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平凡的世界_结尾看路遥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 - 范文中心

从_平凡的世界_结尾看路遥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

10/29

第5卷第9期2006年9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 f Guangzhou U n i versity (Socia l Sc i ence Ed iti on)

V o. l 5N o . 9Sep . 2006

从 平凡的世界 结尾看路遥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

李俏梅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结尾是最能考验一个长篇小说作家思想和艺术功力的关键环节, 极重视结尾的路遥却

为 平凡的世界 写出了一个不合情理的结尾。这不是因为作家技巧的贫弱, 它显示了路遥人生观、世界观中由来已久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深刻矛盾。正是这深刻矛盾导致了 平凡的世界 两个主人公两条人生道路的 双构性 结构以及它的矛盾重重的结尾。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两难

中图分类号:I 207. 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 (2006) 09-0072-05 结尾是最能考验一个长篇小说作家思想和艺术

功力的关键环节, 古今中外不少长篇小说都因为结尾的不当(或缺乏结尾, 无法结尾) 而使人产生 半部杰作 的遗憾。路遥以生命为代价创作的煌煌三大部的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也有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尾, 这不奇怪, 但我们也不应轻轻放过或有意为尊者讳而根本不提。因为对一个失败的结尾的解读也许正是我们理解一部作品和一个作家最好的入口。那么, 路遥长篇小说结尾的不合理性体现在哪里,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写出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结尾来呢? 这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 或许我们对路遥及其作品的理解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秀莲的死, 死于肝癌。二者的结局分析起来都既不合生活情理, 也不合艺术情理。从孙少平说, 既然留在省城工作没什么障碍, 既然田晓霞死后与金秀组建的家庭是可以想象的更美好的家庭, 为什么一定要回到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偏僻的煤矿去呢, 况且根据小说中所写, 受过伤的孙少平已经不适合井下工作, 他到煤矿去能有什么前途呢? 从一个现代人的理性来说, 这是不可理解的一个选择; 而从人物一贯的性情和价值观念来看, 也是前后矛盾的。也许路遥很想让读者认可这种选择的合理性, 所以啰哩啰唆地说了一些很勉强的理由, 比如说关于婚姻选择: 他和秀的差异太大了。他是一个在井下干活的煤矿工人, 而金秀是大学生, 他怎么能和她结婚? 可是当年田晓霞不也是大学生吗? 还是省报记者, 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呢。而至于他为什么拒绝在省城工作, 路遥说 最主要的是, 他对煤矿有了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 .... . 他在那里流过汗, 淌过血, 他怎么会轻易地离开那地方呢? 可是当年孙少平为什么要离开双水村的老家? 为什么要离开黄原县城? 难道他在那里没有 流过汗, 淌过血 吗? 难道他对这些地方没有感情吗? 行更远的路, 体验更广阔的世界, 一直是孙少平的一种主导性价值观念 虽然这太

一、不合情理的结局

平凡的世界 有一个让人感到不痛快、也很不合情理的结局:弟弟孙少平拒绝了金秀 一个有文化、有修养也深深地爱着他的医科大学生 的爱, 回到了大牙湾煤矿, 迎接他的是矿工师傅的遗孀 没什么文化的惠英嫂和一个8岁的孩子; 哥哥孙少安则在事业和人生的颠峰期突然遭遇了妻子

收稿日期:2006-01-10

(), 女, , ,

第9期李俏梅:从 平凡的世界 结尾看路遥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 73

像一个文学家的观念了 就像他当初离开双水村时内心的呼喊: 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 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呼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 对于一个时刻想着一个更广阔世界的孙少平, 省城难道不是比煤矿更好的选择吗? 为什么当更广阔生活的前景在他眼前展开, 更适合他气质、特长和文化素养的工作在向他召唤, 他一定要背转身去, 做出完全不符合他的价值观念的选择呢?

