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的武侠情结 - 范文中心

论李白的武侠情结

11/16

论李白的武侠情结

摘要

在李白思想行为里武侠伴随其终生,几乎时时刻刻左右着他的一切。他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精神为游侠诗歌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积累了广泛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而使游侠诗描写的内容有了鲜活的源泉。

李白游侠诗所描写的侠客,时时流露着自己任侠的影子和侠义的人格风范。纵观中国侠文化与侠文学的发展,李白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李白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唐人在任侠的历史与时代上的局限性,将任侠与爱国情操结合,提升至安邦定国、解救黎民苍生的大义人格。李白一再强调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境界。他的武侠诗也跳出了中国侠文学史上单纯描写侠客义士之侠情、侠气、侠节的狭隘范畴,侠客不再是一言不合而拔剑杀人的江湖莽夫。侠客更具有了深沉的民族关怀意识和深深的国家忧患意识。李白的游侠诗成为中国侠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永放光彩,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武侠文学的表现主题与审美理想。

关键词 李白,武侠,诗歌,侠义情结

ABSTRACT

In the thought of Li Bai in martial arts with its lifetime, almost always about his all. His Ranger life and chivalrous personality spirit as the paladin poetry creation provides realistic basis, has accumulated rich creative material, thereby allowing the chivalric poems describe the content of the fresh source.

Li Bai chivalrous poems describing the knight, often showed himself as Spider-Man's shadow and chivalrous personality style. Review the Chinese chivalrous culture and chivalrou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Li Bai occupy a space for one person, and hav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effect. Li Bai Ranger life and chivalrous person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out of Chinatown in any man 's history and age limitations, will any man and patriotism, to b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to the country, to save the common people 's interests of personality. Li Bai repeatedly emphasizes is great swordsman, chivalrous realm for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His martial arts poetry also jumped ou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ivalrous literature simple description Knight leader of chivalry sentiment, Xiaqi, man 's narrow categories, the knight is no longer a word not kill rivers hand sword. Knight has deep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deep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hardship. Li Bai's chivalric poems into Chinese chivalrous literature history of a strange flower, permanent shine, but also deep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knight-errant literary theme and aesthetic ideal.

Key words Li Bai, martial arts, poetry, chivalrous complex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绪论…………………………………………………………………………………2

一 、李白的生平及武侠思想的形成„„„„„„„„„„„„„„„„„„„„„„.3

(一)生平简介„„„„„„„„„„„„„„„„„„„„„„„„„„„„„„„3

(二)武侠思想的形成„„„„„„„„„„„„„„„„„„„„„„„„„„„„4

二、李白武侠情结的体现 „„„„„„„„„„„„„„„„„„„„„„„„„5

(一)生活中武侠情结的体现„„„„„„„„„„„„„„„„„„„„„„„„„5

(二)诗歌中武侠情结的体现„„„„„„„„„„„„„„„„„„„„„„„6

(三)政治上李白武侠情结的体现„„„„„„„„„„„„„„„„„„„„„„7

三、李白武侠精神的意义与影响„„„„„„„„„„„„„„„„„„„„„„„8

(一)武侠精神的意义

(二)武侠精神的影响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绪 论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诗仙,酒仙,也是剑仙。李白身上似乎与生俱来就应该有一种侠客气质。没有这种侠客气质的李白是不完整的,是成为不了诗仙,写不出千古流传的诗篇的。而武侠的精神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诗人的品行与思想之中。

李白最引以为豪的不是自己的文采,而是剑术。他的梦想也是成为一名侠客,而非专业诗人。歌咏侠义精神和侠客风采是李白诗歌中最重要一类,这类作品表现出了李白傲岸于世的不凡气度和胸怀,反映了李白对侠客的敬仰与向往。李白的这种武侠精神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也有深远的意义。直至今日对李白的武侠精神的研究,也屡见不鲜。李白的武侠情结从何而来,李白何以对侠客这一身份情有独钟,李白是怎样来表现他的武侠精神,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武侠梦想的。

