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的抗菌性能研究_郑连英 - 范文中心

壳聚糖的抗菌性能研究_郑连英

01/17

DOI:10. 14136/j.cn k i . i ssn 1673-2812. 2000. 02. 005

第18卷第2期Vo 1. 18No. 2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总第70期June 2000

文章编号:1004-793x (2000) 02-0022-03

壳聚糖的抗菌性能研究

郑连英, 朱江峰, 孙昆山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杭州, 310027)

  【摘 要】 本文考察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抑菌性能, 初步找出了壳聚糖分子量和浓度对抗菌抑菌作用的影响, 提出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研究发现:分子量在30万以下时, 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随分子量减小而逐渐减弱; 对大肠杆菌分子量越小, 抗菌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 壳聚糖;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 分子量中图分类号:T Q 314. 1    文献标识码:A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hitosan

HENG Liying , ZHU Jiang -feng , SUN Kun -shan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Zhe jiang Univ .  310027, C h ina )

【Abstract 】 T he a ntimicr obial activity of chito sa n with differe nt mo lecula r w eigh t w as studied . E . co lii

and St. aur eus wer e used as ex perimenta l micr obial. The effec ts of the co ncentr atio n and mo lecula r weig ht of chito sa n w er e tested respec tiv ely a nd the antimicro bial mecha nism was pr oposed . It wa s fo und tha t fo r the chito sa n with molecular weig ht under 300, 000, the antimicro bial activ ity for St. aureus wo uld be str eng thened with increasing the MW of chito sa n . O n the contr ast , the antimicro lica l activity for E . coli w ould become w eaker.

【 chito san ; E . co li ; St . aureus ; antimicro bial ; mo lecula r w eigh t . Key words 】

出了壳聚糖抗菌的两步模型[1]。夏文水等采用E .

co li(大肠杆菌) 作为试验菌株, 发现随分子量上升抑菌效果逐渐下降, 而且通过试验测定分子量为1500的壳低聚糖抑菌效果最强[2]。Keisuke U EN O 等的论文报道对St. aureus 和E. coli, 平均分子量小于5000的壳聚糖不仅没有抗菌作用, 反而能促进细菌的生长, 而分子量约为9300的壳聚糖几乎可以完全抑制细菌生长[3]。Yousoo k 等报道分子量为4万的壳聚糖在浓度为0. 5%时, 对St. aureus 和E. co li 的杀灭率为90%; 分子量为18万的壳聚糖在浓度为

1 前 言

近些年来随着壳聚糖研究的进展, 其抗菌性能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 而且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 深入研究有可能研制出一种新的抗菌药物。关于壳聚糖抗菌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很多, 但是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管云林等采用St.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为试验菌株, 发现随壳聚糖的分子量降低抗菌性能增强, 并由此提

收稿日期:1999-09-24; 修订日期:2000-01-15

作者简介:郑连英(1947—) , 女, 浙江温州人, 浙江大学副教授.

500ppm 时, 对St. aureus 和E. coli 的杀灭率几乎为100%[4]。为了验证壳聚糖的抗菌性能, 探讨其抗菌作用的机理, 我们认为有必要继续对壳聚糖的抗菌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论文选择革兰氏阳性菌St. a ureus 和革兰氏阴性菌E . co li 作为试验菌株, 用自制的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做了抗菌性试验, 希望能找出壳聚糖分子量及浓度与抗菌性能之间的关系, 并验证壳聚糖的抗菌作用机理, 为壳聚糖的应用提供依据。

当壳聚糖的浓度达到1. 0%时, 对E. coli 和St.