我们只能说, 路遥在这时利用了他作家的特权, 硬生生把人物拉回了大牙湾煤矿。而与孙少安相依为命、共同苦苦奋斗多年的妻子秀莲的死, 就更显出是作家的一手安排。当然现实生活中得病突然死去的人并不罕见, 但一个作家, 尤其是一个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在安排他的小说情节时一定是有他的匠心, 有他的意义所在的。既然在生活中完全可能有更好的结局, 即秀莲带着两个孩子, 与少安过着她梦想中的殷实美满的小家庭生活, 路遥为什么一定要放弃这显然可能存在的结局, 突然 无论对主人公孙少安和读者来说都很突然 把秀莲抛向死亡, 留下孙少安事业成功后孤苦无依的悲剧形象呢?

本人曾经试图从小说的结构上去解释这个有悖

[1]

情理的不圆满结局: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等人批判了 大团圆结局 之后, 现代小说已经变成了 不团圆主义 (张恨水语) 了, 千万不能写 幸福的大团圆 , 否则很 浅薄 , 不能给人回想和余味, 不能使人们矗立在悲剧的面前深深思索。悲剧性结尾的确比喜剧性结尾更易产生 深刻 思想, 但问题是现在的作家们往往无法从整体上构造出一个有内在必然性的悲剧, 常常在正在上升的人生道路上来一个突然的扭曲, 使之拐入一个悲剧性结尾, 从而削弱了悲剧的震撼力。路遥是否也走进了这样一种形式主义的悲剧?

也许这能部分地解释路遥, 也能解释当代一部分作家不合情理的长篇结尾。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解释还不够。一个作家, 尤其是长篇小说的作家, 写到结尾的时候, 是最能考验他的艺术、他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候了, 他将如何安排人物的结尾, 透露出他对生活和人生通盘的把握和认识, 尤其是路遥, 这么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 人物的命运一定是他对世界、对人生理解的一个关键点, 他不会仅仅流那么, 是什么使得路遥写出了一个矛盾重重, 很

难解释的结尾呢? 我们还是必须从路遥本人的人生经验以及这人生经验历练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着手去探索。

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双重气质

郁达夫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 一个作家所有的作品都是他本人的 自叙传 , 这十分符合郁达夫本人, 也符合很多作家的创作, 包括路遥。当然如果把 自叙传 理解为精神的 自叙传 , 则几乎一切作家都可囊括了。正如王晓明更彻底的一个表达: 我是把作家的一切描写都看作他的自我描写的, 因为

[2]205

他总是根据他自己的体验来虚构他的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要探索路遥的写作, 当然就必须探索路遥本人精神世界的特点。

路遥总的来说是一个富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双重气质的人。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极端贫瘠的黄土地培养了这种双重气质。作为一个由于难以想象的贫困而被父亲一路乞讨带到伯父家做继子的孩子, 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难和辛酸, 就知道要靠牛马般的劳动才能得到起码的温饱, 就知道要忍饥挨饿才能勉强读完中学, 生活对于他是严峻的, 是冷酷的, 在生存方面没有任何玫瑰色的幻想可言, 这些都培养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可以说, 7岁那年他就隐约地懂得了这一切。父亲把他带到伯父家后, 找了个借口要撇下他走了, 敏感的路遥预感到父亲再也不会回来了, 恨不得哭闹着跟他回去, 但一想到回家去上不起学, 在伯父家至少可以上学, 他就懂事地留下了。此后人生的每一步, 他都是脚踏实地走。生活的挫折和磨砺使他坚强, 也使他清醒, 成名之后, 他曾深深感慨: 现在我已全然明白, 像我这样出身卑微的人, 在人生之旅中, 如果走错一步或错过一次机会, 就可能一钱不值地被黄土地埋盖; 要么就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浪潮中

[3]525

成为无足轻重的牺牲品。

正是这种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识和深谋远虑铸成了路遥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石, 也使得他在文学上成了一个最坚定的现实主义者。

