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 范文中心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03/05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FaGuo、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2、《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FaGuo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FaGuo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评价: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础。

3、北方大战: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霸权与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彼得一世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与瑞典的矛盾,以及西欧各国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与南方的土耳其达成妥协,并同丹麦、波兰等结成“北方同盟”,最终打败瑞典。1721年俄国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得和约》。通过此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及沿岸地区,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为一个濒海国家,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从此,俄国开始在欧洲国际政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瑞典则丧失了它所有的波罗的海省份,只保留了芬兰的大部分地区。

4.俄普奥分波兰:波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一个大国,但是到了18世纪时,它已经被称为是“欧洲病夫”。国内政治腐败,贵族斗争不已

。1773年----1775年波兰国内发生了王位继承战争,无力抵御外力的干涉,此时的俄国和普鲁士又不断进行领土扩张,使波兰感到无所适从。奥地利在丧失了重要工业区西里西亚之后,更不能坐视普鲁士无限制扩张。1772年、1793年及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瓜分。1772年进行了第一次瓜分,俄国得到了第聂伯河以东地区;普鲁士占领了瓦尔米亚等地;奥地利得到了加西里亚,使波兰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领土。1793年进行了第二次瓜分,俄国得到了乌克兰和立陶宛的一部分,普鲁士得到了担泽和波滋南。由于俄国和普鲁士在瓜分前缔结了条约,瓜分之后才通知奥地利,奥地利在这次瓜分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1795年进行了第三次瓜分,并在1794年俄国与奥地利签定了瓜分波兰的条约,因此在这次瓜分中,俄国得到了立陶宛等地,奥地利则占领了克拉科夫和卢布林,普鲁士则得到了波兰首都华沙。评价:俄普奥三分波兰,是欧洲强国在扩张中玩弄的强权政

治和秘密外交,牺牲弱国利益的典型例子之一,俄普奥的欧洲大国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5、七年战争(1756-1763):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FaGuo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6、《比利牛斯条约》:1659年法西两国签订,主要内容有:(1)FaGuo波邦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2)西班牙向FaGuo割让领土;(3)FaGuo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法西联姻为以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FaGuo的隐患。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之后继续较量的结果。FaGuo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下一步的称霸欧洲作了准备而西班牙衰落了。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

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FaGuo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

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

第一,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8、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的专制引起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1688年11月在英国议员的邀请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威廉三世取而代之,这次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政变称之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起了立宪君主政体,成为正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外交关系发生三种变化:一是英法同盟的结束,英法矛盾成为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二是由于威廉即使荷兰执政又是英国国王,英国荷兰建立了特殊的关系;三是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英国更多地采取了主动姿态。

9、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 - 1714年):西班牙国王于1700年11月1日去世,死后

无嗣。FaGuo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西班牙兼奥地利王子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是为查理一世,其后于1556年

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他们的奥地利表亲不惜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抢回王位,但最后只令西班牙波旁王朝将部分哈布斯堡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对波旁王室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承认。

10.、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依据1713年《国制诏书》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FaGuo、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捷克、匈牙利、荷兰、西里西亚、俄国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 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而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12月,普鲁士国和奥地利展开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普军突然而迅猛的袭击,使兵力薄弱的奥军猝不及防。双方于1741年进行了莫尔维茨会战,会战之后,普鲁士得到了FaGuo、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的帮助,奥地利则得到了英国、荷兰和俄国的帮助。交战各方经过大战之后,1748年签订《亚琛和约》。根据和约,玛利亚?特莉萨的继承权得到了承认;奥地利将西里西亚大部领土让给普鲁士;FaGuo将马德拉斯和敦克尔克工事让给英国。评价:《亚琛和约》的签订,只不过是“七年战争”爆发前的一次休战,并没有解决欧洲列强间固有的矛盾。

11、亚眠条约::1802年3月27日,FaGuo及其盟国西班牙、荷兰同英国在FaGuo北部的亚眠签订的和约。它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最后破产。主要内容有:英国近年来占领的殖民地除保留荷兰属地外,归还FaGuo及其盟国;英国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所有港口和岛屿,并专门规定,英国应从马耳他撤军由法、英、俄、奥、普、西6国保证马耳他的独立和中立;FaGuo则同意从那不勒斯、罗马和厄尔巴岛撤军,埃及归还奥斯曼帝国。双方都承认爱奥尼亚七岛共和国。该和约是拿破仑统治时期英、法长期战争中的一次暂时休战,也是英、法两国在1793~1814年的战争中所缔结的唯一和约。双方虽然都作了让步,但都没有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条约义务。1803年5月,英、法之间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第二章 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


相关内容

  • 荷兰海权崛起
    荷兰,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半北京,人口仅150W 的弹丸小国,但17世纪的荷兰,曾经将势力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海上第一强国",是整个世界最为富庶的中心地区.荷兰的崛起紧紧围绕海权进行. 捕鲱鱼,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
  • 西方文化概论试题集
    绚丽多姿的希腊神话是不同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其中主要是地中海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在"黑暗时代"末期对杂乱无章的希腊神话传说进行编纂整理工作的两位重要人物是( )和( ). 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乌 ...
  • 大国崛起第六集观后感(帝国春秋)
    也说德意志精神 --<大国崛起>第六集观后感 上周五,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又一次与同事们相聚在一起共同观看了<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这个大型记录片的每一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而关于德国崛起的这一 ...
  • 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性影响
    论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影响 当罗马城的金碧辉煌在蛮族的纵声大笑中化为灰烬,当查理曼大帝的毕生心血在不肖子孙的背后交易中土崩瓦解,一群来自东方的"黄祸"匈奴人将日耳曼子孙赶出了幽暗的大森林.从此,一个名叫德意志的民 ...
  • 20**年.当前国际形势综述[1]..
    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主讲:谭希培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过去的2009年,被称为危机之年.变革之年.调整之年,也 ...
  • 如何从两次世界大战废墟中崛起,解密德意志民族的强国之道
    文/光明日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 德国人是酷爱读书的民族,国民的读书习惯也推动德国一步步走上强国之路.近现代时期,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家.文豪.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德国从远离欧洲大陆中心的野蛮国家发展到如今引领欧洲统一的大国,离不开全民阅读的力 ...
  • _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_三维一体_的印度大国外交_宋德星
    "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三维一体"的印度大国外交 宋德星 周 建 印度把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并为此在南亚.亚洲和全球这三个层面上推行着均有明显 ...
  • 德国国会大厦:一枚"安逸的蛋"
    郑实 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国家议会所在地. 在柏林,它也在受游客欢迎的景观中排名第二(第一名是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对所有人免费开放,要先用证件预约参观时间,之后必须准时到指定地点等候. 对旅游者来说,整 ...
  • 网络社会的政府治理
    摘要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用下,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或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虚拟社会正在成为国家权力.现代大公司权力.民主权力之外的第四种社会权力.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社会具有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