%。从表和图中还可a ureus 的抗菌率都达到了100

以看出, 壳聚糖对St. a ureus 的抗菌作用更为显著,

分子量在4. 85万以上时浓度为0. 5%的壳聚糖即可显著抑制细菌生长。而对E. co li 低浓度的壳聚糖溶液抗菌作用较弱。

3. 2 壳聚糖的分子量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 对革兰氏阴性菌E . co li 来说, 随着分子量的减小, 抗菌作用逐渐增强, 分子量小于5000的样品在0. 25%的浓度下即可显著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对革兰氏阳性菌St. aur eus 来讲, 随着分子量的减小抗菌作用逐渐减弱, 当分子量为30. 5万时, 壳聚糖的浓度很低, 抗菌作用也较明显。

表1 壳聚糖对E . coli 的抗菌能力

浓度%/0. 250. 50. 751. 0

308090100

分  子  量7. 24万51050100

12. 9万0590100

16. 6万04080100

30. 5万04050100

2 材料、设备和方法

2. 1 材料与试剂

壳聚糖:粘均分子量分别为5000以下、4. 85万、7. 25万、12. 9万、16. 57万, 脱乙酰度88. 76%, 酶降解法制备。E . co li 、St . aureus 菌种:由浙江大学生物系提供。肉汤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液体蛋白胨培养基。

2. 2 设备

Y J -875S 医用净化工作台; YX Q-SG41-280电热手提高压蒸汽消毒器; HZQ 恒温振荡器; X S-200

型微生物显微镜; 303-2电热培养箱。

2. 3 试验方法

2. 3. 1 菌液的制备 将E. co li 和St. aur eus 菌种分别接种于75ml 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 置于空气浴摇床中, 在37℃, 130r pm 下培养12小时, 然后稀释, 用显微镜计数法确定菌液浓度。测得E . co li 菌浓度1. 2×103个/ml,St. aur eus 的菌浓为1. 05×105个/ml。2. 3. 2 培养条件 准备肉汤蛋白胨平板, 分别加入0. 25ml 菌液和0. 25ml 不同浓度、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溶液, 涂布均匀。空白为只加菌液而不加壳聚糖溶液。置于37℃电热培养箱培养20小时, 取出观察各个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 计算抑菌率。

2. 3. 3 抑菌率的计算 Z =(N 2-N 1) /N 1×100%。其中N 1, N 2分别是指空白平板和涂有壳聚糖的平板上的菌落数。

表2 壳聚糖对St . aureus 的抗菌能力/%

浓度%/0. 250. 50. 751. 0

09599100

分  子  量7. 24万09699100

12. 9万4010099100

16. 6万[1**********]

30. 5万[1**********]

3 结果与讨论

3. 1 壳聚糖浓度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不同浓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抗菌效果如表

1、表2所示。从表1和表2及图1、图2可以看出, 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 壳聚糖的抗菌效果逐渐增强,

1-空白; 2-0. 25%; 3-0. 5%; 4-0. 75%; 5-1. 0%

图1 不同浓度壳聚糖(分子量为4. 85万)

对St. aureus 的抗菌作用

3. 3 抗菌机理

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对St. aur eus 和E. coli

23·

抗菌作用所遵循的机理由第一种向第二种机理转变, 正处在两类机理的结合部, 两种机理都处在作用效果较差的区间, 所以这时壳聚糖对E. co ti 的抗菌作用出现低谷。

4 结 论

1. 在分子量30. 5万以下的范围内, 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 其抗菌作用的效果增强, 当浓度为1. 0%

时,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对革兰氏阴性菌, 其抗菌率均

1-空白; 2-0. 25%; 3-0. 5%; 4-0. 75%; 5-1. 0%

图2 不同浓度壳聚糖(分子量为4. 85万)

对E. coli 的抗菌作用

达到100%;

2. 对革兰氏阳性菌, 随壳聚糖的分子量增大, 抗菌作用逐渐增强, 其原因主要是分子量越大, 所形成的外层膜越致密, 越能阻止营养物质进入细菌细胞, 因而抗菌作用效果更明显。

3. 对革兰氏阴性菌, 随壳聚糖的分子量减小, 抗菌作用逐渐增强, 分子量为5000以下, 抗菌作用最强。其原因主要是分子量越小, 越容易进入细胞壁的空隙结构内, 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 以达到杀死细菌的。