但路遥同时又是一个极富理想主义精神的人。路遥生长于一个普遍理想主义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

74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卷

分。而分外贫穷艰难的生活也哺育了他的这种精神, 因为如果不是靠着一个远大理想的支撑, 又如何熬过那些苦难的年代? 他所从事的文学事业和读过的无数书籍也加倍地滋养了他的理想精神。正是靠着这理想之力的推动, 路遥以超常的勤奋, 他所说的 牛马般的劳动 , 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在写 平凡的世界 前, 路遥像曾经每次面临重大抉择或精神危机时所做的那样, 独自一人到故乡的毛乌素沙漠去 朝圣 , 面对天地进行冥思, 进行一种脱胎换骨的仪式和自然的神圣洗礼。他说: 只有初恋般的

[3]463

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而一旦投入写作的准备或写作过程本身, 他就成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人, 在一种几乎是极限的生存处境中呕心沥血地工作, 这样经过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才终于写成 平凡的世界 , 最后精力耗尽而去。从这个意义上, 路遥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他认定有比生命和生活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业存在, 这就是他的文学, 他愿意为此而牺牲生活的享受和快乐, 甚至家庭的和睦, 甚至整个生命本身, 他是文学的殉道者。

路遥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理想精神的现实主义者, 也是富有现实底蕴的理想主义者。这两者在他的身上体现得同样的鲜明和突出。好在他所钟爱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能一定程度地包容这二者的, 但过分的理想化也会损害现实主义的基础。可以说在他早期的作品中, 比如说到 人生 为止, 他笔下的人物带有某些理想色彩, 但理想主义情怀还潜伏在现实原则的底下; 直到 平凡的世界 的出现, 他精神世界中的理想主义才得到与现实主义平分秋色的表现, 这充分地释放了路遥个性中的理想主义的一面, 但也导致了二者矛盾的凸现。

疑虑。) 成为一种 双构性 结构。在现实的人生中, 或者在生活的某个瞬间,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常常会想望:假如当初我不选择这样, 而是那样, 或许今天就不是这个样子? 但无论怎样, 我们最终只能有一种选择, 正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 未走之路 所写: 两条路分岔在一座金黄的树林/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 。不管我们选择了哪一条, 都有一种错过了另一条的遗憾。但是一个作家却可以通过虚构稍稍减少一点这样的遗憾, 那就是让自己在作品中化身为二, 各自走不同的路, 看在想象的逻辑中到底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同的人生? 也许路遥在九泉之下也要否认他有过这样的想法, 因为他有意识的想法也许更朴素, 不过是一条线索要表现农村的历史变化(孙少安), 而另一条要表现城市(孙少平); 路遥还说他的弟弟王天乐刚好在煤矿工作过5年, 他基本上是以他为蓝本塑造了孙少平。但读过作品的人都知道, 在煤矿下过井的也许是路遥的弟弟, 人物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却完全是路遥式的。同理, 对哥哥孙少平的经历的取材也许在现实中也确有所本, 但精神的底蕴却显示了路遥思想的另一层面。于是路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气质就通过一个家庭走出的两兄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能干而没有多少文化的孙少安走的是严格遵循现实条件的现实主义的路, 弟弟孙少平却分享了路遥全部的理想主义气质, 走上了勇敢却矛盾重重的理想主义者的道路。这两条道路的分野, 正是通过他们在相似处境下的不同选择来表现的。