一 、李白的生平及武侠思想的形成

李白这个被赋予太多传奇的名字,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个标志,一座丰碑。李白这个神一样的男人,让后世只能仰望的存在,他的一生是何等的精彩。

(一)生平简介

李白字太白,当时的人都说他是太白金星转世。出生于中亚碎叶一带,成长于四川绵阳。李白少年时代十分好学,读了许多书,包括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还对诸子百家之书均有所涉猎,除读书外,李白打小就就对剑术情有独钟。信奉道教,一言一行中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在蜀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可惜留存数量很少,但从留存下来的诗篇已显示出李白不凡的创作才华。李白时约二十五岁时离开成长的蜀中之地向东游历。在他人生的此后十年中,李白多在长江、黄河中下游等地漫游。开元十八年左右,他抵达长安,为自己谋求政治出路,但结果却令他失望,李白没有获得赏识,他只得继续游历。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召李白入长安,封他为翰林学士,李白开始了他并不快乐的长安生活,皇帝只是让他参加草拟文件等无关紧要的工作。两年不到,因各种原因李白被迫辞官离开了长安。此时期李白的诗歌经过政治磨练创作日趋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但他却再也没有回到过长安。天宝三载,盛唐双子星相会,杜甫和李白在洛阳相识相知,结下了千古流传的伟大友谊。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过着隐居生活。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然而事与愿违,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下浔阳狱,不久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悲凉的流落在江南一带。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李白已61岁还准备北上从军杀敌,半路上重病缠身不得不返回。第二年,62岁的诗仙从人间回到了天上。

(二)武侠思想的形成

1.社会风尚使然

盛唐初期综合国力处于极速上升的阶段,封建文化达到鼎盛,统治者文治武功兼重,人们需要表达自信豪放的心理,加上边塞战争和建功立业意识的驱动,一些著名文官武将中也有许多出身侠客者,带动了任侠之风大盛于世,这是现实条件。

2.历史渊源

自春秋战国起下经魏晋南北朝刺激的侠传统在经过长期积淀后得到振兴,其

中杰出代表是陈子昂,他的任侠及其巨大影响就是典型标志,于是慷慨自信、刚健有力的盛世大合唱有了更深厚的底气,这是历史渊源。在现实和历史的双重作用下,唐文人大多受侠文化的影响,李白也不例外。

3.李白的出身

李白的身世虽可以说是千古奇谜,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家族以及他自己受胡人勇武强悍的传统浸染极深。李白的李客就是一位侠客,李客一生任侠嗜酒,李白受父亲影响极大。因此李白少时喜欢交结游侠,“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后来到鲁地游历,学其剽悍好武的民风,“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4.喜好剑术

李白自幼喜好剑术,在匡山学习剑术匡山是李白读书学剑之地,少年李白在这里度过了近十年。他说自己“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期间他师从隐士赵蕤读书习剑。赵蕤是当时有名的隐士,也是位颇具侠名的侠士。小李白在这样一位老师的影响下,从小就十分崇尚那些武艺高强,纵横天下的的侠客义士。到了二十余岁,李白自觉剑术有成,就离开了蜀地,开始他向往已久的游侠生活。年少的耳濡目染,在李白身体中埋下了一颗侠的种子,成年后的游侠经历,让这颗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扎根在诗人的身体中,在一言一行中都烙下侠的风采。

二、李白武侠情结的体现

李白有武侠情节,他是怎样来体现的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生活中仗剑行侠,在诗歌里刀光剑影,在政治上侠气纵横。

(一)生活中武侠情结的体现

李白在25岁时“仗剑去国”。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游侠生活。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白马行》)。这就是李白游侠生活的真实写照。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李白诗歌创作时的夸大,并不是写自己的经历。但这一点,当时的人魏颢在编写李白诗集时就说过:“(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亲手杀死过几人)”。可见李白身体力行的实行着自己的侠客信仰。仗剑行侠,到处打抱不平。他的侠名远播,刘全白在《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说李白“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侠的气质与思想已经融入了李白的血液。李白连平时装扮也是侠客气质,而非儒生,“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友人说他“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辞赋凌相如。”骏马,宝剑,脱脱一个侠客的形象。

