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 - 范文中心

汉维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

07/25

  摘 要:跨文化交际学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产生了很大成果,但针对国内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研究却没有多少成果,尤其是维汉两民族间跨文化研究。文章以笔者在学习专业课和在某高校代课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从中选取的典型案例以跨文化交际学为视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双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孙道美,女,汉族,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在读研究生,学校: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维吾尔语方向)。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1   汉维跨文化交际是新疆人民交往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是汉维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对彼此文化中的习俗或习惯不甚了解,往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因此, 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地措施就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   一、汉维跨文化交际冲突现象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一   刚上大学那会儿,因为是学习维吾尔语专业,学院就安排我们民汉合住。上大学之前并没有和少数民族接触过,第一次和维吾尔族学生合住还是有点胆怯,但是我们住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我感觉他们很开朗很热情并且还很好相处。很快我们就成了朋友。有一次,放假回来恰好在校园里碰到,于是她就很激动的过来和我拥抱,然后用她的脸颊轻贴我的脸。我当时一下子就呆住了,校园里那么多人,我一下感觉特别扭,有点不太能接受这种过于亲密的接触。   案例一中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之所以让我们产生了别扭尴尬的心理,是汉维两个民族的性格不同使然。贴面问候是维吾尔族女性之间经常使用的打招呼的方式,尤其是对关系特别亲密的女性亲戚或朋友会采取这种表达热情的方式。历史上,维吾尔族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造就了这个民族豪放的性格,而汉民族处于长久的封闭式农耕经济模式中,并且受到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内敛的性格,使汉族人在待人接物时表现得含蓄,不太能接受与他人肢体上的亲密接触。   (二)案例二   有次我和朋友去逛街回来的时候又饿又冷,于是就在路边的一家维吾尔族的馕店买馕。因为是冬天特别冷大家都带着手套,卖馕的店家把馕递过来的时候,我就戴着手套的去接然后直接咬着吃了。这时正在打馕的店家看到后就冲我喊:“喂,不要戴着手套拿馕。”店家语气很不好,当时旁边都是买馕的我就很尴尬也没说什么就走了。   案例二中事后我觉得特别生气也特别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我就查阅了一些资料,并询问了一些教师,了解到这与维吾尔族人馕文化的习俗有关。我之所以被店家骂是因为不了解有关馕的文化习俗造成的,用戴手套的手去拿馕的行为不符合维吾尔族对馕的文化习俗。馕是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主食之一。他们有很多与馕有关的民俗文化和禁忌。在民间信仰中,馕被认为是神圣的灵物,人民也以馕起誓,长途旅行中常常带着馕作为纪念品或护身符。维吾尔族崇尚馕,用戴手套的手拿馕,触犯了维吾尔族馕文化中的禁忌习俗,认为这是对馕神圣性的亵渎。其次,用单手接馕的行为也是维吾尔族人所忌讳的,他们认为用单手接馕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也会冒犯馕的神灵。另外,维吾尔族还特别重视吃馕的方式,吃馕的时同样忌讳站着吃或边走边吃,不能将馕屑掉在地上并被踩踏,这是对馕的亵渎。这样的习俗禁忌我们都不懂,而汉族又没有这样的忌讳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三)案例三   我在新疆某高校代课,我们慢慢熟悉了关系也好了起来,毕竟我们也相差不了几岁他们把我当姐姐看。下课的时候我们总是坐在一起聊天,她们有什么事也经常跟我讲。今年快到元旦的时候,他们给我送了礼物,我就想着收学生的东西不太好,可是他们执意要送没办法就接受了。我回到宿舍后把礼物打开……这个礼物真是让我哭笑不得,竟然是一个卡通的小座钟。   案例三中是有关送礼方面的习俗,汉族人对于送礼方面有很多讲究,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却不了解汉民族的禁忌心理与禁忌文化,所以才出现了新年元旦的时候,少数民族学生为表示对教师一年来辛勤操劳的感谢,将钟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的汉族老师们。学生善意的举动却犯了一个忌讳,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钟”与生命完结的“终”同音,汉民族比较忌讳这一点,因此,送礼物不宜送钟。学生犯了这样的忌讳。这也暴露出两个民族互相不了解的弊端,我们平时在教学生时只注重书本教育,而忽略了让学生了解彼此文化习俗,以致出现了如此结果。   二、解决方案。   (一)学会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习俗。   要学会了解,在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不能不了解自己身边的其他民族的文化。,若想与之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必须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习俗。只有先尊重别人,才有可能打开沟通和交流的大门。   (二)学会比较、对比,换位思考。   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习俗。比较和对比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进行交际之前,可以预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禁忌,避免出现误解和矛盾。   (三)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了解对方文化,并不是就意味着抛弃本民族的文化习惯而只是一味迎合对方的文化习俗,要在尊重对方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也不能道听途说一些不确定的文化禁忌,要认真核实查证,以免闹出大笑话。   从上文中介绍的汉维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看,主要还是汉维民族之间不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汉维跨文化交际仍然障碍重重。文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只是本人的一点拙见,希望相关学者和专家不断地对汉维跨文化交际进行研究和探讨,寻找出解决汉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安尼瓦尔・赛买提.禁忌与维吾尔传统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   社,2004:156,82,213.   [2] 李燕红.浅谈维吾尔族馕文化[J].黑龙江史志,2013,(11):303.


相关内容

  •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以苏州大学英语更高要求0班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调查材料为佐证, 揭示了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
  • 真实性评价中真实性文化背景的研究
    真实性评价中真实性文化背景的研究 摘要:随着交际教学法的盛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真实性评价越来越受关注.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真实性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实际能力.掌握真实性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 ...
  •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孙楠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愈加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商务交际中也愈加凸显出来.本文着重从称呼.礼仪.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非语言交际等方面对中西方 ...
  •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的顺应性研究
    2009年11月第30卷 第11期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Nov.2009Vol.30 No.11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的顺应性研究 陈雅婷 ...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
  • 英语专业考研方向及就业形势分析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热门研究方向,就业形势分析 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 ...
  •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研究方向及就业解析
    1. 英语专业研究生11大研究方向及就业解析(转) 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 ...
  •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 3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4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5 A St ...
  • 系统功能语法_语篇分析
    第10卷第1期2008年1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 unan Medical university V ol 110 N o 11 Jan. 2008 系统功能语法・语 ...
  • 20**年计划及进度
    班主任工作计划 又是一个学期开始了,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 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新学期我班共有34名学生,男生17人,女生1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