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中国弱势群体]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 范文中心

35[中国弱势群体]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02/06

在分配的宏观格局既定之后,进入微观层次,即对个人如何分配,20多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只承认按劳分配,与公有制、计划经济一起,列为社会主义的三大特征。理由是劳动,只有劳动,并且主要是体力劳动才创造价值;所以,分配也只能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为惟一尺度。别的分配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剥削”,皆在摈弃之列。

关于阐述分配理论的专著,已有多种。这里以一本张道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为据,对按劳分配的演变和评价略加摘介。按劳分配,包括农村和城镇。前者在生产队,实行工分制;后者在企业主要是公有制企业,实行工资制。当时,生产要素都属于公有,虽不参与分配,其实提取剩余,归于集体或国家。同时,排除市场核算,使劳动创造价值的计量陷于困难,最后只能采取平均主义,差距很小,成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干和不干都一个样”,严重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方式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不仅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效率,并且取决于耕地和生产资料,不是单一的按劳分配了。企业职工除实行“八级工资制”外,逐步采取奖金、计件工资和福利补贴,并在推行承包后,与企业效益挂钩,开始含有非按劳分配的因素,来自市场取向改革的带动。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分配,明文提到的首先是资本、其次是技术,实际上还有土地和管理,连同劳动力也是生产要素,概念上还未完全清晰。原来,西方经济学很早从萨伊起,就有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分配说,受到批判,认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后,允许办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加上外资企业,按资分配就应运而生。证券市场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的崛起,就更加合法化。特别是对公私企业的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仅是工资制加奖金,越来越不适应。于是,分配方式就多样化了,在按劳分配外,还有非按劳分配。至于什么是生产要素,说法很多,最广泛的包括一切无形资产,如专利、品牌、广告等。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有不少说法,从各种要素在生产经营中都起作用、都有贡献起,到是否都创造价值,或者基于其稀缺性而反映在供求关系上,因此都该参与分配、获得回报,有利于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这些社会资源等等。

从按劳分配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分配制度的根本改革,并导致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萌生和成长。这已经不是什么姓资姓社的问题,开始与国际接轨。由此而来的另一结果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在工人、农民外,增加越来越多的新社会阶层。有人认为,这是市场规律,又是社会规律。

值得注意的,多种分配方式导致的结果,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贫富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但是,按照市场规律,供求决定价格,由于我国劳动资源特别丰富,几乎是无限供给,而资本、技术、管理都是稀缺资源,两者之间的分配差距就越来越大,难以遏止。这几年来,按资、按技分配,既在总体上不断提高比重,又在个体上不断提高水平,而按劳分配那块,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地步。弱势群体的产生和扩大,正是这种分配格局市场化的结果。人们在肯定按要素分配的积极效应的同时,不能否定其消极效应如两极分化、弱势群体、社会矛盾甚至超经济剥削。

还要看到,在上述分配方式外,实际上有其他潜规则,最常见并深入、扩大到各个领域的,有人称为按权分配,即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内有不合法,也有半合法、“打擦边球”甚至合法的。谈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人质疑:勤劳能致富吗?对暴富者,有人质疑:合法经营能暴富吗?在原则上认同当前分配制度的前提下,有人认为,分配不仅是经济政策,更是社会政策,却被忽视了;有人认为,当前出现社会断裂,重要原因之一是还未理顺分配关系。

有关数据表明,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15.7%,1980年为17.1%,是上升的;以后不断下降,1990年为15.9%,1995年为13.9%;而2000年为11.8%,2003年为11.4%。对此,应有呼喊。迟逼林:《使多数人不断分享改革的成果》,《改革与开放》,2004年第8期。

成也分配,败也分配。蛋糕做大了,一定要分好。如果分配不公,无论社会财富增长到什么规模,只被少数人得到,还有相当多的弱势群体,正像邓小平10多年前所担心,“将来要发生大问题”。难道这是杞人忧天吗?


相关内容

  • 20**年-20**年劳动社会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
  • 高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 ...
  • 政治易错易混题
    2011届高考政治易错和易混淆知识点 -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经济常识 1.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环保.三农...为中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追求历史上的& ...
  • 学生知识竞赛试题综合题库及答案
    学生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 辨析题:(确定对或错,并整理出分析理由的要点) 1 "现代阶级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胜利." 答案:错.未能将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予 ...
  • 学者解读十二五规划:让地方政府有钱改善民生
    2010年11月02日 03:35广州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9条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 "十二五"可说是个转折点.过去我们更强调经济增长和发展,而未来,我们将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惠及民生:过去更多强调强 ...
  • 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师)
    2016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八: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 一.热点材料 十八届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
  •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若干问题 [摘要]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 但是这回体制改革滞后,还没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 ...
  • 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2 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答案]:B [ ...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HBE政治必修一复习精简版 第一单元 1.商品 ①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用于交换(以物换物或以钱换物,并处于流通领域中).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③两种属性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于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即 ...
  • 关于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的若干思考
    楼继伟 内容摘要:本文以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5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不足等现象及人们的不同看法出发,提出必须进一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公正观问题.第二,综合分析了&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