李白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自己的“文才”,而是“剑术”。他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常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一而再地强调:“写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李白生平最怕别人会因为他的矮小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剑术,解释性地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朝宗》)李白身材不够高大(不足一米七),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虽有夸张之嫌,但关于李白武艺超群这一点,史书是有明确记载的,证明李白所言非虚,他自己是个剑术高超的侠客,而非花架子。“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李白对剑术的痴迷可见一斑。

民间流传着李白“逼退饿虎”的传说。话说李白一日同儿时好友吴指南在深山老林中赶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只饿虎,吴指南一介文弱书生竟被当场吓死。如果此时李白逃走,饿虎定会撕食吴指南的尸体,李白也能脱离险境。但李白为了能让朋友遗体入土为安,竟独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险与饿虎对峙,最后终以勇气和高超的剑术逼退了饿虎。这就是生活中的李白,武艺高强,路见不平拔剑而起。而关于李白行侠仗义的传说与事迹数量之多,涉及地方范围之广,让人惊叹。虽然大多数是喜爱李白的老百姓杜撰的,但可以看出李白在当时享有着极高的侠名。 (二)诗歌中武侠情结的体现

李白的思想体系中,武侠思想可以说完全融入了诗人的诗歌以及精神中。李白的诗歌中总是自然流露出这种武侠的精神与品质。而这种武侠思想是集合了古

代豪侠义士的优秀品质和内在精神。再与李白自身的品行与与生俱来的侠客气质相结合。使得李白在诗歌创作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因此无论是从内容或是思想上李白的诗歌都无处不透露着自己的武侠情结。

1.诗歌内容

诗歌中李白把自己的武侠情结体现的淋漓尽致。李白游侠诗的思想内容一部分是赞美游侠们豪迈自由的生活、打抱不平的行为以及“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的侠客精神。描写的对象大多是任侠的贵族公子和市井游侠,包括朋附于豪门的闾里少年和市井无赖。“东郊斗鸡罢,南坡射雉归”、“青云少年子,挟蛋章台左”是描写其射猎游玩,“兰蕙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夜入琼楼卧”是写其赌博玩乐,“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是写其任酒使气、行凶杀人。这一方面说明了李白游侠思想受历史和社会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人的开放性:他们向往这种生活,是为了表现其豪迈气概过人胆识,也是为了寻找一种极度自由充满激情的另类生活方式,这正好代表了盛唐那时的大国气概与风度。

李白写游侠,还写出了其成长过程,《白马篇》即是一例,诗歌集中写了游侠从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到以武犯禁到杀敌报国、再功成引退的人生过程,已经接近诗人所推崇的古之“大”侠形象。而对李白的这部分游侠诗人们有颇多非议,但当时的盛唐人人所敬仰的恰恰是这类侠客。

《侠客行》一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思想上都把李白对侠客的敬仰,对侠义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于名。”这是李白理想中的侠客,快意恩仇,事成之后飘然而去。只留下关于侠客的传说。

2.寄托理想

从数量还是从思想内涵看,李白游侠诗的精华体现在他对理想的侠的形象的塑造和歌颂上,他往往借此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者“弹剑作歌,以泄心事”抒发怀才不遇的慨叹,描写对象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游侠如荆轲、高渐离、侯嬴、专诸、豫让、鲁仲连、剧孟等,他们不仅拥有一般侠士的优良品质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知己者死、英勇豪迈等,而且有天下情怀,即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其中鲁仲连尤为李白推重。其《古风》之十写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去奉振英声,后世仰未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铸就奇功,功成身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兼得,这正是李白平生志愿所在,也反映出唐人重功名又轻名利的矛盾心理。而《经下邳桥怀张子房》借怀古发出物是人非而英雄长存的感叹,透露出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和时不我待的焦虑,更抒发对理想和自由的向往,诗意、侠气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悲阔有力、余味曲包的蕴藉美。武侠思想在诗人身上的自然流露。无

