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规划和趋势 - 范文中心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规划和趋势

12/2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借鉴

一、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主要发达国家以通信、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已占全部服务业的50%,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体趋势,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到服务业,特别是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壮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部门,先后从制造业企业中独立出来,并不断发展成为专业的服务企业;二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软件、IT服务、研发设计等一些新的服务业态逐渐产生;三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制造企业更多地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性服务环节交给专业服务企业来完成,以降低其获取相应服务的成本,从而使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交易数量不断扩大,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约36.8万亿美元,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60%,部分发达国家超过7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为例,金融、信息、保险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3。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及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代表着服务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信息服务为例,据赛迪公司统计,2006年全球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9000亿美元。普华永道的信息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德勤的咨询业务总收入中有25%来自信息技术咨询。

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已接近6万亿美元,超过服务业总量的70%,约占GDP的48%。2006年美国信息、金融、商务服务和教育培训等主要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87%。其中,信息服务业实现产值4000多亿美元,就业人数达320万人。

表1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

站(www.bea.gov)

香港是世界服务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91.2%,其中金融、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3.8%。法律、会计、商业管理与咨询服务业等专业服务业也十分发达。

表2 2001-2006年香港专业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百万港元)

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http://sc.info.gov..hk);以当时价格计算的增加价值。

(二)服务外包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途径

服务外包是众多生产经营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商,以减少或消除其在该方面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从而集中精力于其所擅长的、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也就是重点经营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以实现更高的利润。全球服务外包不断兴起并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途径,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协调外包日益便利,国际外包大幅增长成为可能;二是企业通过服务外包能够在更大范围寻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服务外包的主要原因是降低成本,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同质同量的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平均可降低65-70%的成本;三是发展中国家逐渐具备吸引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如人才资源、信息网络设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纷纷将商务业务、研究开发、咨询分析、顾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一些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供应商来完成,以降低企业获取生产性服务的成本,促进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劲发展,推动着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更多地转向生产性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外包成为外包业务的核心,主要包括商务流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设计、研发设计、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呼叫中心、后台服务、客户交易以及专业服务等。

从外包涉及的行业看,软件、金融等行业的外包发展突出。2007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560亿美元,此后几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发展。印度占有全球软件外包市场

的70%,占有最大的美国市场(总额250亿美元)90%以上的份额。金融外包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主要发包市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估计,到2010年金融离岸外包市场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占整个金融服务业总产值的20%。

(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态势明显

全球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的服务投入不断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发展,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制造业生产网络和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专业人才进行产品研发、广告、保险、会计、法律服务和运输储存等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对服务的需求。制造业越发达,生产性服务业就越发达;制造业越落后,生产性服务业也越落后。

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生产与生产性服务功能的日益融合使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许多行业融合互动发展,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呈现出“服务化”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其附加值中越来越多的比重来源于服务,服务含量在整个企业产值和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近年来,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进入或兼并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原有业务。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下属财务公司GE Capital进入金融业,为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销售,2004年GE Capital利润达到29.1亿美元,占GE全部利润的80%;惠普公司通过兼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了制造业的知识水平,扩大了制造业的赢利能力,为制造业带来了较高的外部性知识收益。同时,制造业自身也溢出行业经验和产业知识,丰富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知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于单向的或正或负的外部性,而是存在着外部性的相互给予机制。

(四)创新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的应用,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由于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技术创新走在前面,在管理方法、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外部协作等方面的创新也引领着世界潮流。 世界各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大。美国是世界上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研发投资额占世界的45%,其中大部分投入到软件业,美国研发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有5家是IT和软件公司。2002年英国银行、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科研投资总额达3.6亿英镑。研发投入的增加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活跃,产生了一批对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例如,软件业,仅微软一家2005-2006年度就有4000件专利获准,有3300件新专利待批。金融业,花旗银行建立了全球金融网络,目前正积极开发用于全球融资的目标导向计划和用于零售支付数字式媒体,这两项技术将广泛运用于网络和电子银行业。

商业模式创新也是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的重要体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比较复杂,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ebay的电子商务模式、百度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门户网站模式等。

(五)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随着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专门进行从生产商到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包括融资、银行、保险、审计和会计等,推动了金融、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个性化服务要求的提高,一部分服务环节又从产业价值链上分解出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如研发、设计、咨询和技术转让等。这样,就形成了围绕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环节需求的较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这一产业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无论是IBM、惠普等大公司的成功转型,还是小型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异军突起,都需要在这一产业体系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