两类细菌, 分子量对抗菌作用的机理是不同。壳聚糖的抗菌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机理:一种是壳聚糖通过吸附在细胞表面, 形成一层高分子膜, 阻止了营养物质向细胞内的运输, 从而起到抑菌杀菌作用; 另外一种机理是壳聚糖通过渗透进入细胞体内, 吸附细胞体内带有阴离子的细胞质, 并发生絮凝作用, 扰乱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从而杀灭细菌。因为两种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 两种作用对其影响程度也不同。对于St . aureus , 前一种作用机理起主导作用。而对于E. co li 来讲, 后一种作用机理起主导作用。蒋玉燕等通过电镜观察到细菌受壳聚糖作用后, 革兰氏阳性菌St. a ureus 细胞壁变薄及破损; 革兰氏阴性菌E . co li 细胞质浓缩, 空隙明显扩大[6]。这也说明壳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抗菌机理不同。3. 4 如表1所示, 当壳聚糖分子量在7. 24万到12. 9万之间, 浓度在0. 5%左右时, 其对大扬杆菌的抗菌作用效果较差。其原因可能是在此物性范围时,

参考文献

[1] 管云林, 等. 中国甲壳资源研究开发应用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下册) [C].1997, 35

[2] 夏文水, 等.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1996, 15(4):297[3] Keisuke UENO et al. [J].Ad v. in Chitin S ci. 1997,

2:102

[4] Y . S hin , et al . [J ].Adv . in Ch itin Sci . , 1997, 2:890[5] 蒋玉燕, 等. 中国甲壳资源研究开发应用学术研讨会

文集(下册) [C ].1997, 22


相关内容

  • 纺织用酶制剂复配技术研究与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纺织用酶制剂复配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探讨了各类稳定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添加对酶制剂的影响,以及单酶复配与多酶复配技术等. 关键词:纺织用酶制剂:复配:定剂:防腐剂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 ...
  •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研发探讨
    专题报告 仔鸡NDV 抗体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显示,饱和油脂的抗体滴度非常低,因此在饲料生产中,如果使用过多的动物油脂,对免疫抗病无益.而不饱和油脂的作用效果则较好.研究显示,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鸡进行IBDV 攻毒,感染后7d 饲喂CLA 的 ...
  • 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
    科技信息○科教前沿○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1年第23期 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 李小强1李留刚2关民普2 (1.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省正大环境科技 ...
  •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摘要:生物医用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高科技材料,如人工骨.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本文根据其物质属性对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进行了分类及各部分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根据分类对常用的医用生物材料在骨科. ...
  • 纳米银粒子生物安全性及医学应用_张帅
    ·前沿与进展·Front and Advance · 中国现代 普通外科进展 Chin J Curr Adv Gen Surg 2014年9月第17卷第9期Sep.2014Vol.17No.9 704 纳米银粒子生物安全性及医学应用 张帅1 ...
  • 纳米材料小论文
    纳米材料在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小论文主要叙述了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和药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诊断.微探针. 医疗病理分析以及靶向药物治疗法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列举了纳米材料特别是抗菌材料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纳米材 ...
  • 一份适用于大学生的创业计划书
    一份适用于大学生的创业计划书.txt48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本项目计划书为适用于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统一版本使用,此稿作参考使用,为避免篇 ...
  • 文献综述木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木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张海珍 吴萍) (张海珍 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高级中学 222200 吴萍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院 233100) 12 摘要:对木聚糖酶的特性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详细阐述了木聚糖酶在造纸.食品.饲料.酿 ...
  • 口腔生物学
    生态系(ecosystem ):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生态系.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为生态学. 中心原则: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的适应与改建. 生态连续 ...
  • 药用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制剂中的应用
    药用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制剂中的应用 一.前 言 药剂辅料不仅是原料药物制剂成型的物质基础,而且与制剂工艺过程的难易程度.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释药速度.作用方式.临床疗效以及新剂型.新药途径的开发密切相关.新药用辅料的出现往往推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