论是他的山水诗、游仙诗和饮酒诗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其山水诗为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他豪迈狂放的人生态度,使他更喜爱壮伟波澜的景物。因此他的山水风景诗多表现盛唐山河的雄伟奇险,盛唐浩翰的气魄和恢宏的气象尽揽其中。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送裴十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虽然有些诗作中有时不免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悲观厌世思想,但更多的是诗人抒发在人生逆境,需开阔胸襟,面对明天的未知与挑战。不要一味沉沦,亦或缅怀过往。诗歌中所表达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自由解放的思想,都受到李白武侠情结的影响。侠的精神就是从不屈服,不畏艰险,反抗不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李白所有诗篇中都无不充斥着侠的气质与气度。

3.酒与侠

侠与酒是密不可分的。酒最能表现侠客狂放不羁,洒脱自由的气质。侠客大多善饮,不喝酒的侠客是不完整的,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侠客。古代侠客们剑不离身,酒不离口。杀人前要喝酒,杀人时在喝酒,杀人后喝酒,得意时喝酒,落魄时更是日日借酒消愁。酒成为侠客除宝剑外的另一种象征。李白一生都醉心于饮酒。在李白的诗歌中酒与刀剑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三杯拂剑舞秋月”,“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酒”,“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酒与侠在李白这里得到完美统一。酒成为诗人宣泄的载体,人生的苦闷,现实的束缚,都在诗歌中抒发出来。此时的李白对着眼前的虚无,舞着手中的宝剑,渴望冲破命运的枷锁,踏上梦想的道路。酒是侠客对极度自由的渴望,对不羁人生的追求,是古代侠客气质的传承。在李白的武侠世界中酒对于侠客的意义得到深化,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对自由的追求和现实的逃避。而充满了他痛苦人生的愤怒与呼号,充满了他现实的忧愁与孤独。

(三)政治上李白的武侠情结体现

武侠精神一直是李白在政治生活与活动中的重要准则。李白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辛辣讽刺,无情嘲笑,是李白武侠思想的完美展现。李白对侠执着的追求,使他敢于抨击世间一切黑暗与不公。可以说武侠精神是李白在政治斗争中的利剑,斩开一切虚伪与假象,直面盛唐最灰暗的一面。

“济苍生、安社稷”一直是李白渴望实现的政治抱负。这种强烈的建功立业思想深受古代豪侠与义士的影响,这些豪侠义士在政治作为上的丰功伟绩深深刺激着李白。李白仕途坎坷,一生未受朝廷重用,政治理想无从实现。李白的诗歌也逐渐转变为具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和现实色彩的反抗文学。多年的游侠经历,磨

练了李白。他身上的侠气与侠义也在这时深化为对封建统治的叛逆与不畏。那些

历史上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侠客义士所拥有的侠义精神,在诗歌中被发展为大

胆地揭露黑暗现实,肆无忌惮地讽刺嘲笑封建贵族阶级。连盛唐皇帝也不能避免。

《古风》五十九首,或直陈时事,或借古讽今,昂扬的战斗精神充斥于字里行间。

如其第二十四直接抨击得宠宦官和朝堂小人的无知骄横;其三(秦王扫六合)借

秦始皇采药蓬莱,讽刺唐明皇愚昧可笑,迷信神仙。《乌栖曲》则借吴宫荒淫暗讽

玄宗留恋淫色,无心朝政。《远别离》借虞舜与娥皇生离死别的动人传说向朝廷提

出君臣相失、权柄下移的警告,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政治感和对帝国命运的深深忧

虑。

李白行为中侠气的另一表现是他傲视权贵,狂放不羁,这是侠思想与道家思

想共同作用形成的。尽管像古纵横家和大多数唐人一样心系功名,但他从不汲汲

于富贵,而是自尊自强,平交王侯,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抗议社会对个体的压

迫,体现了强烈的反传统、反封建规范的叛逆色彩,得以写出诸如“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类光照千秋的诗句,其中包含的一些思想甚至超