二、国内外典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群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实现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内外城市一些典型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成功案例与经验,能够为电子城西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美国硅谷:围绕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硅谷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发起地,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生物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半导体、通讯等全球领先,集聚了微饮、网景、英特尔、雅虎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研究开发、软件、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如研发、软件、创意和创新服务、设计和技术有关的创造服务等。在硅谷上万家的企业中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40%是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

硅谷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研发、设计和高技术服务为主,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首先,硅谷软件业的就业人数占16%,软件是典型的以研发为主的行业,半导体/设备、计算机/通信等主导产业也是以研发为主的行业,很少涉及制造部分。其次,硅谷重视服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技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创新服务集群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是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第三,硅谷发达的设计产业。硅谷主要产业群的就业集中在设计职业,2003年软件工作中70%是设计职业,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行业约57%设计职位。第四,风险投资成为促进硅谷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硅谷地区吸收了全美35%的风险资本,美国几乎50%的风险投资基金设在硅谷,有各类风险投资公司200多家。著名的英特尔、苹果公司等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的。

此外,硅谷的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发展也很突出。硅谷拥有大量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如美洲银行、富网银行等,其中以本土诞生的硅谷银行最具特色。硅谷银行将业务重点确定为技术型和成长型企业,不仅提供支票帐户、现金管理和信用证服务,而且为技术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专利、工艺、商业计划等无形资产提供贷款。中介组织在硅

谷的产业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整合角色,中介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转移、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机构,促进了各创新要素的整合。

(二)英国:围绕生物技术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集群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以上,产业涉及制药、农业和食品等领域,拥有270家生物技术中小企业,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1/3。英国围绕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一是世界一流的研发服务。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英国已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拥有剑桥生物科学公司、重组DNA公司等著名企业;产业集群内拥有伦敦生物技术协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和欧洲生物信息协会等世界知名生物技术研究机构,为生物技术企业解决生物共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二是完善的金融服务。英国具有完善的银行体系、证券市场、生物技术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能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要。英国有非常活跃而成熟的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投资额占欧洲的42%,过去10年已为生物技术领域累计投资3.44亿英磅。 三是发达的专业与商务服务。生物协会、专利机构、会计、法律、咨询顾问等专业与商务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发展较快,且与生物技术企业在地理空间上临近,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管理经验、政策咨询、合作机会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支撑。如英国地方生物协会除制定生物技术发展措施外,还为企业、研究人员之间提供交流机会。

(三)意大利: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集群

意大利重点发展行业中小企业集群,拥有服装、家具、食品等以都市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199个。围绕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发展壮大,是意大利生产性服务业的一大特色。

意大利产业集群发达的原因在于企业间紧密合作,产业集群中每个企业都“小而精”,相互依存度很高,不仅存在环环相扣的供应链关系,还有一些中间组织为整个产业提供服务,如研究开发、管理咨询等,这些服务能够使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产生新创意。意大利各类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发达,企业一般只负责内部的生产经营,而财务、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物流、广告、法律咨询等都能通过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机构实现。

首先,意大利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建立了一整套高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融资体系: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贷担保机构较多;设立了私营中小企业基金,包括技术创新滚动基金、投资项目补贴基金等。其次,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发展较快,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了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支撑。第三,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有赞助技术研究机构、收集并发布产业信息、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开展人才培训与交流等。意大利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拓展海外市场的做法,有效弥补了中小企业面对世界市场的不足。

(四)上海:以开发区为载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上海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引领产

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6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740亿元,占第三产业的52.3%。上海张江、金桥、漕河泾等开发区在高技术制造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都出现了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提升的趋势。以开发区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据统计,外高桥、金桥、张江、漕河泾等国家级开发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工业区的90%。近年来,上海提出大力发展与制造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三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

一是科技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这类功能区以国家级开发区、部分市级开发区为载体,通过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和功能提升。张江、漕河泾是典型的科技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依托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信息服务、微电子设计、创意和研发服务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目前,园区聚集了国内外各类研发机构200多家,包括罗氏全球研发中心、GE中国研发中心等著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中兴通讯、TCL等一批国内著名企业研发中心。

二是物流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建立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物流配送和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专业化物流服务。目前已确定包括浦东空港、外高桥、上海化工区等物流园区在内的5个产业园区向物流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转型发展。

三是近郊特色专业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对商务成本和区位条件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制造业的近郊工业区,通过园中园建设和功能完善,拓展为生产性服务项目,进行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发展特色专业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例如,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前身是江桥工业区,是上海近郊工业区向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提升的典型。

上海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对不适宜发展一般制造业的区域,通过园区环境建设和功能完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仍有发展空间、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通过功能再定位,做好“特色专业”服务;对没有发展空间的区域,重点通过“二次创业”,提高产业能级,淘汰劣势企业,形成与土地效益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

