长城哈弗品牌推广方案 1.活动概况 2.主题释义 3.活动开展 4.媒体宣传 ...
  • 湖南卫视的市场营销策环境分析与策略
    湖南卫视的市场营销策环境分析与策略 湖南卫视经过十年的探索和运作,成功地确立了国内首席娱乐频道的地位,成为唯一一个能与央视频道分庭抗礼的省级电视台湖南卫视的成功,源自于对营销环境的准确分析把握和超前的创新意识及策划. 二.湖南卫视的营销策略 ...
  • 浙传编导真题
    一.2012年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节目制作方向)招生考试试题 ■面试 一.自我介绍 二.回答考官提问 1. 以"坚持"为主题构思一个活动/栏目/短片并陈述. 2. 策划一个访谈节目,自选主持人,自选访问对象. ...
  • 苏珊太美丽
    2009年4月11日,47岁.其貌不扬.衣着略显土气的苏珊大妈大步走上了<英国达人>初试的舞台.此前,她一直生活在苏格兰中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她12岁开始唱歌,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成为伊莲・佩姬(Elaine Paige)一样的职 ...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Mr.翔☆全橙热恋』陌上花开.开到荼蘼 陌上.花开 彼岸花下,浮若流年的浅唱¬ 遇见.荼靡未开.花已老¬.--题记 一个少年背着吉他,浅唱着歌谣,从"选秀之都"成都静静的走来.他是那么安静的唱歌,并不是一个让人一眼惊艳 ...
  •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中美并非锁定在零和竞争中,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两国巨大且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结.中国对自身与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