同样出自穷困的家庭, 同样是成绩优秀的学生, 孙少安选择了在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务农, 帮父亲挑起家庭的重担, 由于能干, 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生产队长; 孙少平选择了忍饥挨饿修完学业, 那最后的两个黑馒头是他中学时代永恒的记忆。这是两人不同人生选择的开始。而作为一个善于以爱情抉择来表现人生道路的作家, 路遥更是浓墨重彩描写了他们的爱情经历。在他们长大成人初显男性魅力的时候, 都遇到了门不当户不对, 被人称为 七仙女爱董永 似的爱情。面对相似的处境, 他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孙少安的选择是坚定的现实主义的, 一眼就认定这种门第悬殊的婚姻只会给自己和对方带来痛苦, 所以尽管他和田润叶是青梅竹马, 尽管他非常懂得润叶的心和她的痴情, 可他一直在和自己作斗, , 三、孙少安和孙少平:路遥现实与

理想精神的一体两面

路遥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精神终于在 平凡的世界 中化身为二人, 孙少安和孙少平, 他们一个循着现实主义的路发展, 一个循着理想主义的路发展, (当然这是就大的趋势而说的, 如果细细分辨, 我们一定可以在孙少安身上也找出理想主义的影子, 在孙少平的身上更找出脚踏实地的现实,

第9期李俏梅:从 平凡的世界 结尾看路遥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 75

决不能任感情支配自己。所以他对润叶有许多不近人情的举动, 最后跑到很远的山西找了个穷人家的不要彩礼的姑娘秀莲来。这是少安的选择, 是传统的, 脚踏实地的, 摁灭了自己一丝一丝幻想和浪漫情怀的。路遥对孙少平的塑造却完全是另一种格调。他把他塑造成一个不管世俗身份多么低贱, 精神世界却永远高贵不凡的人。从高中时代开始, 他就显示了这一气质。跛女子侯玉英想要报答孙少平的救命之恩, 就给他一个机会惩罚他的负心人郝红梅, 但孙少平却非常大气, 悉心保护了一念之差做了一回 贼 的郝红梅。在他当揽工汉的时候, 为了帮助遭老板蹂躏的小女孩逃离虎口, 他把他仅有的一百块钱给了她当路费, 尽管这个女孩不争气, 但人类的良知还是在他身上熠熠发光! 他嗜书如命, 不管多么繁重肮脏的工作, 不管多么恶劣的条件, 他都想方设法保持他阅读的习惯, 还有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他使他最底层的生活散发出了圣洁的光芒, 使生存的挣扎变成了一种有尊严的劳动, 把苦难变成了苦难的诗和哲学。总之, 他是一个身份和他的思想极不相称的人, 是路遥理想中人的化身。他的高贵不因他从事的职业的低贱而有任何改变, 正是这一点使他赢得了田晓霞 一个活跃的, 有思想有主见不带一丝俗气的姑娘的热爱。而他在对待爱情这件事上也表现出了和孙少安不一样的风度, 他顺其自然, 不卑不亢, 尽管他的内心不时也掠过由于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的太大差距而带来的阴影, 但他决不因前景的黯淡而放弃过程的美丽和辉煌。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和少安不处于同一个层次, 面对这份纯真的感情, 他也勇敢地把自己投入进去了, 当他第一次在他上工的煤矿亲吻了这个姑娘之后, 路遥写他的感受是: 他饱饮了爱的甘露。他的青春出现了云霞般绚丽的光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幸福! 从此以后, 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境地, 他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白白在这人世间枉活一场! , 他认为, 对待生活理想, 应该象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所以小说一层层递进式地描写了孙少平和田晓霞越来越亲密的关系:但与此同时, 他们俩的身份差异也在越拉越大, 田福军的官越做越大, 晓霞也由师专的大学生变成了省报的记者.... ... 怎么办? 路遥理想主义的氢气球已经升到了一个令人讶异的高度, 他该如何合情合理四、结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难