越了阶级和时代限制,成为一代代人的共同心声。像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等

所以为人津津乐道,不仅由于它们挑战了皇权,也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对极至自

由的渴求。

三、李白武侠精神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侠文化由来已久,汉魏六朝时期侠的形象

开始出现在诗歌中,对侠的歌咏到了盛唐时期更是蔚为大观,其中以李白最为杰

出,他的咏侠诗内容丰富,思想超然,人物个性鲜明,盛唐咏侠诗鲜有超越之作。

(一)武侠精神的意义

歌咏侠义精神和侠客风采是李白诗篇中的重要一类,这类作品反映了李白个

人不可一世的胸怀和气度。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和文学写作上,不光当时具有

深远影响,在今天同样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

李白及其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武侠精神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十分突出的。其特

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极重承诺,视富贵金钱为粪土,置生死于度外,受人之恩,涌泉相报 ;

2.安江山社稷,济黎民苍生 ,建功立业,功成隐退 ;

3.对自由的追求,对贵族阶级的蔑视 ,不可一世,狂浪不羁。

纵观李白的一生,武侠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的政治生活和诗歌创作中。李白对

游侠形象的描写是由其所在社会环境和他本人的思想性格所决定。李白游侠诗的

客体是李白游侠人生的大写真和理想侠义人格的大写照,李白游侠诗在中国侠文

化和侠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升了李白同时代人任侠的庸俗性,提升了中国侠文学史

上对侠客义士的单纯描写和赞扬。 (二)武侠精神的影响

李白的游侠作品,不仅仅反映了个人的情结,更是盛唐的代表,对中国唐人

精神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狭义文学发展来看,唐朝中期过后狭义人物成为

了小说中的主角,多数作家都在各个方面突出了狭义人格的坚韧刚毅,展现出他

们的放荡不羁、卓尔不群。而在唐传奇中狭义人物是其中重要的角色,对其着墨

是很多的,具有代表性。在唐传奇的推动下,侠义小说成为中国小说中不可缺少

的一类作品。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相当的关系,但是也和李白的狭义精神和诗

歌有着紧密的联系。李白文学上的影响不仅仅只有诗歌表现,还影响着一代代作

家的思想和作品。

在今天李白的武侠精神同样影响着人们,金庸先生就以《侠客行》为基础创

作了同名的武侠名著,书中所歌颂和赞扬的武侠精神与李白不谋而合。当今学者

也越来越多的关注李白的武侠精神,发表了很多关于李白的论著。

1.国内影响

目前,中国李白研究会正在积极筹建国际李白资料中心。经过多年努

力,目前已搜集到与李白研究有关的文史古籍图书10000余册,20世纪中国

大陆李白研究论文3200篇,论著200多种,李白研究专家学者档案120份。

同时在马鞍山市政府大力支持下, “China LiBai” 网站已进入实施阶

段。在马鞍山市建立“机构健全、资料齐全、服务周全的国际李白资料中

心”这一构想正在逐步实现过程中。

2.国外影响

而国外也有许多学者研究李白.如爱沙尼亚著名诗人扬·卡普林斯基、拉脱

维亚著名诗人乌·贝尔津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学术秘书

波波娃和文学博士列·缅希科夫、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文学硕

士聂阿怒等。国外学者从不同文化角度解析李白,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

果。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结论

结 论

李白就是一位侠客。一人一剑,浪迹天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站在盛唐

顶峰俯视众生,他是诗歌王朝中绝对的王者。但在现实中的李白却受到命运一再

作弄,他一生都渴望实现自己侠的终极理想,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时代

没有给他机会。侠成就了李白,使李白在一言一行中都带有无比的自信,他的-诗

歌大开大合,满是豪迈不羁的气概,在封建阶级制度下,李白敢对王侯嗤之以鼻。

侠同时也束缚了李白。李白渴望建功立业,却又蔑视统治阶级,更愿意和普通人

把酒言欢。李白自负有安天下,福社稷之才,但他视自己为正义侠士,又怎肯同

官场之人同流。李白以傲骨为剑,引侠义为刀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希望到

达理想的彼岸。他在命运的战斗中,虽伤痕累累,却从未倒下。可以说李白一生

都在身体力行的实行着自己的侠客信仰,无论是在其生活,还是诗歌,亦或是政

治活动中都烙下了侠的风采。侠使李白的人格魅力光耀无比。李白身上的侠客气

质,在中国历代文人中是最显著的。后世许多名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响。李白的侠气与侠义,流传千年,在今天也丝毫不褪色。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三、李白武侠精神的意义与影响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参 考 文 献

[1] 康震.康震品李白 [M].东方出版社,2006-12

[2] 杨义.李杜诗学[M].北京出版社,2001-03.