三、国内外主要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主要城市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有:

(一)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健全的法律法规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服务方面,美国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2000年英国颁布了《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对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发服务方面,韩国制定了《特定研究机构扶持法》,形成一整套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政策措施,如私营企业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研究开发项目的,政府给予50%的研究开发经费补贴;个人或小企业从事新技术商业化的,政府提供总经费80-90%的资助。现代物流方面,美国1991年制定了一系列法规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如颁布《多式联运法》大力提倡多式联运的发展。

(二)特色产业集群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明显的集群发展态势,一批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通过不断完善集群服务体系,优化集群发展环境,积极承接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吸引特色生产性服务企业聚集发展,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不断增强,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韩国的研发服务业,形成了以“大邱东南圈R&D基地”和以大德R&D特区为中心的“大田世界产业革新区”两大研发产业聚集区。其中,大德R&D特区是韩国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汇聚了2000余家高技术企业,其中45%以上是研发服务企业,几万名研发人才。我国上海通过鼓励高科技园区和工业开发区进行转型升级,形成了若干特色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如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技术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等,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重要空间载体。

(三)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国家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的形式,制订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开拓,加强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管理。行业协会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的信息处理振兴事业协会(IPA)、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数据处理协会(JDPA)等,既是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也对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如,商务服务业方面,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日本的公认会计师协会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企业在缺乏决策支持或出现问题时寻找专业服务机构的意识,还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互动,构建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的市场结构,培育成熟的专业服务市场体系。

(四)专业化人才资源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增值更多地体现在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及与客户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上。生产性服务人才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都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例如,德国通过建立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体系引导培训教育工作,并从世界各国引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德国从2000年起实施“绿卡计划”,从国外引进了2万名电脑人才,以满足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韩国制定了《职业培训特别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定拥有500名员工以上的公司必须对员工进行内部技能培训。

第一章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一、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特征/1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7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9

四、推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11

第二章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20

一、外包合作与网络化经营推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

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加速/29

三、新兴服务业态催生新的商业模式/33

四、战略联盟和产业联盟蓬勃发展/44

五、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日益深入/47

六、依托集群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58

七、生产性服务企业实现规模化、全球化发展/69

第三章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72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72

二、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增势迅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78

三、集群化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加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89

四、专业分工深化,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初见成效/95

五、产业联盟发挥作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增强/101

六、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产业竞争力亟须提高/105

第四章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110

一、对生产性服务业缺乏了解或认识不到位/110

二、政府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111

三、市场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114

四、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界限不清晰/117

五、行业协会、商会等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作用需进一步加强/118

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亟须改善/120

七、服务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122

八、生产性服务企业融资困难/124

九、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商务成本偏高/125

十、信用体系不健全/125

十一、统计体系和方法滞后于产业发展/127

十二、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发展/127

第五章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130

一、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中长期挑战/130

二、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在必行/135

三、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146

第六章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149

一、进一步深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149

二、加快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150

三、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155

四、调整和完善服务业税收制度/156

五、有效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成本/160

六、积极有序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161

七、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163

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方式/165

九、改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166

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168

十一、促进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并行发展/169

十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170

十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的作用/171

十四、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172

十五、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172

附录一推动印度软件及软件外包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74

一、政府政策在印度软件及软件外包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174

二、丰富的软件人才是印度软件及软件外包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180

三、开放的环境助推印度软件及软件外包业腾飞/185

四、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印度软件及软件外包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89 附录二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对策/191

一、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要发展特征/191

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0

三、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政策建议/202

附录三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思路与对策建议/206

一、我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6

二、全球汽车产销中心将逐渐向中国转移/208

三、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严重滞后/209

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意义重大/211

五、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213

六、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思路与对策建议/215


相关内容

  • 20**年-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
    2016-2022年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及发展前景报告 凯德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www.cnkaide.com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 ...
  • 中国危险品运输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20**年-2022年中国住宿服务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目录)
    2016-2022年中国住宿服务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目录)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2016-2022年中国住宿服务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 报告(目录)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 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
  • 20**年招投标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招投标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88695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
  • 20**年环保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环保设备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 告(2016年) 报告编号:167351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 ...
  • 中国工业软件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五年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 五年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什么是智慧城市行业调研 智慧城市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智慧城市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 ...
  • 20**年新型纺织纤维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957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
  • 甲醇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甲醇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跳出红海,开辟蓝海.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 ...
  • 功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功能手机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跳出红海,开辟蓝海.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