当路遥的理想主义放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他内心中那根现实主义的弦就要拉响警报了, 或者说两人世俗身份之间越来越大的距离的设计, 就是为了引爆那个理想主义的氢气球。作为一个有生活阅历的作家, 尤其是有那么苦难的经历和不怎么幸福的爱情命运的作家, 他不可能给孙少平和田晓霞天使般的爱情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想当年, 路遥由于城乡的巨大差距失掉了他的第一份爱情, 后来再一次赢得了城里姑娘爱情的路遥在婚姻上却算不上美满, 1981年他写 人生 的时候就与妻子林达产生了矛盾, 她执意要调回北京, 后来也真的回北京了。而在路遥与病魔苦苦斗争的时候, 林达带着离婚协议书来了, 路遥是在病床上签下这份协议书的。有过如此现实的婚姻经历的路遥怎么可能给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写上一个童话结局呢? 但如果继续写下去, 如果按照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对生活的理解那样写下去,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一定会在世俗眼光的侵蚀里、在日常生活的磨擦里显出它全部脆弱的本色来, 路遥的理想主义情结使得他不忍心看到他的理想就这样在他的笔下破灭, 他宁可想象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 比如洪水带走他心爱的姑娘, 也不愿意看到人类生活的现实吞噬掉一切浪漫和美好, 所以路遥让这份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刻突然断裂了, 他让田晓霞成为了洪水中的英雄, 实则为了让美丽和浪漫永恒, 他狠心掐断了一个如花少女的生命之弦。这是他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矛盾取得暂时和解的一种艺术方式。

我们正是在这个悲剧上再来审看秀莲的死。假如路遥不写秀莲的死, 那么孙少安就会和秀莲过着一种殷实、富足的日子, 一双儿女, 夫妻恩爱, 这不是最美满的结局吗? 美满的结局没有什么不好, 完全符合生活逻辑, 但是却会形成一个残酷的对照:孙少平理想主义的追求终归破产, 还是像少安一样老老实实地按照一个农民的本分去组织家庭比较好。而这个结论难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愿意得出来的? 所以如果晓霞死了, 秀莲一定得死。让理想主义胜利不可能, 让现实主义主宰却不心甘, 这就是路遥的矛盾。

再回到小说结尾对孙少平的描写:田晓霞死后,

76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卷

情的出路也包括事业的出路。从爱情上说, 似乎还有一个现成的人选, 那就是师傅的遗孀惠英嫂, 路遥早就铺垫了他们的关系:出于同情, 也出于对惠英嫂的孩子的爱, 孙少平常常去关照他们, 他也从他们那里获得温暖和关爱。但无论是路遥还是读者, 都不会认为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有过像田晓霞这样高层次的知识女性做恋人兼精神导师的孙少平, 怎么可能与惠英嫂有真正的心灵沟通呢? 如果立刻让孙少平就此选择了惠英嫂, 那孙少平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不过是个随遇而安的人, 当年田晓霞爱他, 他就接受了田晓霞, 现在, 没有了更好的选择, 他也就接受了惠英嫂。不, 小说不能写到这里为止。不能让孙少平就此匍匐在现实底下。能够去另一个世界获取爱情和事业出路也是孙少平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体现。于是小说安排了孙少平在矿井底下为救一个工友受重伤的事, 受了重伤就可以坐飞机从煤矿直飞省城 从小说的叙述空间来讲, 也可以迅速过渡到一个新世界。新的选择和机遇在孙少平眼前展开。路遥让他 巧遇 了金秀 好朋友的妹妹, 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 目前是医科大学的学生, 正好在这家医院实习 而重要的是, 金秀非常爱少平, 可以不管他的地位、职业等等一切世俗眼光中重要的东西而和他在一起。而少平也感受到金秀的魅力。但与金秀的关系再一次重复了和田晓霞关系中的一切现实障碍, 路遥不能从一个童话摆脱出来又进入另一个童话, 怎么办? 他只好让另一个理想代替了孙少平的爱情理想, 那就是他曾经跟晓霞谈过的关于中国煤矿发展的理想, 可这个理想又违背了当下的现实 他一个无权无势的井下工人, 能对煤矿