[3] 裴文.李白十轮[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4] 陈祥耀.五大诗人评述[M].福建人名出版社,1982.

[5] 安琪.李白纵横探[M].陕西人名出版社.

[6] 吕慧娟,刘波,卢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7]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刘金红.李白酒诗的研究 [J].首都师范学院报,2008.

[9] 李白. 经下邳桥怀张子房[M].

[10] 李白.白马行 [M].

[11] 黄锡珪.李太白年谱 [M].

[12] 李白.侠客行 [M].

[13] 李福军.酒与李白的诗歌艺术 [J].

[14] 赵莺.酒与李白的诗 [J].湖北经济学院报(人文社科学版)2007-04.

[15] 徐泽娟.酒中人生——浅谈李白饮酒类诗的思想 [J].皖南学院报 2001-01.

[16] S Jenyns. Selections form the 300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A further Selections Form the 300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M].

[17] S Obata.works of LiPo,the chinese poet [M]..1922.

[18] Xu yuanzhong.Li Bai and Byron [J]. 1992.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 致 谢

在攀枝花学院的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学会成长与充实,攀枝花的阳光给我力量与自信。但是四年的学习生活在这个热情的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然而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怕自己没有能力写出毕业论文。但想到我的指导老师,我的心里就燃起了希望。虽然我不够聪明,但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就能做好这次的毕业论文。

我不是我们论文小组里最出色的学生,但我却很尊敬我的指导老师。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老师的细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茅塞顿开。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数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环境来完成毕业论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论文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在论文写作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感谢你们为我提供珍贵的资料和宝贵的意见。


相关内容

  • 体育新闻报道用语特征研究_以新华网体育新闻报道为例
    新闻大学 XINWEN AIHAOZHE ·200912(上半月) 体育新闻报道用语特征研究 ---以新华网体育新闻报道为例 □张 珂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及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直接促 ...
  •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合同法]典型案例集锦
    来源|转自公众号法律出版社 作者不详 投稿|57641064@qq.com 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的泰斗,<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都可谓其巅峰作品,在先生的笔下江湖儿女,家仇国恨都展现得 ...
  • [第十放映室·恭贺20**年]解说词转载三
    第十放映室·恭贺2011>解说词转载三(2011-01-20 10:39:33) 2010年的暑期档和国庆档期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小高潮,本年度几部口碑和票房都不错的影片,都纷纷选择在这个档期上映,开始在市场上形成和好莱坞引进大片势均力 ...
  • 图文:从[狄仁杰] 看徐克电影江湖中的刀光剑影
    简要内容:以往在<蜀山传>和<七剑>中,徐克的创新意识走得太快,观众跟不上,导致几年之后观众才逐步认可他的电影,这回的<狄仁杰>投资过亿,徐克怎样才能给市场上一把保险锁,这才是最让人关心的问题,在电影未上 ...
  •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含题目选项)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 2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 ........... ...
  •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 3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4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5 A St ...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60分,一个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晦(hu ì) 发窘(ji ǒng ) 潮汛(x ùn ) 嗤笑(ch ī) B 髀间(b èi ) 愕然(ē) 瑟索(s è ...
  • 电影文本[让子弹飞]的叙事模式分析
    电影文本<让子弹飞>的叙事模式分析 姜文新作<让子弹飞>一经推出,狂扫影坛,票房全线飘红,七亿多的票房回报与社会 大众.专业人士的交口赞誉让姜文俨然成为一种"电影传奇现象". 姜文是中国电影人中的 ...
  •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反思一: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与<望洞庭>写的都是秋夜景色,但又有不同,<望洞庭>侧重于写景<峨眉山月歌>侧重于抒情.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 ...
  •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 规范之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