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阅读答案

04/15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 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参考答案:

7.C    “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考生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和识别能力。

8.C    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的指代内容,故排除A.B;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

9.B    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书村网 www.mcqyy.com )

{ www.mcqyy.cOM}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


相关内容

  • [转载]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 ...
  • 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教材 一.封面 二.图书基本信息 作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由华图教育一线教师招 ...
  •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1.0 分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 D 我的答 ...
  • 第二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纳溪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语文月考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2014.4.24)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靡费/风靡一时 敛裾/拮据 荷塘/负荷 . ...
  • [三国演义]诗词初探
    <三国演义>诗词初探 (林志吉 广告1003班27号) 说起<三国演义>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从明代的四大奇书到近现代成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 ...
  • 唐代诗歌中的砧杵意象
    唐代诗歌中的砧杵意象 诗歌是有唐一代的文学标志.唐代诗歌臻于完美, 它不仅题材广泛.格律完备.词采华美, 而且骨气端翔.意境深远.内蕴丰厚, 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在诗歌的构成元素中, 意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意象, 古义即&q ...
  • 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与文化解读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审美过程中,牡丹始终象征着尊贵.华丽.富贵.古人云:花本无言.古代诗人常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牡丹由于其自身特殊的象征意义而深受广大文人喜爱.经过对<文渊四库全书>的检索发现,宋代诗词中歌咏牡丹的数量较 ...
  • 文学理论3
    一.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1.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仍然是生产劳动,经济物质的生活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的制约文学的发展水平 2.而其他的一些社会因素有时会更直接地影响文学的发展,如上层建筑中的政治.道德.宗教与哲学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 ...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中国古代建筑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