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墓 - 范文中心

西汉南越王墓

03/29

西汉南越王墓

讲解线索:

[南越王墓简介]-[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银盒、银洗与银带钩]-[铜鼎、铜壶与铜提]-[铜镜、铜鉴与铜熏炉]-[钮钟、甬钟与铜句鑃]-[铜戈、铜剑与铜虎节]-[铜钫与印花铜凸版]-[铁剑、铠甲与错金争铜间铁矛]-[玉璧、玉盒与丝镂玉衣]-[玉印、玉与玉角杯]-[陶鼎、陶瓮与长乐宫器]-[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

[南越王墓简介]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底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内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超堂。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王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蟠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是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银盒、银洗与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行银盒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半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厄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这些银器纹饰复杂,通体鎏金,镶嵌的宝石闪闪发光,显得高贵华丽,是很好的工艺精品,反映了古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铜鼎、铜壶与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生产工具及各种日

用器具,等等。

铜壶。共36件。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铜壶。共9件。其中一个鎏金铜壶造型美观大方,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

铜提筒。共9件。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最为特别的是一个船纹铜提筒,器身除股长组几何饰纹外,还有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要羽旌。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船与船之间还有海线 龟、水鸟、海鱼等。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铜镜、铜鉴与铜熏炉]

南越王墓出土的39件铜镜大是精品,其中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为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铜鉴出于后藏室,是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铜熏炉。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钮钟、甬钟与铜句鑃]

钮钟、甬钟、铜句鑃都是乐器。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墓内东耳室出土的一批乐器,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其中一句鑃上有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是迄今我国唯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铜戈、铜剑与铜虎节]

墓中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最为难得的是一把“张仪”铜戈,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墓中出土的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国内紧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征调战车和士兵。

[铜钫与印花铜凸版]

铜钫是一个方形壶。这种盛酒的铜器制作技术精良。饰以繁缛的浮纹,复杂多变,具有透雕效果。

印花铜凸版是用来在丝织物上印染图案的工具,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对研究古代纺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铁剑、铠甲与错金争铜间铁矛]

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铠甲。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与北方中原地区出土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铁剑。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错金银铜间铁矛。这个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玉壁、玉盒与丝镂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壁56件,仅主棺旧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其中主棺室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达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壁中体型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玉盒。主棺室出土,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镂玉衣。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镂、银镂、铜镂玉衣,诸侯王多用金镂,也有用银镂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丝镂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玉印、玉佩与玉角杯]

玉印。共9枚,其中有文字的玉印(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土在主棺墓主身上,分别是“赵昧”、“泰子”、“帝印”的方行玉印。“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帝印”是“帝王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攒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

玉脚杯。出自主棺“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陶鼎、陶瓮与长乐宫器]

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陶瓮。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而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又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乐的地方。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用物,以其随葬,是祈求赵昧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

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前室1具,身份是“景巷令”;东耳室1具与乐器丗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4具“夫人”;西侧室有7具与厨房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另1具在外藏椁中,可能 是车夫。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我国发掘的1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


相关内容

  • 珍罕玉角杯
    (2014-11-18 08:49:29) 转载▼ 标签: 杂谈 秦汉出土的文物中,玉容器相当稀少,全国只有十来件,而在西汉南越王墓中就发现有五件,而且每一件风格迥异,做工精细,美轮美奂.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南越国贵族宴请宾客,觥筹交错的鼎盛场 ...
  • 历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闲言碎语 历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1990--2007) 一九九O年 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地点 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岳石文化城址 河南安阳殷墟160号墓 河南三门峽上村岭周代虢国墓 山东临淄后李春秋车马坑和2号战国大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 ...
  • 西汉时期的辞赋家,代表了汉代大赋的最高成就
    司马相如抚琴 名人语录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难蜀父老>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辞赋家.他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所写辞赋功力深厚,既标志着汉代大赋的最终定型,又代表了汉代大赋的最高成就 ...
  • 初一历史试卷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在上面的答题卡内.)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种植水稻 C.会制造彩陶 D.会使用天 ...
  • [历史纵横]哪个朝代对当今中国疆域的贡献最大?
    中国从最初的中原之地发展到如今960万的庞然大物,是近千年的对周边荒地的开发与对其他落后人民的教化所得来的,下面就盘点一下统一时期各个朝代为当今中国的版图贡献了哪一部分(*代表后来脱离中国的地区): 秦朝 辽宁省(辽东半岛):战国时期燕昭王 ...
  • [道德经]第九章:天徳不可为首
    <道德经>第九章 天徳不可为首 第九章 天徳不可为首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①,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述身退②,天之道也. 注释: ①:楚简有此章.锐,楚简本为"群".&l ...
  • 中国六大古都大排名(权威版)[1]
    中国六大古都大排名(权威版) 根据"中国古都学会"发表的古都学成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中国古都"整理. 参考古都学泰斗史念海.谭其壤.朱士光等历史学家的研究. 一.按目前国际影响力排名: 1.北 ...
  • 西沙群岛有几个小岛越南控制着?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四大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50年代中期,南越政府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并开始派兵占领了西沙永乐群岛的一些岛屿.至1973年8月底,南越军队已侵占了中国南沙. ...
  • 广州特色建筑
    一.广州民居(P69~76) 1.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