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丨中医理论14 - 范文中心

脾丨中医理论14

03/21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属土,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即是对包含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说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和“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等,都是说明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全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脾的这种生理功能,也即是《素问·厥论》所说的“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胃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作“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状物质,所以运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运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所以,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如在患病时,针对病情进行忌口,用药时也要顾及脾胃等等,都是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中的具体体现。

(2)主升清 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的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也就是升清和降浊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相对于恒定于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是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同时,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病症。

(3)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这里的裹,即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逸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指脾有统血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如沈目南《金匮要略注》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而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而导致出血。但是,由于脾主升清,脾气主升,所以在习惯上,多以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作脾不统血。

往期课程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请按住下图,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这个星球上最智能的中医微信公众号。


相关内容

  •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及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 ...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 ...
  • 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与发展探讨
    摘 要 我国全科医学发展较晚,目前培养的全科医师数量远远不足,中医全科医师更是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临床医疗服务的需要.如何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加强中医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是中医全科医学当前亟待解决 ...
  • 宁夏医科大学20**年
    宁夏医科大学 2012 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宁夏医科大学位于美丽的塞上湖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学 校于 1978 年在宁夏高校中首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拥有 7 个一级 学科.3 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和 ...
  •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教学大纲(8版)
    <中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学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八版,李家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总课时:80时.其中包括15个课 ...
  • 中医论文的书写格式
    中医论文的书写格式 (二)作者署名 中医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原则上要求作者署真实姓名,学位论文的作者必须签署真实姓名.这是法律赋予作者的权利.作者署名的具体位置一般在文题下方,论文摘要之前. (三)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扼要的缩写短 ...
  • 中国新医药学的历史成因及指导思想
    袁其伦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 摘要:在近代以来受到西医学冲击和挑战的我国中医药界,以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医药学之路.此举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曾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医药学的热潮.近二十多年来许多人淡忘了这条 ...
  •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 高密市中医院 赵艳 电话[1**********] 邮箱:www.zhaoyan632194180@163.com 摘要:充分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科室.推广应用中医适宜 技术" ...
  • 学科大学排名
    (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 辽宁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人口. ...
  • 各专业全国顶尖高校排名情况统计名单
    各专业全国顶尖高校排名情况统计名单 (一)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