的现状改变些什么呢? 中国每年死于矿难的煤矿工人超过6000人, 就是事实。所以, 一个不合情理的啰嗦摇摆的结尾就是这样来的, 它既现实又理想, 从另一个方面说, 它又既不现实又不理想, 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路遥精神世界中的深层矛盾。

以结尾作一个切入口, 去理解路遥精神世界的主要经纬, 这并非笔者的主观臆测。因为路遥事实上是非常重视小说的结尾的, 他甚至说他的小说的构思是从结尾开始的。在 早晨从中午开始 平凡的世界 创作随笔 里, 他这样表达对结尾的见解: 毫无疑问, 终点绝不仅仅是情节和人物意义上的, 更重要的它也是全书的题旨所在。在这个 终点 上, 人物、情节、题旨是统一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在这里结束, 绝不仅仅是因为故事到这里正好讲完了。即使是最 漫不经心 的意识流小说, 在戛然而止的地方也是煞费心机的。 所以他的结尾以及由结尾开始搭建的整个结构无意识地透露出了路遥人生观和世界观中的矛盾, 也是不奇怪的。

参考文献

[1] 李俏梅. 结尾的困难 兼谈当代几部著名长篇小说的结尾[J].阅读与写作, 2005(2):7-9.

[2] 王晓明. 潜流与漩涡[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3] 路遥. 早晨从中午开始 平凡的世界 创作随笔

[M] 陈泽顺编. 路遥小说名作选.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

[3]480

[责任编辑 梁 敏]

On L u Yao s dile mm a i n his spiritual worl d :a readi ng of

the end of the O rdi nary W orl d

LI Q iao m e i

(Sc hool of Hum aniti es and S oc i a lS ciences , Guangzh ou University , G 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 ina )

Abstract :The end is a key part in a ful-l length nove lw hich sho w s the author s thought and artistic po w er . But

Lu Y ao , who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 h e end g i v es an unreasonable end in h is novel the O rdi n aryW orl d . This is no t because of the author s poor sk ills , but of the deep contradiction bet w een his i d ea lis m and realis m i n his life and w orld outlook . It s t h e source of the novel s doub le -structure w hich has t w o heroes and t w o w ays of life and a dile mm a end . e


相关内容

  • 文学四要素视角下的路遥小说解读
    [摘要]路遥已逝,但他的小说却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力,路遥读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其小说作品阅读热度指数的稳步上涨,"路遥文学奖"的成立,影视作品对其小说的改编都让路遥一直活跃在读者之中.本文运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模式来评 ...
  •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景物描写在小说 ...
  • [平凡的世界]中爱情问题的症候式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凡的世界>中爱情问题的症候式解读 作者:王靖才 来源:<大观>2014年第06期 摘要:本文根据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方法来解读& ...
  • 路遥经典语录语句
    1.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象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2.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3.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 ...
  • 知识分子的妻子
    五谷先生在其<知识分子的妻子>一文中,讴歌了任敏(贾植芳先生的妻子).殷蓉仙(冀�先生的妻子)等女性的高尚情操,并称"像任敏.殷蓉仙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妻子,在中华大地上成千上万不计其数,她们既平凡又伟大,默默无闻地支 ...
  • 世界读书日活动
    与吾偕行-"世界读书日活动" "书籍多情似故人" 换书会友书香气弥漫世界读书日 23日迎来第20个世界读书日,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增进读者间交流,即日于水月广场常州大学信息数理学院携手蓝马文学社 ...
  • 文学知识竞赛题目
    一.趣味抢答 1.张绩的<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城市?(江苏苏州市) 2.<西游记>中唐僧三个徒弟出场的先后顺序是?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 3.路遥的代表 ...
  • 十大励志书(5000字)
    国内励志书 做最好的自己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作者深信,无法理解的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 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 作者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文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荐阅读书目(文章) 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檀传宝:<网络环境 ...
  • 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
    篇一: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 篇二: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小题.(12分)理想的阶梯(节选)陈群①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②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九年级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